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2019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海地所)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

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

「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據海地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修訂9類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海洋地質系列圖件及編圖說明書,初步完成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梳理制約我國邊緣海成油-成礦-致災-科學認知的重大基礎地質問題16項,為實現指導理論從地質科學向地球系統科學轉變提出重點研究方向。並加強成果服務,進一步完善1:100萬中國管轄海域地質調查空間資料庫及服務系統。」

「同時,強化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成為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力量。加強以濱海溼地生態地質調查、保護修復技術方法探索為特色的濱海溼地綜合地質調查,初步建成江蘇鹽城濱海溼地蘆葦觀測站和互花米草觀測站,完成江蘇鹽城、黃河三角洲和遼河三角洲濱海溼地溫室氣體周期性監測、生態觀測綜合地質取樣等野外工作任務。積極推進濱海溼地生態地質國際研究中心建設,籌備溼地保護與修復國際會議。」該負責人表示,「海地所相關科研人員實施浙江中部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完成三門灣陸域工程地質鑽探、杭州灣重大工程區淺地層剖面測量。推進舟山海岸帶陸海統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建設,基本確定地質環境綜合監測站建設的地塊位置和施工進度。開展連雲港海砂盜採區多波束及取樣調查,精準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公益訴訟。」

評價海岸帶資源環境承載力

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開展岸灘剖面測量8條和探地雷達探測32千米、陸域工程地質鑽探512米,為查明市南前海沿線重大工程規劃區重要地質問題提供實測數據。

凝練海洋地質科技創新成果,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申報五大科技平臺項目50項,獲批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基金4項,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開放基金等科研項目6項。獲2018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二等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地質科普類二等獎1項。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此外,海地所還圓滿完成世界地球日、全國科技周、全國海洋日、全國土地日等大型科普活動,2019年上半年組織各類科普活動30餘次。

共享海洋地質資料庫服務系統

推動數字海洋地質建設,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編制印發青島海洋所信息化建設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和2019年信息化工作要點。依託海洋地質信息網發布了新一批海洋地質調查資料。完成海洋地質資料庫信息服務系統功能模塊優化完善,目前已具備數據共享服務能力。開展了海洋地質調查全流程信息化支持系統需求分析,完成地質取樣和淺鑽野外調查工作流程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完成船舶監控模塊功能優化,具備實際應用服務能力。

2019年下半年將加快推進管轄海域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工作,積極推進濱海溼地生態地質調查和國際研究中心建設,推進舟山海岸帶陸海統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建設等海岸帶地質工作,深入開展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理論技術研究。提交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相關成果報告,推動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兩翼齊飛,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設考核目標任務。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為推進網絡強省、數字陝西、智慧社會建設,中共陝西省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
  •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專家建議擴大試點範圍儘快推廣應用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暨數據密集型(大數據)現代地質調查工作模式現場示範研討會上獲悉,作為我國第一朵「地質雲」——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支持項目組擴大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地質雲相關技術細節後
  • 成果快訊|「地質雲」水環所節點整合集成三大特色專業資料庫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地質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工程下設「地質大數據支撐平臺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10日下午,在中國地質調查新進展專題論壇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昆高度評價了「地質雲·陝西」,表示將與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共同打造區域地質信息共享平臺。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自2019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464個地質調查二級項目全部使用「地質雲—地調在線」模塊,搭建項目級雲上工作環境,成功實現野外數據採集、項目數據存儲管理、數據處理建模、數據集成應用、項目組內部信息共享、項目組織實施等多項功能。
  • 中國測繪丨寧波測繪機構改革實踐實錄——專訪寧波市測繪和遙感...
    其中職能部門4個,辦公室、計劃發展室、科技信息室、質量檢驗室;保障部門3個,基礎調查所、專項調查所、規劃監測所;生產部門7個,基礎測繪所、遙感應用所、地理信息所(地圖編制所)、權籍調查所、測繪遙感一所、測繪遙感二所、測繪遙感三所,其中測繪遙感一所、二所、三所駐紮在區縣,為當地自然資源部門提供測繪遙感保障服務。
  • 地質雲平臺,地質信息全掌握!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自然資源事業走過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土地、礦產、地質、海洋、測繪、林草等各領域工作取得的成就,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以「珍惜自然資源、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短視頻徵集活動。
  • 巖溶特色專題上線「地質雲」提供服務
    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
  • 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獲評「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作為360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獲評「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至此360政企安全集團已實現連續3年摘得此項世界性榮耀,毫無疑問證明了領跑全球的安全實力。
  • 從地質雲1.0到2.0 中國地調局制定信息化"路線圖"
    中國地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地質雲1.0」,管理者可對75個核心資料庫的所有地質數據資源進行集成展示與審核,註冊用戶可方便地進行在線瀏覽、查詢與下載。同時,項目初步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服務方式由分散、無序到統一規範化的轉變,也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時間的前移奠定了技術基礎。
  • 「地質雲1.0」日均訪問量破6000
    記者在本屆論壇上獲悉,「地質雲1.0」自11月6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日均訪問量已突破6000次,其在地質調查管理和應急事件服務上的應用效果已初步顯現。  精準、快捷的特點,是「地質雲1.0」深受市場青睞的主要原因。據介紹,在管理上,「地質雲1.0」運行後,研發團隊在對地質雲相關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每周一期的《地質雲項目動態監測報告》,在及時反應各項目進展的同時,形成了自動督辦功能;同時,形成了地質調查項目進展預測功能,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及時進行工作部署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 地熱資源信息服務上線「地質雲」
    日前,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發的地熱資源信息服務專題上線「地質雲」並正式運行,為地熱資源的科學規劃和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利用該專題,用戶可在線檢索地熱地質、地熱資源潛力、地熱區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等成果圖件,以及相關標準規範、成果報告、地熱科普等文獻。據悉,水環所將繼續加強對地熱資源數據的及時更新匯聚,推動地熱資源調查研究成果的深度應用,不斷開發並上線新的服務產品,以滿足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等用戶群體的不同需求,同時為我國新能源科學開發利用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數據支撐。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集成了現有的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臺層與應用層的資源與能力。2應用類型龐雜、運維薄弱在不同的地質調查部門,辦公自動化、門戶網站、業務管理系統等軟體系統類型繁多,但這些應用在系統維護、數據共享等方面存在較大技術障礙。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地質雲」信息產品社會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地質雲」連續穩定運行,累計註冊用戶數、數據產品瀏覽和下載量、網站訪問量等數據均有提升,顯著擴大了地質信息共享服務規模,支撐了地質調查業務「在線化」高效運行,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地調業務統籌推進。 《「地質雲」運行報告(2020年1~6月)》近日發布。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2020-03-24 14 : 03 來源:自然資源部記者近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 「地質雲」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查詢服務系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