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2020-12-03 騰訊網

饕餮,是中國傳說國的上古四大兇獸之一,《山海經》中記載它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由於饕餮生性好食,所以它在中國古代的含義是「貪吃」以及引申出來的「盡情享用」,多用於商周時煮食食物的鼎身上的裝飾圖案,稱為饕餮紋,寄託的是期望食物豐富,滿足人們吃的需求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

青銅器饕餮紋

一、饕餮紋的演變

饕餮紋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裝飾花紋,圖案莊嚴、凝重,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在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過一些刻畫有神人獸面圖的玉琮。在其中一件號稱「琮王」的玉琮上,雕刻有八個神人獸面紋的圖案。這些圖案與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非常相似,獸面都是卵圓形,無角,下顎寬大,以雲雷紋襯託,特別是獸面上的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與現存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是幾乎一模一樣。

在商代的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上,饕餮紋也有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早期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線條粗獷,獸面上的眼睛十分突出,整體圖案極富神秘感。而到了商代中後期,饕餮紋的特徵除了雙目仍然突出之外,雕刻手法更加立體,層次分明,除雲雷紋外,還有雷紋襯託,是饕餮紋使用最為頻繁的一個歷史時期。

到了周代,貴族的審美觀念有所改變,青銅器裝飾花紋以反映「禮制」的圖案為主,如象徵家族地位的鳳鳥紋、繁衍的條帶紋、象徵吉祥的魚鱗紋都是青天銅禮器上的主要裝飾紋路。此時的饕餮紋雖然仍然存在,但形態已大為改觀。饕餮這種異獸被拉長成帶狀,身體的絕大多數器官被人為淡化,只保留了一雙怒目圓睜的大眼睛;在有些小型青銅器上,眼睛也被兩個小圓圈代替,饕餮紋漸漸被鳳鳥紋等新型紋飾所取代。

青銅器紋飾

二、饕餮紋的功能

商周時期青銅器上花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滿足人們使用時的審美,二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三是為了區別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從實際使用上來說,青銅器在商周時期是上層貴族使用的禮器或者食器,代表的是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它最大的作用是體現「禮」。「禮」包含的內容很多,所有人的日常行為規範都要遵循一個「禮」字,一個人吃多少,吃什麼,用什麼吃,都有具體的規定。天子進食,可用「九鼎八簋」。卿「七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而且這些鼎和簋上的花紋也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以當時流行的饕餮紋作為主要裝飾,但饕餮紋的大小、樣式都有細微的區別。這就是饕餮紋在使用中表明不同身份地位的作用。

如果僅僅是用來區別身份地位,為什麼會選用饕餮紋而不是其他花紋呢?這個問題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目前最被承認的一種說法是:先民們認為饕餮是一種貪心不足的獸,又貪財又貪吃,所以會將它於祭祀供奉聯繫起來。《左傳》上就說「貪財為饕,貪食為餮」,這個動物有一張極為巨大的嘴巴,在一些傳說中,甚至它是一個「有嘴無身」的怪物,全身只剩下一張嘴了。

我們知道,最初的青銅器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尚書》中說:「茲於大享,爾祖從之」。在古人的心目中,祭祀神靈也好,祖先也罷,都是以供奉的祭品得到神靈或者祖先的享用為目的,是以他們享用的多少來決定對祭祀的滿意程度。從這個角度上去分析,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祭器上會專門刻畫上貪吃的饕餮做為裝飾的花紋了。

青銅器饕餮紋

三、饕餮紋的特徵

饕餮紋雖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樣式,但有兩點是相同的。一是它有一雙巨大的眼睛,二是有一對角。特別是在商代早期的青銅器上,眼睛的比例非常大,如果你仔細盯著看,會有一種恐懼感。饕餮的角特徵不明顯,看上去像是當時人們飼養的羊的角,在角的周圍,一般都會刻著一些小鳥紋。商人的祖先是少昊氏,而少昊氏做過「鳥名官」,《詩經》中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所以鳥也是商人的圖騰之一。

從商代早期的青銅器禮器和祭器中的饕餮紋裝飾上看,有人認為饕餮旁邊的小鳥代表商人的祖先,小鳥圍繞饕餮,代表著祖先來享用祭品的含義。

其實饕餮這種神獸誰也沒見過,它到底長什麼樣,也都是古人想像出來的,是融合了其他動物的原型和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創造。

從臉部來看,饕餮紋上的饕餮,有一對很大的向外捲曲的牙齒,上面的耳朵像一對羊角朝上生長著,鼻子旁邊有與貓科動物很相像的鼻翼。據考古專家的比對和解讀,基本上可以肯定饕餮紋無論是樣式還是特徵,都與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虎是百獸之王,但是視力並不是它最突出的特徵。從老虎的模樣上分析,它也沒有那麼巨大的一對眼睛,所以饕餮紋上的巨眼,應該是另外一種動物的眼睛與老虎的頭的組合,目前比較被認可的說法是這雙眼睛是鷹眼的變形。其原因我們接下來分析。

兇獸饕餮

四、饕餮紋的含義

出現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一定有著它存在的意義。古人不可能無聊到創造一種現實中不存在的動物,僅僅把它用來作為一種裝飾品。它一定有著宗教的或者宇宙的再或者神話上的意義。

單純以審美的角度來說,饕餮紋並不能給人帶來太多的美感,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威嚴和恐懼感,充滿了神秘感。

商代是一個尚武的朝代,我們從商代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有關戰爭的卜辭非常多,這也證明在商代,戰爭是非常普遍的。

商人的青銅器製作水平,無疑是要高出周邊的部落的,這一點在出土的商代墓葬中早已得到了證明。我們在商王后婦好的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青銅武器,其中不乏裝飾虎頭的盔、盾等。老虎在商人眼裡,是一種具有強大戰鬥力和震撼力的動物,能夠震攝敵人,保護自己。而鷹是飛在天上的猛禽,在速度和敏捷上沒有什麼可以超過它。特別是鷹有一雙極為敏銳的眼睛,而這些正是戰爭中極為需要的元素。

當然,饕餮紋並不是簡單的將虎與鷹結合起來,而是加入了許多巫文化的因子。這些因子反映在饕餮紋的變化上,是一種將巫術與商朝文化相結合的、有利於巫師用來通天地鬼神的作用。我們在今天的薩滿教傳下來的面具中,也可以看到這種饕餮紋的痕跡。它在祭祀與通神的過程中,是用來溝通祭祀者與天地的聯繫,表示的是以祭品完全供奉天地、祖先的祭祀者的虔誠。

古人有意的將實物以虛擬的形象進行表達,是表達一種現實到虛幻的轉化,而神靈和祖先的魂魄,都是存在於虛無世界之中的,是世間的人無法觸摸到的。商人在佔卜中,是以卦象去詢問祖先,請祖先預測吉兇,甲骨文中有大量卜辭都寫著「且」字,這是男根的一種表達,代表的是祖先的神靈。而祖先的神靈是不能隨便降臨的,必須有巫術的引導,要讓祖先充分享用祭品之後,才能顯示靈異。饕餮紋正是在這種文化基礎上產生的。

饕餮紋飾

饕餮紋巨大的眼睛旁邊,都有鳥形紋,鳥代表的也是商人的祖先,是商人的圖騰。甲骨文卜辭中有「王亥,操鳥」的字樣,也是商代人利用饕餮紋上的鳥形紋通祖先之神的一種注釋。

五、饕餮紋產生的社會背景

從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上看,饕餮紋最初形象是比較簡單抽象的,那些刻在玉琮上的饕餮紋,僅有一對巨大的眼睛,鳥形紋和虎頭鷹目的特徵尚不十分明顯。饕餮紋的發展和演變,也是與社會發展的背景息息相關的。

在戰勝夏族之後,商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吸收了夏的文化。而虎文化正是夏文化的典型特徵。

由於夏朝離我們太過久遠,留下來的實物非常少,我們只能在一些夏代文化遺址中去尋找這種證據。二里頭文化遺址是位於洛陽東部偃師市境內的一個夏代文化遺存,距今約有3800年的歷史。在這裡出土了兩枚帶有虎紋的銅牌,還有一些錛、鑿、戈、戚、鏃等生產用具和武器。虎紋的銅牌經考證,是夏朝調動軍隊時使用的符,也就是最早的「虎符」。這表明,在夏朝,虎這種動物就與軍隊和戰爭相聯繫了。而做為飛鳥的鷹是商人的圖騰,因此,饕餮紋是在結合了夏、商兩種文化的產物。

到了商代中期,饕餮紋開始出現了羊角、牛角一類的裝飾,這是增加攻擊性的一種符號。羊和牛是商人日常接觸得到的最有力量的動物,它們的角又是身上最有攻擊力的部位,所以將角與鷹、虎相結合,再配以能通祖先和天地的花紋,就形成了最終的饕餮紋。

饕餮紋飾

六、饕餮紋的消亡歷程

作為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饕餮紋從商到周,經歷了上千年的輝煌。但在周朝中期之後,這種花紋在青銅器上出現得越來越少,以至逐漸消亡。其中原因,值得分析。

無論是審美還是藝術,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是規律。

周朝取代商朝後,社會由尚武向崇文的方向轉變。而隨著歷史的進步,周人的鬼神觀也與商人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歷史告訴周人,只有制定嚴格的禮制,統治者以德牧民,對上天和人民充滿敬畏,才能保證統治的長治久安。

所以,在立國的基礎上,周朝是以德和文為基礎的,周人並不十分崇尚武力,也不需要得到虎、鷹之類代表震攝、威脅之類的圖騰的庇佑。周人敬的是天,統治靠的是禮,這是周代的文化特徵,也是饕餮紋消失的社會背景。

周朝當然也有圖騰崇拜,但他們的圖騰是鳳凰。周朝起於西歧,「鳳鳴歧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在《詩經》中,有關周朝出現鳳凰來儀這種祥瑞之事的記載也有很多,所以周朝青銅器上的紋飾開始改變風格,饕餮紋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被竊曲紋所取代。

竊曲紋是一種捲曲的細長花紋,很可能是由龍紋轉化而來,是一種比較抽象的幾何花紋。它代替饕餮紋,也是青銅器裝飾中紋飾抽象化和幾何圖案化的開端,並為之後的青銅器紋飾奠定了風格基調。

青銅器饕餮紋

七、饕餮紋在青銅器上的回顧

饕餮紋是一種以巨大的眼睛為主要特徵的、結合了虎、鷹、羊等動物形象的紋飾,起源於新石器末期,在商代達到繁榮的高潮。商代的青銅器上,基本都是以饕餮紋做為紋飾,它代表的是商人尚武的一種文化,也是夏商之際各種動物崇拜在青銅器上的直接體現。

饕餮紋結合了動物圖騰,並用巫卜之術和祭祀等手段,在商人的心裡有著通天地祖先的神力。這種裝飾花紋以「饕餮」這種世上並不存在的神獸來命名,體現的是商人祭祀神靈和祖先時,希望神靈和祖先多享用祭品的一種盼望,體現的是商人希望通過這種祭祀來實現自己願望的一種心理。

由於年代久遠,刻著饕餮紋的出土青銅器並不十分多,但它們的特徵基本上是一致的。這表明在周代之前的歷史時期,尚武好戰是整個社會的特徵,敬鬼神重祖先是當時社會的信仰。饕餮紋反映出的這些中國早期社會特徵,對研究夏商以及之前的歷史,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青銅器饕餮紋

參考文獻: 芮傳銘《中西紋飾比較》/丁山《中國古代神話與宗教》/張光直《商周青銅器上的動物紋樣》。

END.

相關焦點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老子》 在對商周時期藝術文化的研究之上,青銅器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直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信仰和審美。這些原始而莊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們的宗教和禮儀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人們在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體現。
  • 紋飾之美︱青銅器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 講座|李零:青銅器紋飾背後的「中國密碼」
    其中很大體量的文物都是青銅器:秦公晉侯青銅器、「方罍之王」皿方罍、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些青銅器紋飾精美、雄渾莊重,在展廳的燈光映照下熠熠生輝。青銅器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器物之一,它的形制、紋飾以及銘文等等,無不散發著獨特的中國氣息。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沉睡兩千多年的文物?當初被鑄造的時候它們做何用?承擔著怎樣的禮制上的、儀式上的特殊功用?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李澤厚先生稱之為「獰厲的美」。它們之所以具有威嚇神秘的力量,是因為這些象徵符號指向了某種似乎是超世間的權威神力。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在商與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飾大多是神話、幻想中的動物,具有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到了西周晚期這種風格為之一變,青銅器紋飾逐漸被抽象的幾何圖案代替,到了春秋時期,青銅器的紋飾開始變得自由奔赴、清新飄逸。這些變化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不同藝術風格的愛好與追求,也反映了那一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宗教觀念、思想文化與審美情趣。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本期我們講一講青銅器上的紋飾,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 青銅器樣式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在商周時期, 華夏青銅器形成了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獨特的造型系列, 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 形成神靈的圖紋, 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向文明的一種過渡。[1]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及其鼎上, 遠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 (見河南偃師縣二里頭饕餮紋) , 直到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才開始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自北宋以來金石學的書籍一直稱商周銅器上的神怪形的獸面為饕餮紋。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近日,成都博物館又舉辦了一場由古蜀及秦地演繹秦蜀之路的青銅器展覽,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銅人頭像」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此次展覽主要集結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無論是以青銅食器、酒器、水器、樂器構成禮儀體系,還是以青銅人像、面具、神樹等作為信仰與神權政治的象徵物,都在講述著青銅時代地域間的差異與文化交流。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導語: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藝術包括夏、商、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候留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青銅器。青銅藝術在世界之林藝術之中是有其獨立特殊的地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留下如此之多的珍品。
  • 《山海經》上古神獸之饕餮,四大兇獸之一,有何玄機!
    饕餮紋【taotie】饕餮紋是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之一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有一個巨大而誇張的面部沒有身體看起來兇猛莊嚴透著一種神秘而肅穆的氣氛在這些青銅器上並沒有刻著饕餮二字在商周時期的文字記載中我們也並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說明但是在戰國末期(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周鼎著饕餮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天津博物館 商 饕餮紋鐃 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 廣東省博物館 商饕餮紋銅簋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
  • 青銅器與青銅文化
    青銅器就是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製成的器皿、用器等。二、青銅器發展史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天熱紅銅製成的銅器是在土耳其南部恰約尼遺址發現的公元前七八千年的銅針和銅錐。中國最早的銅器出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文化中。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中國青銅器開始於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在中國仰韶文化早期和馬家窯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引言古代青銅器冶鑄技術,是我國科技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個課題雖已有不少學者探討。仍有若干疑難問題有待解決。這裡只能根據已有成果,試作簡單的概括。青銅器的製作過程,應該從青銅是怎樣生產的說起。期學者推算,這裡先後生產的制約有十萬銅料冶煉出來之後,便送到鑄造青銅器的作坊中去。鑄銅作坊大多數不在銅礦及煉銅作坊附近,因此銅錠必須經過有組織的運輸。這種銅錠,在考古工作中曾發現過。商周時期的鑄銅作坊,有的規模很大。
  • 了解商朝青銅器:分為兩個時期,不同鑄造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青銅器一直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器類之一,而商代的青銅器往往以它沉穩、神秘、莊重肅穆的外表吸引著古往今來世界各地的觀眾的目光。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商代青銅器有什麼特徵吧。商代以盤庚遷殷為截點分為二裡崗時期(商早期文化)和商晚期兩個時期。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考的就是功力許多人提起青銅器總覺得高深莫測、無從談起,印象中是個遠古而來的「大傢伙」。而事實上,不管從文化內涵還是生活應用上,青銅器在我國歷史中都曾有深遠的影響。4月15日,李米佳做客北京青年報的青睞講座,用他幾十年的青銅器研究經歷和深厚的「鑑寶」功底,為大家揭開、普及了青銅器背後深蘊的文化內涵、社會象徵和精細的製作工藝,以及他幾十年間以青銅器為伴的「鑑寶」歲月中所遇形形色色的人與故事。文並整理/本報記者 雷若彤文字整理/潘??
  • 祖傳的青銅器,「破四舊」時埋在地下,專家:商周時期真品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頂峰,在當時就製作了很多大型的青銅器,像我們熟知的青銅鼎,青銅簋,青銅劍等等,在此後的歷朝歷代,儘管青銅技術依然存在,但是再也沒有回到商周時期的那種頂峰地位。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二、中國的青銅時代 青銅時代是考古學範疇的名稱,指以青銅作為鑄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已經有了青銅鑄品,但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目前所知大約是在夏代晚期。中國青銅時代的結束,和世界上其他國家與民族一樣,是由於鐵器被廣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銅在社會物質文化中重要地位。
  • 九么么:中國青銅器的魅力在哪裡?
    孫悟空的虎皮裙~一身野氣,好帶感~這種時期,他們周圍的環境,各種野獸和毒蛇,我們可以通過不同時期,青銅器上的各類「動物紋飾」,知道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和樸素思想!成天和動物鬥智鬥勇!這個叫做「饕餮紋」的時代,大約停留了近1000年的時間,主宰了商代的主要精神文明。它,就是一隻鬼不是鬼,神不神的神獸!商代中後期,也就是「盤庚遷都」(河南安陽)——武丁中興(婦好她老公)之後,青銅器紋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時期,青銅器的外形變得厚重了一些,紋飾也花哨了一些,工藝也複雜了一些。
  • 文化的瑰寶,文明的象徵,最鼎盛的青銅器時代
    中國的青銅器,是人類文明史上比較輝煌的存在,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徵,對人類物質文明也有具有很大的貢獻。劃時代意義的青銅器最鼎盛的時期你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嗎?經考古學家研究,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就在夏朝時期。有看過一些史書上記載,夏朝的時候,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屬於青銅器的時代也從此開始,直到商朝時期一直都處於非常鼎盛的時期。夏朝的銅器種類不多,主要都是比較的工具,還有就是以鑄造兵器為主,不過,考古學家曾在夏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種青銅禮器,禮器主要是在古代繁文縟節中使用,一般多用於宴會或者廟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