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質圖(1:150萬)
、「國家地質資料庫建設與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項目成果之一,充分利用了近年獲得的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及成礦帶1∶50萬地質圖、部分省區地質志1∶50萬地質圖成果資料,以板塊構造理論和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以古生代—中生代為主造山期,系統總結了東北基礎地質背景。
-
薦書丨中國地質圖(西北)(1:150萬)及說明書
通過綜合集成近十幾年來西北地區區域地質調查、基礎地質科學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資料,系統更新西北地區區域地層、建立並完善區域地層層序與格架、更新侵入體時代、建立侵入巖時空演化序列,以初步完成的西北地區地質圖(1∶100萬)為基礎,以板塊構造學、大陸動力學和洋板塊地質學等理論為指導,重新釐定了西北地區蛇綠巖、蛇綠混雜巖以及構造混雜巖等的類型、區域分布,採取以年代地層單位為主、構造–地層和構造巖塊為輔的表達方法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薦書| 中國地質圖(中南)(1:150萬)及說明書
可快速關注我們圖書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中南)(1∶1500000)及說明書》是「國家地質資料庫建設與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成果之一,充分利用了新近完成的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和1∶50萬成礦帶地質圖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2020地質調查年度印記
3月26日,自然資源部宣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1000餘幅1:5萬區域地質圖首次提供網上服務
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6考研專業目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6考研專業目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我國最早的高校地調院。2000年6月,實行「委託法人負責制」。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更新換代
本報訊 (記者 王中建)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實現地質基礎圖系更新換代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開花結果。項目成果之一,1:300萬比例尺《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實現了中國海全海域海洋地質基礎圖系的更新換代,是該學科領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裡程碑。
-
我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提出引領全球目標
走過百年的我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到2021年將完成整體改革、比肩歐美,並於2025年實現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目標。 6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戰略性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高質量發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區調業務體系和人才隊伍體系,實現地質填圖與科學研究一體化,提升解決制約重大資源環境的基礎地質問題和地球系統科學問題的能力,推進原始創新和技術進步,引領全球地質填圖發展。 據介紹,區調工作是地質調查事業立足之基。
-
國土資源部: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
自2006年起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和綜合研究」項目進入結題階段。記者從7月16日~17日在京召開的項目成果專家評審會上獲悉,青藏高原地質研究達到歷史新水平,取得了一批令世界地質領域矚目的原創性成果,主要包括一套服務於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的地質—環境—資源圖件,一個收納青藏高原地質調查與研究成果的基礎地質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描述青藏高原演化歷史的新的板塊構造模型等。
-
中國地大(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服務國家戰略—新聞—科學網
彈指一揮間,地調院成立14年來,在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評價、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勘查技術方法與測試等專業領域默默奉獻,到目前為止,地調院師生共獲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國家地質礦產保障工程財政專項項目200餘項,累計經費達10億元,完成52幅1:5萬和10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任務。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系列圖》由兩家單位的30餘名科研人員歷時近8年研編而成。
-
煙臺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成果出爐 透視1038公里海岸線
記者昨日從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了解到,由該院承擔的「山東省煙臺市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已形成調查成果,對煙臺海岸帶的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海岸線變遷等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為煙臺市海岸帶制定發展建設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海岸帶地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
山東省1:5萬紙坊集、金鄉縣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野外工作順利完成
近日,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的「山東省1:5萬紙坊集、金鄉縣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完成野外工作。該項目是2019年省財政招標項目,周期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主要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通過野外地質調查、數字填圖、遙感、物探、鑽探以及實驗測試等技術方法,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多學科綜合調查研究。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11月6日上線以來,首次啟動應急服務工作機制:面向社會推出了「11.18林芝地震地質數據與專題產品服務」,並首次在線受理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數據共享請求。地質調查工作遭遇數位化新挑戰中國地質調查局成立18年來,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一直不斷發展建設。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圖系編制的總體目標任務是:以全國區域性基礎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環境監測成果為基礎資料,系統分析我國區域地質構造背景、自然地理地質條件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研究總結全國和重要地區環境地質問題的類型、現狀和時空演化規律,開展環境地質區劃研究,編制全國及重要地區環境地質系列圖,建立中國數字環境地質圖管理系統,為我國地質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