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2020年12月30日,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7號線一期集中開通,此次開通線路總裡程超過100公裡,在杭州歷史上尚屬首次,開通後杭州地鐵運營總裡程超過300公裡,這也是杭州首次實現十城區地鐵全覆蓋。
在這背後,離不開一群浙交工「地下人」的艱辛付出,他們兢兢業業,爭先不止,為城市打通發展「生命線」,為市民拓展幸福空間。
盾構區間全段富含沼氣 反覆試驗敲定下井方案
排風險!
2019年4月22日,浙江交通集團下屬浙江交工承建的杭州地鐵7號線8工區項目部施工現場,大型盾構機在陣陣歡呼聲中緩緩下井。杭州地鐵7號線錢塘新區首條地鐵隧道正式開挖。
此次盾構下井殊為不易,項目經理劉偉介紹,盾構區間全段富含沼氣,為保證盾構推進的安全性,必須提前對區間內存在的沼氣進行排放。由於塘新線至青六路站區間,青六路站至北二路站區間全線地質情況以砂性土為主,沼氣排放探孔易坍塌並引起地面塌陷,施工難度較大。劉偉與盾構施工負責人羅雲奔波於項目工地與各施工單位之間,參觀、學習有效的解決辦法,經過數十次的反覆試驗,最後採用了外徑只有42毫米的靜壓排放設備,設備中安裝有各種截止閥、減壓閥、壓力表以及氣液分離器等,可以控制放氣流量,大大降低了對周圍土層的破壞。
盾構司機老師傅 一天12小時「失聯」
不畏難!
順著層層迴轉的狹窄樓梯下至約21米深的作業面,來到了緊貼著牆壁的「空中走道板」,走道板只能容一人行走,通風設施發出「嗡嗡」巨響,人走在走道板上,迎面吹來的空氣裡裹挾著淡淡的泥土味。再往裡走600多米,來到了轟鳴聲聲的盾構機旁,一個班13個人忙得顧不上吃飯。
這是地鐵7號線通車前,8工區盾構隧道裡的施工場景。
待在盾構機旁沒一會兒,衣服已溼透,環境悶熱、潮溼,加上機器的轟鳴聲,讓人很不舒服。此時,盾構機旁的溫度高達40℃。
已屆不惑的袁飛是上海人,他是盾構司機的老師傅了,自2001年投身上海穿越黃浦江隧道建設接觸盾構機開始,就沒中斷過盾構工作。
因為地下沒有信號,盾構司機除了面對潮溼、悶熱的環境,還必須處於一天12小時的「失聯」狀態,與外界通聯只能靠一部在操控室內的工作電話。
艱苦的工作環境,對於盾構機司機的駕駛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盾構機的「大腦」,盾構機司機要對所有風險源的具體點位瞭然於心。操作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參數出現偏差,就可能造成盾構機姿態的偏差,從而影響管片的成型姿態。想建成既穩固又漂亮的「完美」隧道,盾構機司機和其他工種的施工人員需要配合無間的團隊協作。
這是一群見不到陽光的人,因為有他們,才有了方便千萬家的地下交通。
杭富線三標段項目部
連續80天、1920小時作業
創奇蹟!
劉延昭從2020年春節至今、黃斌從2020年3月中旬至7月底、常東生從2020年5月至7月底、張智從2020年2月至7月底……在黨務人員何曉麗的本子上,記著一個個連續工作沒有休息的員工姓名,杭富線三標項目部52名員工,竟無一落下。據初步統計,從2020年3月份起,現場人力、材料、機械設備投入都是正常施工的3倍之多,當年5月起,啟動24小時作業,80天,1920小時,一線施工及管理人員晝夜接續,冒雨拼搶時間。
這是一組看起來普通的數據的背後,是交工鐵軍熠熠生輝的精神。團委書記、捷勝青年突擊隊隊長周宇在現場一刻不停閒,既要管安全、管材料,又要管質量、管施工。自2020年5月起,周宇連續上了40天的夜班,經常是晚上6點半去現場,到早上八九點才回項目部。工區主任周超楓一天要接四五十個電話,項目部離家只有20多公裡的路程,他也沒有回過一次家,經常是忙完後想起給妻子和孩子發個視頻,卻被妻子告知,孩子已經睡著了。
該項目位於320國道上,交通流量大、短短兩年共實行5期交通道路改道;地鐵明挖區間與彩虹快速路合建,明挖工程量大,普通車站區間寬度最大為400餘米,該明挖區間寬度達1.4公裡,明挖工程量大導致施工器械及人員呈幾何倍增,協調管理難度加大。
場區內地質條件複雜,項目所在地是山區土質,複雜且堅硬,開挖速度緩慢。同時,特殊的溶洞地質給工程施工帶來了較高難度;此外,土方量大,外運困難,也多次影響了項目進度。
據粗略統計,2020年5月10日至7月20日,完成結構板65塊,8.67萬立方米混凝土,15180噸鋼筋,出土19.08萬立方米,完成了接近三個標準地鐵車站的工程量,為了防止滲漏水,同時啟動30餘臺水泵24小時不間斷抽水。
交通鐵軍,使命必達。不放棄是浙交工人最大的信念。就這樣,他們默默地又完成了一個工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