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院裡,做飯、洗衣用上自來水,看不到手壓井了;管護模式多樣化,競價承包現場熱鬧非凡;技術人員正頂風冒雪檢查供水工程,忙的不亦樂乎……入冬的河南省新野縣,暖意融融,現有9個貧困村喜飲甘甜水,全部退出貧困序列!
補齊短板,貧困村圓夢自來水
「俺村脫貧了,趕上了好時代!家家吃上了清潔甘甜的自來水。」脫貧這天,新野縣王集鎮曹集村村民王巧雲站在譁譁流淌的水龍頭旁,邊洗青菜,邊向駐村幹部暢談著幸福生活,高興得合不攏嘴。
河南省新野縣地處南襄盆地中心,百裡平川,唐、白、湍河等八水競流,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縣。早些年,村民不是到土井提水吃,就是賴以手壓井生活,常年飲用高氟水、苦鹹水,影響了群眾身心健康,不少人飽受痛苦。早日喝上放心水,成了農民群眾多年的夢想。儘管新野縣2005年已經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但一直未能實現全覆蓋。
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破解資金瓶頸是關鍵。早在2008年,新野縣即向全縣作出承諾,除上級下達的縣級配套資金外,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300萬元用於解決白河沿岸農村飲水問題,惠及新甸鋪鎮刁河堂等27個村。樊集鄉曹莊等村,還吸納民間資金300萬元,助力水廠建設。脫貧攻堅打響後,新野縣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科學編制了水利扶貧規劃,明確了扶持和保障措施。在項目資金一時難以撥付到位的情況下,縣財政借支780.85萬元用於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前開工建設,確保沙堰鎮李莊村等8個貧困村工程如期建成。去年,新野投資1002萬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9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7處,改造提升工程2處。還積極向上爭取50萬元政府債券資金,使得溧河鋪鎮李樓村等三個村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針對早期工程集中供水率低、標準低的實際,新野縣因地制宜選擇改建形式,在村莊集中且相距鄉鎮較遠的地區,規劃建設聯村供水,對不在省底冊自來水管網輻射到的地區,以延伸供水管網為主,同時搞好水源地「劃、立、治」建設,做到「一源一策」,從源頭上處理能力不足的難題。樊集鄉劉莊村以前由集中工程供水,由於管線長,停水現象時有發生,很不方便。縣水利局得知這一情況後,籌資20多萬元為該村新打深水井一眼,村民說再也不為吃水難而發愁了。
據縣水利局局長李中連介紹,新野今年剩餘的23個非貧困村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部打包到鄉村振興PPP項目實施,全縣47個貧困村飲水問題也全部得到解決。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縣先後建設工程172處,覆蓋247個行政村,受益人口54萬人,累計投入資金2.16億元。新野縣從喝上水到喝好水,實現了質的飛躍,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合力攻堅,家家喝上放心水
挖路開溝、埋設管道、入戶安裝……十多年來,新野縣水利勘測設計施工隊隊長孟宇和他所帶的團隊,一直是開路先鋒。他們寒來暑往,克難攻堅,從未停歇,跑遍了全縣的村村寨寨,被群眾譽為「脫貧路上的引泉人」。「縣水利局工程隊用自行研製的平原開溝機作業,減少路面損傷程度,埋設管道,效率高,保證了我們早一天接通水,免費入戶安裝,政策真好。」沙堰鎮李莊村貧困群眾李榮慶情不自禁道出了心聲。李莊村原來是個有名的貧困村,2018年3月建起了聯村集中供水工程,讓李莊村、翟莊村兩個村用上了自來水。其實,鋪設管網和入戶安裝,協調任務大,有時還與天然氣安裝相交叉,施工人員都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前高廟鄉龍潭村村民王洪浩以前在外地務工,家中一直未安裝自來水,返鄉後,水利局施工隊第一時間幫他家辦理了自來水安裝申報手續,讓他很受感動。
水通則心通。飲水工程建起來了,放著當擺設,還有不少村民使用手壓井,吃不安全、不衛生的井水。如何打消貧困戶的顧慮,引導他們放心吃自來水,一度困擾著扶貧幹部們。「不少貧困戶因為怕產生後續的用水費用,這說明我們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大,我們的工作還不到位。」駐劉莊村扶貧幹部張超如是說。針對這一問題,新野縣加大安全飲水政策宣傳力度,開展了宣傳安全飲水政策活動,通過印發宣傳彩頁、110明白卡、開設扶貧攻堅講座等多種措施,逐村逐戶幫助群眾算好經濟帳、健康帳,讓放心水不斷注入了百姓心田。
農村飲水工程怎麼樣,要讓群眾說了算。在扶貧攻堅的幾年裡,新野縣紀委、水利局、衛生局多次開展飲水情況督查活動。就在前不久,新野縣開展了水利扶貧「九問」攻堅行動,由水利部門牽頭組織的四個專班16個普查小組,走村入戶,對全縣飲水工程開展了全覆蓋排查。採用「望」、「聞」、「問」、「嘗」的方法,按照「不漏一村、不漏一戶」標準,從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四個方面,為群眾飲水安全「把脈」,完善消除水源地保護區汙染源、修復漏水管網等措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動態清零」。「縣領導經常關心村裡的自來水,縣衛生防疫部門還開展水源取樣檢測,隨叫隨到,水質檢測報告能及時反饋我們,我們喝自來水很是放心。」在全市農村飲水考評中,新野縣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率位居縣市區前列,全縣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達到91%,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全縣47個貧困村集中供水率為100%,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達標率100%。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新野,農民群眾已從打心眼裡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稱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養護得力,鄉親盡享幸福水
庭院假山池沼,清流潺潺,花草茂盛。入冬前的一天,走進王集鎮曹集村草根藝人馮雲良家,一幅農家新景映入眼帘,讓人驚嘆不已。
「工程需要三分建、七分管。現在能把房前屋後空地利用起來,弄出點人造景觀,多虧了咱村的水廠管護有力,能長久發揮效益」。曹集村是個剛剛脫貧的貧困村,由集中供水工程供水多年了。村民馮雲良說的王集鎮趙莊聯村水廠,當然離不開水管員、石楊崗原村支書苗朝章的苦心經營。該水廠運行多年,從未無故停水、亂收費現象,深受群眾好評。
「工程未建,機制先行」,是新野縣多年來總結出的一條成功經驗。為切實做好工程建後管理工作,新野縣成立了農村飲水管理服務中心,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提高工程運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良性運行。在全縣大力推行「權責明確、運行順暢、經濟合理、群眾滿意」的管理模式,對單村供水工程充分發揮農民用水戶協會的作用,實行租賃承包、拍賣經營權管理模式;對跨村的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城郊鄉官碾村水廠建成後,在全縣率先實行競價承包製,村民李文功競標成功,每年上繳水費5000元,既增加了村裡收入,又保證了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同時,縣裡嚴格落實「三個責任」、「三項制度」,明確地方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監管責任和供水單位的運行管理責任,做到責任到人。縣裡每年還拿出專項資金,用於工程維修養護。僅去年以來,投資維修養護資金338萬元。維修養護、更換壓力罐148個,更換水泵22臺,新配套消毒設備9處,同時安裝了三項制度公示牌108個。
「以前,使用手壓井做飯、洗衣、洗澡都不方便,遇到天熱天旱出水量小,尤其我們上了年紀,用水確實困難。現在只要打開水龍頭,水就譁譁流,啥時候用水都不用愁了!」在劉莊村,正在用新買的洗衣機洗衣的張獻英老人,也向水利局負責人說出了心裡話。
脫貧不是夢,踏歌聞水聲。新野一個個貧困村脫貧摘帽了,處處展現出蓬勃生機。一個個地道的農民過上了「水靈靈」的日子,正在奔向幸福生活。(李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