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掃描:八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 廣西怎麼做到的?

2020-11-24 騰訊網

11月20日,我區融水、三江、那坡、樂業、隆林、羅城、都安和大化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在廣西減貧事業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剛剛脫貧摘帽的8個縣,是廣西深度貧困縣和國家掛牌督戰縣,其中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縣屬於自治區極度貧困縣。他們集中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境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特殊背景下,8個縣全部實現貧困村、貧困戶「清零」,貧困發生率降至零。破繭成蝶,來之不易。

在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陽光玫瑰」葡萄示範基地,村民正在展示剛採收的葡萄。近年來,該縣投入村級集體經濟3.7億多元,發展葡萄、養雞、養豬、蜜蜂、繭絲等扶貧產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高東風/攝

大石山區,難中之難

「你家糧食不夠吃,還需要在石縫裡種糧食?」

「不是。以前糧食不夠吃,找到有一點土的地方就種一點。現在不一樣了,只是閒時種點東西餵牲畜。」

這是今年9月,記者在樂業縣雅長鄉採訪時與村民的對話。同樣是在石縫裡種農作物,但此種非彼種,村民的心情自然不一樣。

「碗一塊,瓢一塊,丟個草帽蓋兩塊」,這就是「石山王國」都安瑤族自治縣的現狀。

「買水攪漿建水櫃」「石頭縫裡種糧食」「千山萬弄行路難,雲梯架在絕壁上」是大化過去的真實寫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考察後認為,大化七百弄一帶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深度貧困縣的很多村屯屬於「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地方。

2018年,自治區在確定極度貧困縣名單時,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個縣(自治縣)貧困發生率平均高於全區約12個百分點,分別為17.60%、17.99%、14.51%、20.52%。其中,大化和都安的石山地區面積約佔本縣總面積的90%,那坡縣境內93%左右是山區。同樣,極度貧困村、極度貧困戶大部分也是分布在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屬於貧中之極。

因病、因殘、因災,缺土地、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飲水困難、交通落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並存,各類致貧因素相互交織,多維疊加。深度貧困、極度貧困地區貧困類型多元,致貧原因複雜。

攻下最後的堡壘,意味著為全區54個貧困縣「清零」搬掉了最大障礙。

今年初,在脫貧摘帽的節骨眼上,新冠肺炎疫情給8個未脫貧縣「雪上加霜」:有的扶貧車間停工停產,有的貧困戶擔心風險不敢外出務工;部分地區採取臨時封閉措施,致使部分生產資料運不進來、農產品賣不出去;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道路建設等扶貧項目進度被延後……

脫貧群眾返貧風險加大,貧困群眾脫貧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防止返貧和新增致貧,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不落一戶一人,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既要搞好疫情防控,又要確保如期脫貧摘帽。8個縣身上的擔子「意外」加重。

11月22日,在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清坡村,村民正在給七百弄雞餵食。該村建立「黨旗引領·聯建聯養」七百弄雞扶貧養殖場,帶動貧困戶102戶416人參與養殖。高東風/攝

非常地區,非常之舉

特殊地區必須行非常之舉!

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定攻克最後貧困堡壘,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必勝信心。

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了4個極度貧困縣後,又確定了100個極度貧困村和1萬戶以上的極度貧困戶,並著手研究制定《決戰極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支持政策》,每年額外安排每縣5000萬元、每村200萬元,增派1名以上駐村工作隊員。

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率先垂範,親自掛點聯繫4個極度貧困縣。全區上下齊心協力,每個深度貧困縣、鄉、村明確1名領導聯繫指導,深度貧困縣分管領導原則上不再分管其他工作,集中精力抓扶貧。

廣西還明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新增額度、各項涉農資金新增部分50%以上投向深度貧困地區,安排20個深度貧困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2.53億元、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103.4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各級各部門靶心不變、力度不減,既要抓住目標任務,又要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確保8個貧困縣如期脫貧摘帽,廣西早部署、早謀劃,落實國家掛牌督戰要求,堅持督戰一體、以戰為主,戰疫戰貧相結合,出臺超常規政策措施,支持8個貧困縣攻克最後貧困堡壘。8個縣每縣由1名自治區領導掛點督戰,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到縣調研指導,督促政策落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實行每月調度,累計召開8次掛牌督戰調度會,聽取匯報、解決問題、部署工作。

2020年2月,自治區扶貧辦等九部門出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決勝脫貧攻堅若干措施》,明確7個方面17條硬核措施,重點支持8個縣化解疫情影響,加快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落實。安排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4億元,協調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貸款76.2億元,支持8個縣興產業、穩就業、補短板。自治區安排56個區直單位定點幫扶8個縣,從8個縣所在市「三保障」部門選派精幹力量共同作戰,同時引入社會幫扶,協調廣東選派672名專業技術人才到8個縣支援開展工作。自治區扶貧辦牽頭組建3支巡迴督戰隊,圍繞「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穩崗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問題整改、社會兜底保障等重點,每個月到縣、村開展巡迴督戰,與縣村協同作戰。

自治區4個脫貧攻堅督查組,以問題為導向,採取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定路線、不要陪同,直奔村屯、直奔農戶、直奔項目點、直奔部門企業的「四不四直」方式,對8個縣進行重點暗訪,有效推動脫貧攻堅責任、政策、工作落實。

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出臺了10條措施,加快推進「菜籃子」產品生產和銷售,鼓勵全國客商來桂採購,並協調11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採購廣西農產品。同時,進一步整合貧困村的農產品資源,加快打造消費扶貧產銷對接平臺,全面開展廣西扶貧農產品質量、數量生產調查摸底工作,完善全區農產品流通企業大資料庫、全區規模種植養殖基地大資料庫,推動農產品產銷自動對接平臺建設。

8個縣水利部門迅速開展清點掃尾、查漏補缺,統籌解決季節性缺水、飲水安全不穩定易反覆、水質保障程度低等問題,建立鞏固長效機制,加強工程建後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整體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廣西結合疫情防控需要,適當安排粵桂財政幫扶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新增開發疫情防控排查員、消毒員、道路協管員等村級扶貧公益性崗位,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創新開發其他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

廣西及時提醒、糾正工作鬆勁懈怠的摘帽縣。堅持分類施策,對經程序認定的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加強跟蹤監測,在跟蹤幫扶期間,給予享受差異化政策。脫貧監測戶給予享受與未脫貧戶同等的扶貧政策,針對邊緣戶實際困難給予參照享受不高於脫貧戶的扶持政策。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廣西提出要確保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確保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鑑定全覆蓋和鑑定真實性,確保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勸返工作,保證6月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學生失學輟學人數動態「清零」;繼續做好復工達產指導工作,所有義務教育保障項目在3月份必須實現復工達產。

全面落實「198」政策,確保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符合規定的住院費用和特殊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分別達到90%、80%,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

在那坡縣同益新絲路扶貧車間,工人在車間流水線上忙碌。 廣西日報記者 何學俏/攝

主動作為,盡銳出戰

中央、自治區,以及社會各界匯集了全力攻下最後堡壘的巨大能量。8個縣不鬆勁,主動作為盡銳出戰。

都安、大化、羅城3縣及時制定了縣、鄉掛牌督戰工作方案,明確督戰目的、範圍、任務、方式和工作要求,全程督戰,推行「五督」:督責任落實、督攻堅進度、督工作質量、督資金到位、督作風轉變。

隆林精準繪製脫貧路徑,通過產業發展精準脫貧一批、轉移就業精準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精準脫貧一批、生態補償精準脫貧一批、教育扶智精準脫貧一批、低保兜底精準脫貧一批、醫療救助精準脫貧一批,舉全縣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該縣實施「多元化共存」模式,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實施貧困戶分類引導、產業園區引領作用、村集體經濟發展措施、資金保障「四個到位」,全力推動產業發展。至2019年底,全縣「5+2」特色扶貧產業覆蓋率為97.56%,建立各類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點、園)71個,培育農民合作社447家。

8個縣對脫貧人口和摘帽村「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繼續保持攻堅態勢,鞏固發展脫貧成果。結合本縣實際,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動態監測,納入防貧對象建立跟蹤幫扶臺帳,落實動態幫扶措施,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融水按規定層級及人數要求選派駐村幹部617人。其中,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117名(含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484名,掛牌作戰村脫貧攻堅突擊隊員16人。

疫情發生以來,8個縣通過自治區認定並向國務院扶貧辦推薦扶貧產品供應商,充分利用粵桂扶貧協作、中央對口幫扶等資源優勢,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

融水累計開發各類扶貧公益性崗位6490個,落實生態護林員崗位1876人,易地扶貧搬遷有就業意願家庭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三江累計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9250人。樂業有序安全組織2.4萬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

為搶回失去的時間,大化推出一系列打贏脫貧攻堅戰「硬核措施」,推廣「四聯五統」,破解貧困群眾增收難題;推行「委託代建·共建家園」模式,破解大石山區建房難題;聚焦穩崗就業,破解搬遷穩不住難題。

11月20日,樂業縣實現脫貧摘帽。當日,在該縣新化鎮百坭村,當地幹部群眾自發歡聚在老村部的大榕樹下,載歌載舞慶祝這一歷史性時刻。(樂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合力攻堅,致富有路

20.81%—18.39%—14.53%—4.3%—清零,這是2016年至2020年,大化瑤族自治縣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的直觀數據。

鄉鎮公路、村屯公路不斷提升、延伸,扶貧路變產業路、致富路。

5年來,大化建設屯級路1502條,總裡程達2300多公裡,解決了6.15萬戶30.99萬人行路難問題;158個行政村(社區)全部修通水泥(瀝青)路,20戶以上的屯已全部通砂石路或硬化路,實現村屯道路連通成網。

都安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103條627公裡,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全縣建成屯級路407條434公裡,解決了16萬人行路難問題。

隆林實施通屯道路1275條,將近2500公裡。

融水建設建制村通村水泥路109條1054.4公裡,全縣198個行政村通水泥路100%;投入13.8億元,建成屯級硬化路項目795個1937多公裡,全縣1349個20戶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

三江建設基礎設施項目1846個,修建產業路237條,建設水毀修復、擋土牆、橋涵等項目776個。全縣98個貧困村均實現通動力電。

羅城建成屯級硬化路(產業路)1200條1893公裡,解決18.4萬群眾行路難題,在河池市率先實現20戶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硬化路目標。

路通了,產業興了,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大化以「美食驅動戰略」為抓手,在「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撬動七百弄雞、肉牛、肉羊等扶貧產業發展,推動康養旅遊、大健康產業,拉動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實現了貧困群眾產業覆蓋和就業創業扶持「雙促進」;積極探索「黨旗引領·聯建聯養(種)」模式,落實產業獎補政策等,引導引進龍頭企業與合作社(貧困農戶)籤訂農產品保價回收合同,培育訂單式農業。全縣「5+2」特色優勢產業覆蓋貧困戶2.2037萬戶,覆蓋率98.33%。

那坡的桑蠶、油茶、中藥材等「5+2」特色產業覆蓋1.6萬多貧困戶,覆蓋率達95%以上。而樂業特色產業覆蓋更是達到100%。

群眾收入提高了,村級集體經濟也發展壯大,有效提升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貧困村產業振興和鞏固發展奠定良好基礎。2020年,融水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已超過2467萬元,208個村(社區)年收入均已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的有5個村。三江170個行政村(社區)於2020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538萬元,較去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

據自治區和市級有關部門抽檢情況顯示,8個縣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保障都已達標。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並牢牢守住了「貧困戶不住危房」的底線。

「幾公裡取水」「一盆水全家用」「望天水」的狀況已成歷史。2016年以來,三江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222個,總受益人口21.27萬人。目前,8個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已實現飲水安全目標,無新增飲水安全問題。

「脫貧摘帽之後,我們正在謀劃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描繪更美藍圖。」樂業縣扶貧辦一位負責人的話,代表了8個縣幹部群眾的共同心聲。

相關焦點

  • 廣西實現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
    2020-11-20 15:22:0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何偉    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最後
  • 三峽集團幫扶的四川涼山彝區7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
    唐巍 四川在線記者 李欣憶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深度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三峽集團幫扶的四川涼山彝區最後剩餘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四川省88個貧困縣也已全部清零。
  • 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標準是什麼?
    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標準是什麼?今天(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不僅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下面一起來看看832個貧困縣所在22個省份宣布貧困縣「清零」的時間線。
  • 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脫貧的標準是什麼?答案在這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今天(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不僅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這也標誌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這標誌著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中國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貴州7省(區)已先後宣布貧困縣清零。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裡程碑    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11月23日15時,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在貴州省政府1號樓圓廳會議室召開「貴州省2020年最後9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新聞發布會」。
  • 四川最後7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新京報快訊 據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發布公告,宣布四川省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至此我國四川、新疆等19個省區市,實現全部脫貧摘帽。
  • 35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已脫貧摘帽
    11月20日,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融水苗族自治縣等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已有雲南、新疆、寧夏、四川、廣西等5個省區共35個貧困縣市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此外,甘肅、貴州等2個省已於近日發布公示,宣布2省共17個貧困縣擬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 涼山7縣摘帽脫貧!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經核查,7個貧困縣2020年末綜合貧困發生率均降至3%以下,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提升,穩定脫貧、可持續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已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 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脫貧了。
  • 再跨千年——寫在涼山州7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摘帽的歷史時刻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至此,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實現脫貧目標。歷史在這裡刷新。在中國西南的這片熱土上,曾閃耀著紅軍長徵的精神火種,也曾實現「一步跨千年」的社會變遷。如今,在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這裡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革。
  • 我國新疆、雲南等17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阮煜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14日發布公告稱,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同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告稱,省內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們脫貧啦丨望謨:三個精準抓落實...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在23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勳表示,全面啟動脫貧攻堅以來,省委始終帶頭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中央「三年行動計劃」、掛牌督戰等系列決策部署,聚焦「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
  • 涼山州7縣摘帽脫貧 四川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批准普格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至此,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四川省成為全國第19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省區市。
  • 甘肅舉行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
    至此,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退出。向一直以來關注和支持甘肅脫貧攻堅事業的記者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剩餘8個縣未退出,分別是: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
  • 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多少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多少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第十季第十期青年大學習的學習視頻中課堂作業的題目,有些小夥伴可能還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案及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 四川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在即,鄉親們「吃水問題」解決得如何了?
    (資料圖)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文/圖近日,四川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示,四川最後一批貧困縣(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退出在即。農村飲水安全被列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前7個貧困縣摘帽在即,鄉親們的「吃水問題」解決的如何了?
  • 脫貧摘帽不停步,書寫幸福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話題:苦瘠不再,新程已啟――寫在甘肅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之際
    話題:苦瘠不再,新程已啟――寫在甘肅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之際   新華社蘭州11月22日電題:苦瘠不再,新程已啟——寫在甘肅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之際  新華社記者馬維坤、王朋、王博  甘肅省人民政府21日批准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 貴陽市農投集團助力貴州貧困縣脫貧摘帽綜述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括紫雲在內的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我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喜訊傳來,貴陽市農投集團上上下下歡欣鼓舞。因為這個脫貧攻堅的成績背後,有貴陽農投人的堅守和付出。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全省88個縣中有66個貧困縣。
  • 832個貧困縣摘帽 國家層面還需履行程序
    央視網消息: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宣布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我國22個省區市的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但這並不意味著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全面完成,還需要履行什麼程序?
  • 「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背後 這些扶貧知識你了解嗎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標誌著國家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  這個消息舉世矚目,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國家級貧困縣是個什麼概念,脫貧摘帽意味著什麼?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有沒有廣東的身影。今天,咱們就好好來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