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2020-12-03 瑤瑤EXO說歷史

導語: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藝術包括夏、商、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候留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青銅器。青銅藝術在世界之林藝術之中是有其獨立特殊的地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留下如此之多的珍品。

在商周時期,青銅器並不是作為藝術品存在的,在當時主要是作用於祭祀或者作為展示皇權的工具存在的,雜糅與宗教、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間的,而現在看青銅器是當作藝術品來欣賞的。

青銅器的作用

青銅器有兩個作用,在商代的時候青銅器作為祭祀用品使用,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在商代,人們並不懂得科學,他們認為生活之中有一種力量,那就是神,並且神可以改變一切,能力是在人之上的,那麼人力不能做到的事情就會通過祭祀神,利用這種無形的力量,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祭祀的時候就需要付出"禮品",禮品當然是人們手中最好的東西,在當時就是食物。所以人們祭祀的時候就會用一個巨大的鼎來盛滿食物,找來巫師主導祭祀的活動,在當時青銅器就是用來盛載"禮品"的工具。

(圖一·鼎)

第二個功能用來治理。就是到了西周之後,周公將人與人之間的等級、規範劃分了出來。那麼他就是用青銅器作為身份的象徵,比如天子吃飯用九個鼎,那麼諸侯吃飯就只能用五個鼎,再下一級可能就只有兩個鼎了。如果說諸侯吃飯的時候用到了九個鼎,這就是僭越,違反了等級制度。

青銅器的分類

青銅器在分類上講可以分為五個大類,分別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其中最重要就是禮器。禮器之中又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炊煮器,這之中有鼎、鬲。第二類是食器,有盂和豆。第三類是酒器,有觚、爵、觶、卣、彝和壺。第四類是水器,其中有盤、鑑。

其中鼎是烹飪器,是用來盛煮食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禮器。所以在夏代開始鑄造鼎的時候,鑄造了九個鼎,將這九鼎放置到夏代疆域的九個方位上去,所以在之後鼎就代表了國家的一種權利了。鼎的造型在商代的時候是直線條的,到了周代的時候鼎的作用是用來治理的了,所以出現了一種情感,所以向曲線方向發展。

(圖二·爵)

青銅器司母戊鼎

商代青銅器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就是司母戊鼎,當然據現在的考證,鼎中的三個字不是"司母戊"而是"后母戊"所以又稱它為后母戊鼎。這個鼎用於商代王室祭祀,是武丁為其母親做的鼎,是中國青銅器中最大的鼎,其高一米三三,重量達到了875公斤。司母戊鼎之所以有名一是因為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鼎,二是因為其身上的紋飾。

它的正面圖案是空白的,但是沿著鼎正面的四周邊框有一圈紋飾,這個紋飾就是獸面紋,也叫饕餮紋。除了這四周的獸面紋,第二個比較重要的紋飾在它的鼎耳上面,兩個鼎耳上的紋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稱其為"虎噬人紋"。老虎刻畫淋漓盡致,兩個側面老虎的形象十分生動。兩隻老虎大張著的嘴拼在一起是一個圓形,圓形中有一個人頭,描繪的是老虎吃人的場景。

(圖三·司母戊鼎)

但是仔細看下去,中間人的表情並沒有驚恐的樣子,反而是非常受用的狀態。所以一般認為,這個人並不是普通的人,這個圖案表現也不是老虎吃人的意思,而是表現了巫師行巫的過程。古代巫師行巫的時候要求靈魂出竅,如果靈魂不出竅,那麼就還是人的狀態,靈魂出竅之後靈魂才會從地上到天上去,才會把人的願望帶給神,再把神的意志帶給人。

所以巫師會藉助很多道具來達到靈魂出竅,也就是假死的狀態。鼎耳中所展示的是巫師將自己的頭放入老虎口中,達到一種窒息的狀態,是一個行巫的過程。這個鼎本來就是一個禮器,商代是一個尊神重鬼的時期,也是一個祭祀成風的時期。這個鼎是武丁為其母祭祀用的鼎。

(圖四·司母戊鼎的鼎耳"虎噬人紋")

在中國青銅器中還有一個"最",那就是銘文最多。毛公鼎是西周后期所鑄造的青銅鼎,是銘文最多的鼎。其造型已經出現曲線,與司母戊鼎完全不同,給人一種人間的情感,更加親近。毛公鼎上的文字有接近五百多個,記錄了很重要的歷史內容。

青銅器四羊方尊

商代後期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青銅器,那就是四羊方尊。尊有四個角,在兩角相交的地方有羊的形象。羊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溫順的,但是在這四個羊身上鑄滿了猙獰恐怖的饕餮紋,羊本身是溫順的,但是身上確實猙獰的紋飾,形成了一種極大的反差,出現了一種凌厲的美感。

烘託出了青銅器的獰厲之美。四羊方尊邊長54.2釐米,高58.3釐米,重34.5公斤,是中國青銅器方尊中最大的一個尊。據考古學家分析,這個尊使用零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就是先將羊角和龍頭鑄造出來,然後將它們按照位置放在外範內,然後再整體的澆灌,顯示了非常高超的鑄造技術。

(圖五·四羊方尊)

結語:

青銅藝術是中國美術史上非常重要的藝術門類。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的齊家文化和龍山文化階段,就已經出現黃銅或者是紅銅所鑄造的刀、鏟子、錐子等一系列工具,而且還有青銅鑄造的銅鏡。到了夏商周的時代,青銅器一用來祭祀二用來維護統治秩序,人們賦予了它精神上的意義。而且這個時候青銅業已成為了最重要的國家生產部門,這個時候的青銅製造非常繁榮,所以人們也稱這個時期為青銅時代。

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如此之多的青銅工藝品,到了後來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工藝品逐漸發展成為審美性與實用性並存的藝術品,這個時期雖然青銅器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出現了很多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青銅藝術在藝術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青銅時代也是人類發展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時代。

相關焦點

  • 中國青銅器的分類
    中國青銅器數量多,種類複雜。據不完全統計,在近幾十年來,中國光正規出土的青銅器,已經超過了十萬件。若加上無銘文的青銅器,而且黑市上,還有更多的青銅器在流傳,所以在數量上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為數量大,中國青銅器的品種也極其豐富。
  •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不同於以考古發現為主題的青銅器展覽,本次「吉金鑑古」展覽從青銅器的功能和宗教禮儀含義、青銅器的收藏、分類,及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等角度展示古人收藏青銅器的傳統和由此發展出的金石學,及其對重要歷史人物和當時社會的重大影響。
  • 中國青銅器文化,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朽的中華文化瑰寶
    【青銅器的用途】中國青銅器向以造型優美、紋飾華麗、種類繁多、製造精巧著稱,並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青銅器種類繁多。【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青銅器的造型,反映了匠師們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商中期至西周早期的風格,端莊厚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氣質。模仿鳥、獸等動物形態的器物和高浮雕的紋飾,更是生動活潑。周中期以後的器物,偏重於實用,比較樸素。春秋以後又出現了一些玲瓏剔透、體態優美的銅器。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澆注為防止在灌注銅液時產生的漲力將拼好的範衝開,便用泥土圍填外範,起到加固作用,並留有灌澆孔和通氣孔。另一方面還有美觀上的原因需要補配:博物館的參觀者,還有考古專家都應能夠看到古代人使用那件銅器時的原貌,只有這樣,才能領會和感受到該銅器的鑑賞性,用途及其意義所在。 4,在文物界有這麼一種說法:任何一件文物都有三大價值,一個是藝術價值,即做工的好壞;一個是歷史價值,即它的年代、文化含量;還有一個是研究價值。這三大價值是給一件東西定性為文物的主要依據。
  • 鼎尊罍爵斚觶簠簋……青銅器怎麼區分?了解青銅器名稱和功能
    大多數博物館裡都會有青銅器,而且名稱各異,生僻字也特別多,鼎尊爵斚……不一而足。我們就挨個講解一下。青銅器在文物分類中是一個大類,而且青銅器文物級別都比較高,隨便拿出一個青銅器如果是真的,買賣它都可能是犯罪。博物館裡的青銅器各式各樣,怎麼再細分類別呢?這篇文章就拿宋代金石著作《宣和博古圖》的分類方式來介紹青銅器。
  • 為何青銅器如此珍貴?回顧青銅器發展史,了解青銅器背後的智慧
    雖然我們的青銅器晚於其他的國家,但是,我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鑄造工藝,紋飾等各個方面都是要優於其他的國家的,我國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最好的一個時期。這也是我們青銅器能夠在世界上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接下來就是我國的青銅器的發展時期了,這就需要把商代分開來看了。在商代早中期就是我國青銅器的高速發展時期了,這個時候的青銅器種類和數量明顯的增多了,而且在紋飾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幾何圖案變成了獸面紋,就是動物的紋飾。還有連珠紋,渦紋,單層條帶狀紋飾等等。
  • 鑑古器(青銅器篇)青銅器開啟篇
    必須對古器有興趣的同道中人關注我和收藏我的文章,感謝大家支持,因為了大家閱讀和關注,才能有動力堅持把整套鑑古技術上傳到這裡。青銅器的發現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青銅器開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流行於商、西周、春秋三個時代,而這三個歷史時代就屬於青銅時代。至秦漢時代,青銅器仍然非常盛行,但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縣或飾物。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一、 器型——青銅器的用途和命名大部分青銅器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用途是什麼,比如鼎是用來煮肉的鍋,鍾是用來敲擊的樂器,尊是用來盛酒的,爵是用來直接喝酒的。還有一些器型不太常見,比如觚[gū]、觶[zhì]、甗[yǎn]等,我們下面會做一些簡單介紹。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儘管中國不是最早出現青銅器的國家,但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因為中國青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技術高超及品種繁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然而這一時代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中國青銅器鑄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鐵技術發展的影響下,青銅鑄造業出現了新的技術和工藝,青銅器的鑄造和使用一直到漢代才逐漸衰弱,銅鏡和錢幣的鑄造作為專門的工藝還繼續存在。 第二節 中國青銅器的分期 中國的青銅器經歷了近2000年的發展歷史,在此期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出現了階段性的變化過程。 我們以青銅工藝的發展特徵為標準,將青銅器的發展歷史分為五個階段。
  • 中國青銅器的象徵意義和獨特魅力——專訪故宮青銅器修復專家
    因此,我認為,在青銅器修復工作中,仍應堅持「有依據就必須補全」這一傳統,對青銅器整體美感的追求也應繼續得到傳承和發揚。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藝術思潮、美學思想、審美品位、美術理論大量被引介到中國。即便是在故宮這樣一個各種中國古代藝術傳統的薈萃之地,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修復技師,也都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西方的藝術理念和文化觀念。這些都對「宮裡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青銅器上鳳鳥的含義
    鳳鳥,一直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中,深受設計師鍾愛的題材之一,大到建築,小到服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青銅器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中,也有一種紋飾高頻出現,這就是鳳鳥紋。鳳鳥紋和傳說中的鳳凰有什麼聯繫嗎?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老子》 在對商周時期藝術文化的研究之上,青銅器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直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信仰和審美。這些原始而莊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們的宗教和禮儀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人們在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體現。
  • 青銅器的發展起源,人類文明的進步,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
    人類文明發展的三階段:石器、青銅器與鐵器。舊石器時代的基本特徵是利用敲打的方式製造石器,而且已知用火;新石器時代則是以磨製石器為代表,並且開始製作陶器。青銅器每一個地區因為地質、地理、氣候等條件的不同,發展有早有晚,有一些區域還沒進入青銅時代就進入鐵器時代了,像是臺灣的十三行文化可能就是從石器時代跳級到鐵器時代的
  • 中國青銅器演變發展的高峰期
    中國青銅器演變發展的第二個高峰在春秋晚期到到戰國時代。實際上,如果仔細考察,在春秋中 期的後段,即公元前6世紀之初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新變化的一些端倪了。戰國嵌銅獸紋盤新的變化,首先表現在青銅器形制和紋飾的風格上。與西周以來的傳統器物崇尚質實典重不同,這時興起的風氣則偏於繁複細巧,清新綺麗。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盛行一時的比較粗放的蟠螭紋,很快變為纖小細密的圖案,習慣上就改稱為蟠虺紋。
  • 青銅器的名字為啥有點「怪」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名稱大多有些「古怪」,用字也頗生僻。以青銅器的「飪食器」來說,就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鋪、盂、(奠下加皿字)、 、鍪、俎、匕……這些名稱除了器物本身有名稱和結合典籍可以確定名稱的外,有不少叫法都是後人定的。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為金文,那麼金文又是什麼字體?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中國青銅器開始於馬家窯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在中國仰韶文化早期和馬家窯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
  • 更新期青銅器發展概況
    公元前7世紀下半葉—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戰國,青銅藝術的發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國青銅器逐漸趨向於成熟,區域特徵較為明顯。北方晉秦、東方齊魯、南方荊楚的青銅藝術交相輝映。器物的生活實用性加強,禮器的功用逐漸消失。形制的創新,出現了許多譎奇精麗之器。
  • 這就是中國,探秘東方熱土的起源,從一尊青銅器開始
    圖|西周青銅器「何尊」,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一、關於中國的起源,竟然來自一隻差點成為廢品的青銅器1963年的秋天,一個雨後的晚上,陝西寶雞的一個名叫陳堆的農民,在上廁所的時候,被後院崖背的一張「鬼臉」嚇著了。
  • 青銅器影拓究竟是一門怎樣的技術?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
    一、青銅器影拓技術的起源在中國歷史上,青銅文化時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其可能最早起源於商代,知道戰國年代鐵器大規模被應用之後,其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那段時間中,青銅器不但是人們在平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餐具與勞動工具,更是祭祀儀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