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最新建成並上線的「地質雲」基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理念建設,採用1個主中心、6個區域中心、12個專業中心的數據採集分發模式,在整合了我國前期地質調查大數據的基礎上,可與30餘家單位及70多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的數據進行實時共享。
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室副主任 邢麗霞: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它首次集成整合了建國以來國家層面地質工作形成的海量地質調查數據——油氣,礦產,能源資源,礦產資源,還有地質環境、地質災害調查的科學數據,實現了我們國家層面核心資料庫的互聯互通。
「地質雲」的正式建成並運行,將更好地支撐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和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在多行業間實現地質數據的資源共享,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相關內容:
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會暨地質雲1.0發布會召開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召開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會議暨「地質雲1.0」發布會,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鍾自然表示,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構建了較為成熟的數字地質填圖技術方法理論體系。落實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要求,地質信息化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完成頂層設計、出臺《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實現「地質雲1.0」上線、初步構建信息化建設運行制度標準框架,打通數據孤島、實現75個核心資料庫的互聯互通,實現「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地質調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發了地質調查智能空間技術、探索建立了智能地質調查工作新模式。
會上,「地質雲1.0」正式發布並上線服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會議期間,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地質雲下一步工作及《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國地質調查局關於加強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地質雲1.0」使用及運行管理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西安地調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相關負責人作為「地質雲1.0」用戶代表發言。有關直屬單位代表作了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