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2021-01-13 中國政府網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專家建議擴大試點範圍儘快推廣應用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暨數據密集型(大數據)現代地質調查工作模式現場示範研討會上獲悉,作為我國第一朵「地質雲」——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支持項目組擴大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地質雲相關技術細節後,儘快推廣地質雲平臺的應用。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主辦。國土資源系統、中科院系統、國家信息中心的區調和信息化專家聽取了有關預研究成果並深入現場觀看了應用效果。專家們認為,區礦調項目組的試用結果顯示,我國第一朵「地質雲」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在全國率先為解決數據「孤島」現象、提高地質數據共享度問題探索出了有效工作模式和方法,開闢了新一代數據密集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地質雲」在地質調查中的實際應用,對野外地質調查人員綜合素質提高、資料管理模式、標準規範執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積極應對這一挑戰,才能使我國地質調查工作在數據密集型新時代進入到效率更高、質量更好的新局面。

專家們建議,在這一試點成功的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應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在不同地貌條件下、不同區域範圍內、不同專題地質工作業務領域分別進行試點,採取更多技術手段讓雲平臺的構架更為完善、保障運行的環境更為流暢、雲端離線數據包的數據檢索操作更為方便和人性化。今後,還應面向政府、社會、其他行業或領域,開發出更多的雲產品,提升地質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能力。

今年1月,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阿爾金成礦帶紅柳溝—拉配泉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阿克達板項目組承擔任務後,在該區已完成74個勘查項目以及一系列科研工作,形成了大量的原始地質資料和成果地質資料,但由於數據資料分散在不同單位,形成地質數據「孤島」和重複的地質數據,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數據資源的浪費。阿爾金項目組在主動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智能地質調查系統研發團隊進行多次溝通後,雙方形成了在地質調查智能空間平臺的基礎上快速搭建阿爾金地質雲平臺的思路。5月,阿爾金地質雲平臺雛形形成後,項目組與研發團隊緊密配合,在項目實際工作中進行試用,在地理信息、地質信息智能感知、採用面向數據密集型的智能編圖技術方法和工具開展1:10萬地質編圖等方面,快速形成了預研成果。

相關焦點

  • AR技術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概念股表現強勁
    AR技術進入實質應用階段隨著5G時代的到來,AR、VR(虛擬實境技術)技術進入實質應用階段。根據Greenlight預測,2020年全球虛擬實境產業規模將超2000億元,其中VR市場1600億元,AR市場450億元。目前谷歌、微軟、三星、蘋果、華為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A股上市公司也在AR上落子布局。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10月9日,以「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為主題的2019(第21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開幕。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出席開幕式。「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中國網10月10日天津訊(記者韓琳) 今天,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地質雲」2019年新產品上線服務。該產品上線升級十餘個重要地質調查應用系統和專題服務,實現了全國一萬多個地下水監測站點的自動監測與數據服務,並有助於及時掌握全國和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集成了現有的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臺層與應用層的資源與能力。3數據資源量大,缺乏共享目前,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海洋地質等各類地質資料庫分布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屬各單位中,缺乏共享機制,數據、專家知識及計算資源處於孤島應用狀態,數據利用率低
  • 「地質雲1.0」日均訪問量破6000
    記者在本屆論壇上獲悉,「地質雲1.0」自11月6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日均訪問量已突破6000次,其在地質調查管理和應急事件服務上的應用效果已初步顯現。  據地質雲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介紹,「地質雲1.0」上線運行,廣受業內專業技術人員歡迎,除局直屬單位的3000多授權用戶外,還吸引了來自各省級地調院、地質院校、科研單位和地勘行業的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已有1031名專業用戶成為地質雲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外的正式用戶。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光明網訊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牽頭申報省級科技平臺,獲批「山東省海洋地質探測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實現創新引領和成果轉化應用。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從地質雲1.0到2.0 中國地調局制定信息化"路線圖"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朱江)今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日前印發《2018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提出要建立多門類自然資源調查資料庫和潛力評價平臺,建立城市地質工作信息平臺,實現100個資料庫分布式共享。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自然資源廳】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
    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推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申報的陝西地質雲榮獲「2020年數字陝西建設優秀成果」。陝西地質雲是在自然資源部的領導下,由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共同建設。
  •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中心地質雲物理節點建設三級等保設備採購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央政府採購網(http://www.zycg.gov.cn
  • 地質雲礦物巖石識別系統成功研發
    將於10月正式上線運行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為你準備了智能解決方案,其礦物、巖石識別系統對礦物的識別已達到75%,對巖石的識別率達40%~50%。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永傑博士說,地質雲礦物、巖石識別系統,是人工智慧在地質信息化中典型應用,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通過國土資源部地質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平臺,與華東有色信息中心等單位合作研發。
  • 中國地質調查局優化「地質雲」服務模式 抗疫、地調兩不誤
    本報訊(記者 於德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利用「地質雲」等平臺開展多種形式辦公,同時推進疫情防控和地質調查工作。當前正處於地質調查二級項目實施方案填報、審查、審批的關鍵時間點。
  • 巖溶特色專題上線「地質雲」提供服務
    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為推動巖溶地區地質調查研究成果有效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地質研究所新開發了「巖溶資源與環境專題」和「巖溶石漠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題」,日前在「地質雲」首頁正式上線。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地質雲」信息產品社會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地質雲」連續穩定運行,累計註冊用戶數、數據產品瀏覽和下載量、網站訪問量等數據均有提升,顯著擴大了地質信息共享服務規模,支撐了地質調查業務「在線化」高效運行,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地調業務統籌推進。 《「地質雲」運行報告(2020年1~6月)》近日發布。
  • 成果快訊|「地質雲」水環所節點整合集成三大特色專業資料庫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刊發了「地質大數據與信息服務」工程下設「地質大數據支撐平臺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項目近年來取得的重要地質調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