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2020-12-05 人民網

廬江縣柯坦鎮柿樹村「頭雁」徐志龍(右二)正在調解民事糾紛。

一個崗位就是一份責任,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近日在安徽省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印有紅色黨徽馬甲、佩戴工作牌的匆忙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廬江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紅色頭雁」。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起黨群「連心橋」,激活了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紅色頭雁」聚起來

「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旨在通過凝聚「頭雁」力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促成「有人管事、有場議事、有章理事、有責問事、有錢辦事」的善治格局。

盛橋鎮51歲的孫曉林就是這樣一位「頭雁」。多年來,他堅持奉獻愛心,義務為村民挖當家塘、安路燈,還為貧困戶捐款捐物。2019年4月,孫曉林當選神墩村黨委龍王網格黨支部書記,他又主動騰出自家店鋪,無償作為黨支部活動陣地。

「成了『頭雁』,就要事事帶頭,帶大家一起幹,為大家謀福利。」孫曉林說。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他帶領黨支部3名黨員、村民理事會7名成員衝在前面,並廣泛發動群眾,共整治亂堆亂放生活垃圾40多處、廢棄房屋16處、汙水溝6條,實現了美麗鄉村精彩「蝶變」。

如今在廬江,像孫曉林這樣的「頭雁」有1394人,分布在全縣各個角落,哪裡群眾有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裡。

「我們根據自治半徑等因素,科學設置網格黨支部,同時成立村民理事會,設立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和以村民為主的志願者隊伍。」廬江縣委組織部組織綜合科科長張偉介紹,「通過群眾推薦、組織推薦、個人自薦、黨員選舉方式選出的『頭雁』,綜合素質都是過硬的。」

「八大員」忙起來

在柯坦鎮柿樹村,年近七旬的周玉權正在家門前曬太陽。看到周鐵生前來看望,他拉著周鐵生的手感激地說:「多虧老哥相助,幫我一家渡過了難關!」

去年周玉權遭遇「雙重不幸」,妻子去世,自己又出車禍,是周鐵生幫他料理妻子後事,天天到他家打水做飯、養雞餵鴨,照料他的生活起居,還幫他收割水稻、賣稻。

「幫他是應該的,因為我是『八大員』。」周鐵生指著身上的紅色「柯坦鎮八大員」馬甲說,「我做的一切,都是在履行一個『八大員』的基本職責。」

「『八大員』制度是『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的一部分。」柯坦鎮黨委書記李傑峰說,「通過成立功能性黨組織,設崗定責,將『黨建聯絡員、民事代辦員、矛盾調解員、安全巡查員、環境管理員、扶貧監督員、文明宣傳員、計生信息員』8個崗位職責整合為1個『包幹』,有效解決農村事情沒人管的問題。」如今,「八大員」已經成為群眾需求的代言人和代辦者、政策法規的宣傳者、參與村級事務的管理服務者。

在羅河鎮,「八大員」活躍在人居環境整治一線,從「美麗庭院」建設,到「十星級文明戶」評比,處處留下了「八大員」的忙碌足跡。整治成果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輻射到整個村莊,12個重點整治村公共路段、衛生死角得到集中清理,涉及居民3750戶、14600人,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過程管理實起來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同大鎮發揮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黨支部三級網格作用,優化設置一級網格20個、二級網格61個、三級網格396個,563名黨員幹部及志願者下沉到防疫一線,黨旗、紅馬甲、紅袖章不斷出現在村邊巷角,成為疫情防控的先鋒隊和主力軍。

如何能讓「紅色頭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又在日常工作中看得出來?抓好落實,就要通過制度設計,讓過程管理實起來。

廬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李衛介紹,在選舉機制上,除黨組織選舉外,根據群眾意願,提倡支部班子成員兼任村民理事會會長,黨小組長和村民組長兼任理事會成員;在投入機制上,「紅色頭雁」每人每月可以領取一定補貼,不增加村裡一分錢的額外負擔,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在激勵機制上,每年每村評選先進個人,推薦到鎮裡參與優秀黨員評選,各鎮結合實際設定評選規則,與工作實績掛鈎,群眾參與打分;在考評機制上,「紅色頭雁」一年一聘,對階段性日常工作任務清單化,細化評分標準,量化積分,分級述職評議,年終採取「群眾測評、黨員評議、組織考評」方式考核,若群眾不滿意、考核不合格,則不再續聘。

「基層治理需要創新思維,實現鄉村有效治理,需要推進農村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要做好黨建引領,發揮好『紅色基因』的力量。」李衛告訴筆者。

近年來,廬江縣注重系統謀劃,把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解決「兩張皮」問題。通過印發《關於推進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紅色基因工程」的意見》,突出「八大紅色」、打造「九大先鋒」,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進基層黨建全領域建強、全區域提升、高質量發展。

在「紅色基因」滋養中,身穿紅色馬甲、走村入戶的「紅色頭雁」,已成為廬江縣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相關焦點

  • 發揮「頭雁」效應,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全國各地農村也正按照中央統一安排,開展「兩委」換屆工作。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基層黨組織作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支部書記的「頭雁」效應發揮得好不好,領導得力與否,直接關乎到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  時下,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任務重、頭緒多。
  • 西湖街道:「紅色管家」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夏日的上午,在建工中街社區「紅色管家集市」上,「喬一瞧」健康志願服務隊、康旭推拿服務團隊、「暖融居家」服務中心等8家志願服務團隊一字排開,為社區居民提供貼心服務。在這個特殊的「集市」上,不僅僅有為社區居民拍照、理髮、維修、家政、推拿按摩的貼心服務,還有豐富居民群眾業餘生活的戶外登山、藝術團等志願團隊。
  • 三元巖前村:建強為民服務隊伍,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標,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積極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聚焦服務組織、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振興,打造各類服務隊伍,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創建「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
  • 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組織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響應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全市共成立網格黨支部1336個、5萬餘名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
  • 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在今年7月份開展基層網格微治理前,該組卻是另外一番情景,公共設施供給不足,房前屋後堆滿雜物,組民議事也沒處固定場所,只能像打遊擊戰一樣,議完一事換一家。  轉折出現在今年初的長沙縣政協九屆五次會議。
  • 激活市場監管「神經末梢」
    激活市場監管「神經末梢」 2020-12-0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發「神經末梢」活力 譜寫治理華彩篇章
    缸窯村徵遷工作順利完成,只是上華街道推進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在上華街道上華村有一支環境整治保潔隊,這支隊伍是村裡黨員和村民們自發組成的,成員大多是退休的黨員。「為村裡做事,是我們每名黨員應該做的。」黨員們都抱著這種信念,只要有空就來參加每天的衛生清掃。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隊伍,上華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駛入「快車道」。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十戶聯組」打通基層組織「毛細血管」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今年10月,雲南騰衝市騰越街道在城市基層黨建網格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進一步細化網格,以十戶為一組,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讓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更加有效。
  • 菏澤市牡丹區2020「頭雁論壇」在小留鎮舉行
    原標題:「頭雁引領、弱雁高飛」菏澤市牡丹區2020「頭雁論壇」在小留鎮舉行5月14日,菏澤市牡丹區2020「頭雁論壇」在小留鎮舉行。魯網5月14日訊(記者 洪常良)5月14日,菏澤市牡丹區2020「頭雁論壇」在小留鎮舉行。
  • 看貴州如何聚指成拳激活基層監察「神經末梢」
    讓「微腐蠅貪」無處可逃——看貴州如何聚指成拳激活基層監察「神經末梢」2018年12月2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赤水市基層紀檢監察幹部進村入戶了解有關部門落實民生政策情況今年1至11月,貴州省縣、鄉兩級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7159件,比去年同期上升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全市通過實施「黨建強村、發展興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5A幸福村創建活動,加快推進鎮村綜治中心及其綜治信息系統、「雪亮工程」以及「三網合一」工程建設,形成了黨建、發展、法治、文明、平安「五位一體」共同推進鄉村治理新格局。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面對鄉村社會多重的矛盾問題和複雜的治理生態,引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其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的優勢是解決鄉村「治理失靈」,實現鄉村善治的治本之策。  (一)傳統鄉村治理模式難以適應新時代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要求  鄉村治,天下安。開創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是新時代對鄉村治理提出的總體要求。
  • 頭雁領航 群雁齊飛——南召縣實施「頭雁工程」實現村美民富
    南召縣啟動「頭雁培育計劃」,堅持成長需求和培養需求相融合,理論提升與平臺鍛鍊相結合,差異化制定培養方案。探索構建選拔、培養、管理「三位一體」培養機制,打造素質高、能力強、活力足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在縣鄉(鎮)兩級分別開設「大比武」活動,安排標杆型、骨幹型村黨支部書記定期講做法、傳經驗、打擂臺,推動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在「比學趕超」中提高站位、爭先進位、履職到位,著力造就一支政治強、善領路、「翅膀」硬、飛得高的「頭雁」隊伍。
  • 【地評線】荔枝網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作用,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
    這是繼去年首批發布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二批案例。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 臨武:整治交通「頑疾」,激活「神經末梢」
    為了破解全縣城鄉交管難題,激活「神經末梢」,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今年以來,臨武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以酒駕醉駕毒駕、超員超限超載、疲勞駕駛、涉牌涉證、違法載人、摩託車競速「飆車」等10大類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為重點,壓實責任,壓緊任務,並做到了聯勤聯動、協調配合。
  • 「小區黨建」打通 治理服務「神經末梢」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積極推行「居民小區黨建」,打通治理服務的「神經末梢」,唱響和諧協奏曲。小區成立網格黨組織「拆除後不僅小區敞亮了,我睡覺也感覺踏實多了。」居民方子奎對自家旁一處違法建築拆除表示非常滿意。
  • 以「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古往今來,美麗鄉村的形象在文人墨客的筆中熠熠生輝。鄉村,不僅僅是文化生態的需求,更是人們對家的記憶和依戀。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的青山減少了,綠水變渾了,到處聳立起大同小異的水泥樓,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淡,故鄉的感情越來越陌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這不一樣的「頭雁效應」
    秦琦表示,將充分學習推動這些好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統籌推進,自覺扛起省會責任,注重發揮「頭雁效應」,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透過基層社會治理的林林總總,不難體味到省會城市不一樣的「頭雁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