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涼山。溝壑縱橫,滿目生機。
何金義坐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水利局六樓的大會議室裡,連日來奔波的疲憊在這一刻得到紓解。作為水利部派駐涼山的督戰組組長,他知道,在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這個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這一天,率隊再赴涼山現場督戰的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鄭重宣布:截至6月底,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面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收尾工程建設任務,全面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不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水利部和四川省、涼山州及相關各縣聯合發力,頑強奮戰,打贏了這場農村飲水安全決戰硬仗。其間,水利部對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進行掛牌督戰,集結「兵力」,三赴涼山,問實情,查水源,核整改,督戰一體,幫扶問責,為攻克全國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的最後「堡壘」,注入了強大力量。
督戰隊員查看金陽縣高海拔集中安置點的飲水情況,看到了山區風光 樓軍 攝
衝鋒
啃下最後的「硬骨頭」
瀝青路,左邊是山,右邊是懸崖,坡陡彎急。濃霧,讓眼前的山路變得撲朔迷離。
督戰隊員吳鋼回憶起當時提著膽子坐在車裡的情形:「能見度不足五米,很緊張!」那天他們徒步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檢查水源地,下午2點多才吃上午飯。
雨暴風狂,日曬皮蛻,山頂爆胎,蚊蟲叮咬,惡狗恐嚇,坡陡路險生死考驗、節日假日不停不休……穿梭在地形複雜、自然環境惡劣的大涼山,三輪督戰下來,幾乎每位隊員都成了「留下明顯印記」的「有故事的人」。
涼山,地處我國14個連片特困帶之一的烏蒙山區,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這裡貧困面積之廣、貧困人口之多、貧困程度之深為全國少有,是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截至2019年年底,涼山州還剩餘7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美姑、布拖、普格、金陽、喜德、昭覺、越西)0.97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未解決。
村裡的孩子們 席晶 攝
「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2020年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決戰決勝的總攻號令,明確要求各地克服疫情影響,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飲水安全掃尾工程建設。
衝鋒的號角吹響。水利部迅速行動,開啟掛牌督戰模式。制定方案,明確任務,集中優勢兵力,連環出擊。
3月24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最緊張之際,第一批督戰隊員克服困難進駐涼山州,以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暗訪摸底,查明情況。
「五一」剛過,第二批36人的督戰隊伍集結出發,採取「一縣一組」的方式,用16天的時間,共暗訪184個村1381戶6256人,對貧困村實現全覆蓋。
6月,第三批次派出9人督戰組,長駐現場33天,問需解困,重點出擊,既督又戰;會同四川省水利廳317人的幫扶督戰隊,蹲縣駐村,聯合會戰,全力推進。
田學斌副部長先後兩次趕赴涼山,督導暗訪喜德、普格、美姑、越西、昭覺、布拖等6個縣,並召開座談會,與四川省水利廳和涼山州就存在的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傳導壓力,嚴肅問責,強力推進相關工作落實落地。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場是大山裡一座又一座古樸的鄉村。大涼山深處的水利人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念,以攻城拔寨、只爭朝夕的鬥志,追趕著時間的分分秒秒,衝鋒在決戰決勝的最前線。
喜德縣正在建設中的儲水罐 樓軍 攝
督戰
速度與力量的角逐
5月22日,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專門聽取現場督戰情況匯報,要求「採取超常規措施和管用的硬招實招,實現『兩個確保』」:確保涼山州在6月底前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尾工建設,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和長期發揮作用,建立長效機制。
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如何督?怎麼戰?
要速度,更要力度!
5月底,水利部會同四川省水利廳和涼山州制定《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工作推進方案》,明確了7項措施和任務清單,實施清單化管理,對問題進行細化、量化,逐條整改,動態清零。
田學斌副部長連續4次主持周調度,對標對表,對時對帳,部署推進當周工作。水利部督戰隊與省州幫扶隊建立日報告制度,合力攻堅。
從分兵行進到集結會師,從暗訪督查、傳導壓力,到追責問責、指導幫扶……工作重心適時調整,作戰方法不斷優化。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效能也在不斷提升。
綜合分析7個未摘帽貧困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集中體現在水源變化風險大、工程質量標準低、運行管護能力弱、頂層設計缺失等多個方面,造成了農村飲水工程使用周期短、效益差,「先建房再找水」「供水管網追著遷移的貧困戶跑」「按下葫蘆起了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等現象頻發。
5月13日下午,特定飛檢工作組在美姑縣佐戈依達鄉爾布乃烏村了解供水情況 席晶 攝
底子薄、基礎弱,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量大……基層幹部肩負重任,披星戴月,連軸忙碌。這時候水利部派來督戰隊「小題大做」「找茬問責」,應該不應該?
面對這樣的質疑,督戰隊員用實際行動作答。一方面,不管山高路遠,哪裡有困難就奔向哪裡,早出晚歸,不辭辛苦,查問題,找根源,促整改,用高效的行動力和質樸的水利情懷與當地幹群並肩而戰,築牢信任基石,推動相關工作跑出加速度;另一方面,引導地方更新觀念,提升認識,實現從迴避、遮掩到理解、認同、積極整改的轉變。全自治州累計整改管道埋設4788公裡,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督戰隊自身也在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緊盯地方政府落實屬地責任,緊盯水利部門發揮行業指導及監管作用,並積極從涼山州的實際出發,幫助地方提升管理水平。
督戰隊員常說:「督戰不是找茬,我們是換一個角度發現問題,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群策群力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5月7日,督戰隊員沿著羊腸小道走了近3個小時才到達布拖縣龍潭鎮勝利村6組,查看山頂住戶的吃水情況 呂育鋒 攝
踐諾
用最初的心走最遠的路
「急彎湍流山洪至,坡滑路斷砂石雨。」若非親歷,很難想像每一個詞語背後的艱辛。何金義在第三輪督戰涼山的33天裡,寫下了近4萬字的工作日誌。記錄著每日的行程、發現的問題以及工作中的思考與感悟。
透過他的文字,看見「那些偶遇在工程點、水源地的基層水利工作者們,雖彼此不識姓名,但都是艱苦樸實、最可愛的水利人」;感受著「六月的涼山古樸神秘而又溫柔多情。美姑大風頂的索瑪花迎風綻放,布拖草甸的小黃花如繁星閃爍,金陽金沙江的陡峭壯闊,喜德夜雨敲打著荷葉,彩虹帶來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多的,是無數個思緒交織的夜晚或清晨,關於工作的思考:「涼山要徹底消除飲水不安全問題,必須要內外合力推進飲水安全保障工程整體、協調發展與進步,牢固樹立治窮先治愚的觀念。這才是涼山彝族地區脫貧攻堅的關鍵。」
督戰隊員的午餐
督戰隊員們,以自身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影響和推進著涼山群眾飲水安全狀況的改變。他們和涼山州各族人民、基層水利工作者、駐村幹部、各系統幫扶工作隊一道,踐行著「不管有多難,一定要讓農民兄弟姐妹喝上放心水」的如山諾言。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人們對「涼山群眾同步小康」寄託著更多的期許,願從這個歷史的瞬間起步,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
5月9日,督戰隊員在越西縣爾賽鄉格依村協助排查水管漏水情況 鄭海燕 攝
來源|中國水利報
作者|席晶
原標題:《水利部掛牌督戰四川涼山,攻克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後一座堡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