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

2021-01-14 中商情報網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附全文)發布時間:2021-01-11 17:02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從工信部了解到,為營造更好的測試示範環境,共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組織行業機構、重點企業等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的修訂,已形成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以下為具體內容:

(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製造強國、科技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建設,推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規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

第二條本規範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

本規範所稱道路測試,是指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區域範圍內等用於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各類道路指定的路段進行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活動。

本規範所稱示範應用,是指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區域範圍內等用於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各類道路指定的路段進行的具有試點、試行效果的智能網聯汽車載人載物運行活動。

本規範所稱測試區(場),是指在固定區域設置的具有封閉物理界限及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所需道路、網聯等設施及環境條件的場地。

第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推動和促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工作並發布相關信息。

第四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依據本規範制定實施細則,具體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工作。

本規範所稱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包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地級市的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

第二章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

第五條道路測試主體是指提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申請、組織道路測試並承擔相應責任的單位,應符合如下條件: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

(二)具備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業務能力;

(三)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具備足夠的民事賠償能力;

(四)具有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評價規程;

(五)具備對道路測試車輛進行實時遠程監控的能力;

(六)具備對道路測試車輛進行事件記錄、分析和重現的能力;

(七)具備對道路測試車輛及遠程監控平臺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六條示範應用主體是指提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申請、組織示範應用並承擔相應責任的一個單位或多個單位聯合體,應符合如下條件: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或多個獨立法人單位組成的聯合體;

(二)具備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技術研發、試驗檢測或示範應用運營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業務能力;

(三)由多個獨立法人單位聯合組成的示範應用主體,其中應至少有一個單位具備示範應用運營服務能力,且各單位應籤署運營服務及相關侵權責任劃分的相關協議;

(四)對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具備足夠的民事賠償能力;

(五)具有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方案;

(六)具備對示範應用車輛進行實時遠程監控的能力;

(七)具備對示範應用車輛進行事件記錄、分析和重現的能力;

(八)具備對示範應用車輛及遠程監控平臺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駕駛人是指經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授權負責道路測試、示範應用安全運行,並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從車內採取應急措施的人員。

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駕駛人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籤訂有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

(二)取得相應準駕車型駕駛證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

(三)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被記滿12分記錄;

(四)最近1年內無超速50%以上、超員、超載、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記錄;

(五)無飲酒後駕駛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記錄,無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記錄;

(六)無致人死亡或者重傷且負有責任的交通事故記錄;

(七)經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培訓合格,熟悉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評價規程、示範應用方案,掌握車輛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操作方法,具備緊急狀態下應急處置能力;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是指申請用於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輛和專用作業車,不包括低速汽車、摩託車,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未辦理過機動車註冊登記;

(二)滿足對應車輛類型除耐久性以外的強制性檢驗項目要求;對因實現自動駕駛功能而無法滿足強制性檢驗要求的個別項目,需提供其未降低車輛安全性能的證明;

(三)具備人工操作和自動駕駛兩種模式,且能夠以安全、快速、簡單的方式實現模式轉換並有相應的提示,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將車輛即時轉換為人工操作模式;

(四)具備車輛狀態記錄、存儲及在線監控功能,能實時回傳下列第1至4項信息,並自動記錄和存儲下列各項信息在車輛事故或失效狀況發生前至少90秒的數據,數據存儲時間不少於1年:

1.車輛標識(車架號或臨時行駛車號牌信息等);

2.車輛控制模式;

3.車輛位置;

4.車輛速度、加速度、行駛方向等運動狀態;

5.環境感知與響應狀態;

6.車輛燈光、信號實時狀態;

7.車輛外部360度視頻監控情況;

8.反映駕駛人和人機互動狀態的車內視頻及語音監控情況;

9.車輛接收的遠程控制指令(如有);

10.車輛故障情況(如有)。

第三章道路測試申請與審核

第九條提交道路測試申請前,道路測試主體應確保道路測試車輛在測試區(場)等特定區域進行充分的實車測試,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規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發布的測試要求以及道路測試主體的測試評價規程,具備進行道路測試的條件。其中:

(一)道路測試車輛自動駕駛功能應由國家或省市認可的從事汽車相關業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測試。測試內容應包括附件1所列自動駕駛功能通用檢測項目及其設計運行範圍所涉及的項目;

(二)測試區(場)的測試道路、網聯環境和配套服務設施等應滿足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規範,其運營主體應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

(三)第三方檢測機構應對測試結果真實性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十條道路測試主體向擬開展測試的路段或區域所在地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出道路測試申請。申請材料應包括:

(一)道路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和道路測試車輛的基本情況;

(二)道路測試車輛的自動駕駛功能等級聲明以及自動駕駛功能對應的設計運行條件說明,包括設計運行範圍、車輛狀態和駕駛人狀態等;

(三)道路測試車輛設計運行範圍與擬申請道路測試路段、區域內各類交通要素對應關係說明;

(四)屬國產機動車的,應當提供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未進入公告車型的應當提供出廠合格證明和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相應車型強制性檢驗報告;屬進口機動車的,應當提供進口機動車輛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隨車檢驗單和貨物進口證明書;

(五)自動駕駛功能說明及其未降低車輛安全性能的證明;

(六)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七)對具有網聯功能的車輛或遠程控制功能的監控平臺,應提供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採取的風險應對措施證明。

(八)道路測試主體自行開展的模擬仿真測試與測試區(場)等特定區域實車測試的證明材料;

(九)國家或省市認可的從事汽車相關業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委託檢驗報告;

(十)經第三方評審通過的道路測試方案,至少包括測試路段或區域、測試時間、測試項目、測試評價規程、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十一)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憑證以及每車不低於五百萬元人民幣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憑證或不少於五百萬元人民幣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事故賠償保函。

第十一條對已經或正在進行道路測試的智能網聯汽車,如需增加道路測試車輛數量或在其他省、市進行相同或類似功能的道路測試,道路測試主體可持原申請材料、道路測試通知書及證明車輛配置相同的相關材料等,向擬申請道路測試的所在地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申領道路測試通知書;測試駕駛人發生變更的,須提交變更後的測試駕駛人基本信息及相關規定條件材料。其中:

(一)申請增加道路測試車輛數量的,應對擬增加的道路測試車輛數量及必要性進行說明,除原申請材料外,還應按本規範第十條第(四)(六)(十)項規定提供擬增加車輛的申請材料;

(二)申請在其他地方進行道路測試的,除原申請材料、原省市發放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以及證明其在原測試地完成的道路測試安全性的相關材料外,還應按本規範第十條第(三)(十)項規定提供相關材料;如擬申請的道路測試所在地規定進行具有當地道路交通特徵的場景等附加項目測試的,還應取得其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授權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附加項目檢驗報告。

第十二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受理、審核道路測試申請,為審核通過的道路測試車輛出具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見附件2),於每年6月、12月將道路測試通知書申請、出具情況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其中:

(一)對初始申請或增加相同配置的道路測試車輛在10輛及以上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自動駕駛功能測試抽查;

(二)對持有其他省、市出具的、且在有效期內的道路測試通知書申請在當地進行道路測試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按照本規範第十一條受理、審核測試申請,對符合條件的道路測試車輛出具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相應省、市級政府準許持其他省、市核發的道路測試通知書、臨時行駛車號牌在本行政區域進行道路測試的除外;

(三)除以上要求外,對申請增加道路測試車輛或申請異地道路測試的,如果已經按國家、行業相關標準規範通過附件1所列自動駕駛功能通用檢測項目測試的,不應重複進行相同項目的測試。

第十三條道路測試通知書應當註明道路測試主體、車輛識別代號、測試駕駛人姓名及身份證號、測試時間、測試路段、區域及測試項目等信息。其中,測試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8個月,且不得超過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及保險憑證的有效期。

第十四條如需變更道路測試通知書基本信息,由道路測試主體提交變更說明及相應證明材料,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後出具變更後的道路測試通知書,並收回原道路測試通知書。

道路測試通知書到期後,可重新申領。其中,車輛配置及道路測試項目等未發生變更的,無需重複進行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發生變更的,由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授權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根據變更情況進行相應的測試。

第十五條道路測試主體憑道路測試通知書及《機動車登記規定》所要求的證明、憑證,向道路測試通知書載明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領試驗用機動車臨時行駛車號牌。

第十六條臨時行駛車號牌規定的行駛範圍應當根據道路測試通知書載明的測試路段、區域合理限定,臨時行駛車號牌有效期不應當超過道路測試通知書載明的測試時間。

臨時行駛車號牌到期的,道路測試主體可憑有效期內的道路測試通知書申領新的臨時行駛車號牌,無需重複進行自動駕駛功能測試。

第四章示範應用申請與審核

第十七條對初始申請或增加配置相同的示範應用車輛,應以自動駕駛模式在擬申請示範應用的路段和區域進行過合計不少於240小時或1000公裡的道路測試,在測試期間無交通違法行為且未發生道路測試車輛方承擔責任的交通事故。

申請進行示範應用的路段或區域不應超出道路測試車輛已完成的道路測試路段或區域範圍。

第十八條示範應用主體向其擬進行示範應用的路段或區域所在地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材料,應包括:

(一)示範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的基本情況;

(二)示範應用車輛在申請進行示範應用的路段或區域已完成的道路測試的完整記載材料;

(三)對具有網聯功能的車輛或遠程控制功能的監控平臺,應提供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採取的風險應對措施證明。

(四)經第三方評審通過的示範應用方案,至少包括示範應用目的、路段或區域、時間、項目、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五)搭載人員、貨物的說明;

(六)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憑證以及每車不低於五百萬元人民幣的交通事故責任保險憑證或不少於五百萬元人民幣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事故賠償保函。

對開展載人示範應用的,應包括為搭載人員購買的座位險、人身意外險等必要的商業保險。

第十九條如需增加配置相同的示範應用車輛數量,示範應用主體應對擬增加的車輛數量及必要性進行說明,並持原申請材料、示範應用通知書、證明車輛配置相同的相關材料等,向所在地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出增加示範應用車輛的申請。

第二十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受理、審核示範應用申請,為審核通過的車輛出具智能網聯汽車道路示範應用通知書(見附件3),於每年6月、12月將示範應用通知書申請、出具情況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示範應用通知書應當註明示範應用主體、車輛識別代號、示範應用駕駛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示範應用時間、示範應用路段或區域及示範應用項目等信息。其中,示範應用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8個月,且不得超過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及保險憑證的有效期。

第二十一條示範應用主體可憑示範應用通知書及《機動車登記規定》所要求的證明、憑證,向示範應用通知書載明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領試驗用機動車臨時行駛車號牌。

臨時行駛車號牌規定的行駛範圍應當根據示範應用通知書載明的示範應用路段、區域合理限定,臨時行駛車號牌有效期不應當超過示範應用通知書載明的示範應用時間。

臨時行駛車號牌到期的,示範應用主體可憑有效期內的示範應用通知書申領新的臨時行駛車號牌。

第五章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

第二十二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在轄區內選擇具備支撐自動駕駛及網聯功能實現的若干典型路段、區域,供智能網聯汽車開展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並向社會公布。道路測試、示範應用路段和區域內應設置相應標識或提示信息。

第二十三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特別是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路段、區域周邊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的時間、項目及安全注意事項等。

第二十四條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應當遵守臨時行駛車號牌管理相關規定。未取得臨時行駛車號牌,不得上路行駛。

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駕駛人均應遵守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嚴格依據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通知書載明的時間、路段、區域和項目開展工作,並隨車攜帶通知書備查。不得在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過程中在道路上開展制動性能試驗。

第二十五條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車身應以醒目的顏色分別標示「自動駕駛道路測試」或「自動駕駛示範應用」等字樣,提醒周邊車輛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注意,但不應對周邊的正常道路交通活動產生幹擾。

第二十六條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駕駛人應在車內始終監控車輛運行狀態及周圍環境,當發現車輛處於不適合自動駕駛的狀態或系統提示需要人工操作時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第二十七條在道路測試過程中,除經專業培訓的測試人員和用於模擬貨物的配重外,車輛不得搭載其他與測試無關的人員和貨物;在示範應用過程中,可按規定搭載探索商業模式所需的人員或貨物,提前告知搭載人員及貨物擁有者相關風險,並採取必要安全措施;搭載的人員和貨物不得超出道路測試車輛的額定乘員和核定載質量。

車輛在道路測試及示範應用過程中,不得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不得搭載危險貨物。

第二十八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過程中,除通知書載明的路段或區域外,不得使用自動駕駛模式行駛;車輛從停放點到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路段、區域的轉場,應使用人工操作模式行駛。

第二十九條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過程中,不得擅自進行可能影響車輛功能、性能的軟硬體變更。如因測試需要或其他原因導致車輛功能、性能及軟硬體變更的,應首先停止相關的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並向當地主管部門申請變更或備案;經審核批准後,方可繼續進行道路測試、示範應用。

第三十條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應每6個月向出具通知書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提交階段性報告,並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結束後1個月內提交總結報告。

第三十一條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進行動態評估,於每年6月、12月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報告轄區內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情況。

第三十二條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當撤銷其相應的通知書並終止道路測試、示範應用:

(一)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與原申請(包括申請變更)車輛不符的;

(二)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認為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活動具有重大安全風險的;

(三)道路測試車輛、示範應用車輛有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逆行或者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可以處暫扣、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或拘留處罰等的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

(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重傷、死亡或車輛毀損等嚴重情形的。

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撤銷道路測試、示範應用通知書時應當一併收回臨時行駛車號牌,並轉交給臨時行駛車號牌核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未收回的,書面告知核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公告牌證作廢。

第六章交通違法與事故處理

第三十三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按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對駕駛人進行處理。

第三十四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應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規章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確定損害賠償責任;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當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作出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在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時,當事人應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

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每月應將道路測試、示範應用期間發生的交通事故情況上報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造成人員重傷或死亡、車輛損毀的,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應在24小時內將事故情況上報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未按要求上報的可暫停其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活動24個月。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在3個工作日內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

第三十六條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主體應在事故認定後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方式將事故原因、責任認定結果及完整的事故分析報告等相關材料上報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應在5個工作日內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規範所稱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雲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通常也被稱為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包括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是指在系統的設計運行條件下完成所有動態駕駛任務,根據系統動態駕駛任務接管請求,駕駛人應提供適當的幹預;高度自動駕駛是指在系統的設計運行條件下完成所有動態駕駛任務,在特定環境下系統會向駕駛人提出動態駕駛任務接管請求,駕駛人/乘客可以不響應系統請求;完全自動駕駛是指系統可以完成駕駛人能夠完成的所有道路環境下的動態駕駛任務,不需要駕駛人/乘客介入。

本規範所稱設計運行條件(OperationalDesignCondition,ODC)是駕駛自動化系統設計時確定的適用於其功能運行的各類條件的總稱,包括設計運行範圍、車輛狀態和駕乘人員狀態等條件。其中,設計運行範圍(OperationalDesignDomain,ODD)是駕駛自動化系統設計時確定的適用於其功能運行的外部環境條件,一般包括:1)道路邊界與路面狀態;2)交通基礎設施;3)臨時性道路變更;4)其他交通參與者狀態;5)自然環境;6)網聯通信、數字地圖支持等條件。

第三十八條本規範自202年月日起施行。《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工信部聯裝〔2018〕66號)同時廢止。

相關焦點

  •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公開徵求意見
    公開徵求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的意見為營造更好的測試示範環境,共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組織行業機構、重點企業等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的修訂,已形成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徵求意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
    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徵求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的意見。主要內容包括總則、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道路測試申請與審核、道路測試申請與審核、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交通違法與事故處理、附則。
  • 《嘉興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新聞發布...
    10日上午,嘉興市經信局、嘉興市公安局、嘉興市交通運輸局共同舉辦《嘉興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新聞發布會暨首批測試牌照發放儀式。 會上,市經信局倪英副局長介紹了《實施細則》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
  • ...即將開放的測試區,長沙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
    雷鋒網按:4月16日,長沙市政府發布了《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長沙成為了繼北京、上海、重慶之後,國內第四座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則的城市。也是在三部委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之後,國內第一座響應該規範的城市。該管理規範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兩年。值得注意的是,該車輛要求測試主體的測試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8個月,並規定車身應以醒目的顏色標識「自動駕駛測試」字樣,提醒周邊車輛注意。在發布管理實施細則之前,長沙市早就做好了搶佔自動駕駛先機的準備。
  • 汽車智能化與網聯化持續升溫 新玩家不斷入場
    工信部《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也於當天公開徵求意見。機構認為,智能汽車高歌猛進,將開啟千億級賽道,產業鏈應用加速推進,具備卡位優勢的相關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截至11日收盤,同花順無人駕駛概念板塊漲幅居前,上漲0.48%,聯創電子、四維圖新、華陽集團、德賽西威等多隻個股漲停,長城汽車、啟明信息、萬集科技等漲超5%。
  • 千方科技建設全球首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道路
    2017年9月6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推動,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主導建設的「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宣布正式啟動全球第一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道路服務。
  • 智能網聯汽車電磁輻射發射測試面臨的挑戰
    1 智能網聯汽車電磁輻射發射測試面臨的挑戰 智能網聯汽車引入了更多的智能安全子系統與網聯通信子系統,這些新系統與傳統汽車子系統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不僅通過內部傳感器收集汽車內部的運行信息,還通過全新的外部傳感器,如蜂窩移動通信天線、V2X 通信天線、車載毫米波雷達、視頻圖像採集系統等,主動地收集車輛周圍,甚至超出視野範圍的交通信息及其他車輛運行狀態信息。
  • 6月新政匯總 | 32項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5項技術標準
    10、工信部:將規劃5905-5925MHz為車聯網直連通信工作頻段6月27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公開徵求對《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連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的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的意見。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核心內容概要
    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由於採用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駕乘安全性和舒適性顯著提高,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數量大幅降低,交通出行和物流運輸效率顯著提升,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和汙染排放有效降低。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重磅發布
    大會現場,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線、願景和戰略目標進行詳細介紹。《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
  • 深圳《道路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規範》徵求意見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了填補我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標準體系對於道路側建設要求的空白,規範道路側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和安全管理,我委組織制定了深圳市地方標準《道路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規範》(見附件1)。
  • 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發布 汽車「智商」鑑定有標準
    6月23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國內首個「i-VISTA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框架」(以下簡稱框架),該框架從市場背景、技術優勢、服務對象、測評規則等方面,對i-VISTA這個目前業內最權威、最專業的智能網聯汽車評價體系,進行了詳盡的解讀和展示。該框架填補了行業空白,終結了國內智能網聯汽車各行其是、任性生長的混亂局面。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10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可實現在限定區域內進行商業化應用;到2030年,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佔比達到7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場景下廣泛應用。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北京啟動智能網聯汽車與自動駕駛地圖應用試點工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記者今日(1月13日)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目前,北京市啟動智能網聯汽車與自動駕駛地圖應用試點工作,目前已開放企業及科研機構申請參與試點測試。試點區域基礎地圖數據免費供相關單位研究測試使用。
  •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迎來高成長期 金溢科技構築智慧交通未來
    包含自動駕駛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新基建重要應用之一,它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人工智慧等行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亦是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和電子信息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智能網絡汽車測試管理,不斷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
  • 《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北京市交通委聯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北京市經濟信息委等部門,制定發布了《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兩個文件,規範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實際道路測試
  • 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1月第一周) | 小馬智行與一汽合作量產自動駕駛...
    百度獲銀川發放的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近日,在2020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期間,銀川市政府分別為百度網訊、滄州雲圖科技、海梁科技、嬴徹科技4家企業的7輛自動駕駛車輛,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牌照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0月第四周)|長三角半封閉測試示範啟動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0月第三周)|北京自動駕駛計程車增停靠站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0月第二周)|工信部支持創建車聯網先導區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0月第一周)|國家智能汽車監管平臺啟動智能網聯汽車周報(9月第四周)|北京建高級別自動駕駛區智能網聯汽車周報(9月第三周
  •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投產,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標準...
    11月19日,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正式投產。近日,智華(廣東)智能網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賴斯楷,註冊資本550萬,經營範圍含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交流;汽車零配件批發;五金產品批發;五金產品零售;物業管理等。
  • 國內測試裡程最長,濟南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授牌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汲佩德在講話中指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汽車技術正朝著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當前汽車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創新發展的熱點和焦點。濟南市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和產業鏈的重點突破方向,《濟南市促進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對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範給予專項支持。
  • 《幹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解讀
    為加強對幹細胞臨床試驗研究機構的監督管理,保證幹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在高水平的醫療機構規範開展,2012年,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規範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委員會研究制定了《幹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基地管理辦法》),經反覆研討,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