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2020-12-01 IT168

201711180634分,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為支撐搶險救災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平臺116日上線以來,首次啟動應急服務工作機制:面向社會推出了「11.18林芝地震地質數據與專題產品服務,並首次在線受理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數據共享請求。

如果說過去的地質調查信息化集中在某一個部門或單位,那麼在中國地質調查局19個部門單位、240餘人的團隊歷經3年準備、10個多月集成攻關、協同建設的地質雲1.0」,則意味著我國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服務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經到來。

11月初,地質雲1.0」發布會在京召開

據了解,地質雲建設遵循了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大集成的理念,採用混合雲技術架構,構建了分布式節點體系,集成了現有的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臺層與應用層的資源與能力。

作為地質雲平臺的技術服務提供商,華為在伺服器、存儲和網絡虛擬化的基礎上,幫助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設了敏捷、高效、開放的數據中心架構,搭建了統一雲管理平臺,實現了對IT資源的動態調度和自動管控。

地質調查工作遭遇數位化新挑戰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18年來,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一直不斷發展建設。目前,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那些由地質調查人員在野外辛勤勞作得來的珍貴地質數據也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增加。

CCTV報導地質雲

數據量的持續增加和新系統的陸續建設也暴露出了諸多地質調查信息化中的新問題,總的來說,這些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

基礎設施使用率較低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硬體資源上,大多數的硬體設備都是按單位、按項目分割使用,存儲空間和技術資源整體利用率較低。

2

應用類型龐雜、運維薄弱

在不同的地質調查部門,辦公自動化、門戶網站、業務管理系統等軟體系統類型繁多,但這些應用在系統維護、數據共享等方面存在較大技術障礙。

3

數據資源量大,缺乏共享

目前,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海洋地質等各類地質資料庫分布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屬各單位中,缺乏共享機制,數據、專家知識及計算資源處於孤島應用狀態,數據利用率低,很多可以在線便捷提供的共享服務,往往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獲得。

4

服務節點分散,規模成效不足

目前各大區中心、專業調查中心和發展研究中心等向社會提供了多類專業信息服務,但分散的服務站點,並沒有消除數字鴻溝,無法最大限度地盤活、用活各類數據,沒有形成規模化的服務。

地質調查數位化轉型邁出堅實一步

在日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地質調查全流程野外數據採集信息化、全要素業務管理數據信息化、全過程數據快速處理分析與適時匯聚共享,形成野外地質調查工作智能化新模式和協同管理信息化新模式。

該規劃還明確提出了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三個階段目標,分別是實現地質雲1.0版本、地質雲2.0版本和地質雲3.0版本上線運行。

地質雲門戶網站已正式上線,對外提供服務

?在數據共享層面,剛剛上線的地質雲1.0採用華為分布式雲數據中心架構進行建設,包括了1個主中心、6個區域中心、12個專業中心,整合、匯聚了大量地質數據與產品資源,各節點地質數據分布存儲、統一發布、集中服務,共完成了70多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處理與雲端統一註冊管理,形成了369個在線數據服務接口。成功破除了數據孤島、無法進行數據共享的老大難問題。

?在數據安全保障上地質雲1.0在雲平臺安全防護、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已經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其中,地質雲建設採用的華為容災服務是以華為雲平臺FusionSphere為基礎,基於存儲複製技術,在業界率先推出Openstack跨站點容災方案,成功實現了資源和容災服務發放和統一管理。對於重要數據和應用,地質雲則基於華為OceanStor V3產品建設了異地災備中心,並有效減少數據傳輸量,縮短備份時間窗口,節省了95%備份窗口。

如今,地質雲1.0」的正式上線,堪稱是我國地質調查幾十年大數據和多項信息的集大成之作。在北鬥衛星精準定位的幫助下,我國野外地質調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地質雲的智能終端,獲得野外環境地質數據的實時推送。此外,利用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地質雲可以通過超過14萬份礦物數據的分析,實現對部分礦物巖石的刷臉識別。

華為:地質雲建設背後的默默支撐

縱觀地質雲1.0」的建設,從伺服器、存儲、網絡等硬體設備到虛擬化、雲平臺等的構建,無不閃現著華為的身影。為什麼是華為?對此,近日權威市場諮詢分析機構IDC發布的2017年《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報告給出了答案:華為在2017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中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

IDC報告顯示,華為在政務雲領域全面領先

IDC認為,從2013年正式進入政務雲市場,華為憑藉在雲計算平臺軟硬體層面持續不斷的研發資源投入,已經成為中國政務雲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市場份額、產品/方案/服務豐富度、資源投放力度等方面,已經全面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與其他廠商相比,華為是業界最寬廣的、擁有端到端能力的軟硬體產品線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中,在硬體方面,華為能夠提供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網絡設備等產品;在軟體層面,華為雲FusionCloud解決方案,包含FusionSphere雲作業系統和運營管理平臺ManageOne,另外還提供FusionInsight大數據平臺和FusionStage PaaS平臺,並將其與FusionCloud方案有機融合;在解決方案層面,華為同時提供公有雲、專有雲、私有雲、託管雲、混合雲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

比如,在地質雲1.0」中應用廣泛的華為雲FusionSphere雲平臺,就是採用開放OpenStack架構,可以提供統一標準的計算、存儲和網絡服務接口,兼容主流廠商的視頻管理軟體、視頻分析算法和業務應用軟體,實現軟體與硬體解耦,通過資源自助申請和發放,實現資源多部門共用共享與資源的彈性適配。而作為中國唯一的OpenStack基金會白金會員,華為有足夠的實力打造業界最優的政務雲服務。

不僅如此,華為在幫助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設地質雲的過程中,也充分藉助了合作夥伴的力量,為地質雲的建設保駕護航。據了解,目前華為在政務領域已經擁有超過300家各類合作夥伴。

依據《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地質雲1.0」的正式上線只是第一步,在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推動下,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也將進一步轉型升級。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有了地質雲的支撐,我國的地質調查工作的速度和質量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會在更多像可燃冰這樣的新興地質調查領域取得新突破。

文結束--

華為公司簡介

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堅持以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為願景,堅持圍繞客戶需求的持續創新,與合作夥伴開放合作,在電信網絡、企業網絡、終端和音視頻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通過全球專注敬業的18萬名華為人,致力於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創造最大的價值,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目前,華為的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華為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一家由員工持有全部股份的民營企業。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華為官網:www.huawei.com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平臺,地質信息全掌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自然資源事業走過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土地、礦產、地質、海洋、測繪、林草等各領域工作取得的成就,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以「珍惜自然資源、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短視頻徵集活動。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在線調查」系統升級到2020版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4月28日召開的2020年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動員部署會上獲悉,地質雲「在線調查」系統升級到2020版,並已正式上線運行。
  • 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視頻會議,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正式發布的《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的目標和任務。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出席會議並講話。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智能GIS開啟地質調查新模式
    2018年6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大數據支撐服務系統建設與集成項目(「地質雲2.0」)中標公告》,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標該項目,承擔地質大數據支撐服務系統建設與集成項目建設任務,開展地質雲2.0平臺層、服務倉庫和分布式網盤系統的開發工作,並為地質雲2.0手機版與門戶提供技術支持。歷經四個月的奮戰,地質雲2.0問世試運行。
  • 會員單位丨地質信息化取得重大成就,全國產化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
    而在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時代,地質大數據的服務模式也有了新的變化,此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綜合性地質信息服務系統「地質雲」,面向社會公眾、地質調查技術人員、地學科研機構、政府部門提供各類豐富的地質信息服務,已經做了先行探索,並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也表明基於雲GIS技術建設城市地質信息平臺已是大勢所趨。
  •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專家建議擴大試點範圍儘快推廣應用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暨數據密集型(大數據)現代地質調查工作模式現場示範研討會上獲悉,作為我國第一朵「地質雲」——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支持項目組擴大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地質雲相關技術細節後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陝西地質雲始終踐行服務陝西自然資源管理這一發展理念,面向政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公眾提供線上地學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在全省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中貢獻地學力量。同時,接入秦雲工程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助力我省跨行業數據交換共享和交易增值,在數據融合的過程中碰撞出價值增值新方向。目前,陝西地質雲已投入使用的應用包括:國土空間規劃。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多學科專業技術人才,先後承接了陝西、新疆、甘肅三省,共6個地市、8個縣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綜合規劃專項工作。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化「地質雲」服務模式 抗疫、地調兩不誤
    本報訊(記者 於德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利用「地質雲」等平臺開展多種形式辦公,同時推進疫情防控和地質調查工作。當前正處於地質調查二級項目實施方案填報、審查、審批的關鍵時間點。
  •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地質雲安全基礎設施採購...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地質雲安全基礎設施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地質雲安全基礎設施採購項目 品目 貨物/通用設備/計算機設備及軟體/信息安全設備/防火牆 採購單位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高度評價了「地質雲·陝西」,表示將與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打造區域地質信息共享平臺。
  • 第四屆地質信息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近日,為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會」工作部署,以總結提煉「地質雲」建設技術成果、全面推進地質調查信息技術發展為目的,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在雲南昆明成功組織召開了第四屆地質信息技術發展論壇。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中國網10月10日天津訊(記者韓琳) 今天,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地質雲」2019年新產品上線服務。該產品上線升級十餘個重要地質調查應用系統和專題服務,實現了全國一萬多個地下水監測站點的自動監測與數據服務,並有助於及時掌握全國和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