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青銅器研究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一生為我國考古研究工作鞠躬盡瘁的學者馬承源先生。馬承源先生為浙江鎮海人,生於1927年11月3日,在學生時代即投身革命。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館工作後,靠勤學苦鑽,學養日深,終於成為馳名全國的文博專家,並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 文博事業。
我認為沒有馬承源上博就沒有祖國文物收藏半壁江山的美稱,本貼介紹的青銅器基本為上博和故宮兩家館藏器物,希望通過以下的介紹能增進大家對青銅器方面知識的了解。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內地也陸續被挖掘出很多漢朝時期青銅器,目前在永登館藏漢代就有陳列青銅器,大多為漢墓出土的隨葬明器,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徵集到的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鐘、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鑑,均為國家二級文物。
鑑別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還是能鑑別出真假的。青銅器主要看它的紋飾,鑄造,銘文,器形,材質,聲味,這幾種綜合著手。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收藏愛好者手裡都會有幾個最常見的漢代銅鏡是我經常能接觸到的,我就先借題發揮一下,說說目前我見到的幾種漢代銅鏡的價值和鑑定方法。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目前我先介紹一下我接觸過的鳥獸紋規矩銅鏡,蟠螭紋鏡,蟠虺紋鏡,漢代星雲鏡這幾種 。
鳥獸紋規矩銅鏡

圓鈕,四葉紋鈕座,紋飾分為內、外區。內區為重方格紋、八乳紋、鳥獸紋、規矩紋、銘文帶、斜齒紋。外區為三弦紋、變形蟠螭紋、弦紋、邊緣為粗圈紋。

銘文「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而明。左」,銘文字體不規範,筆畫多省略,第三句只有一個字。
蟠螭紋鏡
圓形鏡,三弦鈕,圓座。鈕座飾虺龍紋,座外四道繩紋,繩紋之間有銘文一周;為"大樂富貴,千秋萬歲,宜酒食魚"。立體紋飾是相交錯的蟠螭。素寬緣卷邊。

蟠螭紋鏡常見有兩類,一種三弦紐,圓紐座,座外有寬凹面形環帶一周。在整齊的雲雷紋地上有三對蟠螭紋作纏繞式排列,蟠螭由寬平凸起的單線條組成。素寬卷邊。或者半球形鏤空紐,透雕圓紐座,座外有凹面形環帶一周,地紋模糊不清,主紋為三對互相纏繞的蟠螭紋,每對蟠螭紋之間有一變形蟬紋相間。主要流行在戰國中、晚期。蟠螭紋鏡分布的地區較廣泛。在陝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四川、廣東等地區均有出土。
蟠虺紋鏡

蟠虺紋鏡是西漢時期的青銅器,揚州、宿遷都有出土。
1956年出土於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裘士京先生認為:"(蟠虺紋)是與蟠螭紋相似,但圖案稍簡化而龍體更鮮明的(龍)紋飾。"①;馬承源先生認為:"蟠虺紋就是盤曲的小蛇的紋飾。"蜥蜴之蜥,古籍中或記作'虺'。
漢代星雲鏡

星雲鏡,漢代器物,亦稱星雲百乳鏡,緣為內向連弧紋,連峰式鈕,鈕座外為星雲帶,其形狀似天文星象,故名星雲鏡。
目前先介紹這幾種銅鏡,因為青銅器種類太多了,只能分化細節,強化它的認知度,才能讓廣大讀者分辨出它的特點,後面還有很多各種各類社會上能接觸到的青銅器介紹給大家,請待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