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曾說:「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所以他是一根蘆葦,但他因為會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無窮,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
攝影作品 7月31日,由英國英樂藝術紙與《秘境PHOTO》共同策劃的《人類圖集》攝影專題展覽在陽光城滇池半山山海美術館開展。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鮑利輝先生和許多熱愛攝影藝術的朋友相遇山海美術館,共享開幕酒會。
攝影作品 每一張面孔都是一個故事,從亞美尼亞到葉門,澳大利亞到辛巴威,本次展覽按照五大洲的分類展現人類的面孔圖譜。《人類圖集》項目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宣言「幫助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啟發,是義大利策展人Martin Vegas(馬丁·維加斯)構思和策劃的照片集。該項目始於2015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目得到了有機的發展。現已經有全球100多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所收錄的圖片不斷增加,目前已收集了400多個民族的人類圖譜。
攝影作品 從2018年開始,《人類圖集》分別在德國科隆、美國紐約、沙烏地阿拉伯沙迦、英國伯明罕、法國巴黎、突尼西亞等地進行展覽,受到了人們的熱切關注。不同於往年在各地的影像博覽會或攝影節等影像專業領域展示,本次展覽將是《人類圖集》首次走進美術館,向大眾展示人類多樣性的美妙。
攝影作品 公共空間不只是場所也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在設計師的眼中,自然是神造的場館,與室內的空間共同碰撞出無限的可能。山海美術館放棄了固有的城市鋼筋混凝土建築風格,重新創建了一種「人文浪漫主義」,在建築與自然之間尋找一種平衡。?這種理念,不僅關乎於建築設計與觀賞景色的功能,更是把「自然」本身以一種理性而科學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帶來一種獨特的超乎視覺美學的感性體驗。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把藝術,文化,自然,人際融合在一起的公共空間。而《人類圖集》則通過影像反映著不同個體,不同種族的靈性與獨特人格。當這一切與山海美術館的空間、光影暗暗相和,將更生動地詮釋出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山海相遇,共享快樂 讓藝術關照每一顆稚嫩的心靈,眾多熱愛攝影藝術的朋友相聚開幕現場,除此之外還來了一群同樣對藝術感興趣的小朋友。遠離鋼筋混凝土,山海美術館為孩子們帶來的是關於精神建築的最初體驗,在美的空間裡,人會比較容易快樂。像海浪的泡沫撫過閃光的沙礫,像雨後的彩虹輕觸草上的露珠。當一張張天真的笑臉遇見如此宏大的人類圖譜視覺盛宴,又將迎來怎樣的奇妙碰撞。
一群同樣對藝術感興趣的小朋友 在展覽開幕現場,鮑利輝先生親自為這群小朋友導覽。他說:「國外的小孩大多都在美術館學習繪畫,在博物館學習歷史,我們的小孩也該走出教室,走到自然裡,走進山海中,親自觀看,親身體驗。」「你們看這裡無數張面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身上有不同的膚色,但他們臉上都有笑容,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但你們要記住一點,生而為人,我們人人平等。」
山海相遇,共享快樂 展覽現場,鮑利輝先生還親自為每一位小孩拍照,讓他們親身參與到攝影藝術當中。希望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門,讓藝術關照每一顆稚嫩的心靈;也希望給孩子們造一條藝術之船,幫助他們更好地出發,再更好的抵達。
山海相遇,共享快樂 透過攝影,看到自我,看到眾生。「每個人,每個種族都是人類的財富」這是《人類圖集》主題攝影展的主旨要義。從擁有多個獎項的專業人士和攝影記者,到才華橫溢的業餘愛好者。任何人,每一個使用相機的人,都能夠為人類圖集作出貢獻。」
參觀鑑賞 展場各處都安裝了鏡子裝置,透過攝影這面鏡子,看到自我,看到眾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據悉,本次展覽時間為2020年7月31日—10月10日。
雲南網記者 趙一青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