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質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補充勘察

2021-01-22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1月15日訊  近日,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順利完成地鐵4號線夜間佔路施工補充勘察工作。

本次地鐵4號線補勘點位主要位於遼陽路西向東勁松五路至勁松七路段,遼陽路為青島市東西向主幹道,勁松七路遼陽東路路口日常車流量大,在《2020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擁堵排名被評為全國第32名。佔路施工手續需經過行政審批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警察大隊等多部門聯合審批,經過對交通組織方案及施工方案的數次修改調整完善,審批許可為夜間佔路施工,以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施工時間為晚10點至次日早4點,5點前恢復交通。青島地質院按相關審批部門要求,於施工前5天在電臺、報社等媒體發布了施工通告,並多渠道組織協調力量,與周邊居民及過往通行車輛積極溝通,取得了廣大市民的支持與配合。

施工開展前,青島地質院針對有效作業時間短、佔路批覆工期緊、嚴寒天氣、機械安排調動、工人情緒安撫等難點問題進行了科學預判,結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要求,制定了嚴密的工作方案。施工過程中,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衝鋒在前,在合理的人力物力資源配置、優質高效地流水化作業、強大的後勤保障等工作下,順利完成了本次夜間佔路施工補勘工作。

下一步,青島地質院將繼續發揮地質服務先行性、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職能和人才、技術優勢,發揚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的優良傳統,為青島市地鐵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地質服務。

通訊員 冀華 張志芹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圓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地鐵4號線三四區間右線大裡程貫通
    52:33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8日訊 1月5日,由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島地鐵四號線勁松三路站
  • 記者試乘青島地鐵8號線北段,穿越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
    半島網12月15日訊 12月15日,青島地鐵1號線、8號線北段舉行試乘活動。自即日起至12月23日,市民可通過「團體預約」為主、「個人憑票」為輔兩種方式參與試乘(點擊查看試乘指南)。記者試乘青島地鐵8號線,穿越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整個過程行駛平穩,車廂內沒有產生太大噪音。
  • 青島地鐵2號線東西段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正式接駁
    日前,青島地鐵2號線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東西段正式完成接駁。這是繼2號線通信系統「通信通」之後的又一關鍵裡程碑節點,為年底全線通車運營提供了必要條件。據青島地鐵2號線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線路東西兩段不同的實際情況,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原本是分東段和西段的,二者互相獨立,互不相通。
  • 青島地鐵1、8號線北段同步通車最全信息來了,工程創11...
    在施工過程中,青島地鐵堅持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據不同地質分別應用礦山法、盾構等不同技術進行隧道開挖。1號線北段機械掘進14284米,機械化率80%,大幅度加速了建設進程。針對極具困難的富水砂層地質,1號線北段在青島地鐵建設中首次應用了TRD工法,以鳳崗路站基坑隔水帷幕工程為依託,優化了青島上軟下硬地層明挖車站設計及施工工法。
  • 青島地鐵6號線正式進入正線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記者 董梅雪1月6日上午,青島地鐵6號線全線首臺盾構始發暨黨建聯建啟動儀式在黃海學院站施工現場舉行,標誌著地鐵6號線工程正式進入正線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創造了地鐵建設「當年進場,當年具備盾構始發條件」的「青島速度」。
  • 青島地鐵1號線創大斷面控制爆破最低振速記錄
    6月25日夜,由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承建的青島地鐵1號線的最大斷面實現貫通,並創造了國內地鐵隧道控制爆破的最低振速記錄。克難:爆破專家把關,創國內控制爆破最低振速紀錄!青島地鐵1號線最大斷面全長344.5米,最寬處21.2米,開挖石方達4.8萬立方米,爆破施工最大斷面216平方米,能容納12輛家用汽車並排停放,是國內地鐵中罕見的超大斷面地鐵區間。「從功能上來說,又可稱為『渡線』,1號線線路比較長,需要中途設置存車線,方便列車檢修和調頭,還可以從這裡直接發車,縮短發車時間,方便市民乘車。」施工人員介紹說。
  • 6條地鐵了!1號線8號線北段同步通車,全省首次,連接兩大機場
    攻山頭炸碉堡破解難關新工藝新工法立下大功在建設過程中,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工程面臨的最大難點是地質條件複雜,風險高、工法多、難度大。1號線北段被稱為「地質百科全書」,沿線地貌形態複雜多樣、巖土種類眾多、跨越眾多斷裂帶,完整性與穩定性較差。
  • 地鐵十八號線實現「長距離小半徑」下穿珠江
    施工單位中鐵建華南公司廣州地鐵十八號線七分部(中鐵十四局管段)項目經理陳陣說道。據統計,地鐵建設者們在江底僅開倉作業4次,且未出現刀具異常磨損情況,不僅確保了盾構機順利下穿珠江,也在刀具選型和施工參數控制方面為同類地層和水下盾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借鑑。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項目工作圓滿完成
  • 青島地質院參加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
    半島網1月19日消息 1月14日,作為理事單位,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2019年度青島市海洋學會年會。會議匯報並審議了《青島市海洋學會2019年工作報告》,聽取了與會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謀劃了2020年度的主要工作重點。
  • 青島地質院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風險排查工作
    接到預報信息後,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緊急調集技術人員,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及風險排查工作。  圖4 7月23日發布青島市24小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黃色預警)  7月22日-23日,青島地質院有序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全市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工作,3名專家及6名技術人員組成3個巡查工作小組,分別趕赴城陽區、市南區和嶗山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工作。
  • 長沙地鐵6號線湖白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11月22日,隨著「信和七號」盾構機刀盤緩緩破洞而出,由中建隧道承建的長沙地鐵6號線湖南商學院站-白鴿咀站區間(以下簡稱「湖白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 交叉斷裂帶暗流湧動 福州地鐵4號線再穿閩江
    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途經倉山、臺江、鼓樓、晉安,串聯起福州中心城區交通要道,備受市民關注。呈東北半環的線路將與西南半環的5號線閉環,未來和多條放射狀線路實現換乘,打通榕城地下「任督二脈」。線路長28.4公裡,均沿地下敷設,其中在鰲峰洲站至花海公園站、金牛山站至洪塘站兩處均面臨穿越閩江的艱巨任務。去年10月中旬,鰲峰洲站至花海公園站已完成盾構雙線過江。
  • 廈門地鐵6號線 7600米跨海隧道上午順利貫通
    ■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上午雙線貫通。臺海網5月1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上午9點30分,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 青島地鐵1號線——青島北站
    青島地鐵,暢達幸福。前方到達終點站 青島北站,可換乘3 號線和 8 號線,請從開啟的車門下車,下車時請注意列車與站臺之間的空隙和高度差,歡迎再次乘坐青島地鐵。列車已到達終點站,請全體乘客下車,歡迎再次乘坐青島地鐵。(背景音樂)The train has now arrived at the final stop.
  • 長沙地鐵1號線地質詳勘全面鋪開 - 頭條新聞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長沙地鐵1號線地質詳勘全面鋪開  修地鐵不會斷白沙古井水源      見習記者 葉子君 攝影記者 龔磊/圖      從3月19日開始,長沙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沿線20個站點陸續展開地質詳勘。去年,曾有專家發出過地鐵1號線可能斷白沙井井脈的提醒,記者3月21日從長沙市軌道公司獲得回應,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後,春秋戰國時挖掘的白沙古井不會因建地鐵而斷流。
  • 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在山東青島貫通
    6日上午,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順利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也是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是繼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公路隧道之後又一條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過海大通道。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是目前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隧道海底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最深處距離海平面約88米,隧道上方每平方釐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壓,相當於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輛小汽車的壓力。它也是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全長8.1公裡。
  •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主持編制的《乾熱巖鑽探技術規程(內審稿...
    11月28日,《乾熱巖鑽探技術規程(內審稿)》評審會在濟南舉行,該規程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長城鑽探工程院等單位共同編寫。評審會邀請了國內知名探礦工程專家,經規程編寫小組匯報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編制說明、規程文本,專家質詢、討論、修正後,規程順利通過了專家團的評審。魯南院院長譚現鋒出席評審會議。
  • 不忘報國初心,牢記地質使命-青島地質院助力全市防災減災
    文/張健 圖/顧朝傑  5月12日是全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多年來,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局黨委工作要求,積極發揮事業職能,堅定初心,攻堅克難,不斷提高地質技術保障能力,持續築牢防災減災安全防線,切實做好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為政府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承擔保護好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主持編制的《乾熱巖鑽探技術規程(內審稿...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11月28日,《乾熱巖鑽探技術規程(內審稿)》評審會在濟南舉行,該規程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長城鑽探工程院等單位共同編寫。評審會邀請了國內知名探礦工程專家,經規程編寫小組匯報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編制說明、規程文本,專家質詢、討論、修正後,規程順利通過了專家團的評審。魯南院院長譚現鋒出席評審會議。該規程為國家能源行業標準,規定了乾熱巖鑽探工程的鑽探井身結構設計方法、鑽探設備與鑽具選型、鑽探工藝等相關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