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訊|「地質雲」水環所節點整合集成三大特色專業資料庫

2021-01-13 騰訊網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地質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工程下設「地質大數據支撐平臺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

城市地質信息服務系統主界面

該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承擔。「地質雲」水環所節點實現了與主中心節點的互聯互通,整合集成了以地熱、地下水、城市地質為特色的專業資料庫;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截至2018年底,為20996個用戶提供88963次服務;通過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為1∶5萬水文地質調查類項目野外數據採集、現場錄入提供軟體工具支撐。

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v4.0主要界面

一是集成三大業務領域數據和產品,初步建成「地質雲」水環所節點地質數據分中心。完成對地熱資源、地下水資源、城市地質等調查數據和綜合成果圖件的整合集成,集成單要素專題數據圖層1101個,形成3個全國性核心地質資料庫——全國地熱資源資料庫、全國地下水資源資料庫、中國城市地質調查資料庫。節點地質數據分中心數據空間範圍及主要內容:31個省會(直轄市)城市淺層地溫能適宜性分區數據,31個省(區、市)168個城市地質調查數據,我國北方八大盆地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全國、區域、分省範圍地下水資源分布數據及地下水水質調查點數據。3年來,共整合集成綜合成果圖件1948幅,其中1909幅圖件已經在「地質雲」網際網路、業務網以及地下水資源信息網共享發布。

二是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為公眾提供地質信息服務。經統計,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自2016年上線至2018年底通過網際網路為20996個用戶提供88963次服務,用戶IP數為17083個。用戶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1200餘個單位,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主,企業佔比不到1/4。很多用戶直接輸入域名訪問,說明網站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戶黏性。

三是開發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為野外調查提供信息支撐。依據《1∶5萬水文地質綜合調查規範》研發出數字地下水資源調查系統(V4.0版)。該系統由PC端和安卓手機端構成,主要功能:實現非涉密地形圖、公開版網絡地圖、地質調查成果圖作為地理底圖;實現多圖幅調查連測、GPS實時精確定位、調查軌跡記錄與回放;實現野外調查表屬性記錄、照片勾繪、野外素描圖和剖面圖繪製等;實現野外調查數據、資料的一體化管理與實際材料圖自動生成;實現野外調查記錄卡片信息列印或輸出ord/PDF等。

該系統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局屬單位承擔的水文地質調查相關項目中得到推廣培訓與應用,與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天津地調中心、瀋陽地調中心、巖溶所、工藝所、水環中心、廣西地調院等單位項目組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重點支撐了雄安新區水土質量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烏蒙山連片貧困缺水區水文地質調查等15個項目。

(本文刊登於2020年12月11日《中國礦業報》第3版)

《中國礦業報》火熱徵訂中!

相關焦點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從地質雲1.0到2.0 中國地調局制定信息化"路線圖"
    中國地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地質雲1.0」,管理者可對75個核心資料庫的所有地質數據資源進行集成展示與審核,註冊用戶可方便地進行在線瀏覽、查詢與下載。同時,項目初步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服務方式由分散、無序到統一規範化的轉變,也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時間的前移奠定了技術基礎。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為推進網絡強省、數字陝西、智慧社會建設,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最新建成並上線的「地質雲」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理念建設,採用1個主中心、6個區域中心、12個專業中心的數據採集分發模式,在整合了我國前期地質調查大數據的基礎上,可與30餘家單位及70多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的數據進行實時共享。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室副主任 邢麗霞: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1.0」發布會在京召開據了解,「地質雲」建設遵循了「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大集成」的理念,採用混合雲技術架構,構建了分布式節點體系,集成了現有的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臺層與應用層的資源與能力。4服務節點分散,規模成效不足目前各大區中心、專業調查中心和發展研究中心等向社會提供了多類專業信息服務,但分散的服務站點,並沒有消除數字鴻溝,無法最大限度地盤活、用活各類數據
  • 巖溶特色專題上線「地質雲」提供服務
    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地質雲「在線調查」系統升級到2020版
    地質雲「在線調查」系統升級到2020版 2020-04-30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央政府採購網(http://www.zycg.gov.cn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高度評價了「地質雲·陝西」,表示將與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打造區域地質信息共享平臺。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鍾自然表示,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構建了較為成熟的數字地質填圖技術方法理論體系。落實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要求,地質信息化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完成頂層設計、出臺《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實現「地質雲1.0」上線、初步構建信息化建設運行制度標準框架,打通數據孤島、實現75個核心資料庫的互聯互通,實現「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地質調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發了地質調查智能空間技術、探索建立了智能地質調查工作新模式。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2017年11月「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初步構建了信息化建設運行制度標準框架,實現地質調查數據共享破冰,打通數據孤島、實現75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互聯互通,實現「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地質調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發了地質調查智能技術、探索建立了智能地質調查工作新模式,解決了異主、異構、異地「三異」環境下的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的「三通」,是政務部門信息系統整合與數據資源共享一個鮮活範例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
    截至2017年10月13日,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2017年度計劃,發布共享3類18個地質信息產品並通過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發布,為地調局「地質雲」1.0上線提供了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基礎。
  •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化「地質雲」服務模式 抗疫、地調兩不誤
    為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建設團隊按照局黨組安排,組織人員採取網絡辦公方式對「地質雲」構架、資料、服務模式等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並在「地質雲」首頁開設「疫情防控期間地質雲服務」專用接口,為全系統在抗擊疫情期間構建完善的網上辦公環境。一是開展雲上地質資料進一步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