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2018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在西安開幕。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與長安大學共同承辦,來自全國20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近1500名代表匯聚西安,主題是「一帶一路」與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新時代工程地質理論與實踐。開幕式由大會組委會主席、長安大學副校長範文主持。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潤秋,陝西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孫科,長安大學校長陳峰,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張國偉、崔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景全、湯中立、王復明、王雙明,挪威工業科學研究院院士呂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環境地球科學處處長劉羽,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董普選,中國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安大學教授彭建兵,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教授莊長賢,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副主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副書記唐輝明,陝西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洪增林等專家和領導應邀出席會議。
陳峰校長代表長安大學介紹了長安大學歷史沿革、辦學特色、師資規模和近幾年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並指出,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長安大學地學類學科已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學校地質工程學科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逐漸形成了黃土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黃土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裂縫地面沉降、秦巴山區地質災害與評價等顯著的學術方向和人才團隊優勢。當前,在「教育強國」、「生態強國」、「交通強國」等一系列戰略背景下,地質行業進入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在推進國家「雙一流」建設和陝西省「四個一流」建設過程中,長安大學將對接服務國家和行業區域重大戰略需求,以「雙一流」建設為龍頭,進一步彰顯學校地學學科特色和優勢,進一步加強地學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他真誠希望與位專家學者對長安大學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出寶貴意見,以促進學校地學學科爭取在理論創新、技術發展、行業應用和社會影響等方面儘早進入國際一流行列,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本次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長安大學彭建兵教授致開幕詞。他指出,我國工程地質屆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為地質科學的發展、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防災減災做出了重要貢獻。2018年中國工程地質界在人才培養與基金項目資助中碩果纍纍、收穫頗豐。他呼籲相關單位、學會以及協會儘快召開全國防災減災高層論壇,討論落實國家防災減災計劃及其實施方案;希望本次大會能夠湧現出更多的學術成果,推出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以推動我國工程地質更好、更快發展。
陝西省科協黨組書記孫科在致辭中介紹了陝西省近年來的多項科技創新成果。他指出,陝西省地質條件複雜、礦產資源豐富、地質環境特殊,為地學學科提供了極富挑戰性的地質科技難題和一流的科學研究基地。本次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選擇在西安召開,對陝西省重大工程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增進省科技部門與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業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推動我國工程地質理論和實踐的進步與發展。他呼籲全體地學界同仁攜手共進,共同開創工程地質科學研究的全新領域,有力促進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環境地球科學處處長劉羽對本次會議匯聚了工程地質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與集體智慧表示高度讚揚。她分享了新時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新舉措,鼓勵和呼籲各位專家學者勇於探索,注重突出原創性,同時聚焦科研前沿、突破瓶頸,破解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科學問題,強調共性導向、交叉融通,以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她期望新時代工程地質從業者能夠面向國家需求,發出時代強音,砥礪前行。
伍法權秘書長代表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宣讀賀信。王思敬院士在賀信中表示,當前世界和中國正在醞釀「科技革命」,科學技術面臨大發展趨勢,他希望全體工程地質界同仁研究好工程地質學的核心目標,探索「工程地質體」的本質規律和工程問題,發展工程地質學家智慧與工程技術融合的智能工程地質方向,攀登人類生產力發展的新高峰。他強調,我國工程地質學科在國際學術界備受讚許,希望中國工程地質界繼續保持團結合作,共同推動工程地質學科更上一層樓。
本次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長安大學黃強兵教授介紹了本次會議的籌備工作。
本次學術年會為期5天,共有學術報告283個,參會代表將通過大會特邀報告、分會場主題報告、專題報告、青年工程地質論壇,以及會後野外考察等形式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為我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施和美麗中國建設建言獻策。
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是我國工程地質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本次會議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目標,必將推動全國工程地質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