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在地質雲上線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正式在地質雲上線服務,該專題系統集中展示了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成果。「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基於B/S架構設計,選用ArcGIS 10.8企業級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包含專題介紹、成果圖件、成果報告、成果專輯和地圖故事等五個部分,其中成果圖件集中展示21幅中國海及鄰區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圖件,提供圖件的整幅和分幅瀏覽、屬性查詢、元數據查看、全屏和分屏查看以及下載等功能;成果報告提供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的在線瀏覽和下載
-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七院五個項目喜獲2020年度山東省地球物理科學技術獎
近日,七院申報的五個項目喜獲山東省地球物理學會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彰顯出了優異的物探技術水平。據悉,此次獲獎的項目分別為,七院西部分院申報的《山東省1:5萬沂南縣青駝幅礦產地質調查重磁測量工作報告》榮獲一等獎,七院地質調查所申報的《物探工作在江蘇張集地區金剛石調查中的應用》和《綜合物探方法在東汶河中下遊地區金剛石找礦中的應用》榮獲二等獎,七院地質調查所申報的《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朱田大井頭地區金剛石原生礦找礦中的應用》和《山東省1:5萬安駕莊、寧陽縣幅區域地質調查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CSAMT
-
我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提出引領全球目標
走過百年的我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到2021年將完成整體改革、比肩歐美,並於2025年實現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目標。 6日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戰略性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高質量發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區調業務體系和人才隊伍體系,實現地質填圖與科學研究一體化,提升解決制約重大資源環境的基礎地質問題和地球系統科學問題的能力,推進原始創新和技術進步,引領全球地質填圖發展。 據介紹,區調工作是地質調查事業立足之基。
-
中國地大(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服務國家戰略—新聞—科學網
彈指一揮間,地調院成立14年來,在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評價、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勘查技術方法與測試等專業領域默默奉獻,到目前為止,地調院師生共獲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國家地質礦產保障工程財政專項項目200餘項,累計經費達10億元,完成52幅1:5萬和10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任務。
-
魯北院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野外驗收穫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波 通訊員 李東亮11月12日,省地礦局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實施的「莘縣新城深層地熱及淺層地熱能資源調查項目」順利通過莘縣發展和改革局組織的野外驗收,並被評為優秀。審查組對深層地熱採、灌井及抽水、回灌試驗進行了仔細查看詢問,該項目先後完成1:5萬野外深層及淺層地溫能地質調查,利用大地電磁測深、物探電測深、抽水、回灌試驗,巖土、水質樣品分析測試、水位、水溫動態監測等地質技術手段開展工作,最終實施完成1901米深層地熱開採井1眼、1903米定向造斜回灌井1眼、526.4m淺層地溫能地質勘查孔5孔、120m水文地質孔1眼。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
南沙區全域有了三維地質模型
6月25日是第30 個全國「土地日」,廣州被列為國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城市兩年多以來,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有了較大進展,基礎地質與地下空間調查取得較大突破,已基本構建了南沙區全域及蕉門河~明珠灣一帶200平方公裡重點區域(精細化)的三維地質模型。
-
中國地調局伊犁盆地重磁電項目通過野外驗收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伊犁盆地高精度重磁電勘探工程項目在新疆伊犁巴依託海鄉項目處駐地通過專家組野外驗收。這標誌著該中心首個自行承擔的野外油氣基礎調查項目進展順利,取得成功。 「新疆伊犁盆地高精度磁電勘探是新疆北部油氣勘查區調查評價及優選的子項目,2015年5月經專家組評審認定,決定實施野外作業。」項目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勘查技術室副主任梅巖輝介紹,「油氣資源調查中心通常並不承擔野外基礎調查作業,類似作業一般是通過招投標由外單位實施。但長此以往,可能造成中心機關工作人員對野外基礎調查熟悉不夠,相關知識掌握不足。
-
1000餘幅1:5萬區域地質圖首次提供網上服務
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
-
魯南院開展崩塌地質災害專項勘查工作完成野外初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張燕 王元新 濟寧報導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與新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合作的崩塌地質災害專項勘查項目完成了全部的野外工作及野外資料整理工作,並通過了主管單位組織專家進行的初步驗收。
-
覽要聞|地質調查工作支撐服務上海浦東新區規劃建設紀略
為更好地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原地質礦產部下發了1∶2萬的浦東新區工程地質調查任務。從那時起,上海地質調查工作者日復一日地開展區域調查、地質環境監測等工作,為浦東的規劃布局、開發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此,原上海市地礦局組織技術人員參與了浦東機場一期、二期的地質勘探工作,該局下屬地質調查單位先後參與了外高橋碼頭、洋山深水港、地鐵2號線等重大項目的規劃選址地質調查、工程地質勘查、工程物探等工作,為浦東的規劃建設作出了貢獻。
-
3320幅中比例尺地質圖數據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
由全國地質資料館研製的「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及編圖成果公開版數據產品」8月24日正式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公眾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證明,即可通過全國地質資料館服務窗口獲取上述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訪問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接口,並將其與用戶自己的數據進行融合。
-
秦州至三陽川隧道項目右幅隧道順利貫通
新天水訊 12月24日,由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承建的三陽川隧道右洞斜井-出口段已順利貫通,標誌著該項目關鍵線路取得階段性勝利。據中鐵二十局集團秦州至三陽川隧道工程項目部生產副經理孫浩介紹,天水市秦州-三陽川隧道工程為新建分離式雙洞隧道工程,隧道左幅長3309m、右幅長3295m。
-
魯南院完成多個場地汙染調查項目樣品檢測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王彩 濟寧報導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實驗測試中心著力強化生產,先後承擔了嶧山化工有限公司地塊詳調、原山東魯南鐵合金總廠地塊詳調、濟鋼汙染修復項目及煙臺市外貿第二冷藏廠地塊汙染調查等多個場地汙染調查項目的樣品檢測工作
-
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通過驗收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通訊員王鋒)12月21日,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等多家單位20餘名專家成立的專家組,對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進行驗收
-
薦書| 中國地質圖(中南)(1:150萬)及說明書
可快速關注我們圖書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中南)(1∶1500000)及說明書》是「國家地質資料庫建設與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成果之一,充分利用了新近完成的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和1∶50萬成礦帶地質圖
-
魯南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影 通訊員 高燕 濟寧報導 近日,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承擔的臨沂地區4個項目的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工作均已圓滿完成。
-
青島地質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補充勘察
半島網1月15日訊 近日,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佔路施工補充勘察工作。佔路施工手續需經過行政審批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警察大隊等多部門聯合審批,經過對交通組織方案及施工方案的數次修改調整完善,審批許可為夜間佔路施工,以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施工時間為晚10點至次日早4點,5點前恢復交通。青島地質院按相關審批部門要求,於施工前5天在電臺、報社等媒體發布了施工通告,並多渠道組織協調力量,與周邊居民及過往通行車輛積極溝通,取得了廣大市民的支持與配合。
-
第四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揭曉 7名煤炭化工地質人捧得「金羅盤」
2008年以來,他承擔完成「智利勞斯奎洛斯地區銅金礦普查」「玻利維亞12區塊礦產調查」等國外地質勘查項目6項,找礦成果突出,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不斷鑽研前沿科學技術,在國內國際專業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合作出版專著4本,被譽為精益求精的技術先鋒。中化局內蒙古院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