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2021-01-13 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為推進網絡強省、數字陝西、智慧社會建設,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陝西地質調查院高度重視陝西地質雲開發建設工作,在院主要領導牽頭、督導下,成立陝西地質雲科研團隊,負責完成具體研發課題,歷時三年開發了具有陝西特色、地質特色的礦產資源、地質遺蹟、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資源、城市地質、地熱資源、農業地質、礦產地質調查與規劃、衛星遙感應用、寶玉石、地學科普等11個應用專題。

2019年10月,陝西地質雲在第二十一屆國際礦業大會上正式上線發布,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國務院參事張洪濤、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薛建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成秋明等領導出席了上線儀式。陝西地質雲受到人民網、CCTV、中國自然資源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的廣泛宣傳與報導。

陝西地質雲始終踐行服務陝西自然資源管理這一發展理念,面向政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公眾提供線上地學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在全省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中貢獻地學力量。同時,接入秦雲工程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助力我省跨行業數據交換共享和交易增值,在數據融合的過程中碰撞出價值增值新方向。

目前,陝西地質雲已投入使用的應用包括:國土空間規劃。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多學科專業技術人才,先後承接了陝西、新疆、甘肅三省,共6個地市、8個縣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綜合規劃專項工作。

陝西地質雲以自然資源數據為基礎,服務規劃管理為目標,匯集和組織數據資源,補充區域地理底板、區域地質調查數據、長期地質監測數據、水文地質數據、工程地質數據、地球物理數據等,為規劃管理部門提供決策輔助。

圖丨地質調查服務「雙評價」

災害預測預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建成陝西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平臺,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數據的互聯互通,服務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群防群治、風險管控綜合防治體系。

陝西地質雲整合地質災害調查數據、地質環境數據、氣象數據等,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分析模型和訓練模型,快速生成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圖,及時多渠道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全面提升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的分析與預警、決策與處置能力。

圖|結合氣象信息進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地調在線化。陝西地質雲於2020年上線地質災害野外數據採集系統,為陝西省地質災害調查提供線上實時數據採集、更新入庫,完成地災調查數據採集全流程線上工作模式。「地質雲-地調在線」搭建項目的雲上工作環境,實現野外數據採集、項目數據存儲管理、數據處理建模、數據集成應用、項目信息共享、項目組織實施等多項功能。


圖|野外地質調查雲端互動模擬

智慧城市。2018年,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獲批組建陝西省城市地質與地下空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由陝西省地質調查院與鹹陽市人民政府合作的鹹陽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獲廣泛好評。完成了全省城市地質基礎資料庫建設,系統查明了大西安地區基底構造和活動斷裂,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地學依據。

陝西地質雲,藉助三維可視化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利用鑽孔,地質剖面,物化探多源數據,融合專家經驗,通過多源數據耦合的地下空間建模與質量評價,快速構建地下空間高精度模型並實現模型的及時更新,為城市建設、發展和管理提供基於三維地質數據的信息服務,便於城市管理人員有效管理和監控城市地質資源。

圖|智慧城市全維度空間

衛星遙感。依託自然資源陝西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平臺,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大數據優勢,按照「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的總體目標,積極推進衛星應用融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林水等行業,著力提高衛星遙感技術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衛星遙感應用產品服務。

圖  多源遙感數據處理系統

生態環境。陝西地質雲以地質調查為基礎,通過集合不同地質體邊界、地層、巖石、構造等基礎地質要素數據,結合生態地質現狀、主要生態地質問題及基礎地質背景的約束關係,建立生態地質綜合評價模型,進行生態地質動態評價。為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政府決策等提供基礎保障。

智慧農業。陝西地質雲重點推進「地質+農業+大數據」的專業學科交叉、業務跨界融合和資源協同創新,通過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質學、農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實現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質量的目的。

圖|地質大數據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陝西地質雲充分獲取礦山地質環境相關數據信息,將這些數據通過分析轉化為若干種監測要素,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趨勢、研究環境變化成因及修復技術,為礦山恢復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圖|大數據助力礦山治理

礦產資源開發。陝西地質雲持續更新陝西省礦產資源權威基礎數據,緊跟國際研究熱點,基於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探索成礦預測研究,開展智能地質找礦,同時為礦床學研究、礦產資源戰略研究、國家重大需求等提供技術支撐,提升礦產資源社會化服務能力。

九萬裡風鵬正舉,陝西地質雲將乘著數字經濟的強勁東風,匯聚地質數據資源,搭建共享渠道,消除數據鴻溝,推動地質調查轉型升級,在自然資源調查評價、智能地質調查、國土空間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領域發揮大數據的技術優勢,為解決新時代重大資源環境問題提供現代化解決方案,用信息化助推地質調查現代化,用智慧地質服務陝西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高度評價了「地質雲·陝西」,表示將與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打造區域地質信息共享平臺。
  • CAXA榮獲航空航天信息化建設優秀產品獎
    2020年9月25日,由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主辦的第十屆航空航天信息化建設合作峰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國資委、工信部相關領導、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500餘人出席了大會。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2020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大會成功召開
    2021年1月8日,由信息化和軟體服務網、《電子產品世界》、中國電子學會共同主辦,賽迪呼叫承辦的2020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為切實做好會議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組委會專門成立了大會疫情防控組,提前謀劃部署,並制定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方案,確保了會議如期召開。
  • 陝西科技大學榮獲8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杜楊)近日,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表彰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通報》(陝政辦函〔2020〕137號),陝西科技大學榮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獲獎數量和獲獎質量均創學校歷史最好成績。
  • 陝西化企對標先進提速文化建設
    近年來,甘谷驛採油廠堅持用黨建指導企業文化,用企業文化引領原油生產,推行知行合一創新管理模式,使企業文化落地生根,促進生產經營,使企業在面對可開採量年遞減15%、採油越抽越少的不利局面下,依然連續8年實現穩產增產,原油產量穩定在26萬噸以上。」
  • 陝西北鬥一項研究成果獲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日前,在2020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上,陝西北鬥一項研究成果「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信息化管理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科技項目獲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據悉,該項目為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子課題,由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牽頭完成。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測繪、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創新項目等支撐,並得到了東南大學等合作單位的協助支持,在高精度增強定位和管理服務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 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廳局長訪談】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薛建興 :以保護大秦嶺為核心...
    電話:010-68047618網址:www.zrzyb.net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如何立足部門職能定位,落實中央領導關於秦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動陝西生態文明建設?近日,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薛建興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 2021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優秀生源計劃實施細則
    2021年化學與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優秀生源計劃實施細則為進一步提高學院研究生生源質量,改善學緣結構,促進優秀生源報考,我院面向全國2021年應屆本科畢業生(以下簡稱應屆生)進行優秀生源選拔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歡迎廣大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諮詢申請。
  • 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發布會
    )院長郭春喜出席發布會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成果、系統特點和試運行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一、建設背景  2015年7月,陝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陝西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管理工作,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省委省政府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由省發改委主導,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具體負責實施。 2015年8月,開始項目立項、報批和站址勘選等前期準備工作,2016年11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
  • 成果快訊|「地質雲」水環所節點整合集成三大特色專業資料庫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地質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工程下設「地質大數據支撐平臺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
  • 人工增雨助力降水 9日前陝西還有一次明顯的區域性降水天氣過程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與陝西省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預計2020年5月6日20時至5月7日20時,寶雞西部、漢中西北部和東南部、安康西南部等部分地區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需注意防範。
  • 第一大地測量隊劉站科獲第十三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副總工程師劉站科榮獲「第十三屆陝西青年科技獎」。陝西青年科技獎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科協、團省委共同組織開展,是我省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特別是科研生產一線、基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取得突出成績,為陝西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青年人才。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2017年、2018年分別上線了「地質雲1.0」、「地質雲2.0」,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共享破冰和高效服務。2019年,圍繞雲平臺、智能化、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地質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雲上數據資源和系統功能得以全面升級,取得重要進展。
  • 中共陝西省委 陝西省人民政府 關於命名表彰陝西省2018-2020年...
    中共陝西省委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命名表彰陝西省2018-2020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的決定(2020年12月10日)2018年以來,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地區聯絡網管理工作會議召開
    12月25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地區聯絡網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地區聯絡網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主任李建軍、科研誠信辦公室副主任何杰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陝西省科技廳領導出席會議,來自陝西地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託單位科研管理人員和教師代表190餘人參加會議。西安交通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黃忠德主持會議。
  • 陝西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5年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陝西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5年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時間:2020 忒色 因秦嶺山區降雪,G210長安段秦嶺中隊轄區1320KM處開始多處路面積雪結冰,經請示上級部門,決定在灃峪口對210國道長安段進行交通管制,管制時間2020年12月3日09時至2020年12月4日09時。
  • 2020年陝西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結束
    8月23日,由陝西省科學技術廳、陝西省總工會、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0年陝西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圓滿結束,來自我省不同領域的15位選手各放異彩,繪聲繪色的講述了各行各業裡的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