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鐵6號線 7600米跨海隧道上午順利貫通

2021-01-10 臺海網

■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上午雙線貫通。

臺海網5月1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上午9點30分,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這意味著該段長約7600米跨海隧道的掘進任務全部順利完成,廈門軌道交通建設又一項重難點、高風險的工程被成功攻克。

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共設4站3區間,目前該區段的主體結構全部完成。其中,馬鑾中心站至集美島站區間(簡稱「馬集區間」)及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區間(簡稱「集西區間」)的跨海隧道先後4次下穿馬鑾灣海域,於2018年12月開始掘進,馬集區間隧道已於去年8月2日雙向貫通。如今,在歷時530天的攻堅後,馬鑾灣跨海段隧道全部順利貫通。

名片

連接島外三區 角美延伸段已開工建設

據此前發布的環評公示顯示,6號線是連接廈門海滄、集美、同安的重要骨幹線路,共設車站33座,全長46.2公裡,線路起於海滄東孚鎮林埭西站,終於同安北部的新店仔站,連接起馬鑾灣新城、杏林老城、集美新城、同集路帶、同安新城、同安老城等重要區域,是廈門地鐵普線網中的環灣骨架線。

6號線(角美)延伸段工程已開工建設,起於漳州市臺商投資區角美龍江明珠站,止於6號線一期工程起點林埭西站(不含),設站7座,分別為龍江明珠站、石美站、角江路站、龜山站、文圃路站、角海路站、社頭站。

施工難點

跨海隧道與地下管線

垂直間距最短僅兩米

馬集區間及集西區間的跨海段隧道採用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施工過程中面臨多個「攔路虎」。

首先,盾構跨海段總長1450米,施工過程中可能隨時面臨地層沉降、海底覆蓋層坍塌等風險。對此,廈門軌道集團會同參建單位,在盾構掘進時採取加強掘進參數及出土量控制,確保土壓平衡,防止土體坍塌,同時做好同步注漿等措施,增強海域段砂層區間的防水效果。

其次,這兩個區間隧道下穿的建築物主要有地下通道、環灣大道綜合管廊等。其中,部分區域的隧道與地下管線垂直間距僅有2米至6米,存在交叉施工的風險,掘進難度大。部分區域的地質鬆散、透水性大,容易造成地面塌陷、隧道噴湧等風險。為此,施工單位先制定好具體施工和完成時間,確保不會出現交叉施工。施工單位採用穿越前注漿加強、穿越後再地面注漿處理的方式,避免產生空洞。待盾構掘進完成後,在管廊或地下通道內部採取地質雷達檢測,便於發現空洞並及時處理。

此外,施工單位在集西區間地質探測後發現,該區間是由多處孤石組成的孤石群侵入隧道,最長一段孤石群長約16米、寬約3米。軌道集團編制了孤石處理專項方案,即對孤石提前進行衝孔樁的地面處理,並將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水泥+土」往衝孔處回填。同時,在盾構機掘進時,施工單位嚴格控制速度,預留判斷時間,對刀盤起到保護作用,並在盾構機穿越孤石段時,提前準備好可能需要更換的刀具等,做到有備無患。(文/記者 張詩 通訊員 朱俊博 圖/陳立新)

相關焦點

  • 地鐵6號線開啟區間隧道盾構施工
    【工程概況】  廈門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全長18.8公裡,設13個車站,西接角美延伸段。  【工程進度】  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的13個車站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4站3區間,車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區間已洞通。其他9個車站,全部進場展開圍護結構、土石方及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林埭至林埭西區間展開盾構掘進。
  • 長沙地鐵6號線湖白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11月22日,隨著「信和七號」盾構機刀盤緩緩破洞而出,由中建隧道承建的長沙地鐵6號線湖南商學院站-白鴿咀站區間(以下簡稱「湖白區間」)右線順利貫通。
  • 廈門地鐵2號線3分鐘過海隧道挖了1137天 創造奇蹟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 實習生 王麗娜 通訊員 李琳)從島內的東渡站到海滄大道站,地鐵2號線開通後穿海而過,僅需3分多鐘。然而,為了廈門市民能享受3分多鐘的這一便利,施工團隊用了1137天,打造了國內首條地鐵穿海盾構隧道,讓我國海底隧道建造技術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 成功穿越國內最複雜水下溶洞群 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貫通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2日上午,隨著「湘盾二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擊破洞門,標誌著長沙地鐵3號線難度最大的湘江隧道順利貫通。  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由中鐵十四局承建,是全線最大的控制性重點工程,施工中成功穿越國內最大最複雜水下溶洞區,標誌著國產盾構機水下施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師慶彬介紹,湘江隧道全長2.65公裡,隧道施工需要穿越橘子洲下方的湘江巖溶區。此區域的溶洞及溶蝕空洞位置和深度無規律分布,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平均每隔1米就有1個溶洞,施工難度在國內外罕見。
  • 全球十大跨海隧道,中國佔了五個,其中廈門就有兩個
    2020-12-10 10:37:50 來源: 小石快沉浮地 舉報   中國五大跨海隧道之一
  • 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在山東青島貫通
    6日上午,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順利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也是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是繼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公路隧道之後又一條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過海大通道。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是目前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隧道海底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最深處距離海平面約88米,隧道上方每平方釐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壓,相當於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輛小汽車的壓力。它也是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全長8.1公裡。
  • 廈門交通開掛!第三東通道/海滄海底隧道/翔安大橋都來了
    據了解,廈門第三東通道項目起於廈門島,  向東穿越廈門東海域,  終點位於翔安新機場, 新建設一條跨海通道,  跨海段長度約15公裡。  虛線部分為第三東通道可能方案  海滄隧道海底段  8月底貫通  近日,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傳來最新建設消息!  海滄隧道目前正處於正在打鑽開挖,確保風化深槽剩下的56米在8月底貫通。屆時,海滄隧道海底段將實現全面貫通,為全線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 西安地鐵二號線一期軌道貫通 昨日穿越古城
    吳暗彪攝5月28日10時28分,隨著渭河車輛段U型槽處最後一個鋼軌接頭焊接完成,西安地鐵二號線一期(北客站——會展中心段)軌道工程實現全線長軌貫通。地鐵二號線一期鋪軌歷時8個月記者5月28日從西安市召開的地鐵二號線長軌貫通儀式上獲悉,長軌貫通的同時,全線17座車站全部進入安裝裝修施工,供電系統接觸網工程全面展開,2010年底達到送電。二號線採取了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小對古蹟文物的影響。
  • 大連地鐵海底隧道貫通
    1月10日,大連地鐵五號線火車站站至梭魚灣南站區間海底隧道實現安全貫通,標誌著我國順利攻克大盾構下穿海域巖溶地質這一「世界性難題」。大連地鐵五號線全長24.484公裡,設車站18座,其中全線控制性工程火車站站至梭魚灣南站區間大盾構段長2882米,有2310米下穿大連梭魚灣海域,系國際首例巖溶地層大盾構海底隧道、國內最長距離硬巖地層大盾構隧道、國內最大直徑地鐵海底隧道。
  • 中國大陸首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
    6月13日下午3點58分,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苦戰1376天的中國鐵建18局和中鐵1局的施工人員在70米深海下勝利會師。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總投資31.97億元,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由廈門本島至翔安,工程全長8.695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6.05公裡,跨躍海面寬約4.2公裡。該工程2005年9月6日開工,計劃於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 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上午貫通 看見盾構機了!(附現場圖)
    今天上午10點16分,隨著「天佑號」盾構機刀盤徐徐破土而出,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安全穿越核心區實現貫通,代表著京張高鐵北京市區段全面進入站前工程收尾階段。按照預定目標,明年年底京張高鐵就將實現全線通車。隧道全長6.02公裡,下穿學院南路、北三環、知春路、北四環、成府路、雙清路等,出地面後,利用現有京包鐵路,形成雙線路基,建成通車後5分鐘可以通過隧道。「清華園隧道是全線唯一採用盾構法施工的隧道。」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趙斌介紹,清華園隧道地質條件複雜,穿越特級風險源3處,一級風險源80處,是目前國內城市核心區穿越地層最複雜、重要建(構)築物眾多的高鐵單洞雙線大直徑高風險盾構隧道。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風化深槽貫通
    9月10日中午,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海底風化深槽段貫通,海底隧道施工最大的安全風險得以消除,也為海滄隧道工程通車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基礎。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廈門調研,作出了「跨島發展」的戰略決策,為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指明了方向。18年來,廈門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圍繞構建「兩環八射」快速交通路網體系,加快島內外一體化發展。
  • 廈門海滄隧道又迎新進展!另一省重點項目 也…
    在海滄的第二西通道隧道出入口正上方,綠色的圍擋上已掛著鮮豔的「海」和「隧」兩個大字,據了解「滄」和「道」字也將於近日安裝。 160m海底風化深槽、超大斷面海底廢水泵房、超淺埋下穿長岸路軟弱圍巖段、近距離上跨地鐵1號線、160m超淺埋超大斷面下穿興湖路城市主幹道雙連拱隧道、240m超淺埋偏壓雙連拱隧道下穿石鼓山立交等重難點施工地段,目前序時進度已完成97%,服務隧道於2019年10月份貫通,主線隧道海域(海底風化深槽)段於2020年9月份貫通,島內明挖段全部主體結構也於2020年12月5日全部完成,僅剩興湖路段鄰近建築物右線
  • 地鐵8號線二期街道口站至馬房山站區間右線隧道貫通
    來源: 楚天都市報5月15日,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街道口站至馬房山站區間右線隧道貫通。位於珞獅路與武珞路交界的街道口,是武漢最知名的商圈之一,也是武漢市二環線的重要交通支點之一。在如此顯要位置修建地鐵,無異於「在人體心臟附近動手術」。
  • 鄭州地鐵7號線首個盾構區間順利貫通
    人民網鄭州1月10日電(黃莎)1月10日上午,鄭州市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02工區英才街站盾構接收井內,隨著隆隆的轟鳴聲,轉動著巨大刀盤的「卓越2號」盾構機破壁而出,黃河迎賓館站至英才街站區間右線順利洞通,成為7號線一期工程首個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
  • 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下午在廈門全線貫通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人民網廈門11月5日電 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歷時4年多的建設,今日全線貫通。該隧道全長8.695千米,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約70米,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施工。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它的貫通對於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術,為類似工程的動工興建,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隧道由兩條行車主洞和一條服務中孔構成。
  • 南昌地鐵3號線施堯站至江鈴站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南昌地鐵3號線施堯站-江鈴站區間右線順利貫通南昌地鐵供圖  日前,隨著「DZ220」盾構機自施堯站北端緩緩破洞而出,南昌地鐵3號線施堯站-江鈴站區間右線順利貫通了!  至此,南昌地鐵3號線施堯站-江鈴站區間順利實現雙線貫通。
  • 杭州地鐵3號線最新進展!這一段率先實現盾構區間全面貫通
    -10標段經過一年時間,迎來整個標段3區間共6條盾構隧道全面貫通。據了解,該標段為地鐵3號線主線12個標中第一個實現全部盾構隧道洞通的標段。杭州地鐵3號線是2022年亞運會配套工程、杭州市重點民生工程,也是市民期盼已久的一條地鐵線路,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 廈門海滄海底隧道雙線貫通
    新華社廈門1月18日電(記者齊中熙)18日,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爆破按鈕啟動,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廈門市第二西通道海滄海底隧道左右線實現雙線貫通。  海滄隧道全長7.1公裡,跨海域寬度2公裡,建成後將成為國內第三條公路海底隧道,同時也將超過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6公裡),成為福建省最長的海底隧道。
  • 濟南首條地鐵線全線貫通! 盤點R1線建設大事記(附具體站點)
    ,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濟南軌道交通R1線最後一個地下區間風井~大楊莊站盾構區間左線順利「洞通」,至此,R1線11個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5個地下盾構區間隧道全部雙線貫通,標誌著泉城濟南的首條地鐵R1線實現全線「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