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

2021-01-10 華禹教育網
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24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召開。

 
  19日下午首先召開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何滿潮院士、副主任委員汪稔研究員,龔曉南院士、張建民院士等13位委員通過現場和線上方式參會。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在致辭中對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在實驗室發展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他指出,隨著國家對深海研究發展的需求,開展海洋環境地質研究已成為海洋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提高深海調查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尤為重要。他希望學術委員會能夠繼續站在支撐國家海洋工程創新的高度,面向國際海洋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打造成為引領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交叉融合學科發展的新動力、新高度。

  實驗室主任賈永剛教授作實驗室2019-2020年工作報告。實驗室骨幹成員王棟教授、許國輝教授、劉曉磊副教授、趙陽國副教授作學術報告。委員們認真聽取了工作和學術報告,充分肯定了實驗室過去一年取得的優秀成果和創新性工作,並針對實驗室未來的建設與發展建言獻策,就加強高水平人才引進、優化實驗室人才隊伍結構、整合現有技術進推動成果轉化及進一步利用依託單位優勢促進實驗室更好更快發展等方面給出了專業性指導與建議,為實驗室下一步建設和發展指明方向。

 
  20日召開了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南海海洋工程建設與地質災害防控」。於志剛校長、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校長陳銳、三亞市副市長花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楊曉傑在開幕式上致辭。

  何滿潮院士、吳宜燦院士,及來自中國海洋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院、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的15位專家作特邀報告,圍繞影響海洋工程建設及安全的南海地質環境特徵、海洋動力環境特徵、島礁工程地質、海洋地質災害、礁灰巖巖土工程與施工、地下工程新技術開展深入交流。

  本次論壇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主辦,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分會、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委會海洋工作委員會、三亞崖州灣創新科技國際諮詢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研究院、青島國科海洋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承辦。論壇支持單位是國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學部。

  中國海洋大學發展規劃處、科學科技處、三亞海洋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等部門負責人及實驗室骨幹參加上述活動。

  通訊員:陸楊 王悅宇 萬江嶽
 關於中國海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2016年10月20-24日,由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海洋工程地質委員會(C34)、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海洋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承辦的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
  • 世界海洋科技論壇青島舉行 發布十大海洋前沿問題
    新華網青島8月16日電(郭亞麗)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協在會上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本次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等六位院士做了現場主題報告,就當下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交流了觀點。
  • "灘淺海工程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圓滿結束
    2020年7月4日,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組織召開了由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灘淺海工程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評價會。
  • 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高層論壇側記—新聞—科學網
    八年前,無數工程地質界精英來到北川,為災後重建提供科技支撐;八年後,為共議工程地質新思維,兩岸三地40餘名頂級專家、學者重聚北川——以此為起點,為我國工程地質新未來建言獻策,推動工程地質事業的新一輪起航。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分別為:新一代海洋三維高分遙感技術、柔性潛器如何帶來深遠海探索科技的革新、如何實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長期開採儲層自動監測與地質災害智能預警、近海汙染物作用下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如何開展深淵協同觀測、全球海洋甲烷循環、深海海洋能開發系列關鍵技術、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關鍵技術
  • 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預告
    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以博士生自主開展學術交流和研究活動為主,同時,積極發揮導師和著名專家的指導作用,幫助博士生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提高創新能力。「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將於2013年11 月12 日至11 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
  •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原標題: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6日)發布海南海洋地質調查報告:圍繞天然氣水合物、南海油氣和海砂資源等地質調查,我國獲得一系列海南海洋地質科技創新成果。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王東表示,目前廣州集聚了華南地區大部分的涉海科研機構,其中包括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在華南乃至全國首屈一指,希望與會的院士專家為廣州提供更多的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思路、新想法,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家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的一個新高地。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中國發展網訊大批院士專家正在南沙集結,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
  •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範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本標準適用於重慶市因人身財產和環境保護、城鎮規劃及工程建設等需要而進行的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適用於其它工程勘察。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
  • 凍土地帶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學術研討會在哈市召開
    (ICGdR)主辦、東北林業大學與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的「氣候變化背景下中蒙俄經濟走廊沿線國家多年凍土地帶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問題學術研討會(暨國際滑坡協會寒冷地區滑坡研究網絡、寒冷地區滑坡研究全球卓越中心2018學術年會)」於2018年11月16-19日在哈爾濱市成功召開。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2021-01-08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海地質災害有哪些?
    隨著我國海洋科技戰略的實施,海洋地質人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未知的深海。在這片未知的區域——深海底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生了或者將會發生哪些不為人知的地質災害呢?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深水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最近幾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
  • 長安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在西安開幕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潤秋,陝西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孫科,長安大學校長陳峰,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張國偉、崔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景全、湯中立、王復明、王雙明,挪威工業科學研究院院士呂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環境地球科學處處長劉羽,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董普選,中國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安大學教授彭建兵,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教授莊長賢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11月8日召開的中國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大會暨紀念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提出圍繞支撐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國土資源中心工作,用「十大計劃」聚焦並服務「六大需求」,實施四項重大行動,用科技創新改造、支撐和引領地質調查,把地質調查的過程變成地質科技創新的過程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開幕式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實驗室主任張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