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是市域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和「神經末梢」,打通「經脈」,暢通「末梢」,讓涉及萬千群眾利益的實事得到最快速、最實際的解決,讓基層矛盾最有效化解,織密、織好一張網格成為一道良方。
近期,《大亞灣開發區實施全科網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試行)》經區委、區管委會同意,正式印發,標誌著大亞灣區實施全科網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拉開了序幕。
現狀
已初步建成多網並存格局
網格化治理,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在大亞灣有多年的實踐經驗且已形成較好的社會綜合治理效果。
目前,大亞灣區已經初步建成多網並存的格局:從區直機關層面來看,目前有5個單位(公安、消防、人社、城管執法、環境生態)設立了網格;從街道層面來看,3個街道(西區、澳頭、霞湧)以綜治網格為主,分別設立了覆蓋全區的網格;從社區(村居)層面來看,由「兩委」班子成員帶頭構建了黨員聯繫群眾的網格。
大亞灣區網格化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智慧城管網格平臺,無人機全域飛行、跨部門數據實時共享、飛行圖像自動比對、二維碼跟蹤監控、紅黃牌進度督促等基於智慧城市大腦的專項算法支持,「空中看、地面巡、中心評」等技術手段促進「兩違」工作零增長、減存量目標實現。
尤其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大亞灣區迅速成立網格化疫情防控排查專項小組,發動廣大一線黨員幹部和網格員積極行動起來,始終站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勇擔使命,全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春節後,該區又通過網格化管理,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基於網格化治理,大亞灣區社會綜合治理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社會基礎。民生保障方面,該區底線民生保障5項補助標準全市第一,全市首創「流動長者進學堂」進村服務和老人「愛心午餐」服務,首推12年免費教育,首創惠民公交改革;平安創建方面,連續6年獲評「惠州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優秀縣區」稱號;法治建設方面,在全市率先按入額法官「1+1+1」和未入額法官「1+1」要求配齊司法輔助人員,獲評「全國法治創建先進單位」稱號……
看到成績的同時,大亞灣區委政法委更正視面臨的問題,緊鑼密鼓推進構建社會綜治「立體式全科網格」,並於7月、8月間,深入3個街道(澳頭、西區、霞湧)開展市域社會治理及網格化調研工作後,構建區-街-村(社區)-基礎網格等多級網格治理體系。
新舉措
全區劃為238個網格 3個村(社區)先行試點
據悉,目前全區已劃分為238個網格,其中235個基礎網格、3個特殊網格。
網格隊伍按照「1+1+1+1+N」的模式進行配備,其中由1名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村幹部)擔任網格長,聘請1名專職網格員,1名街道駐村(社區)幹部擔任網格監督員,1名由各相關行業職能部門指派或委託的專業網格員,N名由法官、警察、社區幹部、社工、志願者、熱心群眾等組成的兼職網格員。
基礎網格搭建起來了,哪些事項可入網處理?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平臺為依託,區直相關部門需將本部門的網格事項逐步納入網格。「前期重點入網事項將以防控違法犯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範公共安全隱患為主,第一批先將黨建、綜治、城管、公安、市場監管、住建、安監、衛計、民政、消防等部門的網格進行整合,其他網格逐步整合,最終實行基層治理『一張網』管到底,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橫縱信息共享,實行多方協作、一網聯動。」
同時,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先易後難、全面鋪開的步驟,大亞灣區將澳頭街道南邊灶村、西區街道老畲村、霞湧街道小徑灣社區等3個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區)作為區網格化治理工作示範點,先試先行,大膽探索,突破難題,總結提升,力求形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網格化治理工作經驗模式。待3個試點村(社區)先行先試總結經驗後,計劃在全區全面鋪開全科網格工作。
目前澳頭街道南邊灶村、西區街道老畲村、霞湧街道小徑灣社區3個試點村(社區)已經全面部署,完成經費預算、人員配備、裝備投入等各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試點全科網格村(社區)建設工作。專職網格員正開展網格內人口、單位、房屋等基礎信息的採集、錄入工作,同時網格員對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的矛盾問題隱患和需要服務的事項及時處理。網格事件處置流程設立「任務發起-派遣-處置-反饋-跟蹤-終結」閉環工作環節,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案例
小徑灣社區打造「人和」全科網格
10月30日上午,霞湧街道辦在小徑灣社區「梵谷的海」小區西門廣場舉行霞湧街道實施全科網格現場推進會暨小徑灣社區全科網格試點工作啟動儀式,宣告小徑灣社區全科網格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據了解,小徑灣社區作為一個旅遊社區,社區樓房多、住戶少,居民多為候鳥式和度假式住戶,現轄區包括觀海軒、聽海軒、梵谷的海、華潤後勤樓4個小區及海灘、商業街等相關公共區域,現已交付的商品房共有1.3萬多套。現有常住人口不到300戶共500多人,日常流動人口2200人,但在黃金周和暑假流動人口高峰期每日到訪人流達到15000人。
「霞湧正打造濱海旅遊特色小鎮,從人口流動來看,季節性非常明顯,一到旅遊旺季,帶來的社會治安、交通、消防等社會綜合治理問題比較突出。如果能以小徑灣為試點先行先試,摸索出一套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網格化治理工作經驗模式,接下來在霞湧其他濱海社區就可以參照實施。」區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歷經幾個月實地調研,小徑灣社區提出打造「人和」全科網格。「小徑灣社區以曉聯河及沿海路為界,呈現『人』字形分布,因此因地制宜,劃分成人和東、南、西3個基礎網格,小徑灣社區是一級網格,三個基礎網格是二級網格。『和』代表和諧,寓意共建和諧社區的美好願景。」該負責人介紹。
曾憲邦是小徑灣社區3名專職網格員之一,負責小徑灣社區「人和」東網格。「我們的主要職責是解決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隱患,前期主要是採集信息,同時了解社情民意。」曾憲邦是個幽默的年輕小夥,他解釋,自己每天到小區「晃蕩」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儘可能多地結識小區居民並建立良好的關係。
剛到網格上班第二天,他就接到一件居民投訴:有居民反映有人在家中飼養了10多隻鴿子,臭味影響鄰近住戶。在物業人員、社工的跟進處理下,鴿主人同意將鴿子羽毛剪短,保證其不能飛出窗外。養鴿問題剛解決,他又陸續接到反映小區晚上酒吧音樂聲擾民問題、小區養狗不拴繩,甚至養孔雀、養鬥雞有臭味的問題,他和物業人員一一上門調查了解。「社區很多事情並不是要等待居民來投訴才去解決,還要靠自己先去發現,提前介入,把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
據了解,「人和」全科網格搭建好後,小徑灣社區同時按照「1+1+1+1+N」的模式完善了網格隊伍。小徑灣社區雖是一個新社區,但已在社工的指導下自發組建了老人文藝合唱團等4支志願者隊伍,很好地發揮了兼職網格員的作用。
採寫:南都記者 蔡雯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