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代青銅器》正式出版

2020-12-03 光明網

  日前,《陝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精選了陝西境內出土的100件(組)青銅器,主要圍繞青銅器的發現、發掘、流傳、收藏和研究過程,以及器物的特點特徵、歷史地位、文化內涵及重要意義,重點講述了青銅器背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學習了解陝西歷史、研究青銅器文化的一部精品力作。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生前為作者題詞寄語,陝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吳鎮烽為本書作序,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懋鎔為本書題寫了書名。該書圖文並茂,以文字敘述為主,每件青銅器不僅配有器形、銘文照片,還可掃描二維碼聽取音頻介紹,為文、圖、聲一體化傳播。

  據介紹,該書運用學術考究方法,注重對器物出土流傳信息考證,糾正了一些網絡文章傳播中的謬誤,並對眾多學者關於器物斷代、銘文辨識的考證進行了詳細介紹。作者沒有著重介紹每個器物的文字紋飾或斷代研究,而是另闢蹊徑,重點挖掘青銅器的重大背景,著重介紹青銅器的重要意義,彌補了青銅器研究的一個重要缺失。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劉國忠教授認為,該書很好地實現了學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統一,讓讀者看到了這些國寶背後的曲折故事,也更能體會出這些國寶的魅力和價值。陝西省社科聯名譽主席、西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趙馥潔認為,該書既具有清新曉暢的通俗性,又有莊重嚴謹的學術性,是一部難能可貴的集考古、文物、歷史和文化意義於一體的重要著作,是一幀為陝西古代青銅器所畫的工筆肖像。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趙世超認為,該書不僅詳細記錄了出土於陝西境內的重要青銅器的發掘、收藏的歷史,同時又介紹了學術界對這些青銅器的研究進程與成果,兼具了可讀性與學術性,是一本非常好讀且有用的研究專著。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認為,該書是傳播中國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弘揚傳統文化、將小眾知識轉化為大眾文化的重要實踐;原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周天遊認為,該書既有較高學術價值,又兼具較強普及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有益之作。

  作者楊曙明系陝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客座研究員,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100多篇,出版《雍秦文化》等著作8部。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哲浩 通訊員 張航智)

[ 責編:曾震宇 ]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然而在陝西臨潼姜寨遺址中發現的黃銅片、黃銅管金屬物,顯示在6500~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對銅的冶煉、鑄造技術! 儘管中國不是最早出現青銅器的國家,但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因為中國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技術高超及品種繁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陝西出土的青銅器發現了古代魯國
    也就是說,在商代,魯國在湖北竹山縣和陝西晉康市。但也有人說,魯國在商朝時在河南盧氏縣,商朝後期,魯國被商王禁止南遷。此後,魯人經歷了商末、西周和春秋時期。一般來說,西南地區的原住民被稱為"蠻"。從"魯戎"的稱謂來看,他們可能是從西方移民過來的。路的前身是"路","路"不是"路"的第一個字。"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三、中國青銅時代的特點 1.中國古代青銅器種類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紋飾之瑰麗、銘文之豐富、鑄造技術之複雜,在世界藝術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創造的青銅藝術的輝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古國的青銅時代所無法比擬的。
  • 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繁盛於夏商周時期,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造型莊重華麗,紋飾精湛優美,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銘文內容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文字發展演變的珍貴資料。那麼,夏商周三代的典型青銅器都長啥樣?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引言古代青銅器冶鑄技術,是我國科技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課題雖已有不少學者探討。仍有若干疑難問題有待解決。這裡只能根據已有成果,試作簡單的概括。青銅器的製作過程,應該從青銅是怎樣生產的說起。青銅器上鑄出的文字,也是先在範上做好的。過去收藏家曾藏有一件西周期卣蓋的內範,上面有突起的兩行文字,即其實例。中國古代青銅器又有用失蠟法鑄造的。失蠟法是用蠟做成內模,古稱蠟樣。蠟樣可以做得極為精細,受熱後蠟即熔化流出,從而避免取模的困難。此法便於製造形狀複雜的器物。長期以來,學術界以為先秦沒有失蠟法。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咀頭村的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截至本月27日正在發掘過程中的8壁龕墓已發現49件青銅器,其中最新發現的一個龕中竟然存在著兩簠、兩鼎、四簋和一鈴的器物組合,奇特而罕見。青銅器在商周時期屬於奢侈品,其排列組合一般比較講究,有一定的規律性。
  • 中國科研團隊建立古代青銅器產地研究資料庫初具規模
    鄖縣喬家院墓地出土青銅器。羅武幹課題組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司母戊(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乳釘紋青銅爵……在博物館展出的造型精美的古代青銅器頗受觀眾矚目。不過,這些青銅器的出土地並不一定就是產地,它們的產地研究也是考古學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秦代的青銅器,已經有了令人矚目的發展
    中國古代歷史應當怎樣分期,曾經是學術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但不管如何說,秦的重新統一全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總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大轉變。先秦青銅器與秦漢青銅器之間,也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最突出的是後者已基本脫離了商周那種禮制,越來越日用化了。
  • 茹家莊出土古怪的青銅器,經過專家鑑定,它是古代消失的異獸!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魚國,這個名字也太奇怪了,不是小編自己偽造的吧,這個魚國真的不是小編向壁虛造,而是真實存在的,小編今天先從魚國的墓地寫起,接著重點說一說,證明魚國存在的一件青銅文物,您想要知道這件事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給您揭秘吧:1974年,陝西寶雞有一個茹家莊,當地的農民正在黃土臺塬上平整土地,他們在挖掘一個凸起的丘陵時,一位村民的钁頭下,突然刨出了大量的馬骨
  • 《陝西維管植物名錄》出版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書的出版發行對陝西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外來入侵植物的監測有較大的實用價值,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對農、林、生物、醫藥、地理、環保等部門的教學、科研、生產利用等方面都是必要的參考資料;更重要的是為未來編寫《陝西植物志》奠定基礎。
  • 科學家讓泥芯「開口」 講述青銅器產地故事
    殘留泥芯可能包含青銅器「出生地」信息  鑄造地與礦料來源是青銅器生產鏈條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鑄造一件青銅器所用的金屬原料,比如銅錠、錫錠及鉛錠等,應當來自古代各金屬礦山,而現已發現的鑄銅作坊遺址多在古代城市遺址附近、遠離古礦冶遺址。這說明青銅器的鑄造地與礦源是不同的。
  • 李學勤|青銅器和金文最低限度閱讀書目
    馬承源先生主編的《中國青銅器》(修訂本),是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寫的教材,為學習青銅器者提供了系統的知識基礎。篇幅更大的是朱鳳瀚主編的《古代中國青銅器》,目前正在增補,不久印行的新版內容將更豐富和及時(編按:本書現已出版,名為《中國青銅器綜論》)。日本學者林巳奈夫有《殷周青銅器綜覽》,共三大卷,特點是廣收流散材料,頗有不易見到的。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青銅器上的西周史
    在這裡,不僅能讀出國家、地域觀念在國人心中佔據的厚重地位,還能透過承載西周生活模式、禮儀制度的青銅器,依稀辨出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西周王朝的運行軌跡。青銅器內側銘文清晰可辨。周厲王真是暴君嗎古代歷史文獻彙編《逸周書》有言:「殺戮無辜曰厲」。在傳統歷史體系中,周厲王往往被認為是繼夏朝桀,商朝紂之後的第三位暴君。《史記》裡周厲王的形象也相當不堪——是生活荒淫無度,搜刮民財,又壓抑民意的暴君,最後激起「國人暴動」,落得個身死他鄉的下場。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原標題: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塊範法和失蠟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館藏 東周饕餮紋鼎鑑範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巡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漢三星堆的「銅人頭像」等諸多青銅器正向觀眾訴說神秘地古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