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歷史價值的西周青銅器
1,西周青銅器的花紋和款識是鑑別的關鍵。不同時段的西周青銅器設計是不一樣的,如夏代西周青銅器以花紋簡單為主,而商代西周青銅器則是主張繁華美,所以在西周青銅器身上會有很多花紋,西周青銅則是趨於平凡樸實,春秋戰國時期的西周青銅器則是百花爭豔般,非常清新脫俗。所以在掌握不同朝代的西周青銅器花紋不同之後,收藏西周青銅器也就更加明了了,而同樣的,款識也是鑑別的一個要素,如商代字體工整,春秋戰國時期的款識則是有胖瘦體之分,到了秦朝則是統一文字以小篆為特色。
2,翻範將經過細篩過的泥土調製和勻,拍打成片,按捺在陶模外部,用力壓緊,使陶模上的紋飾反映在泥片上。等泥片半乾後,再按照要鑄造的器物特點,將其劃成若干塊。劃下的每一泥片陰乾或用微火烘乾,再合成一個外腔,即成為所要鑄造器物的外範。
3,西周青銅器紋飾出現了幾種紋飾並存的局面,有的上面飾竊曲紋,中間為三角紋和竊曲紋,腹部為鳳鳥紋或龍紋,圈足是竊曲紋,十分複雜;在手法上,主要採用虛實、縱橫、疏密等排比方法,使圖案變化豐富多彩,極富對稱性。 另外,西周時期應用了主次紋飾,西周時期西周青銅器上的紋飾一般都有幾種,但只有一種紋飾是主體。主紋特點明顯,一般都佔據著顯著的位置,且面積很大。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仿製的西周西周青銅器,但大多都不得其精髓。
4,在鑑定西周青銅器的鏽蝕時,最 好取一些試樣下來,用高溫熱針燒灼,或將試樣直接用火燒。古銅鏽一般不易燃燒,鏽結晶在高溫下會發出炸裂的聲音而用樹脂或膠水製造的偽鏽在高溫下會熔化、燃燒,並且冒煙,能聞到各種膠水味兒或燒塑料味兒等刺鼻的氣味。用放大鏡觀察被熱針燙過的部位,會發現那些膠狀物被熔化後又凝固,根據熱針的形狀形成一個半圓槽。真正的古銅鏽是天然生長的礦物結晶,它在高溫下既不會熔化,也不易燃燒,更不會有酸味兒或其他異味兒。
5,可是作為一般的西周青銅器愛好者,要識別一件西周青銅器的真假,到底該從何入手呢?只要西周青銅器收藏愛好者掌握西周青銅器鑑定的四個要點即可:1、即鏽色、2、手感和聲響、3、花紋與款識.
6,不同時期、不同用途的器物合金配比不同。在純銅中加錫,是為了增加硬度和韌度,加鉛是為了增加銅液的流動性。《周禮·考工記》中有:「……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劑),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金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這是古人對西周青銅器合金比例的記載,現代科技的螢光能譜儀,對大量青銅標準器進行能譜分析,發現成熟穩定期的器物合金配比與古代文獻記載基本吻合。運用這種方法,科研人員採集了大量不同時期、不同用途的合金配比數據,總結出西周青銅器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當然我們不便在此將這些數據規律公開,但可以肯定的是,藉助這種高科技手段,是可以把一些不符合合金配比規律或元素種類的偽器排除掉的。
7,偽器系新鑄,經叩擊後聲音清脆,猶如新銅,而經過地下腐蝕較深的西周青銅器,銅質已屬礦化,所以發音以渾濁者居多。當然埋藏在極其乾燥而又純粹的土層中的西周青銅器,敲擊音也有甚佳的。