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2020-11-23 騰訊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在對商周時期藝術文化的研究之上,青銅器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直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信仰和審美。這些原始而莊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們的宗教和禮儀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人們在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體現。

青銅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至今發現的歷史最為久遠的青銅器為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林家遺址之中出土的青銅刀片;其後,在山西襄汾龍山文化陶寺遺址之中出土一枚紅銅鈴。我國早期的青銅器大多出土在河南、山東、甘肅等地,大多是刀、斧等生產工具。而我國史料之中對於青銅器紋飾的較早記載是在《呂氏春秋》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青銅器的紋飾不同於明清時期的器具的吉祥紋飾,它們更加神秘,更加凝重。而作為青銅器鼎盛時期的商周兩代,因為鑄造青銅器的技藝已經相對成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無價瑰寶,並給我們留下了研究商周文化的翔實資料,彌補了這個時間段文字資料的不足。今天我們就以商周青銅器為例,探索商周匠人們在修築青銅器時賦予它們的虔誠信仰和藝術情懷。

獸面紋

如今我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最為典型的紋飾就是獸面紋,也就是《呂氏春秋》所記載的饕餮紋。獸面紋大多以鼻梁為中線,眼睛誇張,雖然也會有獸爪、身軀的表現,但大多突出面部正面的造型。在對青銅器的研究史上,這一類紋樣皆被統稱為饕餮紋,後來馬承源先生指出,僅僅以"饕餮紋"來概述這一類紋樣的特點並不合理,而是以"獸面紋"來概述。

這段時期獸面紋的最典型特點就是誇張的眼部線條,如果雕琢在龐大的青銅器之上,便會給人以震懾之感。這不禁讓人想到三星堆文化遺址之中,對於人物眼部的特寫。眼睛對於我們的祖先來說,代表著對天地的探索和對未來的希冀,眼睛即為太陽,太陽便是光明和希冀,這也是獸面紋誇張的眼部紋飾帶給我們的謎題和思考。

那麼為什麼會在這段時期出現了獸面紋呢?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獸面紋大多是雄性牛羊等頭部的圖案,根據史料之中記載,在當時人們用來祭祀神靈的動物是不能用母獸的,特別是懷孕的母獸。所以這些獸面紋可以理解為是先民為了取悅神明而刻意繪製的犧牲形象。當然,也有以人面作為題材的青銅鼎,說明在當時依舊有部分地區保持著以奴隸或者戰俘來祭祀神明的習俗。

龍鳳紋

龍鳳紋飾一直是我國古典紋飾的典型,到了封建時期,一直作為皇家權力和吉祥富貴的象徵。

龍的起源非常早,考古研究者最早發現的龍紋是在興隆窪文化遺址上,距今已經有了8000年的歷史。而在商周的青銅器上的龍紋和我們經常見到的體態有所不同。同獸面紋一樣,這些龍基本上還是以面部為主,以鼻子為中線,眼睛誇張,身體盤曲成環狀。龍的紋飾到底從何而起,雖然學者提出的推測眾多,但始終無法統一。

對於我們先民來說,龍這種神物,伴隨著氣象異變,比如風雨、洪水等,而且具有諸多動物的體態特徵,比如蛇、鱷魚等。由此可見,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出現,本身就是人們與自然界抗爭之時所留下的精神財富,人們對龍的崇拜並非出於對自然災難的恐懼,而是出於對反抗力量的崇拜和追求。

相對於龍,鳳鳥也是常見的一種紋飾題材。鳳鳥大多羽翼豐滿,形態優雅,多為昂首或者回首的姿態。對於鳳鳥的崇拜很顯然還是來源於最原始的部落圖騰崇拜,特別是南方楚地對與鳥類極為推崇。雖然我們現在統稱為鳳鳥,但在當時各地青銅器的鳳鳥形象差別很大。鳳鳥意象的意義要比龍複雜許多,根據史料,鳳凰不僅僅是太陽的象徵,也早早具有了吉祥的寓意。更有學者認為,在西周,鳳鳥紋飾便是周禮精神的象徵,從西周初期開始,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已經漸漸減少,鳳鳥紋飾越來越多,被學者稱為"鳳紋時代"。

野生動物紋樣

除了犧牲和神獸,自然界與人們關係密切的動物也是常見的青銅器題材。在這段時期青銅器的常見題材,最為典型的有老虎、蛇紋等等。

老虎作為力量的象徵,在野獸中堪稱佼佼者。而老虎額頭上的"王"字,讓他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將老虎的紋樣鑄造在青銅器上,是先民想要以力量威懾他人,彰顯王權的至高無上和森嚴的禮儀制度。

蛇看起來十分恐怖,而對於以農耕為主的先民們來說,蛇的身上有著令人崇拜的魔力。首先,蛇冬季冬眠,春天重新甦醒,對於先民來說,蛇和蟬一樣,是具有重生力量的神奇動物;蛇也是極具生育能力的動物,原始時期就是先民生殖崇拜的象徵;最後,蛇是鼠類的天地,是農作物的保護神……青銅器上的蛇紋,映射的是人們對於人丁興旺的期望和對農業豐收的祈禱

水火天象

我們的先民已經認識到,水源和太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源泉。同樣,無法解釋的雷電或者天災,都讓他們產生了沉重的畏懼感。在青銅器紋樣的表現上,太陽是以抽象的火焰紋出現的,同樣,也會出現簡明概括的十字紋和"萬"字紋。同樣,對於雨水的崇拜也體現在青銅器的鑄造之中。這裡不僅僅有象徵著雨水匯聚的波紋圖樣,還會有雷電等等抽象的紋樣形象。

太陽和雨水的表達,亦可以回歸到"龍"、"鳳"的形態之上。而雲紋和雷電,則更作為龍鳳紋的襯託和,顯示出神獸的神秘縹緲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看起來猙獰的神獸帶來的壓迫感。

結語

商周青銅器之所以神秘,在於它們的紋飾大多反映著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

無論是是具象的動物紋樣或者根據想像重新集合的神獸紋樣,以誇張的形態表達對神明的追崇、對豐收的祈禱、對力量和勇敢的嚮往……商周青銅器的每一個紋飾,都和我們先民的農業生活息息相關。同樣,在這這段時期的青銅器上,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原始居民的精神風貌,繼承了原始藝術的精髓,是無盡的藝術寶庫。

相關焦點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由於饕餮生性好食,所以它在中國古代的含義是「貪吃」以及引申出來的「盡情享用」,多用於商周時煮食食物的鼎身上的裝飾圖案,稱為饕餮紋,寄託的是期望食物豐富,滿足人們吃的需求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 青銅器紋飾 二、饕餮紋的功能 商周時期青銅器上花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在商與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飾大多是神話、幻想中的動物,具有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到了西周晚期這種風格為之一變,青銅器紋飾逐漸被抽象的幾何圖案代替,到了春秋時期,青銅器的紋飾開始變得自由奔赴、清新飄逸。這些變化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不同藝術風格的愛好與追求,也反映了那一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宗教觀念、思想文化與審美情趣。
  • 講座|李零:青銅器紋飾背後的「中國密碼」
    其中很大體量的文物都是青銅器:秦公晉侯青銅器、「方罍之王」皿方罍、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些青銅器紋飾精美、雄渾莊重,在展廳的燈光映照下熠熠生輝。青銅器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器物之一,它的形制、紋飾以及銘文等等,無不散發著獨特的中國氣息。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沉睡兩千多年的文物?當初被鑄造的時候它們做何用?承擔著怎樣的禮制上的、儀式上的特殊功用?
  • 紋飾之美︱青銅器
    ,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本期我們講一講青銅器上的紋飾,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 青銅器樣式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中國的青銅時代始於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晚期,在商周時期達到巔峰,戰國以後逐漸沒落,延續了1500多年的歷史。區別於世界其他地區以鍛打法製成的藝術裝飾和實用工具為主的青銅器,中國古代青銅器則以範鑄法鑄造的禮器為大宗。中國古代青銅器器形之豐富、紋飾之精美、銘文之重要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佔鰲頭。
  • 青銅器上鳳鳥的含義
    在青銅器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中,也有一種紋飾高頻出現,這就是鳳鳥紋。鳳鳥紋和傳說中的鳳凰有什麼聯繫嗎?岐山縣一直流傳著「鳳鳴岐山」的故事,而麟遊縣原名「鳳棲郡」,至於鳳縣和鳳翔縣的地名就更與鳳有關了,《史記》裡就有「鳳翔則天下至德」的典故。 對於鳳鳥紋和鳳凰的關係,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陳列研究室主任、考古學博士任雪莉表示,紋飾上的描述和古文獻中的記載是兩種概念。 青銅器上的紋飾,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 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中國青銅器繁盛於夏商周時期,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夏商周三代的青銅器造型莊重華麗,紋飾精湛優美,為世界所罕見,而且銘文內容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也是研究文字發展演變的珍貴資料。那麼,夏商周三代的典型青銅器都長啥樣?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天津博物館 商 饕餮紋鐃 不管是饕餮紋或是獸面紋,商周青銅器上這種概括誇張的動物紋飾和造型都呈現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神秘氣氛和力量 廣東省博物館 商饕餮紋銅簋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近日,成都博物館又舉辦了一場由古蜀及秦地演繹秦蜀之路的青銅器展覽,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銅人頭像」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此次展覽主要集結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無論是以青銅食器、酒器、水器、樂器構成禮儀體系,還是以青銅人像、面具、神樹等作為信仰與神權政治的象徵物,都在講述著青銅時代地域間的差異與文化交流。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導語: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藝術包括夏、商、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候留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青銅器。青銅藝術在世界之林藝術之中是有其獨立特殊的地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留下如此之多的珍品。
  • 中國古代青銅器,你知道哪些?
    青銅器則是由青銅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 傳統觀點認為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 中國在公元前3000年龍山文化遺址中已少量出現青銅製品,一般認為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中國便進入了青銅時代。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 後民間盛有龍生九子之傳說,明代的陸容和楊慎將饕餮列為龍九子之一,這已是一種附會了。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所記饕餮「性好水,故立橋所」,而楊慎的《升庵集》則記之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 商周金文中的古代世界_文化中國_中國青年網
    商周金文是中國文字發展歷程的重要環節,也是記錄早期中華文明的重要物證。近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展出。該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0餘件,從文字、藝術、歷史、社會、禮儀、信仰等不同角度解讀青銅禮器,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在此,謹從金文角度對商周古代世界加以解讀,以饗讀者。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三、玉器的紋飾也是特定時期文化代表的反映商代玉器紋飾有龜紋鳥跡之象,表現出「規旋矩折」,有象形、象意、象事的特點。紋理抽象、渾厚、整飭,既有符號化,且有些畫意。「折鐵紋」、「重環紋」等紋飾是它們的主要特點特徵。所謂「擠堆法」?即:雙陰夾一陽。
  • 祖傳的青銅器,「破四舊」時埋在地下,專家:商周時期真品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頂峰,在當時就製作了很多大型的青銅器,像我們熟知的青銅鼎,青銅簋,青銅劍等等,在此後的歷朝歷代,儘管青銅技術依然存在,但是再也沒有回到商周時期的那種頂峰地位。
  • 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述
    青銅兵器和工具已經脫離了石器的影響而初具規範。陶範法是這一時期青銅器的主要鑄造方法,青銅飾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綠松石鑲嵌的紋飾。這一切都表明當時的青銅器正處於一個萌芽生長的階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3世紀)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這一時期,青銅器在黃河、長江的中遊地區都有發現。
  • 溯源「大一統」背景下「青銅器」鑄造標準的「和而不同」
    雖然中國青銅器並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但就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造型藝術而言,中國的青銅器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在世界上具有獨特地位並引起各國的濃厚興趣的原因。 青銅罍 特別是中國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高超的技藝、端莊的造型和華麗的紋飾
  •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種金銀器的常見紋飾,以及傳統吉祥紋樣的。1.勾蓮紋 唐宋時期,工藝品上大量出現花卉圖案,這一習俗一直影響到明清,蓮花紋成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紋飾之一。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清代的一些蓮花圖案或蕃蓮圖案在花卉旁往往帶有細長的枝蔓,稱之為「勾蓮紋」。2.蓮瓣紋 中國古代傳統的紋飾之一,早在西周時期已應用於青銅器上。
  • 論古代青銅器的製作方法與文化價值
    期學者推算,這裡先後生產的制約有十萬銅料冶煉出來之後,便送到鑄造青銅器的作坊中去。鑄銅作坊大多數不在銅礦及煉銅作坊附近,因此銅錠必須經過有組織的運輸。這種銅錠,在考古工作中曾發現過。商周時期的鑄銅作坊,有的規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