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質雲1.0到2.0 中國地調局制定信息化"路線圖"

2020-12-05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朱江)今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日前印發《2018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提出要建立多門類自然資源調查資料庫和潛力評價平臺,建立城市地質工作信息平臺,實現100個資料庫分布式共享。

中國地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用「地質雲1.0」,管理者可對75個核心資料庫的所有地質數據資源進行集成展示與審核,註冊用戶可方便地進行在線瀏覽、查詢與下載。同時,項目初步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服務方式由分散、無序到統一規範化的轉變,也為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時間的前移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8年,中國地調局信息化工作要以支撐提升地質調查、管理、服務能力為核心,以「地質雲2.0」建設為主線,以實施目標責任制為保障,持續推進數據互聯共享,逐步提高地質調查和業務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該負責人稱。

「路線圖」明確了,今年信息化工作主要有兩項重點任務,即在更新維護國家地質資料庫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多門類自然資源調查資料庫和潛力評價平臺、城市地質工作信息平臺。

該負責人指出,具體來說,要建設三大體系,包括建成「地質雲2.0」節點體系,在實現局屬單位全覆蓋的同時,試點接入1~2個省級地質數據中心節點;規劃完善與更新國家質資料庫體系,實現100個資料庫分布式共享,其中新增資料庫30個;構建完善的地質信息產品體系,實現3000餘個產品的社會化服務,其中新增服務產品1000個。要做好「兩個主流程建設」,即完成地質調查業務管理主流程信息化建設,構建局層面各類管理橫向整合、局與直屬單位縱向貫通的體系,顯著提高地質調查業務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廣智能地質調查技術,選擇8~10個項目繼續擴大應用示範,為2019年全面部署奠定基礎。要做好三項基礎工作,包括開展自然資源雲地質分節點建設,支撐自然資源信息化工作;加強基礎設施與網絡安全建設,為地質調查信息化提供重要保障;加強信息化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統籌部署,加大信息化工作推進力度。

(責編:朱江、仝宗莉)

相關焦點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
    截至2017年10月13日,地調局實物資料中心完成「地質雲」實物地質資料結點服務產品製作2017年度計劃,發布共享3類18個地質信息產品並通過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發布,為地調局「地質雲」1.0上線提供了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服務基礎。
  • ...智能化「三位一體」發展 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明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支撐。
  • 「地質雲1.0」正式上線 地質調查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11月6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地質調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地質雲1.0」正式上線服務,這標誌著我國地質調查工作模式轉型升級,開創網際網路+地質調查全新時代;基礎地質數據與產品向社會集中服務,開啟我國地質信息共享服務全新局面。
  • 「地質雲1.0」日均訪問量破6000
    據地質雲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介紹,「地質雲1.0」上線運行,廣受業內專業技術人員歡迎,除局直屬單位的3000多授權用戶外,還吸引了來自各省級地調院、地質院校、科研單位和地勘行業的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已有1031名專業用戶成為地質雲中國地質調查局系統外的正式用戶。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光明網訊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地質雲」平臺:共享國家地質大數據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6日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 「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智能GIS開啟地質調查新模式
    10月1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質調查新進展論壇上,宣布上線服務。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重磅發布
    大會現場,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線、願景和戰略目標進行詳細介紹。《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
  • 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
    本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常欽)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今年將上線「地質雲3.0」,助推雲平臺、大數據、智能化「三位一體」建設應用邁上新臺階。中國地質調查局印發的《2020年信息化工作要點》指出,全面建立地質數據採集、傳輸、儲存、處理、應用與服務的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工作新模式,提升地質調查信息系統的實用性和便捷性,支撐地質調查、業務管理與日常辦公高效運行,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提升成果轉化應用海地所測繪「地質雲」
    2019年上半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海地所)完成紅島經濟區等地1:5萬、1:2.5萬補充測繪140平方千米,實施青島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科學評價城市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初步完成「地質雲」、智能化和大數據「三位一體」建設總體框架設計,提升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地調空間資料庫及系統「2019年上半年,海地所持續深化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 地質調查走上雲端 地質雲平臺背後技術力量
    >十三五」期間,要實現地質調查全流程野外數據採集信息化、全要素業務管理數據信息化、全過程數據快速處理分析與適時匯聚共享,形成野外地質調查工作智能化新模式和協同管理信息化新模式。該規劃還明確提出了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三個階段目標,分別是實現地質雲1.0版本、地質雲2.0
  • 「地質雲·陝西」正式上線服務
    10月9日,以「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為主題的2019(第21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開幕。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出席開幕式。「地質雲·陝西」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雲2.0」重要省級節點,在本次大會上正式上線運行。
  •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
    中國第一朵「地質雲」進入實質應用階段專家建議擴大試點範圍儘快推廣應用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暨數據密集型(大數據)現代地質調查工作模式現場示範研討會上獲悉,作為我國第一朵「地質雲」——阿爾金成礦帶地質雲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支持項目組擴大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地質雲相關技術細節後
  •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中國地質調查局:我國建成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平臺地質雲 原標題: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國家核心地質資料庫面向社會全領域公開共享,並提供地質信息一站式雲端共享服務。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核心內容概要
    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式上就《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 2.0》」)編制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了發布。2019年5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修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適時組織行業力量啟動《技術路線圖 2.0》修訂工作,得到了行業內眾多企業和專家的高度關注與廣泛參與。
  • 「地質雲」信息產品社會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
    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地質雲」連續穩定運行,累計註冊用戶數、數據產品瀏覽和下載量、網站訪問量等數據均有提升,顯著擴大了地質信息共享服務規模,支撐了地質調查業務「在線化」高效運行,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地調業務統籌推進。 《「地質雲」運行報告(2020年1~6月)》近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