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暢通經濟「雙循環」,應打通人才經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評價機制,樹正創新標尺。常格不破,大才難得。對於科技創新型人才,要看其當前的創新能力和未來的創新潛力。現實中,人才評價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現象仍然存在。要不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型人才分類評價制度,突出質量、貢獻和績效導向,針對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建立科學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程序,著力解決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要以同行評價為基礎,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鼓勵開展國際評價。要突出評價中長期目標,突出代表性成果評價,注重業績和潛力評價、過程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真正讓科技人才心無旁騖,謀求重大原創和核心技術突破。
健全激勵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勳勞宜賞,不吝千金。有力有效激勵人才,對人才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幫助其制定長期職業發展規劃,為其提供創業基地和創業基金,用有溫度的政策機制提升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要建立與崗位職責、工作績效緊密關聯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成果轉化收益比例,調動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堅持用榮譽激勵,使各類人才體會到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光榮感。要完善容錯免責制度,鼓勵科技人才增強創新意識,把握創新特點,既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又兼收並蓄、博採眾長,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潛心研究的良好環境。
完善服務機制,營造創新磁場。大力營造敬才重才的社會環境、識才用才的工作環境、優才留才的生活環境,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無後顧之憂。要轉變服務理念,堅持在管理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推進人才管理部門轉變職能、簡政放權,著力破除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的問題。要創新服務方式,圍繞「人才鏈」構建「服務鏈」,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要通過典型選樹、獎勵表彰等措施,在社會上不斷營造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圍,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蔚然成風。
(供稿:濰坊市坊子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