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家莊出土古怪的青銅器,經過專家鑑定,它是古代消失的異獸!

2020-10-18 李洪文圖書館

我們都知道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可是在當時,還有許多讀者不知道的小國,比如,宋國、衛國、中山國、魯國、薛國和巴國等等。除了這些有名的小國之外,還有一些無名的小國,比如:林胡,樓煩,東胡,儀渠、梁國、越國、滕國,鄒國等等。除了這些,今天小編再說一個更少人知道的魚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魚國,這個名字也太奇怪了,不是小編自己偽造的吧,這個魚國真的不是小編向壁虛造,而是真實存在的,小編今天先從魚國的墓地寫起,接著重點說一說,證明魚國存在的一件青銅文物,您想要知道這件事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給您揭秘吧:

1974年,陝西寶雞有一個茹家莊,當地的農民正在黃土臺塬上平整土地,他們在挖掘一個凸起的丘陵時,一位村民的钁頭下,突然刨出了大量的馬骨。

隨著大量馬骨的出土,寶雞市的文物部門被驚動了,十幾位文物工作者迅速來到了現場,他們最終確定,這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侯一級墓葬的殉馬坑,根據考古的經驗,一旦找到殉馬坑,那麼墓主的陵墓也就距離不遠了。

可是經過幾天的尋找,那位神秘墓主的陵墓還是沒有出現,最後,還是一個老鄉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附近有一塊梯田土質特殊,不僅堅硬,而且板結,根本就不適合種植莊稼。文物工作者們一聽,當時就興奮了起來——土質很硬,那不就是陵墓的封土嗎!

經過對這塊土質很硬的梯田的發掘,當年魚國國君魚伯的墓地就被發現了。雖然魚伯和他的王妃的棺槨和屍骨,全都腐朽成泥,可是在墓中,還是出土了不少的青銅鼎、簋器和樂器。

今天小編單說一件出土的青銅酒器,這件酒器最初的時候,被稱為井姬「羊」形尊。尊有尊貴的蘊意,這種器物,也是羊國國君獨享的禁臠酒器。

這件井姬「羊」形尊擺放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中十多年後,一位上海來的姓馬的青銅器專家,來到了博物館,他看到了這件「羊」形尊,當時就愣住了,以他對青銅器的了解,羊形尊絕對不是這個樣子。

他翻遍資料,並與十多位寶雞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們開了一個「諸葛亮」會,經過分析、討論、認定,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將「羊尊」易名為「貘尊」,貘是什麼東西,難道指的是在北京動物園裡那個貘?貘分很多種,在古代的時候,華夏大地上也有貘獸的存在。只不過由於人為的濫捕濫殺,以及自然環境改變等原因,貘這種異獸在華夏大地上就絕跡了。

在北京動物園裡的貘獸是來自馬來西亞等地的外國貘,它主要的食物是水生植物和草類,也竊食農田的瓜果,可是在過去留下的典籍中,華夏的貘獸,也就是曾經在魚國土地上生活過的貘獸,卻吃鐵食夢。

吃鐵這個容易理解,很多生有利齒的動物,都有吃鐵(過去的鐵不結實,現在的鐵估計動物們基本咬不動了)的習慣,最典型的動物就是大熊貓。

熊貓以竹為食,給人以溫吞吞,圓滾滾的紳士形象,其實,他在歷史的典籍中,絕對不是這麼溫柔的動物,冬季缺鹽的時候,它甚至會破門而入,闖到當地農民的家裡,舔食鍋邊的鹽分,甚至將鐵鍋咬碎,吃到了肚子裡。

(1981年,臥龍崗自然保護區,就發生過大熊貓莉莉吃馬口鐵盆的事件,可是馬口鐵盆的殘渣,卻隨著莉莉的糞便排出體外,它卻安然無恙)

而貘獸在古籍中,直接被叫成了食鐵獸,可見其食鐵的功能,絕對要強於熊貓,至於貘獸能否食夢,這個小編手裡沒有資料,就不敢妄自揣測了。

幾千年前的貘獸死掉後,因為時間太短,其獸骨形成不了化石,故此,我們只能從這件青銅器上,看到已經絕跡的,魚國的「食鐵獸」的形象了

相關焦點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李米佳做客「青睞」??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米佳從1988年7月起從事中國古代青銅器、宣銅器的研究、陳列和保管工作。從國家文物局開辦的「文物學習班」畢業後,李米佳1983年分配到故宮工作,1988年正式來到金石組,師從青銅大師杜?松先生。這一做,李米佳就不知不覺和青銅器相伴了30年。
  •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2001年研究青銅器開始足跡遍布北京、山西、陝西、山東、湖北、湖南、河南等各省市,遍訪各大學及博物館的專家、學者老師,為中國青銅器鑑定及類型學研究做著自己的一份貢獻。域鑑:王榮琳老師,您一直關注的收藏領域是什麼?
  •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 3,打磨修整器物脫範後,表面往往是粗糙的,花紋也不夠清晰,經過打磨修整加工,才成為一件表面光滑,花紋清晰,色彩錚亮的商代青銅器。用陶範法鑄造器物是"一範一器",破範取器,故沒有兩件銅器會是一模一樣的。 4,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關資料鑄造偽器,其器形、銘文、紋飾等都有來歷和參照,有的是器型或銘文只有部分做r參照,部分有意改樣。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這年頭出土的窖藏文物確實還是蠻多的,雖然古代窖藏比不上什麼古墓,但是文物的數量可能不少並不比古墓中發現的少哦,比如大名鼎鼎的何家村窖藏、彭州窖藏、陝西楊家村窖藏等等,這些窖藏中都曾發現震撼國內的考古發現。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另一方面還有美觀上的原因需要補配:博物館的參觀者,還有考古專家都應能夠看到古代人使用那件銅器時的原貌,只有這樣,才能領會和感受到該銅器的鑑賞性,用途及其意義所在。 4,在文物界有這麼一種說法:任何一件文物都有三大價值,一個是藝術價值,即做工的好壞;一個是歷史價值,即它的年代、文化含量;還有一個是研究價值。這三大價值是給一件東西定性為文物的主要依據。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人物名片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文物鑑定專業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中央電視臺《我有傳家寶》欄目學術顧問,北京衛視財經頻道、河南文物寶庫頻道特約鑑定專家,全國工商聯文物藝術品商會顧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期學者推算,這裡先後生產的制約有十萬銅料冶煉出來之後,便送到鑄造青銅器的作坊中去。鑄銅作坊大多數不在銅礦及煉銅作坊附近,因此銅錠必須經過有組織的運輸。這種銅錠,在考古工作中曾發現過。商周時期的鑄銅作坊,有的規模很大。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青銅器仿品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不靠譜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商周楚王孫鍾   X光透視 青銅器難斷真假   青銅禮器仿品幾經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五花八門 業內人士稱:   「青銅器鑑定觀測技術有了新辦法。」昨日,一篇關於用X光片觀測法鑑定青銅器的文章在圈內引發熱議。在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光靠「眼學」判定已無法十拿九穩,那麼輔以高科技就一定靠譜嗎?有專家和行家在受訪時表示,該技術僅解決了觀測品相問題,卻無法認定其真偽。目前仍有部分人將新仿品做舊,並通過數次轉手讓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
  • 容庚先生如何鑑定青銅器?
    1926年被聘為古物陳列所古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清廷所藏青銅器。其辨偽實踐即始於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標誌著其辨偽思想的成熟並形成系統建構。他的辨偽成果代表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青銅器辨偽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長於文獻考據,重資料的排比與梳理,而少理論概括與闡發。我們從其相關著作和辨偽實踐中凝括出三個辨偽思想和七條辨偽方法,以彰著容庚先生在青銅器辨偽史上的獨特貢獻。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青銅器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非常發達,以製作精良,文飾優美,形制勻稱聞名於世。我國國寶級青銅器主要有:1.司母戊鼎2.四單方尊3.三星堆銅像4.毛公鼎5.春秋蓮鶴方壺6.越王勾踐劍等。
  • 祖傳的青銅器,「破四舊」時埋在地下,專家:商周時期真品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頂峰,在當時就製作了很多大型的青銅器,像我們熟知的青銅鼎,青銅簋,青銅劍等等,在此後的歷朝歷代,儘管青銅技術依然存在,但是再也沒有回到商周時期的那種頂峰地位。
  • 他進故宮參與古物整理鑑定工作,愛上青銅器,走上青銅器研究之路
    說起故宮人們都很熟悉,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根據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故宮又稱作紫禁城。1912年,清帝退位,根據當時臨時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末代皇帝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並且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瀋陽)故宮所有文物移至北京故宮。為了便於管理,臨時政府在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並派專人進行保護。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秦漢以後,簠基本消失。 3.盨(xū) 盨是盛放飯食的器具。這是一種由簋演變而來的器形,有一些盨就自銘為簋。它的使用也簋一樣,一般是作偶數組合。盨流行的時間很短,約出現在西周中期,盛行於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以後就不再使用,因此其形制變化不是很大,大約可分為兩種基本形制。
  •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原標題: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有兩種基本的方法,即塊範法和失蠟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或稱土範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
  • 鑑定青銅器,科學得方法原來是這樣
    一直以來,青銅器都藏友們被視為高大上品種,收藏青銅器的人群相對集中,新人很少,老藏家賣的也不多。青銅器交易的萎靡阻礙了收藏市場蓬勃發展,使其成為了小眾的行業,其實有一些並不怎麼貴,10萬塊錢以內能夠買到,但前提得確認是真的。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一·青銅器的作偽歷史我國青銅器仿製最早出現於春秋,至宋代較多,如宋人曾經以春秋晚期宋平公時代的宋公戌鍾為標本,進行仿製;另外,傳世的宋太和鍾和蟠龍紋鍾都是仿製的。宋代仿製青銅器水平較高,但其仿製目的不是為了利用贗品賺錢,而是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仰慕。
  • 青銅器作假手段及真假鑑定方法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鏽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鏽,亂人耳目。
  • 青銅器鑑定小知識
    銅器鑑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藉眼力和經驗,進行觀察;一種是根據儀器化驗、探測和分析的科學方法。細化後便可以分為4種方法,根據銅器鑄造、器形、紋飾、銅器銘文辨偽。  1.根據銅器鑄造辨偽  商周時期,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範法鑄成。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塊陶範拼合澆鑄後留下的範痕,即範線。隨著時代進步,合範的方法有所變化,範痕會隨著變化,但要想在合範地方不露痕跡,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而後代偽者不知道古人鑄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講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蠟模(失蠟)的方法鑄造。
  • 贛江漁民捕獲一條「怪魚」,經過專家鑑定,竟是「水中大熊貓」
    經過當地水產專家鑑定之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水生保護動物。那天一大清早,村民康先生就來到轄區公安局,把他剛剛抓到的一條半斤多的魚交到了民警手裡。民警發現這條魚有著三角形的頭部,一張尖嘴,身上有堅硬的鱗片和菱形骨板,初步判斷應該屬於鱘魚類,但是由於鱘魚雜交品種多,民警請來了當地水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