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6考研專業目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我國最早的高校地調院。2000年6月,實行「委託法人負責制」。2013年12月,在湖北省事業單位管理局登記成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的二級事業法人單位。地調院既是學校直屬的二級單位——負責學校地調項目管理、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又是學校全資舉辦的事業單位法人——負責礦產勘查與開發、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等社會服務以及與之相關的項目管理工作。2012年,率先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院校地質調查院能力建設評估,獲得高校中的最高分,標誌著本地調院建設進入了專業隊伍實力雄厚、管理規範、專業技術水平一流、創新能力提升的新階段,具備了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型計劃項目及各類地調項目的專業技術能力。
目前,地調院共擁有業務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職管理人員共419人;與學校共享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12個。儀器裝備精良,擁有各類地質調查、測量、巖礦及地球化學分析測試儀器和大型數據分析、製圖和印刷設備共計有3600餘臺(套)。2009年7月,地調院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第三方認證。目前,地調院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地質坑探、鑽探等十項甲級地質勘查資質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甲級資質。
自成立以來,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員工的努力,特別是一批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地質學家的辛勤耕耘,地調院在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評價、水工環調查評價、勘查技術方法與測試等專業領域以及地學人才培養、地質科技創新等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各類地質勘查項目1500多項,實到經費10億多元。榮獲5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或國家發明專利。曾先後參與了1:25萬、1:5萬區調、礦調、數字填圖、地災評價、水工環調查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及規範的制定和示範,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礦產勘查開發、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持與服務,獲得了地勘行業同行的高度評價與肯定。
2011年,地質調查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其中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2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7名。2013屆、201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
地質調查研究院共有專兼職導師23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5名,講師5名。招生範圍涵蓋了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等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現有《青藏高原新近紀隆升過程與地質事件群研究》、《全國主要層型剖面資源調查》、《中上揚子地塊周緣成礦系統演化與鉛鋅多金屬礦床時空分布規律研究》等國撥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財政專項項目78項,地勘橫向項目13項,地勘基金項目4項。
依託地質調查研究項目,我校成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30個主要參加單位之一,並獲得「全國優秀地質圖幅一等獎」、「2011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以及「全國危機礦產接替資源找礦先進集體」、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學術型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和助學金、貸款資助等辦法按學校有關規定實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和助學金、貸款資助等辦法按各院系有關規定實行。
熱忱歡迎廣大考生報考我院研究生。
學科專業名稱及代碼、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招生人數 指導教師 備註 地質調查研究院(801)
(責任編輯:田學江)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