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化「地質雲」服務模式 抗疫、地調兩不誤
為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建設團隊按照局黨組安排,組織人員採取網絡辦公方式對「地質雲」構架、資料、服務模式等進行了進一步優化,並在「地質雲」首頁開設「疫情防控期間地質雲服務」專用接口,為全系統在抗擊疫情期間構建完善的網上辦公環境。一是開展雲上地質資料進一步集成。
-
河北省地質三隊:做好實物地質資料「活化」檔案
河北省自然資源檔案館副館長王新廣一行,到地質三隊督導省級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及分庫建設,調研2021年度河北省實物地質資料庫館藏巖心圖像數位化項目籌備情況。近日,河北省自然資源檔案館對省級分庫進行年終巡視檢查。河北省自然資源檔案館副館長王新廣一行,到地質三隊督導省級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及分庫建設,調研2021年度河北省實物地質資料庫館藏巖心圖像數位化項目籌備情況。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從地質雲1.0到2.0 中國地調局制定信息化"路線圖"
中國地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地質雲1.0」,管理者可對75個核心資料庫的所有地質數據資源進行集成展示與審核,註冊用戶可方便地進行在線瀏覽、查詢與下載。同時,項目初步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服務方式由分散、無序到統一規範化的轉變,也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時間的前移奠定了技術基礎。
-
又一項目通過驗收,山東實物地質資料智能庫建設進入新階段
11月28日,由山東省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承擔的2020年「山東省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巖心數位化項目」,順利通過省自然資源資料檔案館組織的專家組評審驗收。在評審會上,專家組聽取了該項目完成情況的匯報,認真審閱了相關報告資料,經質詢、討論後,一致同意通過評審驗收,充分認可項目適用的方法及工作量,對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該項目的成果提交,標誌著「山東省實物地質資料智能庫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2016年度全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情況通報
二、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成效顯著 (一)地質資料專題服務形式多樣。 2016年,全國地質資料館(以下簡稱「全國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以下簡稱「實物中心」)和31個省(區、市)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以下簡稱「省館」)圍繞「4.22」世界地球日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館藏地質資料宣傳和服務活動,推進了地質資料的開發利用和社會化服務。
-
「地質雲1.0」日均訪問量破6000
在20天的運行時間內,這些註冊用戶共在地質雲下載1000多個地質信息產品,內容涉及基礎地質與區域地質、能源地質、礦產地質、水工環、物化遙和海洋地質等圖件。 精準、快捷的特點,是「地質雲1.0」深受市場青睞的主要原因。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中國網10月10日天津訊(記者韓琳) 今天,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地質雲」2019年新產品上線服務。該產品上線升級十餘個重要地質調查應用系統和專題服務,實現了全國一萬多個地下水監測站點的自動監測與數據服務,並有助於及時掌握全國和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
-
萊蕪市國土資源局萊蕪市地質實物資料巖芯庫智能立體倉儲設備採購...
萊蕪市國土資源局萊蕪市地質實物資料巖芯庫智能立體倉儲設備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作者: 發布於:2018-07-10 09:37:00 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2017年11月,「地質雲1.0」上線運行,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共享破冰,實現75個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互聯共享和2382個信息產品的社會化服務。 本次上線的「地質雲2.0」,是雲上數據資源和系統功能的全面升級,實現了160多個國家級核心地質資料庫的上雲共享;新增4905個權威資源環境信息產品(雲上累計7287個);實現了全國地質資料館的近14萬檔、440餘萬件存量地質資料在地質雲平臺上查詢、公開版地質資料在線瀏覽、在線訂單服務;新增10萬個鑽孔數據,累計提供了90萬個,新增3萬多米鑽孔巖心圖像信息
-
全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座談會在鄭州召開
11月27日至28日,全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座談會在鄭州召開,會議認真總結「十三五」時期全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交流各地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經驗,分析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謀劃「十四五」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轉型升級發展工作。
-
國土資源部:所屬館藏機構地質資料目錄必須公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向社會提供有效快捷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近日,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建立健全地質資料網絡服務體系的通知》。《通知》要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所屬館藏機構保管的地質資料目錄信息必須在網絡上公開提供社會查詢利用,但涉及保密的放射性礦產和海域地質資料除外。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2019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海地所)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召開全國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質雲1.0」發布視頻會議,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正式發布的《地質調查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地質調查信息化的目標和任務。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自然資源部: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地質資料信息開放共享、國家地質資料大數據體系建設和地質資料服務能力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意見》提出,地質資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信息資源,要深入推進地質資料信息開放共享。一是全面公開地質資料目錄,於2020年底之前完成摘要與目錄信息的補充完善並向社會公開,新匯交的地質資料,自匯交之日起90天內完成摘要與目錄信息採編並向社會公開。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