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2020-12-03 杞棠鑑定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

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西周雙兔車軎(音衛)

元、明時期,青銅器的仿製技術不如宋代,製作粗糙,易於辨認。清代早期,青銅器的仿製多整器作偽,器形和紋飾不倫不類。乾嘉之後,常見在真器上偽作銘文的情況,但往往將西周的銘文刻於商代的器形上,造成明顯的破綻,且刻字技術較差。山東濰縣是清代青銅器作偽的大本營,多仿陳介祺的藏品。

商代史鼎

西安和洛陽是近代以後青銅器作偽的中心。洛陽除青銅器以外,還作偽金銀器和鎏金銀器,這些贗品多被歐美一些國家收走;西安多仿秦詔版和秦量。

秦始皇詔文權

二·青銅器辨偽的方法

(一) 從鑄造工藝方面辨偽

1.範線的辨別:所謂範線,是陶範在拼合時,因微小的錯位所呈現出來的痕跡。這種痕跡有明顯的,也有不甚明顯的,但作偽者不懂這一緣由,往往把範線合攏的痕跡,處理得非常平整對稱,其實這正是作偽的破綻之處。

西周晚期仲柟父簋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是用陶範法鑄成的。判斷青銅器是否用陶範法鑄成,要看青銅器是否有塊範對合的痕跡,也就是看應該合範處是否留有對合的範痕,即是否有「線」。任何一件塊範鑄造的青銅器,很難做到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跡。有的器物紋飾不多,表層素麵較大,合範的痕跡容易修飾,但在隱蔽處,如鼎的耳內和腹下部,還會遺留痕跡。用蠟模法偽造的青銅器,表面製作較精細,是沒有任何範痕的。為了掩人耳目,造假者就在模上貼蠟片,所貼蠟片不合縫,鑄成後的青銅器上會留有痕跡,容易使人誤以為是範線。但這種做法在青銅器上形成的範痕是凹陷的,與範鑄法不同。

西周晚期杜伯盨

2.重量的辨別:新鑄之器一般重於原器,這是偽品或仿製品的通常特點。產生這一情形有兩個原因:首先,作偽的青銅器沒有經過長期的氧化或腐蝕,與真品埋藏在地下二千多年而經過長期腐蝕是不同的。經過數千年慢慢腐蝕的青銅器,因有發氣量,器物表面略有膨脹,比重下降,而偽鑄品沒有這一過程,就顯得比較重。另一方面,偽器的蠟模製造都略厚於原器,仿造者往往未見原物,因而蠟胎的成型也未能如原器壁之薄,這是一個先天的毛病,因此偽鑄器的器壁一般都厚於原器。

商代早期獸面紋簋

3.聲音的辨別:偽器系新鑄,經叩擊後聲音清脆,猶如新銅。而經過地下腐蝕較深的青銅器,銅質已經礦化,所以發音渾濁者居多。當然,埋藏在及其乾燥而又純粹的土層中的青銅器,敲擊音也有甚佳的。

商代後期矢壺

4.範土顏色的辨別:範土通常有紅、灰兩色,黑色的範土未見。若見到黑色範土,一般是存在翻砂跡象。因為,在翻砂時,泥土中要放入適量的石墨和有機物,這些物質經過碳化後就會呈現黑色。絕大部分傳世或出土的青銅器,不少尚保存著範土,有的在比較明顯的地方,如簋、壺、卣的圈足等會留有少量的痕跡。這一方面,在鑑定時也可以作為參考。

商代後期獸面紋兕觥

(二)從器形方面辨偽

每一類青銅器,隨著時代的不同,都有它的發展和變化規律。全面掌握各時代各類器的形制特點,是青銅器鑑別的基礎。

商代後期山婦觶

偽器可以分為直接鑄造和拼湊改造兩類。直接鑄造的又可分為三種:一是鑄造的偽器器形和銘文均有所本,儘管模仿得並不準確,但也有一定的水平;二是毫無根據的雜拼,意在作奇,稀見為貴;三是器形或銘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卻改了樣。如器形有所本,但卻鑄上杜撰的銘文;或者銘文有所本,卻鑄在毫不相干的器形上。如頌組器的銘文既長且精,在晚清發現的西周時期帶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中,是首屈一指的。頌組器有鼎、簋、壺等,銘文極為清晰。上海博物館曾收集到一件偽頌壺,其銘文是按照西周宣王時代頌壺原器拓本翻鑄的,但此器形的雙耳是沒有任何根據的。這就是說,作偽者可能根本沒有見到過頌壺的圖形,而是憑想像偽造。

西周晚期頌鼎

拼湊改造的作偽,是水平很低的作偽,但如果不仔細觀察,也有上當的可能。這類作為大多是在舊的器物上部分改造,使人產生新奇感,從而謀得厚利。例如,商代殷墟期的獸面紋斝,型式比較平常,作偽者就在斝的口部另外安裝一個流,使這件平常的斝變成了一件前所未見的器形,從而破壞了器物的真實性。也有整器全是拼湊的情況,如秦代青銅量器和衡器,多為世人所重,因此,刻有秦始皇廿六年和秦二世詔的量器和秦權,偽造者不在少數。例如,有一秦始皇方鬥,四面皆刻有銘文,青銅表層的腐蝕也有相當的程度,作為後埋入土中,若無百年以上,不可能有這樣的表層。但是這件偽造的秦方鬥的四方壁、一方底和柄,都是用焊錫焊接的,柄是一件戈鐓配接的,詔文字體也很淺薄,可以認為是清代中期作偽的實例。

商早期獸面紋斝

(三)從銘文方面辨偽

宋代以來,金石在一切文物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金石家研究的重點是文字,那時,收藏家們對青銅器的收集,也往往偏重在銘文方面,因此,被當作歷史文獻對待的青銅器銘文,往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頌鼎銘文拓片

晚晴是青銅器銘文作偽的主要時期。商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鑄造,是另做一塊銘文範,嵌入主體內範中。有的銘文範嵌得很平整,周圍沒有明顯的痕跡;有的卻嵌得很粗糙,突出於器的表面,如秦公簋的銘文。商周時代在鑄造長篇銘文時,有的還要劃好線條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銘文橫行直行都比較規整,而在陶範上刻銘的技工,技術非常高超,書寫也十分流利。

西周早期堇臨簋及其銘文拓片

由於範土的銘文是陽線條,因此銘文範上的陽文在刻完後,乘溼嵌入主體範中,要避免與外範接觸就需要修正,可能要微作按捺,這樣陽文字的上口就大,所以,鑄成的銘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覺。這種現象必須要進行精細的觀察才能發現。另外,字口內具有磨砂玻璃那樣均勻的無光感,字體筆劃的轉折處呈非常自然的圓勢。而後刻的銘文,有的是有所本,字體比較拘謹、呆板,字口內有或隱或顯得刀鑿痕。

西周早期頂卣及其銘文拓片

偽刻銘文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偽器偽銘、真器偽銘、偽器真銘、真銘增刻偽銘等。鑑定青銅銅器銘文的真偽,除了需要知道各種作偽的方法外,還要懂得各個時代銘文的風格,從而可以判斷書法結體、語彙文法等是否符合。另外,還需要掌握大量的標準字形,掌握得越多,判斷也就越準確。

西周晚期蔡公子壺及其銘文拓片

(四)從紋飾方面辨偽

每一件青銅器的形制、花紋、銘文都要有統一的風格,都應具備一個時代的特點。西周中期的青銅器上,絕不可能出現商代殷墟時期的花紋;商代的獸面紋不可能出現在西周中晚期的獸蹄足鼎上;而竊曲紋、蟠龍紋一類的紋飾,也不可能出現在商和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上。

商代早期獸面紋鼎

十九世紀初直到三十、四十年代,殷墟青銅器和所謂的「戰國式」青銅器,大量流向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古玩肆,因此「滿花器」和「三層花器」的作偽就興盛起來。以作偽銘為主而不善於鑄造精細花紋的山東濰縣造贗品的作坊逐漸衰落,而善於鑄造精美花紋的蘇州周梅谷作坊和北京地區的造偽器作坊迅速興起,這些作偽的作坊同時也修配古玩肆的青銅器。

周梅谷作坊使用失蠟法,技巧精湛,大大超過山東濰縣的水平,偽鑄近乎殷墟出土精麗風格的青銅器。偽刻青銅器的花紋,大多是根據圖錄上的紋飾,再與器形相配,有時部位條件不同,就要作局部增減,有些圖錄本身的紋飾已經變了形,因此仿刻也就失之千裡。

完整的方彝蠟模造型

(五)從鏽蝕情況辨偽

1.青銅器鏽蝕稱謂

商周青銅器長期埋藏於地下,由於各地區的土質成分、地下水及墓葬內有機物腐蝕所產生的化學成分不同,這些因素作用於青銅器表層,青銅本身會引起質變,成為銅的各種鹽類。有關青銅器鏽蝕的稱謂,有如下幾類:

西周虎戟鎛

(1)皮殼:皮殼又稱「貼骨鏽」,是青銅器在不同存在環境中與周圍多種化學物質長期發生作用,在其表面上生成的一層氧化膜。皮殼色澤溫潤,質感厚實,有棗皮紅、綠漆古、黑漆古、黑綠、黃綠燈多種皮殼。

觥(生坑)仿古青銅作品

(2)薄鏽:薄鏽是指單層鏽,多數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鏽,也有一些青銅器表面的薄綠鏽體重混雜有藍鏽、黑鏽、土鏽和紅鏽。薄鏽多出於青銅器窖藏,窖藏出土的青銅器由於沒有與土壤直接接觸,屬於封閉環境中的大氣腐蝕,而青銅器在缺氧環境,弱或中等濃度的非氧化性酸中都是相當穩定的。

觥仿古青銅作品

(3)厚鏽:厚鏽多出自北方地區,以河南安陽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最為明顯。厚鏽層次多,鏽色多樣,在最底層的皮殼上面通常分布有紅鏽、淺綠鏽、深綠鏽、土鏽等鏽層,鏽蝕的層次非常明顯,而且鏽體堅硬。

西周團龍紋簋

(4)發鏽:發鏽是從青銅器銅胎基體裡產生的鏽蝕,「發」即膨脹之意,這種由內向外形成的鏽蝕會把青銅器基體表層頂起來,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一個個鏽泡。

2.青銅器鏽蝕辨偽

青銅器鏽蝕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青銅器的鏽蝕途徑和鏽蝕機理,為科學、有效地鑑定和保護青銅器提供有力的參考。各個地區的青銅器表層的銅鏽很不相同,從出土的青銅器看,一般來說,陝西地區出土的青銅器,表層保存得較好,銅質分解不嚴重,銅鏽變化不太複雜;而殷墟、洛陽出土的青銅器,銅質層次非常複雜,保存一般不佳,如有的青銅器表層為銅的淺綠色鹽類,附著的銅鏽,第一層為黑色,第二層為棗紅色,第三層為綠色,第四層是土鏽結合的硬塊等。

長江流域湖南、安徽等地銅質本身分解腐蝕相當嚴重,有的只剩下極薄的一層銅質,這種青銅器被稱為「半脫胎」或者「脫胎」器。「脫胎」的青銅器大都出土於長江流域的紅壤地帶,如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但色澤根據出土地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安徽出土的脫胎青銅器,有的地區呈灰綠或灰色,湖北出土的脫胎青銅器,沒有湖南的那樣嫩綠。當然,同一地區出土的脫胎青銅器,色澤也不是絕對的一致。之所以必須詳細觀察各地區青銅器的表層和銅鏽生成的情形,是因為作偽的器物或者部分作偽的器物必然要用銅鏽偽裝,而其表層也需經各種偽裝處理。因此,對青銅器表層和銅鏽仔細觀察,是青銅器辨偽的重要一步。

西周師趛鬲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 5,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5000年至6000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 高。
  • 文物知識:青銅器中的「鼎」,該如何辨別真偽?
    大盂鼎  如何鑑定鼎的真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人都開始追求精神文明,愛好歷史與文化之人,收藏成為了首選的精神享受。正因為人人都喜愛收藏,導致古董造假也越來越多,在魚目混珠中,該如何鑑別青銅器的真偽呢?  青銅鼎的收藏  前文提到,鼎除了是做飯的炊具之外,還是權力的象徵。因此,鼎一直以來都倍受世人的關注。
  • 青銅器賞玩難辨真偽?銘文告訴你,那都不是事兒
    最近許多朋友在問青銅器如何鑑別真偽,說青銅器上一般好多字,聽說有字的更加珍貴,但是苦於沒方法,看不懂銘文,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上幾點個人見解,一般銘文作偽有以下幾種類型:(1)偽器真銘:原有銘文的銅器已殘破,漫漶不清,在偽器口嵌入帶真銘的真器殘片
  • 如何鑑別金銀首飾的真偽
    如何鑑別金銀首飾的真偽?小編向你支招。一、用物理知識,測金銀首飾的密度,鑑別金銀首飾的真偽。方法如下:1、把要測密度的首飾投進盛有200毫升水溶液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毫升數,即該首飾排開水的體積也就是這個首飾的體積。在這裡我們假設該首飾的體積為V立方釐米。(注意1毫升=1立方釐米) 2、用天平稱量要測密度的首飾質量。
  • 談談銅器化學做舊,如何分辨真偽
    之前,我發布了幾篇關於青銅器如何做舊以及如何辨偽的文章,今天給大家講講關於青銅器的化學做舊方法,以及專業的識別真偽的方法。主要是針對這一做舊技術研究出來的辨偽方法,希望大家看了之後,有所幫助。下邊介紹幾種造假最新手法,供文物收藏者鑑別參考。
  •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1,銘文也稱金文,吉金文字的簡稱。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這些名稱在宋代就已經定了,主要來源於青銅器的銘文,沒有銘文的就約定俗成,一直流傳至今。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1,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青銅器則是由青銅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傳統觀點認為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
  • 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繁盛於夏商周時期,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造型莊重華麗,紋飾精湛優美,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銘文內容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文字發展演變的珍貴資料。那麼,夏商周三代的典型青銅器都長啥樣?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二、中國的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考古學範疇的名稱,指以青銅作為鑄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已經有了青銅鑄品,但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目前所知大約是在夏代晚期。中國青銅時代的結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與民族一樣,是由於鐵器被廣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銅在社會物質文化中重要地位。
  • 如何鑑別耐克AJ鞋的真偽?
    從1980年AJ系列面世之時,順應了美國人對籃球文化的追崇,隨之進入大眾主流媒體,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歐美,30多年來,購買和收藏喬丹鞋已經不再是另類的怪癖,而是一種文化。如果說假的奢侈品手袋幾乎都是在賺女人的錢,那麼假AJ鞋可就男女通殺了。AJ鞋的真假鑑別是比較難的。
  • 中醫談如何鑑別真偽卷柏
    卷柏為卷柏屬的植物,又名九死還魂草,既可以觀賞,同時要還可以入藥,生活中也有很多偽劣的卷柏,有以同科植物翠雲草的乾燥全草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那麼我們該如何鑑別真偽卷柏呢?卷柏每年春、秋均可採收,但以春季採者色綠質嫩為佳。採後剪去鬚根,酌留少許根莖,去淨泥土,曬乾即可入藥。其性平,味辛,生用破血,炒用止血。
  • 容庚先生如何鑑定青銅器?
    但由於銘文知識不足,所刻銘文,文義荒謬,字體惡劣,真偽易辨。雖有偽刻文字之佳者,但往往文字、形制與古不合; 民國以來,由於青銅器修理經驗較前豐富,作偽技巧趨精,辨偽難度增大。加之印刷技術的進步,影印之法興起,人皆得見影本;辨偽經驗與辨偽理論豐富,人皆提防偽器,故作偽之術因之而日進。
  • 中國科研團隊建立古代青銅器產地研究資料庫初具規模
    鄖縣喬家院墓地出土青銅器。羅武幹課題組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司母戊(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乳釘紋青銅爵……在博物館展出的造型精美的古代青銅器頗受觀眾矚目。不過,這些青銅器的出土地並不一定就是產地,它們的產地研究也是考古學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 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一)
    鑑別青銅器的真偽是個複雜的問題,最常用的是從鑄造方法上辨別真假。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的是「陶範法」。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留的一個商代青銅器作坊遺址,就發現鑄造青銅器的陶範1萬多塊。而偽造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蠟模」,也叫失蠟法。到了後代的偽造者為了偽造的更逼真,也開始使用類似「範鑄法」的鑄造方法,但是和古代的「陶範法」完全不同。所以判斷真假青銅器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 中藥材真偽鑑別新方法—— 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
    近年來,以PCR為基礎的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在中藥材真偽鑑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多基源品種的鑑別及道地藥材鑑別中也嶄露頭角,顯示出了巨大的前景。以人參、西洋參的分子標記鑑別研究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藥材分子標記鑑別的研究軌跡。
  •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1,對中國古代商代青銅器的鑑定,主要是之對商代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進行判斷和辨別
  • Goldbear金表:如何鑑別鱷魚皮的真偽?
    鱷魚皮錶帶是腕錶錶帶中較為頂級的一種,它的紋理深邃而精細,手感也十分柔軟有質感,深受不少消費者的喜愛,但市面上的鱷魚皮錶帶很多,質量水準參差不一,你該如何辨別鱷魚皮錶帶的真假呢?通常來說,假的的鱷魚皮錶帶,一般是仿的鱷魚皮壓花,在別的皮革上壓花,使其看起來像鱷魚皮的紋理,更有直接把標誌打上去直接假冒的。
  • 他進故宮參與古物整理鑑定工作,愛上青銅器,走上青銅器研究之路
    說起故宮人們都很熟悉,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根據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故宮又稱作紫禁城。1912年,清帝退位,根據當時臨時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末代皇帝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並且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瀋陽)故宮所有文物移至北京故宮。為了便於管理,臨時政府在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並派專人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