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拖縣木爾鄉葉爾村見到駐村第一書記吉吉永生時,他正在村委會組織召開「十查二十八核」研判會。吉吉永生用漢語和彝語交替著給村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布置任務,語調堅決而迅速。在葉爾村的脫貧攻堅上,吉吉永生結合村情想辦法、出主意、勤實踐,走了不少彎路,也經歷過失敗,因為執著和堅持,如今,葉爾村終於探索出一條引進現代農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路子。
2018年,時任縣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的吉吉永生到葉爾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看到村裡大多數村民從事傳統種養業,勤勞耕種一年,也僅能勉強填飽肚子,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吉吉永生結合葉爾村4000多畝的林地優勢,投入20餘萬元發展本地黑綿羊和黑豬。吉吉永生回憶說「由於天然保護林山高林密,養殖的羊和豬經常走失,最後不得不放棄」。隨後,他和駐村工作隊又帶領村民發展蜜蜂養殖,吉吉永生和村民們一起從零開始學習養蜂,常常被蜜蜂蟄得滿頭是包。眼看蜜蜂養殖漸漸步入正軌,一場突入其來的暴雪把蜜蜂全部凍死。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吉吉永生和駐村工作隊在產業發展路上的摸索並沒有停止。2019年,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再次精準分析村情民意,找準自身定位,充分利用葉爾村土地平整、方便機械作業等特點,積極引進規模化種植蔬菜企業。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面對村民們的不理解,吉吉永生和駐村工作隊耐心講解政策,採取「黨員帶頭」、「村幹部帶頭」和「幹部家屬帶頭」的工作方法,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鋪開。通過不懈努力,只用了不到2個月時間保障了園區1108畝的用地。
通過土地流轉調整產業結構,輻射帶動全村剩餘勞動力家庭就近務工,農戶可獲得600元/畝·年的租金和80—150元/天務工收入。此外,投入產業扶持資金12.5萬元入股瑞禾春蔬菜基地,保底分紅0.5萬元/年,佔股盈利分紅2%;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0餘萬元流轉7畝土地建設1440立方的冷鏈場地,分紅1.5萬元/年,實現人均20元村集體收入;產業園年產值達800餘萬元,形成了「農戶增收、公司盈利、集體經濟穩定發展 」的良好局面。
土地流轉的成功,促進了良法的應用和良種的推廣,解決了科技推廣最後一道坎的問題。推動良種種植積極性和種植結構調整,讓吉吉永生和駐村工作隊找到了一條適合當地的產業發展道路,因為工作突出,吉吉永生榮獲「2019年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0年,吉吉永生還協調縣教科局40萬元,在葉爾村啟動蔬菜基地20畝流轉土地試種脆紅李項目,佔股盈利分紅30%。如今,葉爾村的農業產業化已經趟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記者:徐昭磊 周鴻 楊全春 李楊 陳蕎
編輯:王飛
校對:肖偉
審核:陳蕎
策劃:何文宗
監製:雷和斌 王剛
【來源:四川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