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餘幅1:5萬區域地質圖首次提供網上服務

2020-12-03 中國巖土網

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

為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總體部署,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最新發布了一批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

本次發布的內容包括:1000餘幅1:5萬區域地質圖首次提供網上服務,將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分批次發布;首次發布近11萬幅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省級地質資料服務目錄;首次向社會提供93幅海洋地質調查最新基礎地質圖件數據;在去年提供5萬個重要地質鑽孔服務的基礎上,今年將網上地質鑽孔服務資料擴大到40萬個。

此次發布的1:5萬區域地質圖網上服務和40萬個重要地質鑽孔網上服務,突出體現了「網際網路+」的理念,實現了中大比例尺網絡在線服務零的突破,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為促進地質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地質調查成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舉措。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並向社會提供地質信息資料服務。多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以服務社會為己任,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把地質信息資料服務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後將持續增加地質信息資料服務內容、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水平,實現線上、線下的服務聯動。

大會期間與會者通過光碟或U盤可獲得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分省基礎地質資料服務目錄和海洋地質調查最新基礎地質圖件數據,更詳細的資料可到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質資料館辦理相關手續後獲得。登錄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www.cgs.gov.cn),可在線查詢、瀏覽和下載相關地質信息資料。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在地質雲上線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正式在地質雲上線服務,該專題系統集中展示了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成果。「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基於B/S架構設計,選用ArcGIS 10.8企業級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包含專題介紹、成果圖件、成果報告、成果專輯和地圖故事等五個部分,其中成果圖件集中展示21幅中國海及鄰區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圖件,提供圖件的整幅和分幅瀏覽、屬性查詢、元數據查看、全屏和分屏查看以及下載等功能;成果報告提供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的在線瀏覽和下載
  • 中國地質圖(1:150萬)
    、「國家地質資料庫建設與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項目成果之一,充分利用了近年獲得的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及成礦帶1∶50萬地質圖、部分省區地質志1∶50萬地質圖成果資料,以板塊構造理論和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以古生代—中生代為主造山期,系統總結了東北基礎地質背景。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3320幅中比例尺地質圖數據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
    由全國地質資料館研製的「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及編圖成果公開版數據產品」8月24日正式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公眾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證明,即可通過全國地質資料館服務窗口獲取上述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訪問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接口,並將其與用戶自己的數據進行融合。
  • 薦書丨中國地質圖(西北)(1:150萬)及說明書
    西北地區基礎地質調查和研究經歷了百餘年,特別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十年工作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地質資料,發揮了應有的作用。1999年以前,西北地區先後開展過1∶100萬、1∶50萬、1∶20萬及1∶5萬5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其中以1∶20萬為主。
  • 薦書| 中國地質圖(中南)(1:150萬)及說明書
    可快速關注我們圖書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圖(中南)(1∶1500000)及說明書》是「國家地質資料庫建設與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成果之一,充分利用了新近完成的1∶5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和1∶50萬成礦帶地質圖
  • 《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出版
    近日,《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中英文版)出版發行。圖系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是30年來我國對南海地質調查工作最為系統全面的總結,對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列入中國地質調查局百項成果。圖系運用現代地學理論指導編繪而成,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圖出爐 我國陸域地質調查實現全覆蓋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 中國地質調查局12日宣布完成了110幅青藏高原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圖,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實現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的全面覆蓋。「這是中國地質工作歷史上的裡程碑,」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總工程師張洪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 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 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 1∶250萬比例尺全月球地質圖   新華社長春1月5日電 (記者孟含琪)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加快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幫助人類更清晰地認識月球。
  • 《寧波市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為全國首套地市級地質環境圖系
    近年來,依託寧波市「國家級地質環境綜合監測與管理示範區」建設框架合作協議及「寧波市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合作協議」兩大協作平臺,瞄準重大需求、強化基礎支撐,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補白」行動,有力支撐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 溫家寶出書回憶地質人生 筆記及照片首次披露
    《溫家寶地質筆記》一書最近由地質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國公開發行。  本書收入溫家寶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質系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餘篇,手跡影印件632幅。這是作者從現存45本、400多萬字的筆記中摘選的。本書還收入作者撰寫的回憶文章24篇,照片50餘幅。本書所收筆記、回憶文章及照片均為首次公開發表。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1:500萬南極洲地質圖1∶100萬國際分幅中國地質圖……1984 年8 月,李廷棟(右)與法國科研中心主任弗利雅克教授在西藏堆龍德慶縣進行地質考察隨著一幅幅精準、可靠的圖件問世上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合法席位後,在國際地質舞臺的首次亮相是參加了1976年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在那次大會上,由我國編制的《中國地質圖》《亞洲地質圖》《中國構造體系圖》得到了國際地學界的高度評價。其中的《亞洲地質圖》就是由李廷棟主持編制的。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廷棟:探索地質奧秘的腳步不停歇
    (右2)參加第25 屆國際地質大會歷時30年他陸續主持或參與主持了1:500萬亞歐地質圖1:500萬南極洲地質圖1∶100萬國際分幅中國地質圖……上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合法席位後,在國際地質舞臺的首次亮相是參加了1976年的第25屆國際地質大會。在那次大會上,由我國編制的《中國地質圖》《亞洲地質圖》《中國構造體系圖》得到了國際地學界的高度評價。其中的《亞洲地質圖》就是由李廷棟主持編制的。
  • 國土資源部: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
    隨著青藏鐵路通車,如何積極開發利用青藏地區的優勢資源,成為我國地質工作的重大課題。1999年啟動的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將青藏高原地質研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並於2005年完成了青藏高原空白區152萬平方公裡1∶25萬區域地質調查,首次實現了我國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全面覆蓋。從2006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始組織實施「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和綜合研究」項目。
  • 山東省1:5萬紙坊集、金鄉縣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野外工作順利完成
    近日,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的「山東省1:5萬紙坊集、金鄉縣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完成野外工作。該項目是2019年省財政招標項目,周期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主要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通過野外地質調查、數字填圖、遙感、物探、鑽探以及實驗測試等技術方法,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和多學科綜合調查研究。
  • 近五年,四川20萬人搬出地質災害危險區域
    蒲江縣西來鎮銅鼓村1組村民王龍高,心底滿滿的幸福。「終於不再提心弔膽地過日子了,能住進這麼漂亮的小區,以前根本不敢想!」王龍高是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和王龍高一樣,「十三五」期間,四川已有54946戶近20萬人告別了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老屋,搬進小區住進新房。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這是我國首次統一組織編制地質環境圖系,對國土資源大調查以來開展的環境地質調查、監測數據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集成和提升,圖系包含36張全國和區域性地質環境圖件,以及270張省級地質環境圖件,將為防災減災、水資源保護利用、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提供基礎支撐和科學依據。全國地質環境空間數據大匯集圖系編制開始於2013年。
  •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化「地質雲」服務模式 抗疫、地調兩不誤
    為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建設團隊按照局黨組安排,組織人員採取網絡辦公方式對「地質雲」構架、資料、服務模式等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並在「地質雲」首頁開設「疫情防控期間地質雲服務」專用接口,為全系統在抗擊疫情期間構建完善的網上辦公環境。一是開展雲上地質資料進一步集成。
  • 首份月球地質綜合圖「出爐」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布了迄今首份月球地質綜合圖。他們表示,這份綜合圖有望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離我們最近的太空鄰居45億年的滄桑歷史,也能為未來的人類探月和登月任務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