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收藏家自述漢朝青銅器文化歷史

2020-12-03 曉曦姐姐

一位在青銅器研究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一生為我國考古研究工作鞠躬盡瘁的學者馬承源先生。馬承源先生為浙江鎮海人,生於1927年11月3日,在學生時代即投身革命。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館工作後,靠勤學苦鑽,學養日深,終於成為馳名全國的文博專家,並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 文博事業。

我認為沒有馬承源上博就沒有祖國文物收藏半壁江山的美稱,本貼介紹的青銅器基本為上博和故宮兩家館藏器物,希望通過以下的介紹能增進大家對青銅器方面知識的了解。

隨著時代變遷,中國內地也陸續被挖掘出很多漢朝時期青銅器,目前在永登館藏漢代就有陳列青銅器,大多為漢墓出土的隨葬明器,多為國家二、三級文物。徵集到的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鐘、西漢鋪獸銜環弦紋銅鑑,均為國家二級文物。

鑑別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還是能鑑別出真假的。青銅器主要看它的紋飾,鑄造,銘文,器形,材質,聲味,這幾種綜合著手。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收藏愛好者手裡都會有幾個最常見的漢代銅鏡是我經常能接觸到的,我就先借題發揮一下,說說目前我見到的幾種漢代銅鏡的價值和鑑定方法。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目前我先介紹一下我接觸過的鳥獸紋規矩銅鏡,蟠螭紋鏡,蟠虺紋鏡,漢代星雲鏡這幾種 。

鳥獸紋規矩銅鏡

鳥獸紋規矩銅鏡

圓鈕,四葉紋鈕座,紋飾分為內、外區。內區為重方格紋、八乳紋、鳥獸紋、規矩紋、銘文帶、斜齒紋。外區為三弦紋、變形蟠螭紋、弦紋、邊緣為粗圈紋。

鳥獸紋規矩銅鏡

銘文「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而明。左」,銘文字體不規範,筆畫多省略,第三句只有一個字。

蟠螭紋鏡

圓形鏡,三弦鈕,圓座。鈕座飾虺龍紋,座外四道繩紋,繩紋之間有銘文一周;為"大樂富貴,千秋萬歲,宜酒食魚"。立體紋飾是相交錯的蟠螭。素寬緣卷邊。

蟠螭紋鏡

蟠螭紋鏡常見有兩類,一種三弦紐,圓紐座,座外有寬凹面形環帶一周。在整齊的雲雷紋地上有三對蟠螭紋作纏繞式排列,蟠螭由寬平凸起的單線條組成。素寬卷邊。或者半球形鏤空紐,透雕圓紐座,座外有凹面形環帶一周,地紋模糊不清,主紋為三對互相纏繞的蟠螭紋,每對蟠螭紋之間有一變形蟬紋相間。主要流行在戰國中、晚期。蟠螭紋鏡分布的地區較廣泛。在陝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四川、廣東等地區均有出土。

蟠虺紋鏡

蟠虺紋鏡

蟠虺紋鏡是西漢時期的青銅器,揚州、宿遷都有出土。

1956年出土於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裘士京先生認為:"(蟠虺紋)是與蟠螭紋相似,但圖案稍簡化而龍體更鮮明的(龍)紋飾。"①;馬承源先生認為:"蟠虺紋就是盤曲的小蛇的紋飾。"蜥蜴之蜥,古籍中或記作'虺'。

漢代星雲鏡

漢代星雲鏡

星雲鏡,漢代器物,亦稱星雲百乳鏡,緣為內向連弧紋,連峰式鈕,鈕座外為星雲帶,其形狀似天文星象,故名星雲鏡。

目前先介紹這幾種銅鏡,因為青銅器種類太多了,只能分化細節,強化它的認知度,才能讓廣大讀者分辨出它的特點,後面還有很多各種各類社會上能接觸到的青銅器介紹給大家,請待下文 。

相關焦點

  • 李鴻章:收藏家李蔭軒,最愛青銅器,收藏範圍之廣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阿倫·尼文斯大家好,這裡是「李中堂聊歷史」,歷史故事有著不同的描述,這裡就有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是現代的文物收藏家。也是一個收藏書的人物。他的字是國生,號是選青。他的祖籍和李鴻章是一樣的,他是安徽人。但是他是在上海出生的。是李鴻章的侄孫子。他從非常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收集一些文物古玩。對於中國與外國的歷史都是非常的通曉。而且他的一生對於名利都沒有太多的追求。可是唯獨非常喜歡研究古代的一些物品以及收藏這些物品。他對於古時候的一些物品是非常的喜愛。
  •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中國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光靠漢字是沒有辦法完全推測我國之前的人文的,因此現在古董也是成為了我國考古學家研究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武漢市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萬健介紹,「根據國家文物法規定,出土文物歸國家所有,禁止買賣,有一部分收藏家手上即使有真品,出於各種心理也不願意公開。」因此,目前古玩市場上罕見青銅器真品,多為仿品。雖然如此,湖北的青銅器仿造水平也還是得到收藏家們的認可。
  • 青銅器 為何令收藏家沉迷其中?
    青銅器工藝是中國所獨有的,因而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不少器物成為世界級的藏品。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高古青銅器的價格在持續走高,但仍然沒有其他中國古代文物增值明顯,甚至沒有明清御製銅器的價格漲幅驚人。其原因也許主要在於國內對於上古文物禁止拍賣的規定。
  • 華人收藏家範季融向中國捐贈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
    美籍華人收藏家範季融胡盈瑩夫婦向中國捐贈9件國寶級秦公晉侯青銅器。範季融胡盈瑩夫婦在美國紐約的首陽齋是當今世界重要的青銅器私人收藏之一。 範季融·胡盈瑩捐贈文物交接儀式在北京舉行。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澆鑄青銅器要用範。已經發現的範,有商代以前的,如山西夏縣東下馮「東下馮類型」遺存中出土的四塊石範,是用以鑄造銅斧的。「東下馮類型」接近二里頭文化,有的學者主張是夏文化。石質的範,在商周時期仍有沿用。象江西清江吳城的商代遺址便出土了不少石範,其中製造禮器、兵器和工具的都有,是用紅砂質巖石刻成的。不過總的說來,用石範鑄造青銅器的是少數,多數還是用陶範。
  • 青銅器與青銅文化
    青銅器就是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用器等。二、青銅器發展史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熱紅銅製成的銅器是在土耳其南部恰約尼遺址發現的公元前七八千年的銅針和銅錐。中國最早的銅器出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文化中。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這就是中國,探秘東方熱土的起源,從一尊青銅器開始
    在夏、商、周時期,雖然已經有了歷史文獻記載,但是這種文獻能夠保存下來的極少,想要準確地還原當時的歷史很難。這時候,發現的青銅器刻有銘文,那就是研究古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極具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刻的文字越多,記載的史料也越豐富。
  • 收藏銅器之人有講究,做有內涵有修養的收藏青銅器之人
    因為它的古樸、因為他的文化,更因為它那獨一無二的經濟價值、身邊的朋友總是在談論,談論它的優劣和文化讓大家不僅喜歡它古樸厚重的品格,更喜歡它讓人沉澱文化的內涵,不僅喜歡它那古樸厚重且陽剛大氣的獨特造型和韻味
  • 文化的瑰寶,文明的象徵,最鼎盛的青銅器時代
    「禪讓制」,死後將君位傳給了兒子,然後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經考古學家研究,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就在夏朝時期。有看過一些史書上記載,夏朝的時候,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屬於青銅器的時代也從此開始,直到商朝時期一直都處於非常鼎盛的時期。夏朝的銅器種類不多,主要都是比較的工具,還有就是以鑄造兵器為主,不過,考古學家曾在夏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種青銅禮器,禮器主要是在古代繁文縟節中使用,一般多用於宴會或者廟堂之上。
  • 20世紀40年代,他花5000銀元買下一件青銅器,卻留下了無盡遺憾
    20世紀40年代,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人來到北京琉璃廠。他沒有在其他店鋪前停留,徑直走進了一家古玩鋪子。中年人剛走進來,就看到店鋪裡多了一件做工精美的青銅器。他不禁站在這件文物前仔細觀察:這件青銅器為直口長頸、腹部較鼓,上面有一隻圓形的捉手、兩側有獸面的提梁,上下雕刻著連珠紋。
  • 青銅器影拓究竟是一門怎樣的技術?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
    近日裡,一位小夥用影拓技術將青銅器的樣貌完全複製到了紙上,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有些人認為,在如今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這種將立體文物轉向平面的技術已經過時,利用3D列印技術來進行還原無疑是更好的方法,還有人則認為這位年輕人的行為對於保護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
  • 那些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都是怎麼流落到海外的?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無數獨具中華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青銅器,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對中國及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海外很多藝術機構都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翁萬戈先生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拍攝到的青銅器,囊括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等時代,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種類,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近代從國內流落到海外的。
  • 30歲成為最年輕的專家,55歲收藏200件青銅器,他的人生就像開掛
    在數十位委員會成員中,還有一位特別的成員:他名氣不算最大,年紀又最輕,卻被民國內務部聘請為古物陳列所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委員。他究竟是何方神聖呢?此時的他只有中學文化水平,換做一般人肯定無法完成這樣一部鴻篇巨製,但容庚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在學校教學之餘,利用一切業餘時間撰寫這本書籍。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在海外,如果是1949年以前流通出去的青銅器,當然照拍不誤;如果是1949年之後走私出去的,除非我們能拿出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是出土文物,或者是被盜的,否則拍賣行也可以進行拍賣,我們也無法行使追索權。」  孫華告訴記者,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的青銅器藏家是一位美國人,「他收的青銅器,數量和質量超過了國內任何一家博物館。
  • 中國青銅器文化,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朽的中華文化瑰寶
    【青銅器的用途】中國青銅器向以造型優美、紋飾華麗、種類繁多、製造精巧著稱,並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種類繁多。1977年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林家的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中國年代最早的一件青銅製品—青銅刀(3000B.C.)。1972年在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又發掘出大批的工具、兵器、裝飾品和四件青銅爵。這幾件青銅爵是目前所能見到的、中國最早使用合範鑄造的一批完整的青銅容器。青銅器中的禮器、樂器主要是在各種祭祀和宴饗的禮儀場合下使用的。
  • 青銅器成秋拍重頭戲 專家:高古收藏潛力無限
    從日前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一件傳世青銅重器,到紐約蘇富比、佳士得在九月拍賣季中紛紛推出中國青銅器專場,青銅器無疑成為今秋藝術市場上的重頭戲之一。  紐約蘇富比這場青銅器專場拍賣的來源——國際著名東方藝術品收藏家朱利思·艾伯哈特於2012年去世,他一生中收藏了門類眾多的中國藝術品,並在維也納建立了首座私人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位列收藏之首的青銅器為何國內拍賣不溫不火
    據前往參加此次拍賣的收藏家介紹,該專場幾件高價成交作品均為中國藏家購得。此前不久,以青銅器收藏和研究著稱的上海博物館斥巨資收購了一件坂本五郎舊藏的商晚期犧首饕餮夔鳳紋方卣,這件青銅器被業界視為「骨灰級」珍品。該作品曾收錄於1934年出版的《白鶴吉金集》中,第51號就著錄了這件青銅重器,在漂泊近百年後,該作品終歸上海博物館。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在商代的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上,饕餮紋也有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早期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線條粗獷,獸面上的眼睛十分突出,整體圖案極富神秘感。而到了商代中後期,饕餮紋的特徵除了雙目仍然突出之外,雕刻手法更加立體,層次分明,除雲雷紋外,還有雷紋襯託,是饕餮紋使用最為頻繁的一個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