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餘個國家級核心地質資料庫實現雲共享

2020-12-01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9日訊(記者 商瑞)日前,在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160餘個國家級核心地質資料庫實現了上雲共享。

  本次大會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以「開放新格局,合作新模式」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世界69個國家和地區1萬餘名代表參會。

  早在2017年11月,「地質雲1.0」上線運行,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共享。「地質雲2.0」是雲上數據資源和系統功能的全面升級。它不但構建了12類資料庫及8類地質信息產品體系,包括基礎地質、區域地質、農業地質、地質礦產、海洋地質等,而且實現了160多個國家級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上雲共享。

  此外,它新增4905個權威資源環境信息產品,實現了全國地質資料館的近14萬檔、440餘萬件存量地質資料在平臺上查詢、公開版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它還新增了10萬個鑽孔數據,累計可提供90萬個,新增3萬多米鑽孔巖芯圖像信息,累計29萬多米。

(責任編輯:何欣)

相關焦點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智能GIS開啟地質調查新模式
    「地質雲2.0」是雲上數據資源和系統功能的全面升級,實現了160多個國家級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上雲共享;新增4905個權威資源環境信息產品(雲上累計7287個);實現了全國地質資料館的近14萬檔、440餘萬件存量地質資料在地質雲平臺上查詢、公開版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在線訂單服務,大大擴大了地質雲的服務資源。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在西安上線
    日前,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煤炭地質雲(CGC)1.0正式上線服務,開創了「網際網路+煤炭地質」的全新時代。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會員單位丨地質信息化取得重大成就,全國產化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
    全國產化城市地質雲平臺利用MapGIS雲平臺的技術支撐,對基礎地理數據、基礎地質數據、水工環數據、遙感影像、物化探數據、城市地質數據、礦產地質數據、地質災害數據、旅遊地質數據、管理業務數據、大眾地質科普資源等多專業的地質信息和成果進行集成和綜合;實現對地質信息管理、更新維護、在線高性能並發檢索查詢、分析評價、三維地質模擬和成果顯示,在此基礎上實現基於地質大數據平臺的決策支持、專業評價、資源共享、大數據計算分析
  • 陝西「煤炭地質雲1.0」上線服務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陝西「煤炭地質雲1.0」在西安上線服務。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陝西「煤炭地質雲1.0」在西安上線服務。
  • 長江流域2萬餘個水文氣象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沈翀)記者從長江流域氣象中心了解到,為加強長江流域水情、雨情監測預報預警,長江流域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共計2萬餘個觀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雙方共用一個資料庫和一個應用終端軟體,實現了全流域雨量查詢「一張圖」。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韓琳 攝)一是地質調查「在線化」全面推廣應用。自2019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464個地質調查二級項目全部使用「地質雲—地調在線」模塊,搭建項目級雲上工作環境,成功實現野外數據採集、項目數據存儲管理、數據處理建模、數據集成應用、項目組內部信息共享、項目組織實施等多項功能。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如果說過去的地質調查信息化集中在某一個部門或單位,那麼在中國地質調查局19個部門單位、240餘人的團隊歷經3年準備、10個多月集成攻關目前,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那些由地質調查人員在野外辛勤勞作得來的珍貴地質數據也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增加。
  • 中國地質調查局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4 10:59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中國地質調查局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相關工作的主要任務,並對局屬各單位和機關各部室提出了具體要求。
  • 【調研】鸚鵡螺雲教室:師資為核心,共享經濟,實現雙贏
    公司概況:共享經濟模式,實現市場增量 鸚鵡螺雲教室是一個以「遠程實景互動小班」課堂為教學情境,為中小城市學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的平臺。通過雲教室使三四線城市的K12學生接觸到優秀的老師。鸚鵡螺雲教室已形成了信息流,資金流,和服務流的閉環。其中信息流是提供遠程協作運營,使教師,學生,家長交流順暢。
  • 性能飆升160%!阿里雲發布第七代ECS、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X等重磅...
    基於阿里雲自研的神龍伺服器架構,第七代阿里雲ECS的算力比上一代提升了160%,最大支持192個vCPU,吞吐能力提升了一倍,並在存儲轉發能力、延時、穩定性上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50G×2的網絡架構對網絡性能帶來的提升,在相同收發包速率下傳輸帶寬提升了近5倍,更適用工業仿真設計、晶片設計、基因分析、在線遊戲、影視渲染等場景。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
    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央視新聞) 編輯:Becky
  • 成果快訊|「地質雲」水環所節點整合集成三大特色專業資料庫
    「地質雲」水環所節點實現了與主中心節點的互聯互通,整合集成了以地熱、地下水、城市地質為特色的專業資料庫;通過地下水資源共享服務系統,截至2018年底,為20996個用戶提供88963次服務;通過數字水文地質調查系統,為1∶5萬水文地質調查類項目野外數據採集、現場錄入提供軟體工具支撐。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