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鐵2號線3分鐘過海隧道挖了1137天 創造奇蹟

2021-01-10 福州新聞網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 實習生 王麗娜 通訊員 李琳)從島內的東渡站到海滄大道站,地鐵2號線開通後穿海而過,僅需3分多鐘。然而,為了廈門市民能享受3分多鐘的這一便利,施工團隊用了1137天,打造了國內首條地鐵穿海盾構隧道,讓我國海底隧道建造技術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從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到廈門地鐵穿海隧道的實踐,為我國今後海峽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做了重大技術儲備。」在昨日召開的廈門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技術評價會和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的專家們如此評價。

  地鐵2號線穿海隧道有多難?昨日,記者採訪了專家和建設方負責人,了解這條穿海隧道背後的故事。

  穿海隧道實現「零排放」

  廈門地鐵2號線過海隧道2014年年底先行動工,2016年2月盾構機始發掘進,2019年3月隧道雙線貫通,是2號線歷時最長、難度最大的重點控制工程。過海隧道全長2784米,雙洞雙線,採用兩臺複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盾構直徑7.043米。隧道從海滄公園站始發,沿海滄大道向北敷設,以500米曲線半徑下穿入海,經大兔嶼、廈門西港,於國際郵輪碼頭上岸,以350米曲線半徑下穿郵輪中心,抵達終點東渡路站。

  廈門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總經理陳曉堅告訴記者,工程位於海岸觀光區,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同時下穿廈門西港主航道、國際郵輪碼頭,必須嚴格控制各種汙染源,滿足環保要求,做到「零排放」。這一目標已經實現。

  施工創造多個國內首次

  最令施工團隊頭痛的是,區間穿越兩條斷裂帶,巖石風化劇烈,集軟土、硬巖、上軟下硬、上硬下軟、拱部砂層侵入、基巖凸起、孤石群於一體,堪稱「地質博物館」。為了挖這條海底隧道,施工團隊把所有工法和維護結構型式都用上了,有礦山法、冷凍法、車站明挖爆破、倒掛井壁等,圍護形式包括攪拌樁、旋噴樁、鑽孔樁等。

  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廈門地鐵2號線項目部盾構負責人吳玉禮介紹,施工遇到了許多全新課題,國內沒有施工案例可以借鑑。盾構連續穿越複雜地層、孤石及基巖凸起區域,須進行海上孤石處理、海底接收、小半徑空推段、海底聯絡通道冷凍法施工等,這些在國內均屬首次。

  「我們遇到了三次主要困難,這期間盾構停工了300多天。」吳玉禮說,盾構最怕的就是孤石,在挖掘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一處15米的範圍都是孤石,對刀盤損害很大,需要處理完才能掘進。

  1137天挖通創造奇蹟

  在研討會會議室門前陳列了一排特殊的「道具」,有從海底挖出的一塊塊孤石,還有陳舊的管道、刀盤,這些見證了盾構掘進1137天的歷程。工程人員指著一個管道介紹,該管道厚度原有1.2釐米,經過泥沙不斷「衝洗」,已經被磨成薄薄一層。

  在海底盾構掘進中,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們克服海底孤石群、基巖突起、疊落石等巨大障礙,在盾構機適用性配置、孤石及基巖凸起處理、高頻次帶壓開倉以及衡盾泥保壓綜合技術、海底聯絡通道冷凍法施工等6項施工技術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據統計,海底隧道段累計帶壓進倉3475倉,人工清理孤石1000多立方米,海上爆破處理孤石2519立方米,海底破碎地層土體加固64916立方米,海底帶壓換刀712把。為了地鐵3分鐘穿越海底,用時1137天挖通隧道,這在國內隧道施工史上十分罕見。

  「在極端複雜的地質條件下,採用的不良地質處理、設備選型、參數配置和施工技術方案總體合理,掘進效率總體處於較高水平。」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2018年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建設者再接再厲,把中國從盾構隧道大國建設成盾構建設強國。

相關焦點

  • 廈門地鐵6號線 7600米跨海隧道上午順利貫通
    ■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上午雙線貫通。臺海網5月1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今天上午9點30分,地鐵6號線(馬鑾灣片區段)集美島站至西濱路口站跨海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
  • 海底也能通地鐵!中國內地首條穿海線路通車,基建狂魔名副其實
    如同電影裡般科幻的場景,卻在中國實現成為了現實,根據媒體報導,12月25日,中國內地首條穿海地鐵通車了。它的建造經歷了哪些困難,建成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這條由我國鐵四院總院設計的,中國內地首條穿海地鐵隧道,是廈門地鐵2號線。它也是廈門開通的第二條地鐵線路,標誌這地鐵從單線到雙線,真正進入了「換乘」時代。
  • 記者試乘青島地鐵8號線北段,穿越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
    記者試乘青島地鐵8號線,穿越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整個過程行駛平穩,車廂內沒有產生太大噪音。8號線北段:穿越國內最長地鐵過海隧道,平穩無噪音上午9點半,記者乘坐地鐵3號線,在抵達終點站「青島北站」後,同站臺換乘,登上了地鐵8號線前往紅島方向的列車。「1號線和8號線北段開通後,大家的出行就更方便了。」
  • 福州地鐵2號線全線隧道車站三維掃描——隧道形變監測技術的革新
    在點雲數據上可以直接截取斷面數據來對隧道工程的質量、狀態進行檢查和分析;可以提供包括三維模型、橫縱斷面圖、中軸線提取、超欠挖分析圖等各類數據成果,並真實地反映隧道貫通後的初始狀態。三維雷射掃描儀獲取的點雲數據福州地鐵2號線全線目前已全面進入調線調坡斷面測量階段,武漢縱橫天地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受鐵四院委託承擔著全線的隧道斷面測量工作。為了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測量工作,我司引進了拓普康GLS-2000雷射掃描儀+T3D隧道軟體。
  • 地鐵6號線開啟區間隧道盾構施工
    【工程概況】  廈門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全長18.8公裡,設13個車站,西接角美延伸段。  【工程進度】  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的13個車站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4站3區間,車站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區間已洞通。其他9個車站,全部進場展開圍護結構、土石方及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林埭至林埭西區間展開盾構掘進。
  • 6條地鐵了!1號線8號線北段同步通車,全省首次,連接兩大機場
    在施工過程中,青島地鐵堅持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據不同地質分別應用礦山法、盾構等不同技術進行隧道開挖。1號線北段機械掘進14284米,機械化率80%,大幅度加速了建設進程。針對極具困難的富水砂層地質,1號線北段在青島地鐵建設中首次應用了TRD工法,以鳳崗路站基坑隔水帷幕工程為依託,優化了青島上軟下硬地層明挖車站設計及施工工法。
  •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正式通車 創隧道建設奇蹟(圖)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洞口外景。廈門翔安隧道建成通車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陳庚)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9時38分報導,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今日(26日)正式建成通車。標誌著我國海底隧道自行設計、自行施工能力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也為廈門乃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翔安隧道海底部分長6000餘米,其中超過一半屬於風化土層、透水砂層和風化深槽,如何安全穿越,是隧道建設中的世界級難題,在距離海面70米下施工,稍有不慎,海水灌進隧道,不但整個工程毀於一旦,全部施工人員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 全球十大跨海隧道,中國佔了五個,其中廈門就有兩個
    2020-12-10 10:37:50 來源: 小石快沉浮地 舉報   中國五大跨海隧道之一
  • 廈門地鐵3號線的特點:真正跨越了大海的軌道交通
    廈門地鐵3號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這是一條真正跨越了大海的軌道交通廈門市雖然面積看起來比較狹小,但是從廈門市發展角度,島內外如果進行聯動,其實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缺乏交通也是廈門市島內外的主要問題——尤其它們還相連著大海。
  • 青島地鐵6號線正式進入正線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青島西海岸報/西海岸新聞網記者 董梅雪1月6日上午,青島地鐵6號線全線首臺盾構始發暨黨建聯建啟動儀式在黃海學院站施工現場舉行,標誌著地鐵6號線工程正式進入正線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創造了地鐵建設「當年進場,當年具備盾構始發條件」的「青島速度」。
  • 青島地鐵1、8號線北段同步通車最全信息來了,工程創11...
    8號線北段則創造了多項「青島速度」——僅用3年半時間實現48.3公裡地鐵線路開通,這在國內巖石隧道地鐵中絕無僅有;在消除了大量重大安全風險源後,僅用2年零7個月順利實現地鐵過海隧道「洞通」,攻克了全國建設難度最大、裡程最長的海底隧道;泥水盾構實現220米/月掘進速度,創造了「國內最快」的紀錄;僅用32天完成過海隧道5.8公裡軌道鋪設,樹立了行業新標杆。
  • 杭州地鐵多線齊開背後的故事:走近「見不到陽光」的建設者
    杭州日報訊 2020年12月30日,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7號線一期集中開通,此次開通線路總裡程超過100公裡,在杭州歷史上尚屬首次,開通後杭州地鐵運營總裡程超過300公裡,這也是杭州首次實現十城區地鐵全覆蓋。在這背後,離不開一群浙交工「地下人」的艱辛付出,他們兢兢業業,爭先不止,為城市打通發展「生命線」,為市民拓展幸福空間。
  • 通通有好料:深圳地鐵三條新線、無錫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
    2號線、3號線啟用全新運行圖,也是南京地鐵首次採用「多點發車」的方案。2號線將從馬群、苜蓿園、集慶門等站發出首班車,最多可使部分車站首班車時間提早42分鐘;而3號線將從南京站、大行宮、大明路、南京南站等站發出首班車,最多可使部分車站首班車時間提早48分鐘。
  • 世界上最炫酷的27條海底隧道!日本最長、挪威最多、中國最……
    香港海底隧道,是香港第一條過海行車隧道,於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億2千萬元興建。隧道全長1.86公裡,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東線海底隧道為香港第2條過海隧道,也是香港第1條公路鐵路兩用隧道。西線海底隧道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是全港首條三線雙程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
  • 廈門海滄隧道又迎新進展!另一省重點項目 也…
    在海滄的第二西通道隧道出入口正上方,綠色的圍擋上已掛著鮮豔的「海」和「隧」兩個大字,據了解「滄」和「道」字也將於近日安裝。 工人在海滄隧道進行裝飾板支架安裝作業 海滄隧道 起點位於海滄馬青路與海滄大道交叉口,終點位於廈門島火炬北路
  • 成功穿越國內最複雜水下溶洞群 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貫通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2日上午,隨著「湘盾二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擊破洞門,標誌著長沙地鐵3號線難度最大的湘江隧道順利貫通。  長沙地鐵3號線湘江隧道由中鐵十四局承建,是全線最大的控制性重點工程,施工中成功穿越國內最大最複雜水下溶洞區,標誌著國產盾構機水下施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師慶彬介紹,湘江隧道全長2.65公裡,隧道施工需要穿越橘子洲下方的湘江巖溶區。此區域的溶洞及溶蝕空洞位置和深度無規律分布,宛如一個巨大的蜂巢,平均每隔1米就有1個溶洞,施工難度在國內外罕見。
  • 中國大陸首座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
    圖為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工地現場(6月136月13日下午3點58分,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右線貫通,苦戰1376天的中國鐵建18局和中鐵1局的施工人員在70米深海下勝利會師。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總投資31.97億元,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由廈門本島至翔安,工程全長8.695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6.05公裡,跨躍海面寬約4.2公裡。該工程2005年9月6日開工,計劃於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 西安地鐵二號線一期軌道貫通 昨日穿越古城
    地鐵二號線「準地鐵」呼嘯而過地鐵生活無限接近9時35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記者跟隨施工人員佩戴好安全帽,由正在建設的會展中心車站,登上由中鐵一局和十一局兩輛「軌道車」首次編組而成的「準地鐵」向北進發,從車輛駕駛員身旁的速度表上看出,車輛不到1分鐘內便加速到每小時25公裡左右。
  • 南昌市地鐵3號線軌道鋪設全線貫通
    南昌軌道交通3號線工程線路示意圖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記者左陽天報導:5月15日晚間,南昌市地鐵3號線江鈴站至京家山站右線地下隧道,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對最後一節軌排進行精調,伴隨著混凝土整體道床的澆築完成,南昌市地鐵
  • 15分鐘,32億,廈門海底隧道盤活了整條翔安海岸線
    而翔安海底隧道的開通讓長達2小時的車程縮短到15分鐘,人們購買這段時間的費用花了32億元,翔安區也從此走上了開掛的巔峰。區位的優勢,良好的政策吸引著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翔安,新會展中心、大嶝島國際機場、地鐵、翔安大橋等拔地而起,而像海底隧道旁的新店澳頭村就率先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結合「三海一僑」文化打造成具有國際文藝範的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