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2020-12-01 人民網陝西站

10月9日,以「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為主題的2019(第21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開幕。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出席開幕式。「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高度評價了「地質雲·陝西」,表示將與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打造區域地質信息共享平臺。

大會期間,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副部長凌月明,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國務院參事張洪濤,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李金髮、李朋德、王昆,總工程師嚴光生,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楊尚冰,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薛建興、副巡視員席孟剛等領導以及中外各界嘉賓來到展廳參觀。陝西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院長洪增林介紹了「地質雲·陝西」的建設成果並進行了現場演示。與會領導和專家對「地質雲·陝西」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地質雲·陝西」數據資源豐富,技術領先,具有平臺優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在會議現場,薛建興廳長與洪增林院長進行了座談。洪增林院長從建設背景、行業優勢、主要內容、推廣應用等幾方面介紹了「地質雲·陝西」的建設情況。薛建興廳長充分肯定了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在「地質雲·陝西」方面所做的工作,認為「地質雲·陝西」上線服務意義重大。要求「地質雲·陝西」上線後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管理的技術支撐工作,服務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省自然資源廳將給予大力支持。

「地質雲·陝西」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牽頭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建設,經過兩年的研發,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是全國第二家建成上線的省級節點。本次正式上線了礦產資源、地質遺蹟、地質災害防治、地下水資源、城市地質、地熱資源、農業地質、礦產地質調查與規劃、衛星遙感應用、寶玉石以及地學科普等11個應用專題,面向社會公眾、國內外科研機構,提供地質信息查詢、數據資源共享、數據挖掘及智能分析服務,為各級政府部門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決策諮詢和技術支撐。

「地質雲·陝西」作為國家地質雲體系最早接入的省級節點之一,架起了兩級節點之間信息傳遞的橋梁,通暢了數據流動渠道,是落實國家和陝西省委數字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地學數據共享、實現自然資源有效管理具有重大意義。下一步,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將加大「地質雲·陝西」建設力度,用信息化支撐地質工作現代化,實現轉型發展,服務陝西「三個經濟」 。(當地供稿 陝西省地質調查院) 

(責編:李志強、李浩)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為推進網絡強省、數字陝西、智慧社會建設,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光明網訊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2017年11月,「地質雲1.0」上線運行,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共享破冰,實現75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互聯共享和2382個信息產品的社會化服務。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中國網10月10日天津訊(記者韓琳) 今天,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地質雲」2019年新產品上線服務。該產品上線升級十餘個重要地質調查應用系統和專題服務,實現了全國一萬多個地下水監測站點的自動監測與數據服務,並有助於及時掌握全國和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
  • 巖溶特色專題上線「地質雲」提供服務
    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該專題整合了全國、各省(區、市)及重點城市等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地熱資源信息,構建形成集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巖型地熱資源於一體的綜合型地熱資源專題信息服務。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地質雲」信息產品社會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地質雲」連續穩定運行,累計註冊用戶數、數據產品瀏覽和下載量、網站訪問量等數據均有提升,顯著擴大了地質信息共享服務規模,支撐了地質調查業務「在線化」高效運行,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地調業務統籌推進。 《「地質雲」運行報告(2020年1~6月)》近日發布。
  • 「地質雲1.0」日均訪問量破6000
    記者在本屆論壇上獲悉,「地質雲1.0」自11月6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日均訪問量已突破6000次,其在地質調查管理和應急事件服務上的應用效果已初步顯現。  據地質雲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介紹,「地質雲1.0」上線運行,廣受業內專業技術人員歡迎,除局直屬單位的3000多授權用戶外,還吸引了來自各省級地調院、地質院校、科研單位和地勘行業的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已有1031名專業用戶成為地質雲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外的正式用戶。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11月6日上線以來,首次啟動應急服務工作機制:面向社會推出了「11.18林芝地震地質數據與專題產品服務」,並首次在線受理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數據共享請求。版本和地質雲3.0版本上線運行。
  • 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
    截至2017年10月13日,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2017年度計劃,發布共享3類18個地質信息產品並通過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發布,為地調局「地質雲」1.0上線提供了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基礎。
  • 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本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常欽)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的《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指出,全面建立地質數據採集、傳輸、儲存、處理、應用與服務的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工作新模式,提升地質調查信息系統的實用性和便捷性,支撐地質調查、業務管理與日常辦公高效運行,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智能GIS開啟地質調查新模式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地質雲礦物巖石識別系統成功研發
    將於10月正式上線運行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為你準備了智能解決方案,其礦物、巖石識別系統對礦物的識別已達到75%,對巖石的識別率達40%~50%。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永傑博士說,地質雲礦物、巖石識別系統,是人工智慧在地質信息化中典型應用,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通過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平臺,與華東有色信息中心等單位合作研發。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陝西「煤炭地質雲1.0」上線服務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陝西「煤炭地質雲1.0」在西安上線服務。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陝西「煤炭地質雲1.0」在西安上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