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2020-12-01 中國政府網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視頻會議,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正式發布的《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的目標和任務。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出席會議並講話。

鍾自然表示,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構建了較為成熟的數字地質填圖技術方法理論體系。他強調,推進信息化建設既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質調查局的現實需要。信息化建設和科技創新同為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核心驅動力,信息化建設是有效服務「六大需求」的重要支撐、是地質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

鍾自然要求,要堅持目標導向,大力推進地質信息化建設。緊緊圍繞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大力推進地質信息化建設,確保「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一要明確調查科研業務人員是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著力推進地質調查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二要堅持「兩輪驅動」,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同步推進。三要以地質雲建設為核心,全面完成「十三五」信息化規劃目標。四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信息化建設「一把手」工程。五要統籌全局信息化建設,既要管好增量又要激活存量。

會議正式發布了《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我國「十三五」期間地質調查信息化的總體目標,即實現地質調查全流程野外數據採集信息化、全要素業務管理數據信息化、全過程數據快速處理分析與適時匯聚共享,形成野外地質調查工作智能化新模式和協同管理信息化新模式。建成全網絡安全穩定運行的地質雲環境、分布式地質大數據中心、一站式地質信息服務窗口和地質業務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支撐「三深一土」科技創新戰略,促進地質調查科技創新,支撐「六項」服務,助力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質調查局目標實現。在這一總體目標下,《規劃》同時明確了2017年、2018年和2020年3個階段性目標。

會議還發布了《中國地質調查局關於加強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見》、「地質雲1.0」使用及運行管理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西安地調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相關負責人作為「地質雲1.0」用戶代表發言,有關直屬單位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國土資源部有關司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各部室及直屬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部分省地調院、行業地勘單位和院校有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中國地質調查局各直屬單位有關負責人和部分工程首席專家、項目負責人在分會場參加會議。(於德福)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調查局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04 10:59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中國地質調查局近日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地質信息共享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相關工作的主要任務,並對局屬各單位和機關各部室提出了具體要求。
  • 中國地質大學發布海上突發事件應急信息服務平臺
    日前,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牟林教授團隊基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海上搜救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所研發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於展會發布。牟林教授介紹,「海上突發事件應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採用「監測感知預警→海洋環境高精模型→溢油搜救高效模擬→大數據智能預警預測系統」的創新研發鏈條,突破了海上溢油及搜救預警預測關鍵技術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協同建設的「地質雲1.0」,則意味著我國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服務的全新工作模式已經到來。地質調查工作遭遇數位化新挑戰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18年來,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一直不斷發展建設。目前,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和地質信息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那些由地質調查人員在野外辛勤勞作得來的珍貴地質數據也在日積月累中不斷增加。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2020地質調查年度印記
    這是我國首次在珠峰區域開展航空重力和遙感綜合調查,將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測量精度從米級提高到釐米級。 點評:隨著地質調查服務領域的拓展,其調查技術和裝備也在相應地進行轉型和升級。有「中國地調空軍」之稱的「航空地質一號」飛機,集成了航空重力、航空磁力、航空攝影和航空高光譜等各類觀測手段,既可用於高山、高原區的航空物探遙感調查,也可用於低海拔平原丘陵區和海域的地質調查。
  • 「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在地質雲上線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正式在地質雲上線服務,該專題系統集中展示了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成果。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正式在地質雲(http://www.mg.cgs.gov.cn:9100/ocean_map_home/home.html)上線服務,該專題系統集中展示了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成果。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葛良勝
    葛良勝(中)在勘測現場長期從事區域成礦學找礦勘查地質學和礦床學研究近幾年拓展到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軍事地質調查和戰場地質環境建設保障領域獲軍委機關認可軍事地質要素納入全軍戰場環境保障體系和軍隊建設發展規劃在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戰場環境保障局統籌組織下頂層設計並規劃部署全軍首批旨在服務保障戰場環境的軍事地質調查試點指導開展並持續推進軍事(軍民融合)地質調查需求調研、標準體系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平臺,地質信息全掌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自然資源事業走過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土地、礦產、地質、海洋、測繪、林草等各領域工作取得的成就,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以「珍惜自然資源、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短視頻徵集活動。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探索城鎮資源承載力 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啟動
    日前,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正式啟動,就海門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等多要素開展調查,系統評價南通市海門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承載力,以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全過程。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所屬13個專業...
    這支伴隨共和國成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精兵勁旅,將全部轉戰自然資源領域新戰場,承擔起自然資源綜合調查、國土空間修復、區域基礎地質調查、多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海洋與海岸帶地質調查等職責任務。此外,還將肩負起地質調查資料和信息數據服務,科學技術研究、科學觀測和平臺建設、科學普及和國際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諮詢等多項共同職能。
  • 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雄安地熱可為1億平方米建築供暖...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經過近四年努力,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已基本查清。目前「透明雄安」城市地質信息平臺已初步建成,實現了地下水位、水質、土壤環境質量等自然資源多要素調查監測,可為自然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和地質環境問題防控提供有效支撐。
  •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供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2020-11-21 21:29 來源:
  •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3320幅中比例尺地質圖數據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
    由全國地質資料館研製的「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及編圖成果公開版數據產品」8月24日正式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公眾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證明,即可通過全國地質資料館服務窗口獲取上述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訪問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接口,並將其與用戶自己的數據進行融合。
  • 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在西安上線
    日前,陝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首個「網際網路+煤炭地質」雲服務平臺——煤炭地質雲(CGC)1.0正式上線服務,開創了「網際網路+煤炭地質」的全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