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論壇】鄉村治理中的法律角色

2020-11-13 法治泰安

11月10日,由山東農業大學泰山法治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團委主辦的「山海論壇」第48期順利開講。

山海論壇

點擊下方觀看視頻↓

本期論壇以「鄉村治理中的法律角色」為題,由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系教授陳國申、行政管理系教授李秀義、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孟光輝主講。公共管理學院團委任繼雲老師、城市發展與管理系侯飛老師、法學系主任曹相見老師,法學、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經濟管理專業100餘名師生參與了本次報告會。

本期山海論壇通過提問的方式,以法學、管理學的不同維度展開。圍繞鄉村的理想圖景、鄉村秩序的生成議題,三位老師從城鄉的歷史發展、治理結構角度,強調了鄉村的文化符號意義,勾勒出了中國鄉村在人員、格局和治理上的特點。而在鄉村治理範疇、構建鄉村治理長效治理機制以及發揮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作用的議題上,三位老師分別從「鄉政村治」、基於內生系統的激勵機制、不以控制為目的的政府服務供給方面進行了闡釋。

在立法方面,三位老師倡議出臺硬性法律規定,促進鄉村的體制性發展。孟光輝老師還特別號召同學們關注農事法律制度,推進農事政策的法治化。

在師生交流環節,同學們積極發言提問,與老師們交流交鋒,氣氛活躍。本期山海論壇搭建了跨學科的交流平臺,開拓了同學們的文化視野,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儲備,深化了同學們對鄉村治理的認識,引起了同學們對鄉村研究的廣泛興趣。


通訊員:張美琪

相關焦點

  • 「十四五」鄉村治理四大著力點
    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既能優勢互補,又能體現協同效應,往往優於單一治理方式或兩兩結合的治理模式。(1)法治保障和道德約束下的自治是維護農村基層民主權利,實現村莊和諧有序的有效路徑。自治作為鄉村社會最基本的治理方式,能夠有效整合村莊資源,激發村莊主體活力,通過內驅動力破解鄉村治理困局。值得注意的是,自治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約束,以避免其走向無序和人治。
  • 海風吹得山花豔 浙江文成-瑞安推進「山海協作」協同發展
    2018年至今,文成—瑞安山海協作生態旅遊產業園共建設政府性投資項目15個,總投資10.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3.03億元;社會性投資項目22個,總投資106.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2.6億元;突出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旅遊文化產業提升,共投入4900萬元建設生態旅遊文化、交通道路建設、美麗鄉村等項目,園區建設呈現新面貌。
  • 三治融合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作為「三治融合」發源地,越豐村通過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助推全面小康的建設,治出了村民參與的熱情,治出了矛盾化解的良方,治出了全域秀美的環境。《走進「浙裡」的小康生活》融媒系列主題報導本期推出《三治融合,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一起了解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之三治融合模式。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 湖北省第三屆鄉村振興戰略高峰論壇在鹹寧市舉辦
    舉報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記者吳文謹、實習生劉江萍、通訊員吳東東報導:11月20至22日,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辦的湖北省第三屆鄉村振興戰略高峰論壇在鹹安區高橋鎮蘿蔔公社舉辦
  • 嶽西河圖:抓鄉村治理試點,走鄉村善治之路
    嶽西縣河圖鎮作為嶽西推進鄉村治理的試點鎮,選擇一個試點村、二個創建村,利用一年的時間,勇於探索,直面短問題,基本形成鄉村善治之策。 結合村情,制定規範標準。一是出臺指導手冊,明確方法路徑。
  •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釘」亮相國際農交會 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01 15:26:53在現場舉辦的「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上,阿里巴巴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打造的「鄉村釘」入選10大智慧農業新技術應用模式。  據了解,釘釘基於移動智能協同的鄉村治理關鍵技術、立足鄉村治理和發展需求,推出基於雲釘一體的數字鄉村整體解決方案,打造出以鄉村治理為主線的「鄉村釘」,以數字新基建助力鄉村振興。  在具體實踐中,積分管理也是「鄉村釘」深受歡迎的一項功能。
  • 首屆「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觀點摘要(三)
    前言11月5-6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NISCSS)、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SCARC)、中美研究中心(ICAS)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CIUA)聯合主辦的首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海口舉行。
  • 詩畫浙江的「山海」篇章——舟山書寫美麗鄉村海島風景線_杭州網
    浙江日報初冬的舟山群島,雖不乏「天寒色青蒼,日短有冷光」的感覺,但走進海島鄉村,更有「綠樹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之收穫。漫步島城鄉村的尋常巷陌,屋舍儼然、村道整潔,遊人來來往往,稚童的笑聲在山水鄉野間蕩漾。
  •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近日在安徽省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印有紅色黨徽馬甲、佩戴工作牌的匆忙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廬江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紅色頭雁」。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起黨群「連心橋」,激活了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 網絡社會治理中的「國家中心關係型」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這使得在實體社會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和介入模式難以簡單地複製和移植至網絡空間中。按照兩組關係的強弱程度,網絡社會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可以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是多元主義協同治理模式,該模式強調政府角色的互動而非強制,並且在治理中處於邊緣化角色,非政府組織在治理中扮演著主要角色;第二種體現為一種社會力量主導的治理取向,政府在治理進程中同樣扮演相對次要的角色,非政府組織在治理中採取強硬手段展開治理;第三種是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強調政府在網絡社會治理中的強硬手段和中心角色;第四種為黨委政府主導的關係型治理模式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在這裡,村民自發組建矛盾糾紛調處隊伍,「三官一律」工作隊派駐村屯,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全球治理中G20的戰略使命與中國角色擔當-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此可見,G20漢堡峰會將延續杭州峰會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發展使命和戰略要求,必將在全球治理和構建公平國際秩序中擔當結構性改革先行者和全球經濟秩序穩定者的角色。此外,要協調好G20同其他全球治理機制的關係,提升其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經濟政治地位,提高其承擔全球治理責任的主動性。     堅持深謀遠慮,協調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 首屆「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觀點摘要(一)
    前言 11月5-6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NISCSS)、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SCARC)、中美研究中心(ICAS)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CIUA)聯合主辦的首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海口舉行。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nbsp&nbsp&nbsp&nbsp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區域視域中的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本次論壇圍繞「區域法治文化與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旨在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貢獻法學理論和實務界的智慧。
  •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共同求索智庫治理和思想理論傳播的未來路徑  為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角色作用、承擔職責使命,12月19日,由光明日報社聯合南京大學主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