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標,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積極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聚焦服務組織、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振興,打造各類服務隊伍,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創建「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助力萬壽巖遺址保護和萬壽巖文旅小鎮建設,從巖前村及駐點在集鎮的機關單位、企業、學校等招募黨員志願者50餘人,建立「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隊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分別負責集鎮6個片區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管護,定期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協助做好中心工作。
二是創建生態綜合管護隊。重組道路專管員、河道專管員、環保網格員和綜治協管員「四大員」,整合環保、河長、路長3個關鍵生態職能,公開招聘12名綜合素質較好、熟悉轄區情況的本地人員,組建智能化、機動化、常態化生態綜合管護隊。綜合管護隊從不同片區、村級網格實際出發,結合片區主導產業、生態環保問題差異性等內容,詳細制定工作清單,亮崗定責,明確職責清單、工作重點,制定每日、每周及每月具體工作任務。建立「日排查、周例會、月集訓」制度,以月為周期完成範圍內所有生態環境問題踏查,形成工作閉環,切實構築生態治理立體巡護網。
三是創建開閩文化協會。巖前村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但因缺乏專門工作力量,許多文化沒有得到較好的傳承,甚至許多年輕一代都不清楚巖前的歷史。基於此,巖前村黨組織積極牽頭,組織熱心的離退休人員以及王、鄧、呂、羅等各個姓氏傑出能人、鄉賢代表12人,成立開閩文化協會,負責做好當地特色文化,特別是開閩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梳理,同時做好閩王鼓、板凳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日常文化活動的指導。
四是創建農旅文創協會。組織20餘名傳統小吃製作者、8名特色農產品銷售者、3名新型農業經營業主成立農旅文創協會,通過在萬壽巖景區搭建一條80米的小吃文化長廊,利用周末時間常態化開展小吃品鑑和農產品銷售活動,帶動村民增收;同時,協助鄉鎮做好農業種植產業和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為景區打造「吃在嘴裡,走在腳底,玩在手裡」的景區餐飲遊樂體驗。
五是創建普法和糾紛調解隊伍。發揮退休鄉賢和「兩代表一委員」作用,依託鄉村振興服務站,設立全國勞模王源楠「勞模工作室」、全市金牌調解員王源河「老王調解室」、駐點法官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等,積極做好法制宣傳和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探索鄉賢助力法制建設新路徑。(三元區委鄉村振興辦)
【來源:三明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