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社科】陝西紫陽縣域經濟發展與生態城鎮化路徑選擇研究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陝西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縣域經濟發展是實現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特別是實現陝南秦巴連片特困區與全國同步夠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現階段落後地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是推進城鄉融合與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紫陽縣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地處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及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紫陽縣縣域經濟發展滯後,城鎮化水平較低。為此我們以紫陽縣17個鎮為研究對象。圍繞加快城鎮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命題,在紫陽縣開展生態城鎮化路徑選擇研究,探索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轉型、生態保護、城鎮建設與鄉村振興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可能模式。

一、問題現狀

紫陽縣地處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幾何中心地帶,是沿漢江生態城鎮帶重要節點城鎮,也是安康市通往成渝城市群的門戶。紫陽縣處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是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限制開發區,面臨生態保護與發展限制的雙重壓力。同時,紫陽縣位於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當地幹部群眾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願望非常強烈,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是紫陽縣當前發展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此外,紫陽縣域經濟發展中還面臨生態保護壓力大、城鎮功能不完善、產業集群水平低、旅遊業發展緩慢等現實問題。

二、原因分析

1.生態保護壓力大。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及人口數量的增長,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降低等風險加大。部分廢棄礦區生態修復技術難度大、資金十分短缺。縣域重點開發區面積佔比僅6%左右,75%以上區域屬限制開發區,發展空間不足,承載能力有限。

2.城鎮功能不完善。集鎮基礎設施缺乏統一規劃,建設水平總體偏低,文化體育、農貿市場、集中停車場、汙水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發展空間被壓縮,對功能提升形成約束。中心鎮規模效益和輻射帶動能力有待提高,對周邊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吸引力和集聚效應不強。

3.產業集群化水平低。現有企業規模小、數量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緩慢,全鏈條增值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尚未形成,綜合競爭力不強。以富硒食品加工為代表的第二產業仍處於轉型升級初期,資源優勢轉化慢,高端化功能性產品少,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足。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較小,產業發展層次整體偏低。

4.旅遊業發展緩慢。旅遊業仍處於初級階段,城景融合、農旅融合發展滯後,產業鏈條短,業態較為單一。旅遊資源利用率不高,精品旅遊線路開發緩慢,尚未融入安康市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旅遊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不高,產品開發以自然觀光型旅遊為主,配套服務不完善,體驗性產品供給不足。

5.協作機制不健全。資源共享程度低,缺乏統一有效的資源開發模式。城鎮間產業分工協作關係較弱、聯動效應不足,協同發展機制有待健全。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不足,運營管理效率不高,縣域一體化發展偏慢。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不強,環境共治推進比較困難。

三、對策建議

1. 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強化主體功能區戰略,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依次確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科學劃定重要水源地及各鎮的重要水源地禁建區和控制區保護紅線。以重點生態工程為抓手,推動生態建設聯動,構建「三屏兩廊」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三屏,即大巴山水源涵養、天然林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屏障;米倉山水源涵養、特色農業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屏障;鳳凰山水土保持、綠化造林、旅遊景觀生態屏障。兩廊,即漢江幹流及兩岸濱水走廊和高速路(鐵路、任河)沿線生態走廊。實施漢江、任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和防洪保安工程,建設漢江生態長廊。將生態效益融入綠地建設中,重視山地和漢江對氣候與生態的影響,保護漢江的生態環境,築牢漢江重要生態屏障。加強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建設沿漢江幹流及重要支流為脈絡的溼地生態綠廊,開展物種保護與繁育,提升溼地水源淨化功能,加強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切實減少和控制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加快沿漢江重點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開展土壤汙染治理。全面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新資源觀,促進低碳循環發展。

2. 打造完整產業鏈條,推動特色發展加快發展富硒農業。打造高產、高效、優質茶葉基地,提高茶園標準化管理水平,實施茶產業「十百千萬」工程,打造茶葉全產業鏈。在中高山區重點發展核桃、板慄,淺山丘陵區重點發展金錢橘、皺皮柑。不斷擴大厚樸、杜仲、金銀花、黃柏等秦巴道地中藥材種植規模,形成種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打造秦巴道地中藥材供應基地。推廣魔芋林下種植模式,建成全國重要的富硒魔芋生產基地。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園區協調發展格局,同時積極推動園區功能由基地型向示範型、服務型轉變。積極發展新型工業,大力發展富硒茶、糧油、水產品、肉製品和果蔬等精深加工,積極研發富硒降脂減肥、降壓降脂等各類不同功能的茶產品衝劑及膠囊(保健品),積極發展運動員飲料、複合飲料、茶飲料、穀物飲料和咖啡飲料等,全力支持「真硒水」品牌創建。堅持鎮園一體化發展模式建設硒谷生態工業園區,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新型材料和裝備製造業,加快推進智慧物流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樞紐經濟,完善公共配套服務,推進智慧園區建設。

3. 完善全域旅遊格局,推動升級發展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構建全季時旅遊產品,大力實施旅遊產品品質化提升工程,以「穩觀光、強度假、大休閒」為理念,注重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科技含量、綠色元素,構建自然山水觀賞、歷史人文博覽、鄉村田園體驗、休閒農業觀光和生態康養旅遊產品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在發展中文化產業的同時,注重文化遺產保護,構建縣—鎮—村三級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加快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以漢江、任河沿線區域為主,結合「漢水、富硒、商幫、茶韻、民歌、道源」六大元素,圍繞「生態觀光、文化休閒、養生度假」主題,打造「城旅」「農旅」「文旅」「產旅」融合發展的秦巴漢水人文生態旅遊區。完善全域旅遊基礎設施,提升全域旅遊服務水平。打造百億康養產業,發展森林康養和體育康養等產業,培育康養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充分彰顯漢水、道教和茶歌等文化特質,打造具有紫陽特色的森林康養示範區。完善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全民健身公共設施,打造養生、休閒及健康於一體的康養產業。

4. 構建韌性城鎮布局,推動智慧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鎮品質,重塑「江產城」融合發展新空間。按照城鎮組團、鄉村聚落、田園網絡(水網、茶網、田網)發展的生態空間形態,構建縣中心城區、漢江幹流沿線鎮為主要載體的「江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通過城市建設規模控制紅線、城市空間擴展邊界控制紅線、產業園區擴張控制紅線、生態環境保育控制紅線和基本農田保護控制紅線「五條」紅線的剛性約束,實現空間集約高效利用。提高城市韌性,統籌布局市政設施和地下綜合管廊,高規格規劃、高水平建設交通、電力、給排水、供氣、電信、園林綠化等市政設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公路、鐵路、航空、水路交通網絡建設,構建快速便捷全域交通網絡,輻射布局生態經濟城鎮帶建設。強化城鄉融合,交通融合,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建成「廣覆蓋、深通達、高品質」的城鄉交通運輸網絡,切實解決好農民出行難、運輸難問題。提升城鎮韌性,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推行日常監測管理常態化、網格化、信息化,紮實做好重點人群、重點部位防控工作,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鞏固穩定向好的防控態勢。

(作者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本文系陝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重點項目【2019SJ003】結項成果摘要)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陝西紫陽富硒茶煥古茶業西北五省推介會在西安舉行
    崔用慧在講話中介紹,推介會是繼10月28日陝西紫陽縣煥古莊園富硒茶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第十三屆冬運會組委會現場籤訂特許商品生產商協議後的又一次重要活動。活動旨在藉助陝西紫陽富硒茶煥古茶業西北五省推介會這個平臺,讓安康富硒茶企業抱團唱戲,共創市場,共同開發安康天然富硒資源,搶佔先機,合作共贏。
  • 南山南,陝西的未來局?
    提得最多的還是陝南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科技和綠色循環產業,以及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總而言之,綠、富、美,就是陝南的追求,這裡醞釀著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的新模式,也逐漸打磨出了陝西發展光碟機的新動能。
  • 新疆縣域城鎮化時空格局演變特徵及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1)新疆縣域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年均增加0.89個百分點,其中40.96%的縣(市)城鎮化水平年均增長幅度介於0~0.5%之間;2)新疆縣域城鎮化空間分異有較大變化,從2000年以初期城鎮化為主的面狀分布轉向2015年以初期、中期城鎮化為主的集中-交錯分布;3)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結構、公共服務水平、地理區位等對新疆縣域城鎮化空間分異存在較顯著的影響。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
    第二建議從全球城鎮化來講,美好的自然環境轉化成我們的經濟價值、生活質量,但是如何轉化成精神層面的滿足,這是必須要進行考慮的一個問題。第三建議要關注差異。在空間設計上如何能夠保證所有的人有均好的享受度,我們的道路設計、工程設計的布局如何能夠保證每一個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能夠享受一樣的公共服務,這大概是我們在研究城鎮化問題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 【陝西社科】生態環境保護是「很大的政治」的中國邏輯及意義
    「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是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談及經濟形勢講的一句話。
  • 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
    報告顯示:2000—2019年的近20年間,陝西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與植被生態價值同步增長,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總體向好、局部良性循環。陝西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何慧娟介紹,利用衛星夜光監測分析得出:2000—2019年陝西黃河流域燈光總強度及陝西生產總值都呈明顯上升趨勢。
  • 2020年6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
    「社區活力」指數構建與應用研究「社區活力」指數建構與應用研究藍煜昕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環境管理中的政府責任和公眾參與機制研究農村環境管理中的政府責任與公眾參與機制——以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例陳秋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周期性公司估值模型的理論修正與實踐調整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周期性公司估值的理論修正與實踐調整研究陳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美麗鄉村建設中鄉村記憶旅遊產品創新開發研究美麗鄉村建設中鄉村記憶旅遊產品創新開發研究李玉新山東工商學院農村留守兒童寄宿教育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寄宿教育研究任運昌重慶第二師範學院西部貧困地區縣級政府提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治理能力的路徑優化研究西部貧困地區縣級政府提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治理能力的路徑優化研究王正青西南大學合格
  • 調研報告範文:縣域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範例三篇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縣域經濟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如何科學梳理總結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遵循經濟社會自然發展規律,抓住「牛鼻子」,找準著力點,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加快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是當前必須認真深入思考解決的重大課題。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們成立專門調研組,通過實地查看、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北方東、中、西三大地理階梯,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的密集區和「一帶一路」陸路的重要地帶。黃河流域自然生態脆弱,水資源短缺,土地、能礦、生物等資源稟賦區域差異明顯。目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滯後,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是我國生態安全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 匯聚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強勁動力——全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黨...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藍圖,明確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對於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報今天摘要刊登座談會上專家學者的交流發言,以期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向深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強勁動力。
  • 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
    按照省委部署,11月30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郭永平赴周至縣,對他聯繫的重大項目「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工程」進行調研。他強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安全的大事,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秦嶺生態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秦嶺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比擬的戰略價值,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
  • 陝西食品科技助力山東金鄉大蒜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由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民政府主辦,金鄉經濟開發區食品產業園、金鄉縣商務局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專家學者和生產企業代表、商貿流通代表等齊聚金鄉,為金鄉大蒜產業聚焦營養健康、功能性食品開發及推廣建言獻策,探討雙循環背景下大蒜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應邀出席論壇的陝西食品專家團隊在會上做了2個主題報告。
  • 富硒產業"3+N" 龍頭品牌助推紫陽"硒谷"追趕超越
    西部網訊(記者 趙昊)「我們紫陽現在有富硒茶、富硒魔芋這些知名度非常高的產品品牌……」,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中外媒體陝西行」採訪團對安康紫陽的富硒產業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以前只知道富硒茶,這次來到紫陽才知道這裡的富硒產品不僅種類繁多,品質也很不錯」,來自中國網絲路中國的記者楊柳感嘆道。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為推進網絡強省、數字陝西、智慧社會建設,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
  • 經濟每月談: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足跡
    2015-08-28 14:30:34張曉強: 所以,今天的「經濟每月談」就是要圍繞「城鎮的綠色發展」這樣一個主題,我們很高興請到了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的人士,包括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社科院、聯合國環境署、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國經中心的研究人員,應該說都是專家。圍繞著「2015後可持續城市發展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足跡」這樣一個主題來發表他們的研究心得。
  • ...陝西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專訪陝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
    劉斌: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和國內外經濟複雜形勢,省國資委黨委突出抓好復工復產、經濟增長、改革發展和創新驅動四個方面重點工作,全力以赴推動經濟可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一是率先復工復產奠基礎。2月4日,省國資委快速響應,下發通知組織省屬企業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同時,先後7次召開黨委會,及時研究部署省屬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 乘勢而上 陝西經濟咋發力丨資本市場助力陝西經濟新動能加速轉換
    據陝西證監局信息:截至11月25日,陝西擁有上市公司59家,居西北第一、西部第二。從1993年8月陝西第一家上市公司——陝解放誕生至今,近30年,陝西資本市場立足產業優勢積極創新,成為我省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超級「轉換器」。
  • 將相故裡 投資熱土 創新發展 合作共贏——陝西蒲城投資優勢...
    陝西網訊(通訊員 唐蒲縣)11月27日,由渭南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局、中共蒲城縣委、蒲城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陝西蒲城投資優勢(連雲港)推介會在連雲港市花果山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會議由蒲城縣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韋濤主持。
  • 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公示單位排名
    > 17 後現代主義哲學發展路徑與新進展研究
  • 《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