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地質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工程下設「地質大數據支撐平臺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
城市地質信息服務系統主界面
該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承擔。「地質雲」水環所節點實現了與主中心節點的互聯互通,整合集成了以地熱、地下水、城市地質為特色的專業資料庫;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截至2018年底,為20996個用戶提供88963次服務;通過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為1∶5萬水文地質調查類項目野外數據採集、現場錄入提供軟體工具支撐。
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v4.0主要界面
一是集成三大業務領域數據和產品,初步建成「地質雲」水環所節點地質數據分中心。完成對地熱資源、地下水資源、城市地質等調查數據和綜合成果圖件的整合集成,集成單要素專題數據圖層1101個,形成3個全國性核心地質資料庫——全國地熱資源資料庫、全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中國城市地質調查資料庫。節點地質數據分中心數據空間範圍及主要內容:31個省會(直轄市)城市淺層地溫能適宜性分區數據,31個省(區、市)168個城市地質調查數據,我國北方八大盆地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全國、區域、分省範圍地下水資源分布數據及地下水水質調查點數據。3年來,共整合集成綜合成果圖件1948幅,其中1909幅圖件已經在「地質雲」網際網路、業務網以及地下水資源信息網共享發布。
二是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為公眾提供地質信息服務。經統計,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自2016年上線至2018年底通過網際網路為20996個用戶提供88963次服務,用戶IP數為17083個。用戶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1200餘個單位,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主,企業佔比不到1/4。很多用戶直接輸入域名訪問,說明網站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戶黏性。
三是開發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為野外調查提供信息支撐。依據《1∶5萬水文地質綜合調查規範》研發出數字地下水資源調查系統(V4.0版)。該系統由PC端和安卓手機端構成,主要功能:實現非涉密地形圖、公開版網絡地圖、地質調查成果圖作為地理底圖;實現多圖幅調查連測、GPS實時精確定位、調查軌跡記錄與回放;實現野外調查表屬性記錄、照片勾繪、野外素描圖和剖面圖繪製等;實現野外調查數據、資料的一體化管理與實際材料圖自動生成;實現野外調查記錄卡片信息列印或輸出ord/PDF等。
該系統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承擔的水文地質調查相關項目中得到推廣培訓與應用,與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天津地調中心、瀋陽地調中心、巖溶所、工藝所、水環中心、廣西地調院等單位項目組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重點支撐了雄安新區水土質量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烏蒙山連片貧困缺水區水文地質調查等15個項目。
(本文刊登於2020年12月11日《中國礦業報》第3版)
《中國礦業報》火熱徵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