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2020-12-05 紫色百合香

歡迎點擊藍色關注!

青銅器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非常發達,以製作精良,文飾優美,形制勻稱聞名於世。

我國國寶級青銅器主要有:1.司母戊鼎2.四單方尊3.三星堆銅像4.毛公鼎5.春秋蓮鶴方壺6.越王勾踐劍等。

青銅器具有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每一件青銅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青銅器的發明和盛行,使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但是古代青銅器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各時代青銅器具有什麼樣的特徵?青銅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和作偽手段?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困撓著廣大青銅器收藏愛好者。

紫色百合香如約而至為您分享國之重器-國寶青銅器的相關知識,使您領略瑰麗國寶之美的同時學習到系統、全面的品鑑知識。

一、青銅器發展史

中國青銅器文化分為三個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

形成期是指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經考古發掘記錄,出土文物多為生產、生活用具方面的青銅器,而且此時已經有了範鑄工藝。紅銅與青銅並存,並出現了黃銅。

鼎盛期是指中國青銅器時代,延續了大約1600年左右。包括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這時期的青銅器主要是禮器、兵器和雜器。禮器數量最多,也最為精美。

商代時期青銅器工藝製作精良,數量多,紋飾也非常豐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有了較大的發展,銘文最多可以是幾百字,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非常注重實用價值,紋飾精巧細緻,生活氣息濃烈。最常見的紋飾是饕餮紋。

轉變時期是指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由於戰亂及封建社會的建立使得青銅器已經逐漸被鐵器所取代,各方面也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大多變成日用化器物。

隋唐時期的青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

二、青銅器分類

青銅器主要分為:工具、農具、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共八項。

青銅器禮器主要是指: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青銅器收藏家非常重視禮器的收藏,尤其是帶銘文的禮器。青銅器禮器傳世量較少,因此價值很高。

三、青銅器主要紋飾:

青銅器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幾何紋、動物紋、人物活動紋等。

幾何紋主要有:弦紋、乳釘紋、雲雷紋、繩紋等。

動物紋主要有:獸面紋、龍紋、夔紋、蟠虺紋等。

人物活動紋主要有:宴樂守獵紋、戰鬥紋等。

四、青銅器銘文特點

青銅器銘文也稱為金文或者鐘鼎紋。每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的紋飾特點,例如:

商代中期-春秋時期,銘文一般是鑄成的。陰文多,陽文少。

刻字始於西周初期,流行於戰國至西漢。

戰國時期,銘文大多是刻成的。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藝術字體,列國文字亦不一致,至秦朝統一。

五、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

青銅器鑑定需要了解一些有關青銅器的基本知識,如種類、造型、紋飾、銘文、鑄造工藝等。

1.觀器型

各個時期受政治、經濟、審美因素的影響,器物造型各異。這是青銅器辨偽的重要依據。

偽造青銅器器型一般會有三種辦法:翻模法、仿製法、改造法。

翻模法:利用己有真器器型翻模鑄造。

仿製法:利用真器照片進行完全仿製。

改造法:將很普通的真器加以改造,美化成奇特的造型以冒充名器牟取暴利。

對於翻模法和仿製法需要從以下方面鑑定:

仿製品會比真品要重。仿製品器壁多比真器厚。仿製品各部位比例不協調。

改造法改造的青銅器從各時代紋飾特點加以判斷。

2.觀紋飾

商周時代由於宗教、審美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飾。紋飾做偽手段也非常高明。比如:偽器偽文和真器偽文。

偽器偽紋也就是整器做偽。造假者不會過多的考慮各時期典型的紋飾特徵,而是一味追求線條優美,在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現多個時代的紋飾特徵,非常不自然。

真器偽文就是在素麵的青銅器上人為增添紋飾,但是這種做偽手段也很容易識別,比如,人為增加的紋飾會非常呆板、生硬,沒有神韻。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細部特徵的氧化層方面有無改變。

3.觀銘文

偽器偽銘:整器作偽,一般多仿製長篇的銘文,其實銘文越多破綻也多,建議和該時代文字字跡做對比判定。

真器偽銘:在本無銘文的器物上人為增加銘文,可根據各時代銘文特徵判定。

偽器真銘:相當於用拼接手段再造的青銅器。把殘破的真銘文和偽造的器物拼接在一起。這種做偽手段往往讓人上當受騙。購買者只會注意到其中一處有真品的特徵時就判定整件器物屬於真品其實是武斷的。應該仔細觀察每一部分,有無拼接手段等。

4.觀鏽跡

用漆直接覆蓋在青銅器的表面。這種方法不結實,很容易掉色。

用化學方法使青銅器生鏽,但這種鏽跡多比較薄,呈淺綠色,鏽層少且比較單一,鏽塊邊緣無斷面。

用酒精浸泡漆皮做假鏽。質地鬆軟,顏色發白,容易脫落。

將偽造的青銅器磨去刀痕後用石灰、鹽水、蠟調和顏色整體浸泡,埋入地下,幾年後會生成一層鏽跡,但這種鏽跡不如老器的鏽堅硬。

5.觀銅質

青銅器合金成分也是鑑別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青銅器含銅量越高,氧化就越深,鏽斑也越厚。

6.觀鑄造方法

再精美的青銅器在接合處也會留下破綻。

六、仿古青銅器

各時代都會有仿古青銅器。這種仿製並不是作偽,而是宣揚傳統的禮教等。仿古青銅器也是一種藝術再現。青銅器仿古最早始於宋代,元、明、清仿造規模比較大,傳世器物也較多。

但是各時代仿古青銅器都有各自的特徵:

宋仿古:銅器紋飾比較模糊,器型厚重,質感差,鏽色多為茶色或松石色。明顯特徵是青銅器上多數不留範痕,由於是蠟模法鑄造的。青銅器總體呆滯、粗拙。

元仿古:多用於寺廟祭器,仿古青銅器有形但無神韻,粗獷風格較明顯。形體拙,做工糙。不拘束於古代形制,多帶有本朝風格。

明仿古:數量多,種類繁,銅質細。器表面呈銀白色,出現許多鎏銀紋飾仿古青銅器,但器型與古器有很大變化,不如真器古樸。

清仿古:與明仿古比較接近,但局部加以改造。製作精良,銅質細膩。器表金黃色,一般不作舊。仿品多採用分鑄法,各部分無鑄痕。乾隆時期均刻有「乾隆年制"款」。

總之,歷代仿古青銅器大多是外形近似,但是局部隨意變形。

七、青銅器斷代:

1.參考有關出土文物記錄做對比。

2.觀察青銅器器型、紋飾、銘文、鑄造方法。

3.利用科學儀器,如碳十四鑑定。

4.結合時代特徵鑑定。

八、正確修復和保存青銅器

1.青銅器的保存一定要注意環境因素。溫度、溼度決定了器物的壽命。要在相對穩定、適宜的環境中存放。室內溫度標準數值15℃~25℃,乾燥存放。

2.空氣汙染也不可。乾淨環境中保存。

3.鑑賞青銅器時一定要洗淨雙手,戴上手套,必須輕拿輕放,避免僅抓耳、把、環等薄弱位置,防止青銅器脫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青銅器需要修復時一定要找相關領域的專家修復,由於收藏愛好者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對青銅器有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品鑑國之重器,品鑑百態人生。

我是紫色百合香,每天為您分享不一樣的文玩知識。

感謝大家的收藏及轉發!

相關焦點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臺灣人愛喝茶,他說先喝茶,我說先看東西吧,看了一件不對,看一件又不對,其中有的就是樹脂做的,只有一件沒看出來問題,先放在一邊,剩下那幾件都不是真的。我就問他,這五件東西感覺風格都差不多,這是一個人賣給你的嗎?他說這幾十件都是一個人賣的。我就想這些都不對,就這一件沒問題?有點疑惑。
  • 鑑定青銅器,科學得方法原來是這樣
    一直以來,青銅器都藏友們被視為高大上品種,收藏青銅器的人群相對集中,新人很少,老藏家賣的也不多。青銅器交易的萎靡阻礙了收藏市場蓬勃發展,使其成為了小眾的行業,其實有一些並不怎麼貴,10萬塊錢以內能夠買到,但前提得確認是真的。
  • 青銅器鑑定小知識
    銅器鑑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藉眼力和經驗,進行觀察;一種是根據儀器化驗、探測和分析的科學方法。細化後便可以分為4種方法,根據銅器鑄造、器形、紋飾、銅器銘文辨偽。  1.根據銅器鑄造辨偽  商周時期,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範法鑄成。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塊陶範拼合澆鑄後留下的範痕,即範線。隨著時代進步,合範的方法有所變化,範痕會隨著變化,但要想在合範地方不露痕跡,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而後代偽者不知道古人鑄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講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蠟模(失蠟)的方法鑄造。
  • 容庚先生如何鑑定青銅器?
    1926年被聘為古物陳列所古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鑑定清廷所藏青銅器。其辨偽實踐即始於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標誌著其辨偽思想的成熟並形成系統建構。他的辨偽成果代表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青銅器辨偽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長於文獻考據,重資料的排比與梳理,而少理論概括與闡發。我們從其相關著作和辨偽實踐中凝括出三個辨偽思想和七條辨偽方法,以彰著容庚先生在青銅器辨偽史上的獨特貢獻。
  •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
    2001年正式從事青銅器的收藏與研究,先後從古錢幣、銅鏡、兵器,青銅器入手深入進行青銅器鑑定及青銅器類型學研究。 2004年起,參與過中央電視臺《鑑寶》、《藝術品投資》、《尋寶》,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的錄製工作,並為《民間收藏》電視專題片製作個人專輯。 2004年以後,接受過《北京日報》、《晨報》、《中國菸草報》收藏版等眾多媒體的採訪,關於青銅器收藏及鑑賞的各類文章散見於各大報紙雜誌期刊。
  • 劉雄:關於異形青銅器的辨偽鑑定問題
    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另一方面還有美觀上的原因需要補配:博物館的參觀者,還有考古專家都應能夠看到古代人使用那件銅器時的原貌,只有這樣,才能領會和感受到該銅器的鑑賞性,用途及其意義所在。 4,在文物界有這麼一種說法:任何一件文物都有三大價值,一個是藝術價值,即做工的好壞;一個是歷史價值,即它的年代、文化含量;還有一個是研究價值。這三大價值是給一件東西定性為文物的主要依據。
  •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商代青銅器鏽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 他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 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偽鏽有毒,最 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油漆、 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 青銅器仿品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不靠譜
    揭秘:造假者做舊技藝精湛 難辨真假   「因資金周轉,忍痛割愛,現出售宋代青銅器,經過3位國內專業權威專家鑑定,估價60萬元,如假包退。」日前,有賣家公然在某收藏品網站上叫賣所謂宋代青銅器,引來一眾行家吐槽。根據相關規定,1949年後出土的青銅器不能在市場中流通,然而無論是路邊攤還是收藏品市場裡,都可以看到各種鏽跡斑斑的「寶貝」。
  • 青銅器賞玩難辨真偽?銘文告訴你,那都不是事兒
    最近許多朋友在問青銅器如何鑑別真偽,說青銅器上一般好多字,聽說有字的更加珍貴,但是苦於沒方法,看不懂銘文,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上幾點個人見解,一般銘文作偽有以下幾種類型:(1)偽器真銘:原有銘文的銅器已殘破,漫漶不清,在偽器口嵌入帶真銘的真器殘片
  • 青銅器作假手段及真假鑑定方法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鏽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鏽,亂人耳目。
  • 他進故宮參與古物整理鑑定工作,愛上青銅器,走上青銅器研究之路
    說起故宮人們都很熟悉,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根據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故宮又稱作紫禁城。1912年,清帝退位,根據當時臨時政府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末代皇帝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並且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瀋陽)故宮所有文物移至北京故宮。為了便於管理,臨時政府在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並派專人進行保護。
  • 小胖想把「祖傳青銅器」賣了買車,帶來鑑寶,專家:想買啥車?
    小胖想把「祖傳青銅器」賣了買車,帶來鑑寶,專家:想買啥車?青銅器其實並不僅僅是我們國家出現過,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過,是世界聞名的一種象徵,不過要說到青銅器文明的話,最繁榮的就莫過於我們國家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已經是非常的精美了,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東西的繁榮程度更是達到了頂峰,那個時期的青銅器不僅器型多種多樣,而且工藝也是非常的先進的,有一些青銅的器具甚至現在的科技都沒有辦法複製出來的,比如當初的越王勾踐劍,這也是一把青銅的寶劍。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
  •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1,對中國古代商代青銅器的鑑定,主要是之對商代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進行判斷和辨別
  • 古青銅器的鑑定方法
    1、看鏽色經過如此漫長的時間,青銅器想要流傳下來,方式無外乎以下這三種:傳世、入土以及墜水。而如今發現的青銅器中,大多以出土的為主,這部分古銅器會因為銅質、土質和水質的影響,其鏽色也會有所差別,最常見的有:綠、紅、紫、藍鏽。因此,我們在拿到一件青銅器後,可通過判斷鏽跡來鑑定。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窖藏,出土103件青銅器,專家鑑定後驚喜若狂
    本文中我們將來繼續介紹一件古代的窖藏,這座古代的窖藏同樣也是被我們可愛的老百姓意外發現的,在這處窖藏中,共出土了103件青銅器,可以說成功令人咂舌,而且其中一件更是成為了國寶中的國寶,當時專家在對這些青銅器鑑定之後,確實是驚喜若狂,畢竟如此之多青銅器的同時出現的確是罕見之極!
  • 30歲成為最年輕的專家,55歲收藏200件青銅器,他的人生就像開掛
    在成為古物陳列所文物鑑定委員會的成員之前,他已經通過自身的努力,在金文領域佔領了一席之地。說起他和金文的緣分,還要從十幾年前開始說起。在這裡,容庚兄弟在這裡念小學之外,還受到了舅舅鄧爾雅的教育。容庚在舅舅鄧爾雅的影響下,開始閱讀金石方面的書籍,並觀看到一些青銅器拓本,從此開啟了研究金文的歷程。
  • 想融入青銅器收藏圈不得不知的幾個規矩!
    ,沒事逛一逛,說不定可以碰到自己喜歡的一件藏品呢,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了解這些規矩,你覺得你會遇見青銅器精品?他們經過長期的磨合溝通,無論是從人品,還是性情,都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建立了很強的默契度,所以說,生人一般還真不容易碰到好的精品,在之,做這一行,他們把誠信看的很重,開門做生意,沒了誠信可就沒了一切,連飯碗都沒了,你可能會問了,他們買賣東西都會籤合同之類的作為法律保障麼?還真不多,大多靠的是誠信,靠的是在行業內的名聲,有一個好的名聲,生意便會紛至沓來,沒有人不願意和你合作。
  • 一位收藏家自述漢朝青銅器文化歷史
    我認為沒有馬承源上博就沒有祖國文物收藏半壁江山的美稱,本貼介紹的青銅器基本為上博和故宮兩家館藏器物,希望通過以下的介紹能增進大家對青銅器方面知識的了解。隨著時代變遷,中國內地也陸續被挖掘出很多漢朝時期青銅器,目前在永登館藏漢代就有陳列青銅器,大多為漢墓出土的隨葬明器,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徵集到的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鐘、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鑑,均為國家二級文物。鑑別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還是能鑑別出真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