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實現地質基礎圖系更新換代

2020-12-08 中國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開花結果。項目成果之一,1:300萬比例尺《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實現了中國海全海域海洋地質基礎圖系的更新換代,是該學科領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裡程碑。

《系列圖》由海洋二所研究員吳自銀和青島海洋所研究員溫珍河共同主編,兩家單位的30餘名科研人員歷時近8年研編而成。《系列圖》包括海底地形圖、海底地貌圖、海底沉積物類型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地磁異常圖、海底資源分布圖和地質構造圖共8類16幅專題圖件,同時配備了共計8章近10萬字的詳細編圖說明書,對編圖數據來源、技術方法、各要素的基本特徵、分布規律和成因機制進行了詳細論述。

據溫珍河介紹,青島海洋所負責編制了海底沉積物類型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海底資源分布圖4幅專題圖件,以及系列圖地理底圖的編制、地質構造圖的參與編制。為保證《系列圖》編繪數據的可靠性,《系列圖》主要使用了自1990年代以來我國採用高新科技手段獲得的高精度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資料的最新實測成果,同時收集和整理了歷次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資料,對不同來源、不同年代的數據資料均進行了數據的校正、改正和歸一化處理,在質量評估與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數據的網格化成圖。


溫珍河介紹,上一次我國管轄海域的系統性編圖是1992年由劉光鼎院士主編、青島海地所牽頭組織的1:500萬比例尺《中國海區及鄰域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這套包括了地形圖、地貌圖、空間重力異常圖、布格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平-剖面圖、地球動力學圖、地質圖、大地構造圖和新生代盆地圖等9種專題圖件的經典圖系,迄今仍在廣泛流傳使用。此次《系列圖》的編繪,在調查比例尺、數據質量、解析度和定位精度等方面都大為提升,將為涉海相關行業提供更加可靠的科技基礎資料,為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權益維護、海洋生態維護與防災減災、陸海統籌管理與規劃等方面提供重要參考。

據悉,除《系列圖》出版發行外,海洋二所和青島海洋所還按科技部要求提交了圖形資料庫,共同出版了《中國海海洋地質》專著以及發表相關論文 24篇,圓滿完成了2013年聯合立項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系列圖》由兩家單位的30餘名科研人員歷時近8年研編而成。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更新換代
    本報訊 (記者 王中建)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原標題:青島海地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全市涉海院所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本報1月22日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評選的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全國
  • 青島海洋所編制「高精地圖」 填補西太平洋海域研究空白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申報的「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場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榮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在科學研究方面,中國邊緣海和西太平洋海域位於歐亞、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亞三大板塊的匯聚、碰撞邊界,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和海底富稀土沉積資源,是海洋地學研究的天然試驗場,基礎的科學研究也對區域性的海洋地質基礎圖件需求強烈。」該系列圖主編表示,「然而,自上一代1:500萬中國海域的地質地球物理系列圖在1992年出版以來,已有20餘年沒更新。
  • 「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在地質雲上線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正式在地質雲上線服務,該專題系統集中展示了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成果。「中國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專題系統」基於B/S架構設計,選用ArcGIS 10.8企業級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包含專題介紹、成果圖件、成果報告、成果專輯和地圖故事等五個部分,其中成果圖件集中展示21幅中國海及鄰區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圖件,提供圖件的整幅和分幅瀏覽、屬性查詢、元數據查看、全屏和分屏查看以及下載等功能;成果報告提供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的在線瀏覽和下載
  • 《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出版
    近日,《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1∶200萬)》(中英文版)出版發行。圖系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是30年來我國對南海地質調查工作最為系統全面的總結,對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列入中國地質調查局百項成果。圖系運用現代地學理論指導編繪而成,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溫家寶地質筆記出版 飽含溫家寶地質情懷(組圖)
    溫家寶地質筆記出版 飽含溫家寶地質情懷  【溫家寶地質筆記】2016年3月26日,地質出版社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溫家寶地質筆記》首發儀式。溫家寶地質筆記出版 飽含溫家寶地質情懷  全書分為野外地質考察筆記、管理工作筆記、調研筆記和學習研究筆記四個部分,真實記錄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地質工作的變化和成就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分別為:新一代海洋三維高分遙感技術、柔性潛器如何帶來深遠海探索科技的革新、如何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儲層自動監測與地質災害智能預警、近海汙染物作用下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如何開展深淵協同觀測、全球海洋甲烷循環、深海海洋能開發系列關鍵技術、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關鍵技術
  • 中國科協年會發布2020年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新華社青島8月13日電(記者張旭東、溫競華)13日在青島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發布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為海洋科技發展方向提供參考和借鑑。根據向海洋科研院所徵集的線索,經過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學術委員會評議,評選出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一代海洋三維高分遙感技術、柔性潛器如何帶來深遠海探索科技的革新、如何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儲層自動監測與地質災害智能預警、近海汙染物作用下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 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本報北京1月7日電(記者常欽)近期,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2016年10月20-24日,由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海洋工程地質委員會(C34)、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海洋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承辦的
  • 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帶和海洋地質項目介紹
    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帶和海洋地質項目中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研究從海岸線和河口到大陸架和深海的沿海及海洋資源,提供專業知識、工具、產品和數據來處理和了解國家面對的一系列資源挑戰。海岸帶和海洋地質的專業知識為美國地質調查局更大的使命做出了突出貢獻,該使命包括為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健康、威脅性的自然災害、人們所依賴的自然資源、氣候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影響提供客觀公正的信息,利用核心科學系統向人們提供及時、相關和有用的信息。美國地質調查局海岸帶和海洋地質項目的研究課題分為國家級、區域性和科學應用3個層面。下面以國家層面的研究課題為主來加以介紹。
  • 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
    年12月19日至20日,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召開。   20日召開了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南海海洋工程建設與地質災害防控」。於志剛校長、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校長陳銳、三亞市副市長花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楊曉傑在開幕式上致辭。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圖系編制的總體目標任務是:以全國區域性基礎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環境監測成果為基礎資料,系統分析我國區域地質構造背景、自然地理地質條件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研究總結全國和重要地區環境地質問題的類型、現狀和時空演化規律,開展環境地質區劃研究,編制全國及重要地區環境地質系列圖,建立中國數字環境地質圖管理系統,為我國地質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 初識「海洋地質九號」船
    編者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海洋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成為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競爭焦點。作為國家地質工作的主要組織者、承擔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不斷加大海洋地質工作力度,開發與保護並重,挖掘「藍色國土」蘊藏的資源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