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應接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為貧困群眾安上防止返貧「保險鎖」,裝上追求幸福「強勁馬達」,走上一條可持續增收致富之路。
栽上「搖錢樹」、添上「聚寶盆」,讓脫貧群眾增收致富。要徹底擺脫貧困,儘快讓脫貧群眾富起來,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抓重點、排難點。把目光聚焦在因病致貧、返貧等深度貧困戶身上,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不漏一人「應保盡保、應兜盡兜」。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當地氣候、地理條件和耕作習慣選準產業,宜種植的發展種植業,宜養殖的發展養殖業,宜加工的發展加工業;要充分利用生態特色,發展鄉村旅遊業,提升產業鏈附加值。精準施策找準致富門路,全力以赴開闢致富渠道,讓脫貧群眾「離開拐杖也能走路」。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扶貧之後還須更加努力的做好後續工作,「扶上馬送一程」,在抓好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同時,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加快土地流轉,加大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以龍頭企業帶動全面發展,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如革命老區瑞金,確保每個村都有特色產業項目、每戶貧困戶都連結1個以上致富產業。目前,瑞金擁有贛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3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66家、家庭農場449家,形成了以蔬菜、臍橙、油茶、白蓮主導產業以及菸葉、生豬、蛋鴨等特色產業格局。將資源變為資產,把資產轉為資本,讓農民端穩「金飯碗」。
用奮鬥創造美好幸福生活,走出共同富裕路。如果把脫貧攻堅戰看作是一場向貧困發起的「殲滅戰」,那麼解決相對貧困就是一場「持久戰」。要讓群眾的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必須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拿出新幹勁,更有新作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扶志扶智不停頓,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為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齊心協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奮鬥。
走向新生活、邁入新徵程,任重而道遠,更需要久久為功的毅力,鼓足幹勁再出發,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把產業做大、鄉村建美,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楊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