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之美︱青銅器

2020-11-23 騰訊網

《合縱玉界》一個有話題、有溫度的和田玉愛好者交流平臺

青銅,是指紅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的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誌而達到高峰。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紋飾資料不豐富。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饕餮紋

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的物象頭部正視的圖案,獸面紋這個名詞比饕餮紋更為勝,因為它指出了這種紋飾和構圖形式,而饕餮紋一詞卻只限於「有首無身」這樣的定義,絕大多數紋飾並非如此。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所有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龍紋類

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

夔紋

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按照孔丘的解釋是得夔一已足,而非夔是一足的動物,實際上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形象。青銅器紋飾中,凡是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之於龍類。按照圖案的結構,龍紋可以分為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等

鳳鳥紋類

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的圖案,鳥紋的特徵是比較形象。

最早的鳥紋發現於新石器時代。在青銅器上,雖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變形的鳥紋,但常布置在紋飾中比較次要的背襯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

各種動物紋樣

馬、牛、羊、雞、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動物和一些變形的動物如長鼻獸,蝸身獸,是青銅器動物紋的主體。

此外還有一些小動物,如蛇、蟬、魚、龜、蟾蜍等不能獨立,無所歸屬,也都列入動物紋。這些動物在青銅器上大多有類似的形象,屬於這些動物的正面形象已歸入獸面紋的各種角型,但動物的側面或全軀形象在構圖上不能列入獸面紋,應該做動物紋,則動物紋包括虎紋、牛紋、象紋、鹿紋、兔紋、蝸身獸紋、蛇紋、龜紋、蟾蜍紋、魚紋、蟬紋等。

各種獸體變形紋

獸體變形紋的主體是不具備某一些動物的整體形狀,只有象徵性的獸體殘餘的變形,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動物。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表現的形式有鳥獸合體紋,獸目交連紋、獸體變形紋、波曲紋、鱗紋、蕉葉紋、羽翅紋等。

火紋

火紋舊稱圓渦紋、沃紋或囧紋。

這一紋飾出現較早,商代早期火紋已經很普遍,比如柱上都有裝飾火紋,而且有明確的火焰。火紋的流行時間持續很長,從夏代晚期直至戰國,儘管變化不大,但從未間斷過。火紋除單個作為圖案外,還與其他紋飾配合使用,與之配合的紋飾有龍紋、四瓣目紋、雷紋等。

幾何紋

幾何紋是由幾何形的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純屬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

這種紋飾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早已出現。青銅器上屬於幾何紋的形式比較多,但在早期作為主要紋飾的機會非常少。在獸面紋、龍紋盛行的時代裡,它只能作為主紋的陪襯或地紋使用,只有在這些紋飾衰退的時代,才能大量起用幾何紋,各種形式的幾何紋飾才不斷出現。春秋戰國之際幾何紋作為主體紋飾已屢見不鮮。

人物畫像

人物畫像是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當時貴族的社會生活和勇猛作戰的場面。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出現較晚,已經初步擺脫了規律化對稱圖案,而是用流暢的線條,結合繪畫和雕刻手法,描繪出各種動景。如宴樂、弋射、採桑、狩獵等活動,還有徒兵搏鬥、攻城、水戰等戰爭場面。這一些用繪畫形式表現的畫像,是以後繪畫藝術的先驅。

其他

這一部分紋飾包括人面紋、貝紋、綯紋。

圖文素材來自網絡

溫馨提示:《合縱玉界》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講座|李零:青銅器紋飾背後的「中國密碼」
    其中很大體量的文物都是青銅器:秦公晉侯青銅器、「方罍之王」皿方罍、青銅虎鎣、曾伯克父青銅組器……這些青銅器紋飾精美、雄渾莊重,在展廳的燈光映照下熠熠生輝。青銅器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器物之一,它的形制、紋飾以及銘文等等,無不散發著獨特的中國氣息。我們該如何解讀這些沉睡兩千多年的文物?當初被鑄造的時候它們做何用?承擔著怎樣的禮制上的、儀式上的特殊功用?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代表著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青銅器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我國至今發現的歷史最為久遠的青銅器為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林家遺址之中出土的青銅刀片;其後,在山西襄汾龍山文化陶寺遺址之中出土一枚紅銅鈴。我國早期的青銅器大多出土在河南、山東、甘肅等地,大多是刀、斧等生產工具。而我國史料之中對於青銅器紋飾的較早記載是在《呂氏春秋》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 最初青銅器羊紋飾或並無"吉祥"概念 與等級相關
    最初青銅器羊紋飾或並無"吉祥"概念 與等級相關 2015-02-17 09:55:39上博的羊文物主要集中在青銅器、玉器和陶瓷三大類。不同時期的古人,根據材質和對文化理解的不同,創造出了形態各異的與羊有關的器物飾品。  四羊首瓿鑄造地域仍是謎  文博專家透露,古人最初在青銅器所做羊紋飾,可能並無後來所謂的「吉祥」概念,而與權力、等級等含義更為相關。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可能最吸引人的當屬大大小小的青銅器。尤其是各種大型的青銅器,不論是從價值還是「體重」上,都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而看青銅器,除了器型、銘文這些之外,青銅器的紋飾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感興趣的。這些玄妙的花紋,到底都表達了些什麼呢?  青銅器的紋飾發展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饕餮這種異獸被拉長成帶狀,身體的絕大多數器官被人為淡化,只保留了一雙怒目圓睜的大眼睛;在有些小型青銅器上,眼睛也被兩個小圓圈代替,饕餮紋漸漸被鳳鳥紋等新型紋飾所取代。 我們知道,最初的青銅器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尚書》中說:「茲於大享,爾祖從之」。在古人的心目中,祭祀神靈也好,祖先也罷,都是以供奉的祭品得到神靈或者祖先的享用為目的,是以他們享用的多少來決定對祭祀的滿意程度。從這個角度上去分析,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祭器上會專門刻畫上貪吃的饕餮做為裝飾的花紋了。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本期我們講一講青銅器上的紋飾,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 九么么:中國青銅器的魅力在哪裡?
    2018/12/29 一日一問中國青銅器的魅力在哪裡?我想,它是一道帶我走進「那個時代」的魔法之門。就好比,你明明穿著現代衣裳,卻通過這些「法器」,穿越到了古代,你說刺不刺激!一、首先,青銅器的色澤很美!我第一次看到藝術家把青銅器的色澤與質感,用在藝術品上,大約是兩年前。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導語: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藝術包括夏、商、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候留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青銅器。青銅藝術在世界之林藝術之中是有其獨立特殊的地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留下如此之多的珍品。
  • 極具歷史價值的西周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的花紋和款識是鑑別的關鍵。不同時段的西周青銅器設計是不一樣的,如夏代西周青銅器以花紋簡單為主,而商代西周青銅器則是主張繁華美,所以在西周青銅器身上會有很多花紋,西周青銅則是趨於平凡樸實,春秋戰國時期的西周青銅器則是百花爭豔般,非常清新脫俗。
  •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
    它是傳統的紋飾之一,西周時期應用於青銅器上,明朝裝飾風格簡單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種金銀器的常見紋飾,以及傳統吉祥紋樣的。1.勾蓮紋 唐宋時期,工藝品上大量出現花卉圖案,這一習俗一直影響到明清,蓮花紋成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紋飾之一。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清代的一些蓮花圖案或蕃蓮圖案在花卉旁往往帶有細長的枝蔓,稱之為「勾蓮紋」。2.蓮瓣紋 中國古代傳統的紋飾之一,早在西周時期已應用於青銅器上。
  • 青銅器大揭秘: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而青銅器則是各大博物館的重頭戲,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幾乎收藏了國內最重要的青銅器,也成了青銅器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那麼,對於初入門的愛好者來說,除了欣賞那種不可言說的「獰厲神秘」,我們還應知道些什麼呢?
  • 為何青銅器如此珍貴?回顧青銅器發展史,了解青銅器背後的智慧
    雖然我們的青銅器晚於其他的國家,但是,我國的青銅鑄造技術,鑄造工藝,紋飾等各個方面都是要優於其他的國家的,我國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最好的一個時期。這也是我們青銅器能夠在世界上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經發現一些古文獻中就提到青銅器的製造了,這個時期大多數的青銅器都是小件的工具和裝飾品。這個時候的青銅器的品種是十分少,不像後來那樣品種很多。而且這個時候的青銅器大部分是沒有紋飾的,有紋飾的也僅僅只是星條紋,三角紋等幾何圖案。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現在在河南的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了。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 《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述異經》說,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陳夢家則進一步說,饕餮就是蚩尤,而劉持平先生的《青銅器饕餮紋質疑》則認為是神農氏。
  • 青銅器上鳳鳥的含義
    在青銅器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中,也有一種紋飾高頻出現,這就是鳳鳥紋。鳳鳥紋和傳說中的鳳凰有什麼聯繫嗎?鳳鳥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 對於鳳鳥紋和鳳凰的關係,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陳列研究室主任、考古學博士任雪莉表示,紋飾上的描述和古文獻中的記載是兩種概念。 青銅器上的紋飾,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它的製造者,有可能把自然界中見過的動物,加以自己的想像,而描繪出一個抽象概念。
  • 青銅器經典館藏鑑賞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紫色百合香如約而至為您分享國之重器-國寶青銅器的相關知識,使您領略瑰麗國寶之美的同時學習到系統、全面的品鑑知識。一、青銅器發展史中國青銅器文化分為三個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青銅器收藏家非常重視禮器的收藏,尤其是帶銘文的禮器。青銅器禮器傳世量較少,因此價值很高。三、青銅器主要紋飾:青銅器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幾何紋、動物紋、人物活動紋等。幾何紋主要有:弦紋、乳釘紋、雲雷紋、繩紋等。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上的神秘圖紋
    ,李澤厚先生稱之為「獰厲的美」。 廣東省博物館 商饕餮紋銅簋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導言中國古代青銅器是中華早期文明的瑰麗結晶,是華夏先民偉大的創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權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藝術品。區別於世界其他地區以鍛打法製成的藝術裝飾和實用工具為主的青銅器,中國古代青銅器則以範鑄法鑄造的禮器為大宗。中國古代青銅器器形之豐富、紋飾之精美、銘文之重要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佔鰲頭。何為青銅器青銅是由銅、錫、鉛三種金屬組合的合金,氧化後呈青綠色,所以稱「青銅」。
  • 商周藝術演變之路:從巫術之美到理性精神
    [摘要]《美的沉思》一書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勳先生在美學領域的經典代表之作,被譽為「臺灣版《美的歷程》」,自1986年在臺灣第一版發行以來,至今經過幾度再版印刷。其器多鼎……形制率厚重,其有紋繢者,刻鏤率深沉,多於全身雷紋之中,施以饕餮紋、夔紋、夔龍、象紋次之……」 安陽期的青銅器以造型的華麗豐縟聞名於世,許多器型逐步脫離前期實用功能的素樸風格,開始在造型上附麗了更多的宗教神秘色彩和宗族圖騰崇拜的觀念,成就了典型的商代銅器的藝術之美。
  • 戰國青銅器青銅鼎簡介
    鼎可說是三代最重要的青銅器類型,原作煮食器與盛食器之用,主要用來烹煮肉食。後於商周時期更作為祭祀用的禮器,由於周代的禮制改革,促使周代青銅鼎器形較為巨大,讓人遠觀已可感受其穩重莊嚴之意。其名稱是據《呂氏春秋》中所戴「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而命名。這種紋飾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形象的簡化和抽象化。青銅禮器的品類、形制、紋飾乃至鑄造工藝,皆相當於夏商周青銅時代真實的縮影。青銅器的保存本就極為不易,而這種無論在形制或紋飾上均處於過渡性的産物就更為稀少,正因這種器物得以保存下來,我們才能夠從中窺見上古時代禮樂制度對人、對時代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