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6考研專業目錄

2021-01-12 新東方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6考研專業目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成立於2000年5月,是我國最早的高校地調院。2000年6月,實行「委託法人負責制」。2013年12月,在湖北省事業單位管理局登記成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的二級事業法人單位。地調院既是學校直屬的二級單位——負責學校地調項目管理、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又是學校全資舉辦的事業單位法人——負責礦產勘查與開發、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等社會服務以及與之相關的項目管理工作。2012年,率先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院校地質調查院能力建設評估,獲得高校中的最高分,標誌著本地調院建設進入了專業隊伍實力雄厚、管理規範、專業技術水平一流、創新能力提升的新階段,具備了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大型計劃項目及各類地調項目的專業技術能力。

  目前,地調院共擁有業務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職管理人員共419人;與學校共享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12個。儀器裝備精良,擁有各類地質調查、測量、巖礦及地球化學分析測試儀器和大型數據分析、製圖和印刷設備共計有3600餘臺(套)。2009年7月,地調院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第三方認證。目前,地調院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氣體礦產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地質坑探、鑽探等十項甲級地質勘查資質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甲級資質。

  自成立以來,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員工的努力,特別是一批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地質學家的辛勤耕耘,地調院在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評價、水工環調查評價、勘查技術方法與測試等專業領域以及地學人才培養、地質科技創新等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2000年以來,累計完成各類地質勘查項目1500多項,實到經費10億多元。榮獲5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或國家發明專利。曾先後參與了1:25萬、1:5萬區調、礦調、數字填圖、地災評價、水工環調查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及規範的制定和示範,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礦產勘查開發、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持與服務,獲得了地勘行業同行的高度評價與肯定。

  2011年,地質調查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其中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2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4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7名。2013屆、201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

  地質調查研究院共有專兼職導師23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5名,講師5名。招生範圍涵蓋了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等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現有《青藏高原新近紀隆升過程與地質事件群研究》、《全國主要層型剖面資源調查》、《中上揚子地塊周緣成礦系統演化與鉛鋅多金屬礦床時空分布規律研究》等國撥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財政專項項目78項,地勘橫向項目13項,地勘基金項目4項。

  依託地質調查研究項目,我校成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30個主要參加單位之一,並獲得「全國優秀地質圖幅一等獎」、「2011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以及「全國危機礦產接替資源找礦先進集體」、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學術型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和助學金、貸款資助等辦法按學校有關規定實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和助學金、貸款資助等辦法按各院系有關規定實行。

  熱忱歡迎廣大考生報考我院研究生。

學科專業名稱及代碼、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招生人數 指導教師 備註 地質調查研究院(801)
           027-67883017   25
   推免:12     地質學(070900) 4
   推免:3   (01)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4|普通地質學④806|構造地質學 或 824|礦床學   呂新彪、許榮科、陳超、朱雲海 報考本學院研究生要求:1、考生為地質類相關專業畢業;2、研究生期間全脫產。 (02)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寇曉虎、張克信、柯學   (03)構造地質學  
   寇曉虎、朱雲海、宋博文、周文孝、校培喜   (04)沉積學與盆地分析  
   寇曉虎、張克信、王永和   (05)沉積成礦地質背景  
   寇曉虎、張克信、朱雲海、宋博文、柯學、牛志軍   水文地質學(0709Z4)   2
   推免:1     (01)地下水資源評價與保護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0|高等數學④854|水文地質學   周宏、鄒勝利、周愛國、鄧婭敏、王焰新   (02)工程水文地質  
   周愛國、鄒勝利、周宏、鄧婭敏   (03)地下水汙染與控制  
   周愛國、鄧婭敏、周宏、鄒勝利、王焰新   (04)巖溶水資源評價與生態重建  
   周愛國、鄧婭敏、周宏、鄒勝利、黨學亞   (05)地下水與生態地質     礦產普查與勘探(081801)   2
   推免:1     (01)成礦作用與礦床模式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④833|礦產勘查理論與方法   許榮科、鄭有業、呂新彪、陳超、賈群子   (02)礦產勘查與評價  
   許榮科、鄭有業、呂新彪、吳春明、陳超   (03)礦山地質及開發  
   許榮科、呂新彪、吳春明、陳超   地質工程(081803)   2
   推免:1     (01)巖土體工程性質及穩定性理論研究與應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④844|工程地質學   李遠耀、周宏、殷坤龍、黃長生、唐小明   (02)地質災害防治與風險評估     (03)地質工程數值與物理模擬及應用  
   李遠耀、殷坤龍   水利工程(085214) (專業學位)   3
   推免:1     (01)地下水與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④901|水文地質學基礎   鄧婭敏、周宏   (02)水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工程     (03)地下水水害與防治工程     (04)新技術方法在水資源評價與管理中的應用     地質工程(085217) (專業學位)   9
   推免:4     (01)區域地層與資源地層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④903|地質學基礎B   張克信、朱雲海、寇曉虎、李遠耀、吳春明、陳超、宋博文   (02)區域構造地質與工程地質  
   張克信、寇曉虎、李遠耀、陳超、宋博文、柯學、王永和、校培喜   (03)礦產普查與勘探  
   吳春明、陳超   (04)地質災害防治、風險評估與信息化設計  
   李遠耀、唐小明、黃長生   (05)巖土體穩定性及防護工程  
   李遠耀、陳超   環境工程(085229) (專業學位)   3
   推免:1     (01)地質環境調查評價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④901|水文地質學基礎   周愛國、鄧婭敏、周宏、鄒勝利、黨學亞   (02)生態環境地質保護工程     (03)水巖相互作用與水汙染防治工程    

(責任編輯:田學江)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中國地大(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服務國家戰略—新聞—科學網
    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以下簡稱「地調院」)的師生而言,這首歌就是行動的「集結號」,激發著他們圍繞地質調查與找礦的國家戰略,奮勇投身於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探的事業中。   組合人才資源  投身地質調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我國地球科學領域的最高學府,自1952年建校以來,大量師生投入到地質調查與地質找礦的教學、科研與生產中,為我國地礦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_學院簡介_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 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
    為了科學夢想而無畏探索——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陳華文 徐燕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萬公裡;他在大地構造、地震、乾熱巖地熱能等領域努力探索,為打開我國乾熱巖勘探開發付出了心血;生命彌留之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遺言。9月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學院專業介紹
    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現有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環境地質系和湖北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等5個教學機構,並隸屬有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華中分中心、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匈聯合環境科學與健康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水資源研究所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奏響就業戰疫「協奏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熊燦陽說。疫情期間,他「逆行」為家鄉湖北麻城運輸救援物資,這次疫情的經歷讓他對就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升學的雙重壓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及時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最後一課」思政教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就業攻堅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我國有三所大學,分別在各自領域獨樹一幟,但是卻形成了兩地辦學的局面。分別是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中國地質大學。不同於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一所以「地質」二字命名的大學。想必大家除了聽過中國石油大學,還聽過西南石油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好還是武漢的好?
    說起中國地質大學,很多考生都知道有兩個,一個是在武漢,而另一個是在北京,這兩所大學在各個省的錄取分數線相差不是很大,很多人都以為這兩所大學是一所大學,因為一所在北京,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在武漢的那所中國地質大學是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兩所大學各自都是獨立的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6年在湖北省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6年在湖北省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湘鄂地區頁巖氣戰略選區調查湘新...
    > 品目 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技術測試和分析服務 採購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行政區域 湖北省 公告時間 六、其他補充事宜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湘鄂地區頁巖氣戰略選區調查湘新頁1井直井壓裂和含氣性測試工程項目招標公告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根據《國土資源部政府採購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15〕164號)、《地質調查項目委託業務政府採購評標標準指南和政府採購工作流程指南》(中地調函〔2018〕242號)和2020年地質調查項目計劃以及其他相關法律
  • 湖北省地震局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籤署合作意向書
    12月17日,湖北省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晁洪太同志帶隊赴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參加「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2020年學術交流會」並籤署科技合作意向書。晁洪太局長與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劉同良主任共同在協議書上簽字。
  •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化局校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一行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展局校合作交流。雙方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共商推進《中國氣象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戰略合作協議》落實。
  • 2016考研專業: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6考研,對考研專業了解越多,考研人越易選出適合自己的方向,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將陸續推出2016考研業解析系列,進行基本的專業介紹,探析就業前景與方向,推薦知名院校,介紹相近可調劑專業,並以一所高校為例對課程設置進行說明。
  • 中國氣象局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落戶中國地質大學
    6月8日,「中國氣象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正式落戶中國地質大學。該研究中心依託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我校,將結合雙方優勢,通過探索大氣低層與地表淺層(關鍵帶)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實現大氣科學與水文地質學的學科交叉,促進科研和業務部門的融合,提升氣象行業服務國家防災減災的能力。研究中心將在極端天氣氣候-水文地質災害一體化監測、發生機理及預報預警與風險評估等三個方向,開展協同創新。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中國地質大學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的區別。1.辦學地點不一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辦學地點在首都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辦學地點在湖北省會武漢。這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最明顯的區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所在的北京市是我國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是世界級超級城市,人口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是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最發達、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 2020年高考:地質類專業全息解讀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知,地質類包括地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等4個專業(T代表特設專業),具體名單如下:地質類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較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寬的地下水科學基礎理論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3年高招江西地區各專業錄取計劃明細 江西地區 專業名稱計劃類型層次科類計劃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非定向本科土木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3測繪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2遙感科學與技術非定向本科理工1地質工程
  • 這所211大學實力匹敵985,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入選A+學科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211大學,當年可是大熱門,如今卻「遇冷」,這所大學就是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人才培養結碩果
    從北京到武漢,從南望山到未來城,學校經歷了北京地質學院、湖北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四個不同歷史時期,歷經滄桑和磨難,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為國家培養了近30萬名優秀人才,在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值得驕傲的奮進之筆。  立足國家需求 培養拔尖地質人才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 就業大數據,北京和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 屆籤約畢業生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地勘行業、教育科研以及工程行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主要是面向地勘類企業或者相關行業,這與這兩所大學的專業優勢完全相關。在這方面應該差距不大。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題教育帶題下訪 「三全育人」見實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說,要深入一線,找準病灶,著力解決育人合力不強、育人元素分散等問題。2019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調研作為謀事之基,領導班子成員制定調查方案,黃曉玫帶頭「帶題下訪」,集中解決「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