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網密布,港汊縱橫。地處長三角核心區的桐鄉與水共生。大運河過境,讓蘇杭之間的桐鄉成為挑起「天堂」雙城的「金扁擔」。這裡的人們深得交流之利,深諳通達之理。
今天,這條躋身全國百強縣的航船駛入一片複雜的水域——身後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浪潮,面前是新階段經濟結構性問題的阻滯,更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險灘暗礁。
困則衰,通則興。怎樣打破阻礙,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透過桐鄉這個縣域,我們試聽時代命題在基層實踐中的回聲。
打開閘門,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運河船閘,是南來北往的關卡。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科技航道上,自主創新能力就像運河船閘,成為影響高質量發展和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新發展格局的關鍵。
今年8月,第六屆中國國際風電複合材料高峰論壇上,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最新研製的玻璃纖維產品——
「風力發電機的葉片,以前最長只能做到80多米,我們的E9玻纖上市後,可以做出90米到100米長的葉片,旋轉起來的面積比4個足球場還大。」
4年,嘗試200多個配方,投入上千萬元,E9玻纖背後,是巨石一如既往的堅持。
從桐鄉石門鎮起步,今天的巨石已是全球玻纖行業的龍頭企業,但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還記得被卡住脖子的過往——世紀之初,巨石先後向國外五大玻纖企業提出花錢引進技術專利,結果是石沉大海,無一例外。
「靠山靠海不如靠自己。」一句話說出了張毓強「多麼痛的領悟」。每年研發投入數億,百萬重獎技術創新,設立技術職務晉升體系……一個個舉措落地有聲。2009年,巨石研發成功首個擁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玻纖配方——E6,此後,E7、E8、E9接連出世;巨石從跟跑、並跑到一路領跑。
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一個個閘門需要打開。像巨石一樣,桐鄉眾多企業在大膽探索。
30多年前,濮院人陳建根把10多件羊毛衫套在身上,挨家挨戶上門推銷。今天,52歲的他創辦了一個全球服飾產業交易平臺——買手服務中心,藉助網際網路思維,為服裝銷售打開新的商業模式。
桐昆集團、新鳳鳴集團、雙箭橡膠……嘉興全市共有8家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其中7家在桐鄉。是什麼樣的土壤,讓創新的種子競相成長?
「鐵打的企業,流水的幹部,每一屆黨委、政府都要考慮,能為企業的發展做些什麼?」交流中,桐鄉市領導的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
前不久,浙江赫茨電氣有限公司收到一筆200萬元的「人才貸」,這筆貸款,憑藉的是天津大學博士、留英博士後、總經理趙鑫的高層次人才身份。「人才貸」,將人才稱號變成真金白銀,這是桐鄉上半年出臺的新政策。
多年來,針對企業科技創新,桐鄉引導政策不斷加碼,同時著力發揮政府優勢,搭建創新平臺。
今年5月,「烏鎮院士之家」正式揭牌,這是我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創建試點單位之一,目前已入駐海內外院士25人。與此同時,鳳凰湖科技城、烏鎮國際創新區、高鐵產業新城等「創新重器」正在加緊打造。
濮院、崇福、石門……桐鄉擁有七大國家級產業名鎮,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它們正在匯聚新的發展動能。
行走在建設中的濮院古鎮,小橋流水旁,遇見一處經典的歐式玻璃花房;粉牆黛瓦下,是未來國際時裝展會的T臺。這座以羊毛衫市場聞名的城鎮,正在打造歷史文化、時尚產業一體,產城有機融合的全新平臺。
不走尋常路,讓烏鎮從眾多水鄉古鎮中脫穎而出;這一次,濮院又跳出了烏鎮模式。
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這是千百個中國城鎮的現在進行時。蓬勃生長的力量,像奔流之水難以阻擋。
運河由人工開鑿,是一項「無中生有」的工程;桐鄉也是一片擅長「無中生有」的土地——不產羊毛,卻培育出世界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沒有礦產資源,卻擁有以礦物為原料的世界級前沿材料製造企業;古色古香的水鄉小鎮,卻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這背後,有先行者的引領,有機制的推動,也有深沉的文化力量。
辦廠幾十年,做好一根絲,這是桐鄉化纖巨頭的匠心;好古而不拘泥,讓中國風嫁接國際範,這是烏鎮、濮院設計者的視野。
桐鄉,流淌著茅盾的小說、木心的詩歌,鐫刻著豐子愷的漫畫、錢君匋的印章。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既有水滴石穿的堅持,也有水無常形的靈動,這是創新最硬核的精神要素。
打造「兩鏈」,鑄就金剛不壞之身
流經桐鄉的這段大運河古稱江南河,它與北方的永濟渠、通濟渠、邗溝聯通之後,形成縱貫南北的隋唐大運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業鏈如同大運河,每一段緊密銜接,才能構成有效運行的整體。
木託盤,是裝運化纖產品的設備。這種不起眼的輔料,卻一度讓桐昆集團急火攻心。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緊張的時候,木託盤斷供,滌綸絲無法裝運,大量堆積……
「供應鏈、產業鏈是企業的生命線」,桐昆對此刻骨銘心。為此,桐昆派遣幹部到輔料企業幫忙防疫,助推其復工復產。
視角上升到國家層面,這個課題就更顯得嚴峻,正如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教授所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是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棋局。」
同樣是桐昆集團,卻也嘗足了延伸產業鏈的甜頭。憑藉參股上遊浙石化項目,桐昆既得到穩定的原料供給,也收穫豐厚的投資收益。今年上半年,浙石化項目為公司貢獻8.96億元。
憶苦思甜,桐昆進一步重組「兩鏈」,加快推進相關項目進度。
「鑄鏈」關鍵期,政府和企業同頻共振。
圍繞前沿材料、汽車汽配、智慧安防等八大特色產業鏈,桐鄉市主要領導擔當「鏈主」,相關市領導出任「鏈長」,實施精準招商。
在桐鄉經濟開發區,集聚了整車及汽配企業70餘家。「今年我們又引進了汽車傳感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等項目,產業鏈更加完整。」開發區負責人表示。
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在桐鄉,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補鏈強鏈,不是像鐵匠一樣敲敲打打,不是做簡單加法,而是新技術催化下的裂變。
蠶絲、化纖絲、玻纖絲,人稱靠「三根絲」起家的桐鄉,傳統製造業比重大。然而,走進新鳳鳴集團的車間,卻是別樣風景:一臺臺搬運機器人往來奔忙,把長絲餅送到指定位置;「飄絲巡檢機器人」來回移動,通過8K高清攝像頭拍攝長絲的纏繞情況……5G+智能化改造,讓新鳳鳴脫胎換骨。
非梧桐不肯棲,是鳳凰的志向;作為梧桐之鄉的桐鄉,有著同樣的雄心——「深度融入長三角高質量產業體系,努力成為全球高端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一支來自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團隊,去年在烏鎮創辦了清鋒科技有限公司。「滴——」公司總經理龔文抬手按下煮茶用的電磁爐開關。「像這樣一聲響,就有我們研發的壓電材料的功勞,它將按壓力轉化為電能。」龔文說,這種新材料,可廣泛用於船用聲吶、傳感器等。
「酷炫」的「黑科技」企業在桐鄉越來越多——宇視科技、鑫柔科技、福瑞泰克……它們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紮根的這片熱土繪上厚重的底色,更將產業鏈推向高端。
打通循環,構建新時代的運河與絲路
千年之前,杭嘉湖平原的絲綢、茶葉通過大運河運抵長安,進而通過絲綢之路銷往西方。今天,新發展格局目標引發新的思考——如何構建當代的大運河與絲綢之路?在桐鄉,一場基層的探索正在進行。
桐鄉京馬電機有限公司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減少,同期國內銷量卻增長35%,業績領跑同行。公司副總經理費洪明說,看到國家節能降耗力度加大,京馬近年來將產品升級為更省電的直流變頻電機,由此受到國內眾多家電企業青睞。
京馬一馬當先,在於搭準國內市場消費升級的脈搏,通過自我革新,讓企業的經絡聯通大市場的需求。
生產電能表的桐鄉永泰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過去九成產品出口。近年來,針對國內租房市場需求,該公司重點生產智能預付費式電錶,現在已擁有20多萬用戶。
從一條腿走路到內外兼修,變身後的永泰隆長袖善舞,更加遊刃有餘。
把握時機,加快有效投資,也為國內大循環注入了活水。
今年以來,桐鄉新基建提速,重點面向5G基站、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等領域;一批有實力的企業也在逆周期投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們藉機上了一批項目,鞏固了市場領先地位。今年,又是一個上項目的好時機。」新鳳鳴集團副總裁趙春財說。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這是時代賦予長三角的重託。今年,在高水平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棋局中,桐鄉落子頻頻——接軌上海、杭嘉一體化積極推進,位於烏鎮與湖州練市間的嘉湖一體化先行區全面開建,80項政務事項通辦互認。一個個行政壁壘正在打破,經濟要素在更大範圍暢流。
與此同時,擁有眾多外貿和跨國企業的桐鄉,正在面向全球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9月4日,滿載1萬噸鎳鐵的貨船駛至嘉興港。這批貨物是振石控股集團在印尼投資的企業生產的。「印尼項目讓我們有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渠道,產業鏈更加牢固。」振石相關負責人介紹。
跨境電商是應對外貿變局的新模式。8月,桐鄉啟動「領航員計劃」,通過培養跨境電商示範企業,推動「桐鄉製造」走向全球。「到明年底,我們計劃讓100家企業達到 『領航員』標準。」桐鄉市商務局副局長錢陳晨表示。
新發展格局是融通內外的大格局。國內市場這片日益廣闊的大海,將與國際市場的洋流交匯激蕩。「開好頂風船,率先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浙江號」的新目標召喚全省各方的擔當。與水共生的桐鄉,註定要向海而興,在寬廣波濤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