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校長工作室」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大涼山支教團隊教師和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民族小學的孩子們一起搬凳子,關係漸漸熟絡。毛訢贄 攝
■中國教育報特稿·關注教育幫扶行動
新學年剛剛開始,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來自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14家培養基地、100多所項目學校的325名一線骨幹教師跨過山海,於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涼山州)會合,奔赴一場莊重而盛大的支教行動。這場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發起的惠及一市13縣的教育幫扶行動,在涼山州州府西昌市拉開了序幕。
9月1日至2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共同召開「首批涼山支教教師研修班暨涼山教育幫扶行動動員會」,首批全體支教教師及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院校、「國培計劃」專家團隊、涼山州各縣市等單位共600餘人參加會議。研修班通過講座報告、交流研討等方式,為支教教師提供行前培訓,幫助其快速了解涼山州教情社情,加強學科引領、課堂教學、學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一步跨千年 教育之難「甲天下」
「四川省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集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是『三區三州』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在首批涼山支教教師研修班暨涼山教育幫扶行動動員會上,涼山州委教育工委書記、州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廖虎為支教教師詳細介紹涼山州州情。他認為,支教教師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一線城市,在出發去支教縣和支教學校之前,很有必要給他們打個「預防針」。
「涼山州有兩個『甲天下』,一是自然資源『甲天下』,另外一個就是教育發展困難『甲天下』。」這位上任後就做過大量走訪調查的教育工委書記直言,很多人對涼山「教育之困」的認知,都定格在「懸崖村」兒童爬800米藤梯上學的畫面上。
事實上,涼山州的教育問題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上個世紀50年代,涼山州從奴隸社會形態實現向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轉型,幾乎是「一步跨千年」。由於歷史、地理等因素及社會轉型遺留問題,經濟發展滯後,教育發展也相應緩慢。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涼山考察時,在為脫貧攻堅開出的良方中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須跟上,絕不能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涼山州委、政府開展控輟保學工作成效顯著,共找回近6萬名適齡兒童並安排至相應學校入學,給當地基礎教育帶來了較大壓力和挑戰。「最為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缺口增大。」廖虎在動員會上坦言。
2019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四川涼山調研時強調:要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培養、銀齡講學計劃等,幫助貧困地區填補教師缺口。
「國培」先行 跨越山海結盟
扶貧先扶智,造血先輸血。為確保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強對涼山州教育扶貧力度,今年6月,教育部啟動「涼山教育幫扶行動」:組織「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項目學校的教師到涼山支教,為涼山州學校補充一批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骨幹,示範帶動涼山州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同時,依託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大附中、華南師範大學等14家名校長(園長)領航工程培養基地和100多所領航項目學校,與涼山州縣、市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定期組織相關專家到涼山指導、開展相關教育幫扶活動,多角度支持學校發展。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在動員會上介紹,此次「涼山教育幫扶行動」時間為2019年至2021年,共持續3個學期。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及學員主持的名校長工作室成員校,每學期將會派出3位骨幹教師到結對幫扶地區的學校支教。
支教期間,支教教師將結合支教縣市實際情況,開展專題講座、上示範課、組建教學團隊、專項教學研討,提升涼山州地區教師綜合素養。通過骨幹教師支教,為涼山州輸送優質師資,幫助解決一定時期內的骨幹教師短缺困難,引領帶動涼山州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據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工作組秘書長黃貴珍介紹,此次幫扶行動明確了幫扶相關責任主體,即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各省教育行政部門、市縣(區)教育局,是一場從上至下全動員的支教行動。而且,為動員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參與到這場行動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通過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國家級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發出了「召集令」,呼籲「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培養基地和學員「輸血」涼山教育發展。
在這場幫扶行動中,各責任主體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整合資源、統籌管理以及政策支持;校長國培項目辦則負責日常管理、支持服務、宣傳推廣;14家名校長(園長)領航工程培養基地在專業引領、對口幫扶、溝通協調及管理上保障幫扶行動等。
涼山不涼 教育託起一片藍天
骨幹教師的輸出對於正在發展中的學校來說,並非易事。在動員過程中,領航班名校長及其工作室成員在引領性和示範性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皮建明校長工作室成員、浠水縣團陂初級中學校長陳眾達坦言,作為皮建明校長工作室的核心成員校,有責任和義務做好支教工作。學校克服了師資嚴重不足的困難,選派學校教研主任、九年級骨幹數學教師毛志元赴大涼山支教,希望把教育精神和情懷帶到需要的地方去。
黃偉在動員會上明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將進一步為涼山教育幫扶行動明確政策保障,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校長培訓專家工作組及各培養基地還將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助力涼山教育幫扶行動。
黃貴珍強調,為保證持續一年半的涼山教育幫扶行動取得實質性成果,教育部成立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工作組和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組,為涼山州教育幫扶行動源源不斷輸入專家資源,提升涼山州教師隊伍自身的整體素質,推動涼山州教育早日實現自我造血功能。
「當年涼山彝海結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位支教教師傳承彝海結盟精神,助力涼山教育發展,必將譜寫教育脫貧攻堅的新篇章。」黃偉說。
「希望各位支教教師在接下來的一個學期或3個學期裡能夠早日融入涼山,就像種子一樣,紮根於此,為大涼山的孩子們託起一片藍天。」廖虎希冀道。在他看來,300多名支教教師的背包與行囊裡,藏著點燃涼山州大山深處師生教育熱情的火種。(本報記者 李萍 齊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