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上午雙線貫通。
臺海網5月1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上午9點30分,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這意味著該段長約7600米跨海隧道的掘進任務全部順利完成,廈門軌道交通建設又一項重難點、高風險的工程被成功攻克。
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共設4站3區間,目前該區段的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其中,馬鑾中心站至集美島站區間(簡稱「馬集區間」)及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區間(簡稱「集西區間」)的跨海隧道先後4次下穿馬鑾灣海域,於2018年12月開始掘進,馬集區間隧道已於去年8月2日雙向貫通。如今,在歷時530天的攻堅後,馬鑾灣跨海段隧道全部順利貫通。
名片
連接島外三區 角美延伸段已開工建設
據此前發布的環評公示顯示,6號線是連接廈門海滄、集美、同安的重要骨幹線路,共設車站33座,全長46.2公裡,線路起於海滄東孚鎮林埭西站,終於同安北部的新店仔站,連接起馬鑾灣新城、杏林老城、集美新城、同集路帶、同安新城、同安老城等重要區域,是廈門地鐵普線網中的環灣骨架線。
6號線(角美)延伸段工程已開工建設,起於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龍江明珠站,止於6號線一期工程起點林埭西站(不含),設站7座,分別為龍江明珠站、石美站、角江路站、龜山站、文圃路站、角海路站、社頭站。
施工難點
跨海隧道與地下管線
垂直間距最短僅兩米
馬集區間及集西區間的跨海段隧道採用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施工過程中面臨多個「攔路虎」。
首先,盾構跨海段總長1450米,施工過程中可能隨時面臨地層沉降、海底覆蓋層坍塌等風險。對此,廈門軌道集團會同參建單位,在盾構掘進時採取加強掘進參數及出土量控制,確保土壓平衡,防止土體坍塌,同時做好同步注漿等措施,增強海域段砂層區間的防水效果。
其次,這兩個區間隧道下穿的建築物主要有地下通道、環灣大道綜合管廊等。其中,部分區域的隧道與地下管線垂直間距僅有2米至6米,存在交叉施工的風險,掘進難度大。部分區域的地質鬆散、透水性大,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隧道噴湧等風險。為此,施工單位先制定好具體施工和完成時間,確保不會出現交叉施工。施工單位採用穿越前注漿加強、穿越後再地面注漿處理的方式,避免產生空洞。待盾構掘進完成後,在管廊或地下通道內部採取地質雷達檢測,便於發現空洞並及時處理。
此外,施工單位在集西區間地質探測後發現,該區間是由多處孤石組成的孤石群侵入隧道,最長一段孤石群長約16米、寬約3米。軌道集團編制了孤石處理專項方案,即對孤石提前進行衝孔樁的地面處理,並將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水泥+土」往衝孔處回填。同時,在盾構機掘進時,施工單位嚴格控制速度,預留判斷時間,對刀盤起到保護作用,並在盾構機穿越孤石段時,提前準備好可能需要更換的刀具等,做到有備無患。(文/記者 張詩 通訊員 朱俊博 圖/陳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