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巖前村:建強為民服務隊伍,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2021-01-14 瀟湘晨報

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標,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積極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聚焦服務組織、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振興,打造各類服務隊伍,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創建「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助力萬壽巖遺址保護和萬壽巖文旅小鎮建設,從巖前村及駐點在集鎮的機關單位、企業、學校等招募黨員志願者50餘人,建立「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隊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分別負責集鎮6個片區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管護,定期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協助做好中心工作。

二是創建生態綜合管護隊。重組道路專管員、河道專管員、環保網格員和綜治協管員「四大員」,整合環保、河長、路長3個關鍵生態職能,公開招聘12名綜合素質較好、熟悉轄區情況的本地人員,組建智能化、機動化、常態化生態綜合管護隊。綜合管護隊從不同片區、村級網格實際出發,結合片區主導產業、生態環保問題差異性等內容,詳細制定工作清單,亮崗定責,明確職責清單、工作重點,制定每日、每周及每月具體工作任務。建立「日排查、周例會、月集訓」制度,以月為周期完成範圍內所有生態環境問題踏查,形成工作閉環,切實構築生態治理立體巡護網。

三是創建開閩文化協會。巖前村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但因缺乏專門工作力量,許多文化沒有得到較好的傳承,甚至許多年輕一代都不清楚巖前的歷史。基於此,巖前村黨組織積極牽頭,組織熱心的離退休人員以及王、鄧、呂、羅等各個姓氏傑出能人、鄉賢代表12人,成立開閩文化協會,負責做好當地特色文化,特別是開閩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梳理,同時做好閩王鼓、板凳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日常文化活動的指導。

四是創建農旅文創協會。組織20餘名傳統小吃製作者、8名特色農產品銷售者、3名新型農業經營業主成立農旅文創協會,通過在萬壽巖景區搭建一條80米的小吃文化長廊,利用周末時間常態化開展小吃品鑑和農產品銷售活動,帶動村民增收;同時,協助鄉鎮做好農業種植產業和文創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為景區打造「吃在嘴裡,走在腳底,玩在手裡」的景區餐飲遊樂體驗。

五是創建普法和糾紛調解隊伍。發揮退休鄉賢和「兩代表一委員」作用,依託鄉村振興服務站,設立全國勞模王源楠「勞模工作室」、全市金牌調解員王源河「老王調解室」、駐點法官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等,積極做好法制宣傳和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探索鄉賢助力法制建設新路徑。(三元區委鄉村振興辦)

【來源:三明市農業農村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近日在安徽省廬江縣,經常能看到一群身著印有紅色黨徽馬甲、佩戴工作牌的匆忙身影走村入戶,察民情、解民憂、理民事……他們就是廬江縣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紅色頭雁」。2019年以來,該縣通過推行「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搭建起黨群「連心橋」,激活了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 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組織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響應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全市共成立網格黨支部1336個、5萬餘名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
  • 激發「神經末梢」活力 譜寫治理華彩篇章
    缸窯村徵遷工作順利完成,只是上華街道推進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在上華街道上華村有一支環境整治保潔隊,這支隊伍是村裡黨員和村民們自發組成的,成員大多是退休的黨員。「為村裡做事,是我們每名黨員應該做的。」黨員們都抱著這種信念,只要有空就來參加每天的衛生清掃。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隊伍,上華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駛入「快車道」。
  • 「小區黨建」打通 治理服務「神經末梢」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積極推行「居民小區黨建」,打通治理服務的「神經末梢」,唱響和諧協奏曲。小區成立網格黨組織「拆除後不僅小區敞亮了,我睡覺也感覺踏實多了。」居民方子奎對自家旁一處違法建築拆除表示非常滿意。
  • 西湖街道:「紅色管家」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今天測了血壓,還給我做了貼耳穴的簡單理療,服務都送到家門口了,這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好得很啊!」西湖街道建工中街社區居民趙永生老人滿意地說。夏日的上午,在建工中街社區「紅色管家集市」上,「喬一瞧」健康志願服務隊、康旭推拿服務團隊、「暖融居家」服務中心等8家志願服務團隊一字排開,為社區居民提供貼心服務。
  • 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長沙縣政協常委、春華鎮委員小組成員吳顧提出了「夯實鄉村治理基礎,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案,建議在不改變鄉村治理格局的基礎上,探索以村民小組作為鄉村治理的基本單元,發揮組一級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激發組民主觀能動性,助力鄉村振興。該提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決定在春華鎮進行試點,並選取了12個試點組,以探索基層網格微治理為抓手,著力推動治理重心再下移。九木村安全組就是其中一個。
  • 白水縣西固鎮四河村:建強黨群服務中心 激活發展紅色引擎
    今年以來,白水縣西固鎮四河村立足村域資源整合,著眼服務黨員群眾,以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和著力點,不斷增強農村黨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和凝聚力,基層黨建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一是搭建多元服務平臺。
  • 錦州: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名……近年來,錦州市不斷深化拓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內涵,以基層治理為目標,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從「相加」走向「相融」,有效激發了城市發展活力。
  • 激活市場監管「神經末梢」
    激活市場監管「神經末梢」 2020-12-0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新聞社 | 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在這裡,村民自發組建矛盾糾紛調處隊伍,「三官一律」工作隊派駐村屯,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 近年來,廣西玉林市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推動村民事情村民議、村莊平安村民護、村風文明村民樹,構建全面小康新農村治理體系。
  • 發揮「頭雁」效應,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全國各地農村也正按照中央統一安排,開展「兩委」換屆工作。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基層黨組織作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支部書記的「頭雁」效應發揮得好不好,領導得力與否,直接關乎到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  時下,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任務重、頭緒多。
  • ...十戶聯組」打通基層組織「毛細血管」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今年10月,雲南騰衝市騰越街道在城市基層黨建網格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進一步細化網格,以十戶為一組,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讓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更加有效。
  • 黨建帶動 因地施策 成風化俗 黎明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近年來,柳河縣駝腰嶺鎮黎明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省級美麗鄉村試點村為契機,建強組織戰鬥堡壘、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建聚力作用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富蘊:「1314」新模式 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近年來,富蘊縣聚焦市域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推行以建強支部堡壘、凝聚服務隊伍、構建服務體系、做好治理服務為內容的「1314」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任督二脈」。  建強一個支部堡壘。
  • 六枝特區木崗鎮:「慧眼工程」助力鄉村治理智慧化
    讓居家者舒心,讓外出者安心,讓違法者驚心……2020年3月以來,為有效解決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難點難題,六枝特區木崗鎮勢走前沿,率先垂範,將「電信慧眼」工程作為「民生工程」狠抓落實,在全鎮範圍內系統規劃、整體推進「慧眼工程」建設,為全力推進「花海陸港,愛在木崗」的鄉村治理振興貢獻智慧力量。
  • ...西關社區:「3+2+X」深化居民小區治理 打通服務群眾「神經末梢」
    甘肅清水西關社區:「3+2+X」深化居民小區治理 打通服務群眾「神經末梢」 2020-12-02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貴州如何聚指成拳激活基層監察「神經末梢」
    讓「微腐蠅貪」無處可逃——看貴州如何聚指成拳激活基層監察「神經末梢」2018年12月2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赤水市基層紀檢監察幹部進村入戶了解有關部門落實民生政策情況今年1至11月,貴州省縣、鄉兩級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立案17159件,比去年同期上升
  • 【地評線】荔枝網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作用,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
    這是繼去年首批發布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二批案例。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 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到每一個「神經末梢」
    諸城市相州鎮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基層組織能力提升等各項工作相結合,讓文明實踐「走街串巷」拓展到每一個「神經末梢」,基本實現「群眾聚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覆蓋到哪裡」。去年以來,該鎮投入200多萬元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推進、高標準打造了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廣場,配備完善了相州鎮歷史文化名人展館、圖書閱覽室、志願服務站、社區教育學院等相關功能站室,建成了歷史名人廣場、文明一條街等室外設施,成為學習好、傳播好、踐行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場所和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