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詮釋「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
全文共計3644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來源| 國汽智聯(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蒲蒲
11月1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召開。
大會現場,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線、願景和戰略目標進行詳細介紹。《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
《技術路線圖2.0》是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之後,又一份定調未來15年技術路線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
《技術路線圖 2.0》系統梳理、更新、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定義、技術架構和智能化網聯化分級,分析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發展現狀和未來演進趨勢,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1.0》實現程度和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在此基礎上,研究了面向2035年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願景、裡程碑與發展路徑,提出創新發展需求,以期為我國汽車產業緊抓歷史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支撐製造強國建設、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
在2016年發布的《智能網汽車技術路線圖1.0》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結合產業最近進展與趨勢,進行了全面更新:
研判目標擴展到2035年。形成2025、2030和2035為階段性目標的時間裡程碑。其中,路線圖研判到2025年,我國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汽車總銷量超過50%,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達50%,高度自動駕駛車輛首先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實現商業化應用,並不斷擴大運行範圍。2035年,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於中國廣大地區。
增加評估篇章。充分結合2017-2019年編制出版的評估報告,參考國內外近期的標誌性進展以及實施效果進行實施效果評估。
將整車研究範圍細化為乘用車、貨運車輛、客運車輛。主要分析城市道路、城郊道路、高速公路和限定場景四種類型運行範圍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時間進度。
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架構和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和修訂。車輛關鍵技術部分增加系統設計技術,其中包含電子電氣架構、人機互動、智能計算平臺;信息交互關鍵技術部分增加車路協同技術,豐富雲控基礎平臺;基礎支撐關鍵技術部分增加人工智慧、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優化高精度地圖和定位、標準法規等。
對跨產業融合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共識。突出網聯化分級是基於車-車、車-路、車-人、車-雲控平臺的車路雲一體化、相融合的分類方式。
「三橫兩縱」關鍵技術架構
智能網聯汽車涉及整車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圖定位等多領域技術,將技術架構劃分為「三橫兩縱」技術架構。「三橫」指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與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兩縱」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車載平臺與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交通設施、通信網絡、大數據平臺、定位基站等,將逐步向數位化、智能化、網聯化和軟體化方向升級,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三橫兩縱」關鍵技術架構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願景和總體目標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願景是實現汽車強國偉大目標,使汽車社會朝著有益於文明進步、可持續軌道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無限嚮往的需要。體現在安全、效率、節能減排、舒適和便捷、人性化等方面。
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由於採用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顯著提高,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數量大幅降低,交通出行和物流運輸效率顯著提升,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和汙染排放有效降低。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有效助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經濟重構和安全、高效、綠色的汽車社會文明形成,促進建設世界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實現。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體目標
在頂層設計方面,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戰略形成,並逐漸成為國際汽車發展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品安全體系、運行監管體系建成並不斷完善。汽車與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新型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在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方面,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創新產業鏈體系形成並持續優化。擁有世界排名前十的供應商企業1-2家,中國品牌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核心零部件國際競爭力增強。「人-車-路-雲」高度協同,通信網絡、道路交通、地圖定位等智能化基礎設施覆蓋度高。
在市場應用方面,PA、CA級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持續增加,2025年達50%,2030年超過70%。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2025年達50%,2030年基本普及,網聯協同感知、協同決策與控制功能不斷應用,車輛與其他交通參與者互聯互通。高度自動駕駛車輛2025年首先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實現商業化應用,並不斷擴大運行範圍。
核心內容: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裡程碑
《技術路線圖 2.0》圍繞乘用車、貨運車輛、客運車輛,制定分階段發展目標與裡程碑。
(1)智能網聯乘用車發展裡程碑
智能網聯乘用車發展裡程碑
備註: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乘用車為轎車,其功能包括城市道路自動駕駛、停車場自動駕駛等。
2025年左右,C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開始進入市場。
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年以後,F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
(2)智能網聯貨運車輛發展裡程碑
智能網聯貨運車輛發展裡程碑
備註: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貨運車輛包括中型、大型貨車,以及目前在特定區域示範應用的新型物流配送車輛。
2025年左右,高速場景DA、PA級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CA級自動駕駛貨運車輛開始進入市場。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實現商業化應用,高速公路隊列行駛開始應用等。
2030年左右,城市道路HA級自動駕駛技術開始應用,高速公路HA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商業化應用,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高速公路隊列行駛實現規模商業應用,典型應用場景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
2035年以後,FA級智能網聯貨運車輛開始應用。
(3)智能網聯客運車輛發展裡程碑
智能網聯客運車輛發展裡程碑
備註:路線圖所研究的智能網聯客運車輛包括用於城市公交、城際客運、社會團體等客車,以及目前在特定區域示範應用的新型通勤小巴。
2025年左右,限定場景公交車(如BRT)CA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限定場景接駁車HA級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應用。
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接駁車規模化應用,限定場景HA級自動駕駛公交車(BRT)商業化應用, HA級自動駕駛城市道路公交車開始進入市場。
2035年以後,實現城市道路公交車HA級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應用,高速公路客運車HA級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隨技術發展,逐步實現全路況條件下的自動駕駛。
智能網聯汽車具有全新的產品形式,與之帶來的是創新性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新一代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多領域技術都已經與智能網聯汽車深度融合,將對產品發展和開發模式產生巨大影響。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正處於關鍵期、攻關期,《技術路線圖 2.0》的制定將支撐政府自動駕駛產業規劃、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引導社會資源集聚,為中國汽車產業緊抓歷史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支撐製造強國建設指明發展方向,提供決策參考。
下一步,編制團隊將把握產業技術發展脈搏,持續更新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支持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實踐。同時詮釋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應對國際發展態勢,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影響力。
新基建
5G
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