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社區:「3+2+X」深化居民小區治理 打通服務群眾「神經末梢」

2020-12-05 澎湃新聞

甘肅清水西關社區:「3+2+X」深化居民小區治理 打通服務群眾「神經末梢」

2020-12-02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重大戰略部署,為社區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來,清水縣永清鎮西關社區於細微處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按照「抓基礎、重規範、促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小區黨支部組建為核心、居民小組作用發揮為重點,小區業主委員會為依託,開創了小區「3+2+X」工作新局面,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組織推進到城市最前沿。

清雅嘉苑是西關社區管轄範圍內的一個居民小區,入住業主474戶。一直以來,小區治理工作是社區工作人員的難點問題,社區的管理辦法無法得到落實、居民的窩心事找不到訴說的途徑、小區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

為加強小區的管理力度,幫助社區管理該小區,成立了由小區黨總支書記任組長,居民組長和業主委員會主任任副組長,小區黨總支委員、小區居委會委員、小區居民小組成員的領導小組。在小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選舉成立了清雅嘉苑居民小組,共有居民小組成員9人;選舉產生了小區業主委員會,有成員產生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秘書長1名。由小區業主委員會牽頭,採取由1名小區黨員包抓一棟樓的辦法,推薦產生樓長、單元長、網格長,共同負責小區居民的服務工作。

「3+2+X」的小區治理工作格局,充分調動了小區黨員群眾住戶參與小區治理、小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了小區服務管理機制,破解了小區治理難題。小區的黨員在家門口能夠找到黨組織,使矛盾糾紛的化解更加便捷,服務群眾更加貼心。小區居民能夠全面的參與到小區議事工作當中來,實現了聯席會議機制全覆蓋。社區工作人員發現問題及時走訪宣傳,小區居民有了問題及時反饋,居民的煩心事有了解決的途徑,社區的管理工作也能夠更好開展。

截至目前,清雅嘉苑小區通過「3+2+X」聯席會議切實解決了住戶反映的停車位少、車庫費用高的問題,已將126個車位全部分配給住戶。

在今後的工作中,西關社區將充分發揮黨總支的黨建引領作用,牢牢把握「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城堡」的關鍵作用,以服務居民群眾、營造和諧環境為重點,發揮3+2+x工作機制的積極作用,堅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創新載體、健全機制」這個辦法,不斷提升小區綜合治理服務水平。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區黨建」打通 治理服務「神經末梢」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積極推行「居民小區黨建」,打通治理服務的「神經末梢」,唱響和諧協奏曲。小區成立網格黨組織「拆除後不僅小區敞亮了,我睡覺也感覺踏實多了。」居民方子奎對自家旁一處違法建築拆除表示非常滿意。
  • 西湖街道:「紅色管家」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西湖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把黨組織觸角延伸到物業服務領域,推行「紅色管家」社區「微治理」,實現城市基層黨建在物業服務領域的全面覆蓋,整合資源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依託社區黨建服務站,西湖街道將共建單位黨組織各類服務資源以項目化的方式進行集中展示,通過「居民點單、社區下單、共建單位接單」的3單服務方式,為小區居民提供愛心幫扶、醫療保健、綠色環保、矛盾調解、信息諮詢、興趣拓展、日常維修等多類服務項目,實現供需有效銜接,最大程度實現物業企業、駐區單位現有資源和居民需求的相互匹配,打造集「公共服務+志願服務」為一體的基層服務新模式。
  • ...十戶聯組」打通基層組織「毛細血管」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十戶一組,構建治理新網絡今年10月以來,騰越街道黨工委在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愛國衛生運動中,推出「十戶聯組」模式,不斷將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最末端,讓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遍布每個角落。「我們打算每年對聯組長進行一次評優,適當進行精神物質雙鼓勵,同時還將這些小組長作為居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社區幹部的後備人選進行培養和考察。」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小平這樣打算。朝陽社區「十戶聯組」工作模式只是騰越街道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 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組織引領 黨員帶頭 居民響應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全市共成立網格黨支部1336個、5萬餘名在職黨員認領服務崗位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
  • 小驛站大平臺 服務群眾「零距離」
    鄧卓海近年來,湖北省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新時代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在城市社區探索建設「紅色驛站」,立足「做足黨味、做暖家味、做濃情味」,將服務觸角向居民身邊延伸,打造「家門口」的社區服務新平臺,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 黨建引領開闢小區治理新路徑,中國車谷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人民群眾在哪裡,民生需求在哪裡,黨建就應該覆蓋到哪裡。」武漢經開區工委組織部負責人說,住宅小區不僅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單元,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委和政府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百米」,小區治理水平直接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關係居民幸福指數。
  • 鄰裡鄉親·城鄉治理隨手拍⑪成都恆大城社區:萬人小區有社區 居民都是一家人
    、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基層治理黨旗紅·隨手拍」短視頻系列展播活動第二季「鄰裡鄉親·城鄉治理隨手拍」持續更新中。這次,我們在成都市溫江區找到一個「年輕」的社區,成立於2018年的恆大城社區,雖然服務居民超過1.2萬人,但整個社區居然只有一個小區組成。通過鏡頭,讓我們去看看那裡居民們是如何生活得就像一家人。
  • 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長沙縣政協常委、春華鎮委員小組成員吳顧提出了「夯實鄉村治理基礎,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案,建議在不改變鄉村治理格局的基礎上,探索以村民小組作為鄉村治理的基本單元,發揮組一級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激發組民主觀能動性,助力鄉村振興。該提案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決定在春華鎮進行試點,並選取了12個試點組,以探索基層網格微治理為抓手,著力推動治理重心再下移。九木村安全組就是其中一個。
  • 全科網格管理 打通治理「經脈」
    網格是市域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和「神經末梢」,打通「經脈」,暢通「末梢」,讓涉及萬千群眾利益的實事得到最快速、最實際的解決,讓基層矛盾最有效化解,織密、織好一張網格成為一道良方。,緊鑼密鼓推進構建社會綜治「立體式全科網格」,並於7月、8月間,深入3個街道(澳頭、西區、霞湧)開展市域社會治理及網格化調研工作後,構建區-街-村(社區)-基礎網格等多級網格治理體系。
  • 當陽熊家山社區「2+1」模式合力打造特色小區
    當陽熊家山社區「2+1」模式合力打造特色小區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5日電 (王濤 魏茜)「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1月3日,冬日的暖陽柔和地灑在大地上,給人無限愜意,當陽市玉陽街道熊家山社區紡織小區居民張遠鴻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健身,小區裡環境乾淨舒適,車輛停放有序,刷黑的路面在陽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 錦州:網格黨支部激活城市治理「神經末梢」
    23467個、創新建立「居民評理說事點」,設置專職人民調解員85名、信息員246名……近年來,錦州市不斷深化拓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內涵,以基層治理為目標,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從「相加」走向「相融」,有效激發了城市發展活力。
  • ...小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山東聊城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精確度和...
    陳 靜攝 今年以來,山東聊城市統籌整合城市社會資源,探索在居民小區設立「紅旗驛站」。實現黨建工作進小區、進樓宇,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公裡」,激活城市黨建的「末梢神經」,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精確度與時效性,解決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困難。
  • 知民所需 精準服務 深入推動社區治理改革創新
    近年來,芝罘區緊緊圍繞「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為抓手,以治理創新為載體,深入構建滿足居民多元需求的長效機制,在社區建立起「精深打撈—精細分流—精心設計—精準實施—精確評估」民需項目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 2021昌平兩會|網格化管理社區 構建治理新格局
    李長榮代表 霍營街道華龍苑中裡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霍營街道華龍苑中裡社區由4個自然小區組成,共有住宅樓38棟2754戶,常駐人口7700人,社區佔地面積0.23平方公裡。轄區人口密集、群眾訴求複雜多樣、區域資源條塊分割、治理任務繁重,成為深化小區精細治理的難題。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社區以小區自然院落為基礎區劃分為6個服務網格,以黨建引領、多元協商為工作思路,探索構建小區網格化精細治理新格局。
  • ...發揮「一核多元」協商治理模式作用,構築社區疫情防控強大合力...
    浦興路街道充分發揮「一核多元」社區協商治理模式積累的經驗, 深化以居民區黨總支為核心,廣泛動員多元主體力量參與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激活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應對此次考驗,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厚積薄發」構築起社區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
  • 經開區:「小網格 大合力」 構建社會治理工作新格局
    花園街,隸屬於星光社區服務中心南新居委會,下轄利興園小區、南廈商住樓、同興綜合樓、西苑南住宅4個小區,有10戶散居戶,楊紅被推選為「聯戶長」後通過建立微信群、到居民家中走訪、與社區居民談話等方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
  • 強引領、搭平臺、建機制、精服務,擘畫智慧科技型社區新未來
    「社保查詢列印,就業服務、交管服務等民生業務,是居民群眾平日裡辦理最多的民生類事項。」國槐社區黨委書記李陽寧表示,社區通過智慧化整合服務事項,將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考慮到工作之中。對此,社區的服務大廳內逐步安裝了觸摸式服務終端機、社保自助服務機、一指通科普一體機等多個自助服務設施,實現居民精準化辦理各類自助業務,建立社區特有的智能政務服務體系。
  • 河南平頂山衛東區:基層黨建有力度 社區治理有溫度
    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全面加強以黨的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工作,聚焦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區為依託、以「紅色引擎」為抓手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打造具有衛東特色的社區治理模式。
  • 黨員下沉樓棟「微治理」 服務「公轉」帶動居民「自轉」
    200餘人,在居住的樓道內開展「三亮」行動,即亮黨員身份、亮服務承諾、亮樓棟黨組織架構,引導居民管好樓棟事、關心社區事,以黨員「公轉」帶動樓棟居民「自轉」,激活散落在樓棟的紅色細胞,打通社區治理的毛線血管。
  • 五華區以「小網格」構建城市治理「大格局」
    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今年,五華區出臺了《黨建引領網格治理「以訴為哨、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方案》,通過深化黨建引領「吹哨報到」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以城市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網格化,以居民小區為「小網格」,實施居民區黨建與物業服務「雙覆蓋」工程,不斷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下延,著力構建「網格治理、條塊結合、層級負責、服務統籌」的基層治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