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2020-12-06 長城原創

  長城網邢臺7月6日訊(記者 齊彥紅)2016年2月24日邢臺市統計局派出以朱清雲任第一書記兼組長的精準脫貧工作組入駐廣宗縣北塘疃鎮南寺郭村。一年多以來,朱清雲與隊友堅持吃住在村,融入群眾之中,強黨建、真扶貧;識貧困、定規劃;創模式、建平臺;抓落實、壯產業;真幫扶、助脫貧。真抓實幹、精準發力,紮實推進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工作組晚上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研討南寺郭村發展規劃。 郭家倫 供圖

  抓黨建,提升基層黨組織自身素質。駐村工作以後,他把加強黨建工作貫穿幫扶工作全過程,全力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執行力,通過抓黨建推動各方面工作的深入開展。堅持每月召開2次村幹部碰頭會、1次村「兩委」會議,向村「兩委」班子成員灌輸黨的建設管理、村級組織管理運行等方面的知識。先後組織村「兩委」成員赴邯鄲館陶糧畫小鎮、黃瓜小鎮、邱縣、山東莘縣等地考察學習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發展經驗,幫助他們開闊思路,更新觀念,增強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提升致富帶富、治村管村能力,實現村級組織由被動輸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轉變。

  定規劃,精準確定脫貧致富方向。「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施策。」朱清雲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主動拜訪發改、規劃、扶貧、農開等10多個部門,諮詢扶貧惠農政策,以精準扶貧脫貧為中心,立足南寺郭實際,著眼長遠發展,與村「兩委」研究制定了高標準的《南寺郭村「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晰了一條「依靠葡萄特色產業、建設葡萄風情小鎮、發展葡萄主題旅遊」的造血式脫貧致富之路。並精心細化出「精準扶貧脫貧」「特色富民產業」「美麗鄉村建設」「主題鄉村旅遊」等4個專項規劃,精準施策到戶、到項目,為南寺郭村脫貧攻堅描繪新藍圖,確定了精準脫貧工作方向。

工作組深入葡萄大棚實地調研產業發展現狀。 郭家倫 供圖

  創模式,精準搭建脫貧致富平臺。經過走訪發現,南寺郭村大部分貧困戶有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願望,但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朱清雲在廣宗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廣宗縣扶貧辦、村兩委一起研究創新了「政府+金融+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資產收益分配扶貧模式。具體做法是將國家支持的扶貧資金以貧困戶為單位入股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333個貧困戶得到的400萬扶貧資金和400萬發展基金為資本金,由縣融投資平臺擔保,從農發行貸款3200萬元。利用這些資金建設了每個佔地5畝的150個鋼結構大棚,由合作社集體管理,貧困戶承包經營發展設施農業,項目的實施能夠讓承包戶每畝增收1萬元。不承包大棚的貧困戶還可以收入流轉土地的租金和在大棚打工的薪金、入股分得的紅利,人均純收入提高3000元,在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寺郭葡萄產業的同時,把貧困戶變成了「三金農民」,確保全部脫貧。

  抓實施,全力確保脫貧項目質量。明確了發展葡萄種植產業,確立了新的脫貧模式,引進了葡萄大棚建設項目,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項目的實施。從2016年5月份開始,朱清雲帶領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一起開展了土地流轉、遷墳建公墓、建設葡萄大棚等工作。規模種植園建設的難點是土地流轉和遷墳騰地。將原來由各個農戶承包經營的小塊土地在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統一收歸村委會管理,建設大棚,同時為了確保每一個佔地5畝的大棚建設規劃實施,必須要遷出各個家族的零星和大片墳頭。這兩項工作都涉及到農村老百姓的思想觀念轉變,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與村幹部一起深入老百姓的家裡,講道理、做工作、講政策、謀發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領下,流轉土地1000畝,搬遷墳頭300個,建成了一座公墓和一大片波浪起伏的千畝葡萄大棚。

高標準葡萄大棚鳥瞰效果圖。 郭家倫 供圖

  建小鎮,推動葡萄主題旅遊發展。發展旅遊必須要有整潔的環境和先進的基礎設施。在爭取到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後,他帶領工作組把工作地點轉移到了各個施工現場。在炎熱的酷暑裡,白天盯現場、監質量、督進度,調解清理與建設矛盾,晚上還要與施工隊研究協調問題。為打造一天旅遊線路,積極挖掘南寺郭村歷史文化資源,設計建設了商湯祈雨桑、棲鳳酒莊、村史館、農耕博物館、攝影基地、朱家老宅、高家客棧、自行車騎遊營地等12個景點,打造了一條鄉村觀光旅遊路線,初步建成了「特色產業+農耕文化+美麗鄉村」的葡萄風情小鎮。為進一步發展農業觀光鄉村旅遊、確保特色產業增收、精準脫貧致富增添了一道新的產業保障。

  重幫扶,充分發揮項目的脫貧效能。幫扶工作既要「幫」更要「扶」,就是全方位扶持貧困戶,就是通過參觀學習、示範引導,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一年多來,朱清雲先後三次帶領群眾到衡水饒陽、山東泰安、莘縣參觀學習現代化設施農業種植技術,用別人的發展規模鼓舞群眾;聘請省、市專家指導授課、聘請技術員現場指導種植,用技術後盾解決群眾的種植技術困惑;在黨員幹部中培樹產業發展帶頭人,用他們的增收致富實例,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熱情。使南寺郭村的貧困群眾意識到了脫貧致富的關鍵是自己,只有想脫貧、敢脫貧、會脫貧才能真正脫貧。如今貧困戶踴躍承包大棚,新建大棚已經開始種植葡萄,間作的草莓和甜瓜已經上市,貧困戶們正在收穫脫貧希望。

相關焦點

  • 左慶峰:「蜜蜂書記」帶領村民過甜蜜日子
    昭平縣樟木林鎮古蓮村村委副支書、產業發展指導員陳國盛在與駐村第一書記左慶峰割蜜的時候,不小心把蜂蜜沾到了手上,忍不住舔了舔手指上的蜂蜜說道。 今年,已是古蓮村林下蜜蜂養殖的第二個年頭,當前蜜蜂的養殖規模已經超過了1200箱,年產蜂蜜量為2萬斤左右,實現年收入100萬左右,林下養蜂產業已經成為古蓮村的重要經濟產業支柱之一。
  • 又一種美食成了脫貧產業~我敢說沒幾個人吃過
    又一種美食成了脫貧產業~我敢說沒幾個人吃過 「第二屆焜鍋饃饃烘烤技能評比大賽現在開始」 青海貴德縣阿言麥村 正在駐村第一書記楊培宏的主持下 進行焜鍋饃饃評比 編號、切饃、觀色、品嘗 最後由評審對外觀、口味進行打分
  • 「越是危難當頭,村民越需要我」 ——交行河南省分行駐村書記劉闖...
    村民們說的第一書記,正是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派駐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劉闖。兩年的時間裡,劉闖和交行扶貧團隊同心同力、孜孜不倦,帶領王樓村甩掉「貧困村」的帽子,讓全村57戶貧困戶151人全部脫貧,讓村裡集體經濟收入翻了數十倍,讓村民有了自己的文化廣場……兩年多駐村工作即將結束,本該回省城安排工作的他,卻被一封籤滿了名字、按滿了160個紅手印的「請願書」請求留下。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布拖篇」吉吉永生:屢敗屢戰的駐村第一...
    在葉爾村的脫貧攻堅上,吉吉永生結合村情想辦法、出主意、勤實踐,走了不少彎路,也經歷過失敗,因為執著和堅持,如今,葉爾村終於探索出一條引進現代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路子。2018年,時任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的吉吉永生到葉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村主任李永波: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一個大山裡走出去的孩子,初中畢業後便在外打拼,從修車學徒到建立自己的汽車修配廠,在北京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卻在自己事業的鼎盛時期,選擇回到農村老家種植中草藥。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樣帶領大家走上脫貧致富路的。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村民的自覺行動,讓蘇區村變得越來越乾淨。與此同時,村委會下大力氣改善村容村貌:6公裡的村組道路被拓寬、硬化,村民出行變得便利;60盞路燈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照亮村民的回家之路;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修建完善,村民有了集中活動的場地。為了保持環境衛生,村委會設置公益性崗位,讓村民擔任保潔員,隨時清理道路、廣場上的垃圾。
  • 用心 用情 用力 帶領村民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他當然知道,前路中挑戰定然不少,但他也相信,有了各級黨委政府作堅強後盾,自己一定可以團結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村民,在扶貧開發、建設美麗鄉村的道路上做出點成績。 這位遠道而來的村第一書記,能成功嗎? 用腳丈量土地,用心看透問題 高碑村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鐵道運力化為扶貧動力 廣鐵走出「1+N...
    ■廣鐵集團組織主題研學活動,帶領來自海南省定安縣新竹鎮卜效村卜效小學和新序小學115名師生乘坐高鐵、參觀鐵路博物館,讓他們有機會走出山村,拓寬視野。村民也曾種植過少量牛大力,最終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 廣鐵集團駐村工作隊的多番考察、調研發現,公居村有著適合牛大力生長的土質、場地、氣候。在該集團的主導下,駐村幹部將曾經種植過牛大力的村民劉付成亮請回村子,鼓勵他當致富帶頭人,以牛大力種植為特色,帶領公居村闖出脫貧路。
  • ...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蔣硯青 ‖ 把芭蕉芋粉條打造成雷波臍橙...
    把芭蕉芋粉條打造成雷波臍橙一樣的品牌蔣硯青強化「造血」功能,推進產業扶貧,尤其是打造特色支撐產業,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四川省體育局定點幫扶的雷波縣帕哈鄉八合村,在下派幹部李毅等同志推動下,變輸血為造血,走上了一條以芭蕉芋粉條生產為支撐的產業致富新路。
  • 成都新津公安民警駐村故事:把他鄉當故鄉
    山上落石,塌方、泥石流、水患、交通事故……被阻斷的不僅僅是通行之路,更是貧困地區人們的生存和發展之路。如今,趙文武駐紮的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潘安鄉城門村,已經在扶貧幹部的努力下,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扶貧工作近三年的他,早已與老鄉們打成一片。他常常提上甘甜的美酒,步行幾公裡,追著日出受邀去到村民家做客,再隨著日落安歇在這片溫暖的大山。
  • 發揮稅收「能量」 助推脫貧「摘帽」——貴州稅務部門積極決戰脫貧...
    市、縣稅務局領導幹部既督戰又參戰,組織召開扶貧工作會議1400餘次,開展脫貧攻堅調研指導5500餘次,及時發現基層脫貧攻堅面臨的問題困難並協調解決,督促指導本單位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做好幫扶工作,不斷提升對口幫扶工作質效。鎮寧自治縣桐上村老黨員、老支書感慨:「原來我們的組織生活很不規範,就是時不時組織黨員開個會吃頓飯,甚至開會都來不齊,黨員身份意識也很淡薄,跟普通村民沒什麼差別。
  • 駐河北萬全賜溝村工作組紀實:讓幫扶看得見、摸得著
    今年春節過後,邢鵬飛、武會成、李亞東三人就入駐到舊堡鄉賜溝村,他們是萬全區委宣傳部選派到賜溝村精準脫貧的駐村幹部,邢鵬飛任第一書記、武會成任工作組組長,李亞東為組員。一到村裡,他們就和村兩委幹部及部分村民代表認識後,就展開了工作。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水清景美村莊靚在蘇區村,一條溫坪河穿村而過,滋養著這裡的村民。曾經,溫坪河亂石成堆、垃圾遍布,由於河道堵塞,每遇洪水侵襲,河水便會淹沒岸邊的田地。2015年,蘇區村開始河道清理工程。經過垃圾清除、河堤加固等一系列措施,溫坪河逐漸變得清澈、乾淨。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本網記者 程健 通訊員 王興彪 李昊  寒冬時節,在黃土高原的廣袤大地上,隨處可見駐村幹部忙碌的身影。他們腳下沾滿泥土的芬芳,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村幹部吳永健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 「涼山脫貧·一個都不能少 布拖篇」吉吉永生:屢敗屢戰的第一書記
    在葉爾村的脫貧攻堅上,吉吉永生結合村情想辦法、出主意、勤實踐,走了不少彎路,也經歷過失敗,因為執著和堅持,如今,葉爾村終於探索出一條引進現代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路子。2018年,時任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的吉吉永生到葉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2016年5月,駐村扶貧幹部剛到王溝村時,作為省定經濟薄弱村,當時的村支部是全鄉後進支部。駐村幹部迅速組織「兩委」換屆,促進了「兩委」班子轉變服務方式,激發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幹部奮鬥熱情。在沭陽縣新錢村,駐村幹部通過改善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利用春節村民回家團圓之季,組織開展迎新春黨建知識競賽暨首屆「好村民」表彰大會,弘揚文明村風、家風,傳遞正能量;組織鎮村幹部考察省級「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學習參觀家風家訓長廊、黨員微家、志願者服務館等,提高村兩委為民服務能力,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執行力。
  • 朱清雲副市長深入子幹鄉調研指導各項重點工作
    11月3日上午,原平市副市長朱清雲深入子幹鄉通過與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的交流,就脫貧攻堅、秸稈禁燒、護林防火、產業扶持、項目投資等各方面的工作進行了詳細了解、調研指導。一、護林防火、秸稈禁燒工作方面:朱清雲副市長首先對子幹鄉前期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工作表示肯定,同時要求下一步要緊盯「秸稈清零」進度;繼續加大對群眾秸稈禁燒的宣傳力度、打擊力度,一定做到家喻戶曉,達到從不敢點到不想點的思想高度;對「山西大寨子幹牧業有限公司」秸稈收儲項目的落地、發展、運營提出合理化建議,希望子幹鄉政府、子幹村、建設單位
  • 駐村扶貧幹部董瑞宜扶貧9年 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 年來,董瑞宜三踏選派徵程,先後到廬江縣金牛鎮古城社區、山南村駐村扶貧。在他帶領下,古城社區三年內由「上訪村」轉變為「模範村」;省級貧困村山南村在2016 年底從貧困村出列,2017 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469人均已脫貧。
  • 駐村幹部陳華明帶著感恩去了
    2011年9月,他被市僑聯選派為駐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扶貧幹部。一年多來,當地百姓親切地叫他「僑聯叔叔」。 陳華明的扶貧工作取得一定實效。至2012年底,三社村貧困戶平均年收入,從原來的1000多元,提高到6689元,脫貧率達100%;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的0元增加到現在的10.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